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邶风·日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0:38:34

 

《诗·邶风·日月》

 

日居1月诸2,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3不古处4?胡5能有定?宁6不我顾7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8。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9音无良10。胡能有定?俾11也可忘。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12我不卒13。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译文】太阳会辨月亮能别,轮回照在大地上。就象我们人类一样呀,过去了就不会停留在古代。这些事怎么会有定准,难道不能让我回顾?

太阳会辨月亮能别,下土的人就是太贪求。就象我们人类一样呀,过去了而不会相互修好。这些事怎么会有定准,难道不能让我回报?

太阳会辨月亮能别,都是来自那东方。就象我们人类一样呀,规律的声音缺乏善良。这些事怎么会有定准,难道使我可以忘?

太阳会辨月亮能别,东方自然会升出。父亲啊母亲啊,生我养我不会停止。这些事怎么会有定准,回报的事我不再讲述。

【说明】这是一首人们不满现实的山歌,地球就因为有了太阳有了月亮的光线,人们才能辨别一切事物,而古人认为,太阳、月亮自己本身也会辨别,因为它们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出来,以便照亮大地。因此它们就象人类一样,会子子孙孙传下去。这是古人朴素的认识观。人类虽然一代又一代传下去,可是每一代都不会一样,所以,事物都是会变化的。正因为事物会变化,人们才要回顾往事,吸取经验教训,所以山歌的第一段歌者就概叹,难道不能让我回顾?

第二段歌者概叹人们过于贪求,不能象太阳、月亮一样无私地奉献光芒。第三段则是歌者对太阳、月亮有规律活动的赞叹,同时也对人们不讲规律感到遗憾。第四段歌者则用父母亲生我养我来作比喻,希望人们都能懂得回报。也就是说,如果懂得对父母亲回报,那么也应该懂得对太阳、月亮的回报,对大自然的回报。因为是太阳、月亮、大自然无私地给予我们人类生存的条件和环境,我们才得以子子孙孙繁衍,一代又一代延续下来。这是一首号召人们保护环境的歌,不要认为古人不懂得环境保护,只要看看《周礼》、《国语》以及《四书》就可以知道,中国古人对环境保护是相当重视的。这种环境保护思想也是邶地的一种风俗习惯。

——————————————————

【注释】1.居:《易·革·上六》:“征凶。居贞,吉。”《书·多士》:“今尔惟时宅尔邑,继尔居。”《诗·唐风·蟋蟀》:“无已大康,职思其居。”《诗·小雅·鱼藻》:“王在在镐,有那其居。”《诗·大雅·生民》:“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老子·八章》:“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论语·公冶长》:“藏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孟子·滕文公下》:“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荀子·不苟》:“唯所居以其类至,操之则得之,舍之则失之。”这里用为“辨别”之意。

2.诸:《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尔雅》:“诸诸便便,辩也。”《论语·为政》:“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说文》:“诸,辩也。”《敦煌变文集·燕子赋》:“穷研细诸问,岂得信虚辞!”这里用为辨别之意。

3.逝:《书·大诰》:“若昔朕其逝,朕言艰日思。”《诗·邶风·谷风》:“毋逝我梁。”《诗·小雅·车舝》:“间关车之舝兮,思娈季女逝兮。”《诗·大雅·公刘》:“笃公刘,逝彼百泉。”《老子·二十五章》:“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楚辞·九歌·少司命》:“倏而来兮忽而逝。”《说文》:逝,往也。”《广雅》:“逝,行也。”这里用为已经过去之意。

4.处:(chú除)《易·旅·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诗·召南·江有渚》:“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其后也处。”《诗·大雅·公刘》:“于时处处,于时庐旅。”《管子·侈靡》:“丹砂之穴不塞,则高贾不处。”《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射义》:“处者处。”《国语·楚语》:“譬之如牛马处暑之既至。”《说文·几部》:“处,止也。”《广雅·释诂二》:“处,止也。”“处”即“處”的古字,于六书为会意。金文加声旁“虍”变成了形声字。这里用为停止之意。

5.胡:《书·太甲下》:“弗虑胡获?弗为胡成?”《诗·鄘风·君子偕老》:“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诗·小雅·出车》:“彼旟旐斯,胡不旆旆。《诗·大雅·瞻仰》:“岂曰不极,伊胡为慝。”《诗·周颂·载芟》:“有椒其馨,胡考之宁。”《礼记·中庸》:“君子胡不慥慥尔。”《广雅·释诂三》:“胡,何也。”这里用为怎样、何之意。

6.宁:(nìng佞)《诗·郑风·子衿》:“子宁不来。”《诗·大雅·桑柔》:“倬彼昊天,宁不我矜。”《诗·大雅·云汉》:“圭璧既卒,宁莫我听。”《史记·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里用为岂、难道之意。

7.顾:《诗·桧风·匪风》:“顾瞻周道。”《诗·小雅·大东》:“眷言顾之,潸焉出涕。”《论语·乡党》:“宾不顾矣。”《史记•项羽本纪》:“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说文》:“顾,环视也。”这里用为眷顾、回头看之意。

8.冒:《书·泰誓上》:“沈湎冒色,敢行暴虐。”《书·秦誓》:“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书·顾命》:“尔无以钊冒贡于非几兹!”《左传·文公十八年》:“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黄宗羲《余姚至省下路程沿革记》:“舟人冒利。”这里用为贪求之意。

9.德:《易·恒·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诗·卫风·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小雅·谷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诗·大雅·思齐》:“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老子·十章》:“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易·坤·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庄子·天地》:“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德何如可以王矣?”《荀子·劝学》:“荣辱之来,必象其德。”《韩非子·扬榷》:“德者,核理而普至。”这里用为客观规律之意。

10.良:《诗·鄘风·鹑之奔奔》:“人之无良。”《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孟子·尽心上》:“所不虑而知也,良知也。”《说文》:“良,善也。”这里用为善良之意。

11.俾:《书·尧典》:“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书·大禹谟》:“劝之以九歌,俾勿坏。”《诗·小雅·节南山》:“天子是毗,俾民不迷。”《诗·大雅·緜》:“俾立室家,其绳则直。”《诗·大雅·云汉》:“昊天上帝,宁俾我遯?”《诗·周颂·载见》:“绥以多福,俾缉熙于纯嘏。”《诗·鲁颂·閟宫》:“俾民稼穑,有稷有黍。”这里用为“使”之意。

12.畜:《易·遁·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获罪于两君,天下谁畜之?”杜预注:“畜,犹容也。”《老子·六十一章》:“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易·师·象》:“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论语·乡党》:“君赐生,必畜之。”《礼记·儒行》:“易禄而难畜也。”郑玄注:“难畜,难以非义久留也。”《说文》:“畜,田畜也。”《广雅·释诂一》:“畜,养也。”《玉篇·田部》:“畜,容也。”这里用为畜养,容纳,收容之意。

13.卒:《诗·豳风·七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何用不监?”《诗·小雅·楚茨》:“礼仪卒度,笑语卒获。”《诗·小雅·渐渐之石》:“渐渐之石,维其卒矣。”《论语·子张》:“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韩非子·解老》:“人始于生而卒于死。”这里用为终止、完毕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