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内河水制冰 部分成了食用冰(海峡都市报 2008-7-1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1:49:30
黑臭内河水制冰 部分成了食用冰
http://www.hdzxw.com/     海都资讯网
作者:海都资讯网    文章来源:海峡都市报社    更新时间:2008-7-18 3:19:00

这家作坊直接从内河抽取污水制冰

制冰厂取水口前50米处清污船正在作业

在小作坊屋顶蓄水池稍加过滤

仍黑臭难闻的污水,从蓄水池抽到车间制冰

出货流向冰块经销店
N本报记者 赵杨  黄孔瑜 张超晖  实习生 方艺 陈彦琳 文/图
关注理由
酷暑中冰块消费量巨增,然而,记者暗访发现,福州市面上所售冰块,质量堪忧,有相当部分食用冰出自“前店后厂”式的自制销售餐饮企业和作坊制冰厂,甚至有无良作坊主,向市场提供用污水制作的“坏冰”。
记者连日调查揭示了市面上冰块的三种不同“身世”。一种是制冰厂出产的食用冰,价格为20元/10kg,第二种是小作坊出品,水质来源不明,价格为13元/10kg,第三种则是黑作坊出品,直接抽取内河污水,用氨盐处理成“亮晶晶”的冰块,价格为6元/10kg。
业内人士披露:小作坊装置简陋,成本低廉,价格低,因此大部分食用冰市场都被小作坊占据。福州市有关部门坦言:许多餐饮企业和作坊制冰所用的水源水质,大都未达到卫生标准;市面上大量自制冰的监管的确是个盲点。
黑臭内河水造出“坏冰”
在江滨中大道五孔闸附近、光明港旁,有一家无名制冰厂,车间距离河道不过4米左右,两台颇为隐蔽的泵机,把厂房和河道连结在一起。
16日凌晨,记者以进货为名走进这家小厂制冰车间,在简陋的车间内,工人对陌生人颇为警惕,十分留意记者随身携带的物件。记者目睹了制冰过程:将河水放进制作冰块的铁模子中,然后撒上了化学制剂,盖上塑料膜,经过一段时间,冰块生成。而后,制作好的冰块被吊起,放置到冰库中,等待批发商集中取货。据他们介绍,一吨冰出厂价130元,有20片。
记者留意工人抽取的河水:距抽水口十余米距离,是光明港应急疏浚工程项目,作业机器正不断挖掘河内淤泥然后运走,附近水域黑臭浑浊。
黑水是怎么变成白冰的呢?经过几轮进出,记者终于了解到了整个作业过程。首先,将黑臭的河水用水泵抽上二楼蓄水池,经过过滤,放进一楼水池。过滤后的水再抽到了隔壁的一个地下水池,然后投入生产。过滤十分简陋,就是让河水从装沙的网袋滤过,滤去青苔砂石等杂物,制冰的水仍乌黑发臭,可这样的污水,经过氨盐的化学作用,制出来的冰块却是晶莹剔透,看不出任何异样。
这种冰被称为“坏冰”,价格比普通冰便宜一半以上。记者追踪“坏冰”流向,这些冰块被运到了福州贝类批发市场、五里亭市场等处及多家冰店。在市场内,这些长约120厘米、宽约50厘米、厚约20厘米的大冰块粉碎后,主要用于冰冻各类水产。在冰块经销店,店主则声称冰块用水均是自来水,粉碎后与方块状食用冰并无二样。在价格上,冰店店主则给出了悬殊的价格:大冰块制作的碎冰6元钱一袋,方块冰一袋则13元钱,都是10公斤规格。这些售冰店店主闭口不谈生产厂家及地址,谁都可以成为买家,“坏冰”破碎后,混进其他食用冰中兜售。
 
