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弘法的挑战及中国佛教经验_见护法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2:28:17
美国弘法的挑战及中国佛教经验 资料来源:中台禅寺    作者: 见护法师     时间: 2008-10-20

  台湾省中台山美国硅谷分院太谷精舍住持见护法师07月10日在上海玉佛寺“2008年佛教外语交流会”上做了题为“不变随缘-美国弘法的挑战及中国佛教经验”专题演讲,赢得掌声连连,演讲全文如下:

前言 

   末学释见护由台湾出生,十四岁时移民至美国,三十岁时取得计算机博士学位时决定回台湾依止中台禅寺开山方丈惟觉大和尚出家。后于2000年应惟觉大和尚指派,与另四位比丘共同赴美,设立中台山在美国第一处分院。在美弘法至今,中台山已有七座分院在美国各处,包括西岸(加州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中、南部(休斯敦、俄克拉荷马),及东部(亚特兰大)。
 
  今此机缘殊胜难得,故整理这七年多来在美弘法的经验、挑战、及心得,依中国佛教中“体、相、用”的概念分类,作一个全面性简述。其次,第二部分,将针对其中的四个议题,作稍为详细的说明。最后,以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经验,作为面对以上一些挑战的借镜。以此抛砖引玉,请在座善知识、大德不吝建议指教。

A、体大(佛法的内涵与精髓)

  若欲佛教在欧美国家生根及发展,应考虑如何能传达、保持佛法的真义,而又能善应当地的文化、环境,亦即佛教所言“不变随缘”。不变者,体大也,虽千古而不易;随缘者,相大、用大也,当善应诸方所,而不落入浮滥。故此“体、相、用”的观念可助我们将此众多的议题有效的分类以助分析讨论。

  此项“体大”内的议题,皆属于佛法中不应改变者,也就是关于翻译、了解佛法真正的内涵。

  1. 佛教经典及翻译

  若欲将正法传播于西洋国家,佛教经典之翻译应具备正确、完整、及流畅这几个条件。然而,现存之英译经典甚少达到这个标准。一些著名译者对于佛经内涵之理解也非常有限,甚而错误。

  2. 僧团之建立

  支撑佛法绵延不断者,佛、法、僧也。在美国佛教界对僧团之观念颇为模糊不清。许多自称之“僧团”并无出家众,对出家戒律清规并无了解。 

  3. 佛理之全面理宗及学术研究

  学术界对佛教历史、发展之研究带给我们许多新的认知。学术界谨慎细密的经文翻译,虽仍有误,亦不失为珍贵之研究资料。但是,在中文及藏文所保有之三藏经典中,只有极少一部分已译为英文或外文。因此,西洋国家尚未能全面了解佛法之广博精深。中文佛典除了保有大部分的印度佛典,更有中国历代高僧的权威著作阐扬佛教之哲理、系统、并发扬光大,诸如天台、华严、唯识、禅宗等宗派,西洋所知仍颇缺乏。我们期待西洋之僧众、学者、在家修行者,皆能深入发掘汉传佛典中之众多法宝,以全面的、透彻的了解佛法。 

  4. 悟道

  从印度以至中国,代代皆有开悟的高僧大德,将佛法的精髓传至现代。同样的,西洋佛教也需要开悟得道的西洋人。西洋佛弟子应虚心的从亚洲的佛教系统中学习修持,得到认可,将此法脉在西方落地生根,绵延不绝。

B、相大(弘法方式)

  在佛教发展之“相”的层面,从佛教寺庙建筑,到法会梵呗,到袈裟穿着,每个国家之佛教仪相皆有所不同。在欧美弘法自也须面对这些问题。

  5. 法会仪式及梵呗
 
  各大宗教中之法会唱诵皆是信众和合共修之重要方式。汉传佛教中各式法会仪规均有标准并已普及,而英文佛教则无。美国各别道场亦有逐建发展出一些唱诵方式及仪规,然而并不完整也未普及。这方面需要加强发展以助建立佛教团体之向心力及和协度。顺便一题,佛教僧服、僧鞋,在现代社会有也许不便,也许可考虑如何改良而不失庄严。 

  6. 受戒与持戒
  
  佛教初初传入中国时,早期的佛教徒对僧团及戒法的认知颇为有限;过了几百年,才发展出完整的僧团戒律规范。然而,祖师们也针对中国风俗民情将律仪的实践做了一些改变,虽然戒相维持不变。这是为了佛教能适应及在中国生存。现在佛教在欧美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形,模糊而不完整。许多出家众未受大戒,或是要到台湾、香港受戒,而受戒时不一定有英文解说。如何在现代社会持清净戒也是需要更深入的了解琢磨。

