第七讲 小学识字教学案例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4:20:32
案例1  比一比
(国标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二)第1课)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二)第1课《比一比》,从直观形象的图画到展现农家生活的韵文,都贴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本课教材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图画,再现农家小院的景象,这为第二部分词语、第三部分韵文提供了直观形象的画面。第三部分韵文由四个小节组成,主要通过对农家小院里具体事物的比较,展现农家生活的一个侧面,这为学生识字提供了具体的语言环境。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认识一个笔画——“竖钩”和一个偏旁——“提土旁”。(3)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通过观察、阅读,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和实际运用,巩固和拓展量词的积累。(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词语王国趣事多多,词与词之间还可以成为朋友呢!有的朋友形状相近,有的朋友读音相近,有的朋友意思相近,还有的朋友意思相反,更有趣的是,把有些朋友集合起来,还可以编成儿歌呢!你看,这里就有一首由反义词朋友组成的儿歌,(出示课件)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反义词朋友多又多,大对小,远对近,黑对白,高对矮,笑对哭,早对晚,有对无,多对少,粗对细,一天到晚说不完。
2、师问:你们还知道哪些由反义词组成的朋友?分小组交流一下,看谁知道的反义词朋友多。
3、出示三组实物图,引导学生比较发现。
第一组:一个篮球,一个乒乓球。
第二组:一个篮球,三个乒乓球。
第三组:大小一样的两个球,一个是铅球,一个是皮球。
师:以上三组实物中,蕴藏着三对反义词朋友呢,谁能把它们找出来?(大与小、多与少、重与轻)
4、小结归纳:看来大与小、多与少、轻与重等都是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二)第1课 比一比》。
(借助儿歌帮助学生复习和学习生活中接触到的反义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交流自己学的反义词,可以启发学生从生活中积累词汇;引导比较,让学生自己自主发现,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二、观察图画,自主识字
1、启发谈话,引导观察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穿过碧绿的稻田,闻着泥土的芳香,听着百灵鸟的歌唱,我们已来到一户农民伯伯家,这是一所农家小院,你看,多美的小院啊!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通过富有激情的话语,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中,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了学生积极的参与情感。)
2、讨论交流: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内容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
3、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图下8个生词——黄牛、花猫、鸭子、小鸟、杏子、桃子、苹果、红枣。
(2)开展找朋友游戏,将写有生词的卡片贴在图画中的相应事物上。
(3)同桌交流:在这8个生词中,哪些字、词你早已认识了?你是在什么地方认识的?
(4)让学生去拼音认字。
(5)开展“我会认、我会记”活动,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字形的。
(找朋友游戏,帮助学生建立词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把识字与认识事物有机结合起来;同桌交流自己所认识的字,可以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识字;“我会认,我会记”可以增强学生识字的自信心。)
(6)师:除了图下的8个词外,你还能从图上认识哪些词?老师这里还有几张卡片,看谁能从图上找到这些卡片的朋友。(老师要事先准备好写有“房子、辣椒、桌子、草坪、小朋友”等词的卡片。)这些词你是从什么地方学到的?
(根据课程标准“多认少写”的识字教学原则,尽可能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多认字,体现“下要保底,上要封顶”的思想。)
三、学习童谣,理解量词
1、这些动物和水果的名字我们会读了,它们名字中的生字我们也认识了。让它们之间比一比谁大谁小、什么多什么少,好吗?(播放课件,学生自由说谁和谁比,比的结果。)
2、有一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在作比较,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播放童声录音)多好听的童谣呀,你们也想学会说吗?自己读一读。
3、检查读。评读。
4、练习说话,理解句意。
出示第一句: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给这句话换个说法吗?还可以怎么说?(黄牛比猫大。猫比黄牛小。)你能把后三句也这样说出来吗?