大量食用冰用水未达卫生标准
至于在酒吧、酒楼、酒店、奶茶店、刨冰店、快餐店等出售的直接食用的冰块,是否真的卫生安全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量的食用冰就出自“前店后厂”式的自制销售餐饮企业和作坊制冰厂,而这些制冰厂用的水源水质,也大都未达到卫生标准。
记者采访发现,大部分餐饮企业都自己购买数千元的制冰机生产,制冰水源缺乏监督。在梅峰荣誉大酒店,店家向记者保证所有食用冰块都是自己制冰机制作,安全卫生。然而记者发现,该酒店制冰机直接接上了自来水接口。记者询问,自来水是否经过有效过滤,相关负责人称:“应该不需要过滤,接入的就是自来水,如果自来水不卫生,那责任就在水厂了。”同样的状况还出现在牡丹大酒店西二环店、西二环黄岐海鲜酒楼,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小方块状的食用冰块均为自来水直接接入制冰机。
相比大酒楼,一些中小餐饮店的食用冰更让人忧心。业内人士爆料,目前市面上刨冰用的月饼形冰,厚度10厘米,半径20厘米左右,多为小作坊利用碗盛自来水,放在冰柜里冻出来的。KTV和路边手摇奶茶店生意特别火爆的时候,经常向制冰厂家进货,购买的袋装冰无QS标志,冰块是什么来路,买家自己都不知道。
业内人士披露,中小餐饮店购买的这些食用冰大多是小作坊生产,卫生安全无保证。这其中有一个特殊原因:福州算得上规模的食用制冰厂生产的冰大多是圆空心的,在运输储存过程中粘得比小作坊的方块冰更紧,不易分开,所以易于分离的小作坊产品更受一般买家青睐。而一般的小作坊只买五六台价格一万多的制冰机,直接接自来水生产每天产冰五六百斤。相对于大厂家,小作坊的过滤装置简陋,成本低廉,价格更低,因此小作坊的食用冰反而更受欢迎。大部分的食用冰市场都被小作坊的食用冰占据。
问题冰易引发食源性疾病
对于食用冰块的安全问题,福州市质监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过去,质检部门在监管中,也发现了不少冰块不是用饮用水制作的。据食品质检人士告诉记者,夏季人们很容易忽视冰块卫生,自制冰块的细菌数超标问题十分普遍,这极容易导致食用者患食源性疾病。
该工作人员还透露,连锁快餐店、大型酒店的用冰比较规范。如德克士餐厅,从自来水输入制冰机的环节中,有粗虑、细虑、紫外线杀菌等三道过滤系统。其中粗虑的过滤器要根据该地区水质,几天内就要检查更换。而香格里拉大饭店等大酒店,则采用专门的过滤系统。
福州市卫生局卫生监督站有关负责人说,照正规情况,即使是条件简陋的食用冰生产,也需将自来水煮沸后再制冰;而有条件购置制冰机的,则需要安装合格的过滤器。该负责人还告诉记者,自来水虽然符合食用水的标准,仍不能直接接入制冰机,必须经过过滤,过滤器还要定期清洗消毒。
部门坦言:食用冰监管是个盲点
昨日,记者联系到鳌峰工商所对记者暗访的制冰厂进行调查,工商部门检查后的结论为:这些作坊都在工商部门留有登记,经营范围为制冰厂,一切都合乎规定。虽然,台江卫生监督站工作人员表示,这些作坊的产品并不是食用冰,但并没有依此进行监管的规定。福州市质监局工作人员同样表示,没有相关监管规定。
“食用冰安全的确很容易被忽视。”该负责人表示,卫生部门检查的重点是餐饮企业的原料、进货索票索证、厨房卫生、餐具消毒保洁等。福州市质监局相关人士表示,至今为止,福州尚无一家制冰厂申请QS认证。据了解,国家质检总局曾要求,从2005年7月起,包括食用冰在内的冷冻饮品都须加贴QS标志方可出厂销售。
“市面上大量自制冰、食用冰的监管的确是个盲点。”福州市质监局相关人士表示。国家将食用冰归入QS准入目录,按规定,食用冰都必须具有QS标志才是合格产品,才能销售,但酒吧、餐饮店、冷饮店等单位自制冰就无法用QS方法来监控,而要通过检测的方法来监管这些自制冰,显然这不现实。
“福州的制冰企业还没有上得了台面的。”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福州上规模的食用制冰厂不过三四家,工业制冰厂稍多。而在市场上,更多的是小作坊式的生产单位。但是这些上规模的冰厂,和广东的制冰企业比起来,差距很大,企业生产车间卫生条件差、没有安装紫外线杀菌灯;有些厂家工人未洗手消毒、更衣、戴帽、换鞋就进入生产车间等等。
据了解,1999年我国制定了食用冰的行业推荐性标准———《冷冻饮品卫生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食用冰的感观、净含量、重金属、微生物、食品添加剂等指标。一位业内人士称,该标准不但没有强制力,而且对于水来源的规定十分宽松,只要是“经过处理过的水”就可以。同时,这部《标准》,目前只针对食用冰成品的各项指标,对于生产和流通中的多个环节缺乏相应的具体规定,包括对于食用冰的生产设备,食用冰的原料等,也没有具体的要求。
http://www.hdzxw.com/news/2008/7-18/FD_U_Article-1-40-30-677843.html
黑臭内河水制冰 部分成了食用冰(海峡都市报 2008-7-18) 贷款门槛高 部分中签户弃购经适房(海峡都市报 2008-5-6) 黑白网吧缘何冰火两重天(海峡都市报 2006-8-18) 大景城保安与业主斗殴(海峡都市报 2007-7-18) 车轮下她撑了50分钟(海峡都市报 2008-12-25) 福州金山流花溪 成了“黄油汤”(海峡都市报 2009-3-21) 福州家园--果然不出所料,通稿出来了(海峡都市报) 海峡都市报:耗尽心血,他改变了村庄(图) 这个标语 毒了点(海峡都市报 2007-5-30) “和政府部门打交道,方便了!”(海峡都市报 2007-9-26) 福鼎杨岐国有码头被贱租(海峡都市报 2008-7-1) 划拳声扰民 砧板从天降(海峡都市报 2008-11-7) 海峡都市报:一句话时评 河北张家口上千亩水稻用河水灌溉后死亡(燕赵都市报 2009-7-6) 福州少数开发商哄抬房价(海峡都市报 2007-9-18) 福州职工平均工资两位数增(海峡都市报 2008-4-3) 数万只小蟾蜍过桥逃生(海峡都市报 2008-5-10) 榕城经适房 有人出租牟利(海峡都市报 2008-8-21) 有人持菜刀砍看车人(海峡都市报 2008-10-28) 但愿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海峡都市报 2008-12-26) 海峡都市报:“泰利”挟暴雨 福州成泽国(图) 温家宝穿旧鞋视察河南(海峡都市报 2006-7-27) 福州:古树“农转非”九死一生(海峡都市报 2007-7-11) 安徽官员为私利撞客车 40余名乘客险丧命(海峡都市报 200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