  7. 禅修及佛法指导
 
  禅修静坐已经科学证实能有效的降低压力、忧虑、提升生活质量,是佛法对现世一个重大的贡献。佛法中丰富的教理及种种禅修法门需要有系统的课程指导。中台禅寺二十年前在台湾即开始对社会大众教授由浅而深的禅修课程,迄今达于九十所精舍、分院,从未间断。而今东、西方佛教道场,仍然甚少有此组织完善、经年不断的课程,以致于初学者往往在佛法大海中望洋兴叹。 

  8. 寺院经济
 
  西洋佛教道场如何在经济上能自足并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西洋人对教堂的供献不遗余力,然而许多佛教道场则维持不易,更遑论扩展。因此,许多道场的开示、学佛营、录音、书籍等皆需收费。在台湾,此等佛教课程活动一般皆为免费,而信众的供养捐献皆能支持活动费用所需。这是双向布施的实践,法师以法布施,居士以财布施,希望西洋佛教界也能建立如此的共识。

C、 用大:管理、发展与影响

  在佛教发展之“用”的方面,我们讨论关于管理、发展、以及在西洋社会之融入及影响等议题。 

  9. 佛教建筑与艺术风格
 
  在任何美国城市皆可看到许多不同风格、庄严美观的教堂。西洋佛教道场会发展出什么样的建筑风格?另外,所有人类文明中,宗教艺术皆达到最顶尖的艺术成就。佛教会如何影响西洋艺术界?我们拭目以待。

  10. 政府管理与法令
 
  有在美国设立道场经验者皆知其困难重重。许多政府规定是根据教堂使用惯例,对佛教寺院并不适用。僧众常常无法住在寺院,要解释为何早上四、五点要起来做早课,晨钟暮鼓也行不通等等。希望市政府能够了解并建立适用于寺院的寺院管理法命。

  11. 佛教之融入西方文化社会
 
  虽然许多西方人对佛教仍毫无了解,略有接触者则多半对佛教抱有好感。尤其对对禅修,虽修持者不多,多数认为它是对人生有正面影响。这是在西洋弘法一个很大的优势。
 
  中台在这方面相当努力的将佛教带入西洋的主流社会意识中。不少美国中学、高中皆有宗教认知课程,有些老师愿意让法师亲自讲解介绍。这方面回教的努力相当成功;有一个回教团体每年应邀至数百所学校团体介绍真正的回教。佛教也应多朝此方向进展。

  12. 社会关怀、入世菩萨行
 
  传统佛教界给人的观点是不如基督教“入世”,关怀社会平等、环保等。其实,许多传统的佛教理念,如大慈悲心,忍辱包容,素食,尊重人及动物的生命等,皆和现代伦理、社会关怀及环保理念相吻合,我们应积极推动。

  13. 宗教交流
 
  宗教本应是人类和平的力量,相反的,在历史上常常成为压迫、争执、腐化、战乱的根源。各大宗教中,佛教是最和平包容的,因此也应在现代扮演一个积极的促进各大宗教对话、交流、和合共处、甚而合作的角色。
 
  中台在加州湾区过去七年一直致力于此类的宗教交流。我们发现在此之前,常常佛教界在宗教会议、对话中缺席。可见而知,在美国各地佛教参与宗教交流的程度亦是极少,大家皆需努力。

  14. 向儿童及青少年介绍佛教
 
  许多传统西方宗教皆面临如何让下一代接受信仰的问题。亚洲佛教也有同样的困扰。不过,我们相信有适当的教导方式,佛法可引导下一代建立正确、伦理、慈悲的人生观,就算将来他们不一定选择信教,也会对其人生有所帮助。
 
  在湾区的太谷精舍,我们建立了英文的儿童学佛班,略有成果。由法师及大学生、年轻社会人士共同设计规划适合儿童的禅修、学佛方式,虽然比成人课程更为耗时耗力,但是一定要做。
 
  在中台禅寺举办的“小星辰儿童禅修营”是台湾最成功的学佛营之一,每年数百乃至上千的小朋友参加。家长不断告诉我们其孩子另人惊喜的改变。

 D、 择要论述:译经、僧团及建筑

  虽然以上每一个议题都值得重视,因时间有限,在此只稍为深入讨论其中三项。

  1. 佛教经典及翻译
 
  佛教是在19世纪被介绍到西方世界,佛典的传译始自二十世纪。佛典翻译的原文来自梵文,巴利文,中文,及藏文。末学仅就自己所熟悉之中文及英文讨论。
 
  从我所见译自中文之英文佛典,常有许多错误,大致属于三种:(1)对中文词句用法不熟悉而产生之错解;(2)因译者未有修行体验而不明暸经文真义;(3)擅自加入个人之见解或猜测,而失客观。
 