5、强调“群和堆”两个量词。
课件出示一只鸭子,说说这是什么。再出示许多只鸭子,有多少只鸭子呢?许多只鸭子在一起就可说是“一群鸭子”,还可以说“一群”什么?(一群羊、一群蚂蚁、一群大雁……)
出示一个杏子:看这是一个什么?再出示一堆杏子:想想这要怎么说,还可以说“一堆”什么?(一堆土、一堆萝卜……)随着课件出示“堆”字,认读生字,认识“提土旁”。
6、讨论探究:“颗”的适用对象,与“棵”的区别。
出示图片:一颗黄豆、一颗纽扣、一颗珍珠。随着出示,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用量词“颗”。)看看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我们还可以说“一颗”什么呢?课件出示:一颗(),有的同学说“一棵树”,小组讨论一下是不是这个“颗”字?为什么?课件出示:一棵树。
7、同桌之间背诵童谣,边拍手边背诵。老师参与其间,和学生拍手背诵童谣。
8、完成课后“我会说”练习,巩固量词的用法。为了增强练习的情趣性,可采用“我指你说”的游戏方法。如:这是什么?这是一朵花。
9、发出倡议,延伸学习。
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做这个游戏,课间和同学到操场上说说校园里的设施,回到家里可以和爸爸妈妈做这个游戏,说说家里、小区里能见到的东西,好吗?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句意和量词的用法,还使学生掌握了运用比较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练习,体现了快乐学习的思想;由课堂向课外、向社会延伸,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
四、指导写字,培养习惯
1、出示汉字,引导观察。
读一读:牛、羊、小、少。
看一看:这四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一笔落在竖中线上。)这四个字可以分成两组,再仔细观察看看你打算怎样分,你是怎么想的。(“牛、羊”为一组,“小、少”为一组。)“牛、羊”这两字字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少”这两字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逐个练写,落到实处。
(1)指导第一组:牛、羊
学生试写感悟,交流体会。
牛:描一描,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第二横在横中线上,并且要长一些。)
教师根据学生书写情况示范指导,学生练写。
看一看:仔细看老师写。
练一练:学生认真书写。
引导欣赏:自我欣赏、组内欣赏、集体欣赏。
自己先圈画出写得比较满意的字,同桌互相看看,相互学习。老师边深入学生中间指导,边挑选有典型性的作业,最后用实物投影展示并评析。
羊:方法步骤同上。重点引导三横的长短变化及之间的距离。
(2)指导第二组:小、少。
观察:这两个字哪儿不同?引导学习新笔画“竖钩”,注意“少”上边的“小”没钩。
课件展示书写过程,书写顺序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重点看笔顺:先中间后两边。都是先写哪一笔?
书空:随着课件的展示,学生书空。
描红:学生按笔顺描红。
再观察:这两个字中都有两点,这两点有什么不同?(一个是左点,一个是右点;左点稍低,右点稍高。)
再练习: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练写。
再欣赏:与上一组字相同。
(引导学生看范字、描红,在感知中感悟,学生会主动观察,细心书写。在交流体会时,自己的想法得到肯定后会有一种成功感,这种成功感又会变成一种动力,从而激发他们今后主动、自觉地观察字形、练习写字;将教师的示范指导放在学生试写感悟之后,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教师的指导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样的写字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选做练习,差异发展
1、填一填,画一画。
地球(),月亮(),月亮绕着地球跑。
太阳(),地球(),地球绕着太阳跑。
2、分一分,送一送。
黑板上出示词语“杏子、苹果、桃子、红枣、花猫、黄牛、鸭子、小鸟”,请小朋友将相应的图片请到黑板上来,再将它们分别请到水果之家和动物之家。
(选做练习,新颖有趣,而且有一定的思维难度,为学生的差异发展提供了空间。)
[评 析]
以上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特色:
第一,注重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丰富的学习情感。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上及态度上产生的反映,积极的情感能够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魅力。这节课教师凭借色彩明亮的多媒体课件,充满童趣的语言,拉近了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赋予词语生命力,唤起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情感。学生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自主地识字,自主地交流合作,感受到识字的快乐和自己获取知识后的成功喜悦。
第二,引导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发现的能力。从整个教学流程的设计来看,教师由原来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例如,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由反义词组成的朋友,根据提供的三组实物图,发现词与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等等。这样做,不仅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课内外有机结合,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一是充分挖掘学生课外学习的积累,并合理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例如:除了图下的8个词外,你还能从图上认识哪些词?这些词你是从什么地方学到的?这样做,沟通了课堂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二是通过问题导向,引导学生由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例如: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做“我指你说”的游戏,课间和同学到操场上说说校园里的设施,回到家里可以和爸爸妈妈做这个游戏,说说家里、小区里能见到的东西,好吗?这样做,大大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真正体现了“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第七讲小学识字教学案例分析
学习内容
案例2  识字8
