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句话被中国人误传了数千年(网上收集整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9:47:21

1、以德抱怨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宪问》
      以德抱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老夫子教导我们,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打你左脸把右脸也转过来给他打。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

      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在孔子这句“以德抱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子曰:“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明白了吧,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阴了一把!当时的真实情况是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感动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拿起板砖飞他丫的!看!就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

        与西方文化相比,东方文明一向被认为是谦逊坚忍的,同样是被人欺负,西方的带头大哥耶稣在圣经里就叫嚣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别人瞪了你一眼,你就要瞪回去,别人咬了你一口,你就要咬回来!而东方呢?佛家的精神领袖释迦牟尼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而且他可不是说说而已的,大鹰来欺负他,要吃他的肉,他也真从自己身上一刀刀帮大鹰割下肉来,这就伟大得有点近乎BT了。话说回来,孔老宗师的这句话为什么会被人有意地曲解呢?根源还是统治者的需要,他们的心思,无外乎就是要信仰孔子的万千民众成为“以德抱怨”的顺民,只有“以德抱怨”的民众,才会老老实实地服从他们的统治。我们再来看看影响吧,孔老先生这句被曲解了的“以德抱怨”,在中国文化史上起的压迫作用,可真是大到了天上。皇帝残暴,我们要“以德抱怨”,地主剥削,我们要“以德抱怨”,八国联军都打到北京了,还是要“以德抱怨”,要卑躬屈膝,要割地称臣,要想尽一切办法彰现自己的“德”,要“量中华之物力,结大国之欢心”……就是没想过反抗。试想,如果中国的文化里,没有这种把正确的思想东篡西改来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恶习,如果孔子这句原话没有被刻意地曲解成这样子,我们中国人会养成这样一种懦弱的思维惯性吗?有人说西方人的骨子里本性是狼性,而东方人的骨子里的本性是羊性,这里倒想问问了,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变成了这样?如果我们从古以来信奉的是西方那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训诫,近代史上的中国,会给世界留下那么一个任人鱼肉的印象?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原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秦伯》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是说,国家统治人民,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做什么。这句话在现在看来,绝对很明显就是统治阶级几千年来一直在玩弄的愚民权术,小老百姓嘛,让他们知道那么多干什么?最好都是昏昏噩噩,只知道照着我们的意思去庸庸碌碌一辈子,这句训诫不可谓不恶毒,它被千百年来中国的大小统治者奉为至宝,抹杀了多少真理与人民的创造性,但同时,我们的问题就来了,这样的一条愚民之术,真是孔子这位致力于教化人民的教育家的本意吗?

         我们知道,在春秋时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要研读那时侯的文章,便要再经过一个“句断”的过程,即是根据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适当地方加上标点和停顿,这样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顺而连贯的话。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的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东,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你看,这才是“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孔老先生的本意嘛。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原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我们在什么地方见得最多呢?第一,是图书馆,第二,是各中小学的墙上,按照现在人们的普遍理解,这句话实在是学习励志类的不二明言警句,生也有涯,知也无涯,多崇高的目标啊,这比什么孔老夫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都来得有气势多了,古往今来,不知道多少学子在这句话的激励下凿壁偷光闻鸡起舞奋发图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读那些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庄子七老八十还能说出这么振奋人心的话,咱年轻的小辈正当青春,怎么能输给他老人家?不狠狠地读书怎么对得起他老人家?

        但真相说出来,往往会让人哭笑不得,“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庄子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面对的知识是无限的,要我以本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种永远看不到边的尽头,我不完了?你当我是SB吗?这样会搞死人的~~庄子是一个追崇顺其自然,清净无为的洒脱人物,他认为人吃个饭,饱了就行,没什么必要追求奢华,穿个衣,别冻着就行,实在不需与什么人攀比。同样,学问也是如此,学够了就行,学以致用,学问学来就是为了用,你一个人再牛B,还能全部用到这世间所有的学问?既然不能用到,那你老学老学把自己整个生命都拿来学这是干啥呢?时间都被你拿来学习了,还怎么有时间把学到的东西拿来用呢?完全本末倒置了吗?所以他老人家就在《养生主》一书中给后世陷入这个怪圈的书呆子们提了个醒,你们这样苦学盲学乱学通学,对身体不好滴,会搞死自己滴~~

4、相濡以沫
  原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先整了两句孔子的现在又整两句庄子的,让我们沿着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爷子的足迹前进吧。
  说起这句话,其实大有来头,现在流行的一个词--江湖最早的出处,便是在《庄子·大宗师》。这里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白话过来就是有一天,一眼泉水干了,两条小鱼被困在了一个小水洼,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彼此从嘴中吐出泡泡,用自己的湿气来湿润对方的身体,互相扶持,互相依赖。但,与其在死亡边缘才这样互相扶持,还不如大家找到一条水路,开开心心地回到广阔的江河湖海,回到各自的天地,彼此相忘,自由自在。    
  我们都身处一个传统思维占据非常强势地位的社会,一句相濡以沫,不知道让多少爱情做了这种传统思维的牺牲品。其实想一想,如果自己都不开心,别人的称赞又能怎么样?如果自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天地,别人的指责又能怎么样?只是叹息一声,我们都没曾想到,除了一句相濡以沫,原来后边,还可以相忘于江湖。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句话历来为中国众多爱国者们津津乐道,闲来无事吟上几句,聊以自慰。可是,爱国者们并不知道,(或者说绝大多数爱国者们不知道),这句话还有上半段。这上半段就是:国家兴亡,肉食者谋之。
  无论上半段还是下半段,都是从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的话里面演化出来的。顾炎武的原话是: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从这里来的。可是,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顾炎武这段话的前半段"国家兴亡,肉食者谋之"却很少被人提起。
  顾炎武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讲,他明确地把国家和天下分开来,说保国家是那些为君为臣的、那些当官的、有肉吃的人的事情,老百姓不用去管;保天下,才是每一个老百姓要努力的。
  中国的文字经过几千年的变化,其含义也有许多变化。顾炎武老先生已经仙逝,我们无法再向他请教何谓国家,何谓天下?如果我们按照现在的意义来理解国家,那么有人说"国家兴亡老百姓不用去管",那这个人肯定会被扣上一个"卖国贼"的帽子。
  我从来不怀疑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蕴含其中的人文精神,只不过,被历任的统治者,去其精华,取其糟粕,给糟蹋地变样了。
  顾炎武的这段话用现在的话来解释,就是:一个政权、政府的上台下台,兴衰与否,老百姓不用去管,那是那些当官的他们自己的事情;一个老百姓要关心的,是让天下苍生都过上幸福生活。

6、无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民间谚语联对
     这句话绝对是中国众多以讹传讹的话中最搞笑的一个例子之一,真的是应了那句“男人不坏,女人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