佛典之翻译比一般文学翻译困难之处,在于译者应是佛教修行者,对佛经之道理有深刻的体验。汉传佛教著名译经师,如鸠摩罗什,玄奘,真谛,不空等皆是修行有成之大师,对佛法之道理由自身体验而深信不移。反观现世,许多英译者纯为学者或非佛教徒,对佛法未曾修持或甚而抱持怀疑态度。
 
  许多重要的汉文佛典皆由皇帝以国家之力支持,有最优秀的资源及学者,在大众前经重重检验,以确认真确度。现在许多英译佛典乃由一人独力在短时间内完成,也未经他人对照检验。如我所知一著名一流美国学府,在研讨华严经时,竟无一精通汉传佛教者列席。以此,殊难将佛法微言奥义正确表达。

  2. 僧团之建立
 
  僧团是佛法三宝之一,建全的僧团制度是支撑佛法绵延不断所必备。传统“僧团”之定义,指受持比丘、比丘尼及沙弥、沙弥尼戒,或更有菩萨戒之出家众。然而此一制度在西洋佛教界甚为稀少,弘传佛法者只有少部分为真正之出家众。
 
  事实上,大部分美国学佛者甚而不清楚僧团之定义,乃至认为出家人结婚、成家、未受戒是正常,不知这是佛陀所严禁的。
 
  诚然,人人佛性本具,出家、在家皆可开悟,在家居士对佛教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但佛法博大精深,有家累、工作责任及世俗牵挂之在家居士,实难取代全心投入学习、修持、弘扬佛法之僧众。这是西佛教界所应认知清楚的,以进而建立完整的出家、传戒之僧团制度。

  3. 佛教建筑与艺术风格
 
  西洋佛教道场会发展出什么样的建筑风格?现有之美国佛教道场不外乎二类:(1)当地政府允许时,则建为其原来国家之风格,中式、日式、泰式、藏式等。(2)通常申请以上之许可非常不易,或政府认为其风格与当地景观冲突,则道场保留其原有建筑风格,或是教堂,或是办公楼,住家,甚而仓库,只有稍许变更,从外观不一定看得出来是佛教道场。
 
  相信将来必能发展出新的兼具庄严、美观、清净、神圣,又能立刻认出是佛教的西洋风格寺院。目前在中国大陆,所有寺院几乎是承续了二千年的风格未变,虽然庄严又明显,然而稍失原创性及现代感。台湾则渐渐出现相当有创意的佛教建筑,如著名的中台禅寺,兼具印度、中国传统及现代佛教风格,创新、表征、实用度皆极丰富,值得观摩。在美国,中台的道场仅可能初步达到兼顾东西方文化风格,内部设计能传统而开放,光明、有亲切感。未来之西洋佛教风格之成熟发展是值得期盼的。
 
  另一点是如何清楚的表征此建筑为佛教道场。西洋教堂虽多元化,只要有一个十字架,便知是基督教或天主教。佛教之著名表征为何?“卍”字在亚洲国家几为佛教之明显的符号,然而在西方并不适用,以其为希特勒所盗用而有负面的联想。最可能的符号或许是圆形的法轮,以“八正道”为轴心,代表正法之所在,若有此轮所在之处,即是佛教道场。

E、 中国佛教经验的借鉴

  佛教在中国之发展是为印度佛教传入他国最成功的范例之一,在其二千年的历史中,全面的融入并影响了中国的社会、文化、思想、文学及艺术,并兼而传至南韩、日本、越南等地。除了深达印度佛法之精髓,中国佛教更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派及内涵,如禅宗、天台、华严等。此汉传佛教之发展经验可供西洋佛教借镜;前文各处已略谈及,在此再作一总结。

  1. 建立佛法之正知见
 
  汉传佛教具有完整、正确的佛典及修行方式,依之修行,代代皆有悟道的高僧。汉传佛教之经典及传承是西洋佛教可发掘数百年之法宝。

  2. 佛典翻译
 
  中国佛教译经场之完善制度及译经准则有诸多值得现今英译效法之处。

  3. 僧团经验之延续
 
  中国寺院,由其是禅宗道场,在不失印度佛教之精神下将其传统生活方式做出了诸多变通,包括唱诵、僧服、托钵、僧团组织及规约等。中国亦有最完整的传戒仪式,至今延用不绝。凡此系统纪律乃至变革皆可为西洋佛教发展之参考。

  4. 建筑特色
 
  现代佛教建筑,尤其在台湾,整合了传统、创新、美观及实用,颇堪西方宗教建筑师研究。 

  5. 下一代之教育
 
  台湾已有十余年之儿童学佛教育经验。在这毒品瘾害泛滥至青少年的时代,让下一代建立建全、有目标、能包容的人生观,在西方社会尤其刻不容缓。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