(国标教材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8)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就“识字与写字”教学而言,同样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材料中强化感知,积累语言表象,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逐步掌握汉字学习的基本规律。国标实验教材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8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转盘,通过转转盘形成“蜻、睛、请、情、蜻”5个生字。第二部分是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第三部分是一幅色彩斑斓的“蜻蜓嬉荷”图,它是识字、学习儿歌的凭借。第四部分是一首儿歌。四个部分既相对独立,又有机统一。在教学本课时,一要突出识字这个重点,通过抓比较,帮助学生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通过看图、读儿歌,帮助理解字词的意思。二是要注意听说读写、观察、思维、想象等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转盘上的5个生字。(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3)诵读儿歌,培养语感,积累词语。(4)借助课文插图,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启发谈话,指导自学
1、启发谈话:同学们,转转盘识字挺有趣,我们已在识字4中运用转转盘的方法认识了好多字,你能把转转盘识字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注意前后联系,为下面学生运用转转盘的方法进行自学作了铺垫。)
2、运用方法,迁移自学。
师:这一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转转盘的方法识字,看谁学得最认真。现在,我们就按下列的要求进行自学。
1、转动你的转盘自学生字。
2、遇到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
3、学完之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都学会了什么?
(这一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采用自己以为最好的方法记忆字音、字形,有利于培养合作、探究、创新的意识。)
二、引导比较,领悟规律
1、分小组讨论:你从转转盘转出的“清、晴、睛、请、情、蜻”六个字中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说给组里的同学听听。
2、每组派一名代表,把本组同学的发现说给全班同学听。
3、教师小结归纳:这次转转盘转出的六个字都是形声字,左旁是形旁,与字的意思有关,右旁是声旁,跟字的读音有关。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
4、你还知道哪些形声字?这些字你是从什么地方学到的?把你知道的形声字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
(让学生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极为重要,因为形声字占汉字的80%以上,形声字的规律尽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活动中自主发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规律寻找形声字,一是可以帮助学生强化记忆,二是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
三、引导观察,指导背诵
1、出示韵文上面的课文插图,问: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用“小蜻蜓——在干什么”说一句或几句话。
2、指导朗读背诵韵文。
(1)师:请同学们自读文中的韵文,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学生自由背诵韵文)
(2)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背诵韵文,看看哪组背得好。背诵之前你们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组打算用什么样的方式背诵。(学生用小组喜欢的方式轮流背诵韵文。)
(把韵文背诵安排在这里,有两个作用:一是通过背诵韵文,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字音和字形;二是通过多种形式的背诵,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气氛,达到课中休息的目的。)
四、拓展训练,培养能力
1、扩词擂台赛
“青、情、晴、请”分别可以扩成许多词。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次扩词擂台赛,哪一组扩的词最多,就可以荣获擂主的称号。
2、看图创编童话
仔细观察课文中的第二幅插图,想一想:蜻蜓、青蛙之间可能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先把你想到的内容说给小组里同学听听,然后举行一次讲故事比赛。
(扩词擂台赛,一是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二是能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看图创编童话,既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五、指导书写
1、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说说你喜欢哪一个字,学习书上的样子在田字格里描红,然后写下来。
2、说说“情”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顺,教师示范,提示应写得“左窄右宽”。
3、作业展评。
[评 析]
以上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特色:
第一,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是第二次进行转转盘识字,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字经历。教师始终保持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不但学会了本课知识,锻炼了能力,而且感受到形声字的特点,初步具备了自学汉字的能力。
第二,拓宽认字空间,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例如:当学生领悟了形声字的规律后,启发学生交流在阅读、生活中学到的形声字,变学生个体的学习资源为全班同学的学习资源。又如,通过扩词擂台赛,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
第三,注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例如,学生创编童话、讲童话故事的过程,就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综合提高的过程。

第七讲 小学识字教学案例分析
思考练习
1、教学设计案例《比一比》中,”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设计好吗?为什么?
2、教学设计案例《比一比》中,”出示三组实物图,引导学生比较发现”环节,教师举例后的提示科学吗?为什么?
3、评价教学案例《识字8》的自学指导.
4、评价教学案例《识字8》的拓展训练.
5、自己执教一节识字示范课,与同事交流,促进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