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敏特谈“弱国心态”核心元素的试解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6:10:25
“弱国心态”核心元素的试解读
沈敏特
最近,凤凰卫视的评论员邱震海先生在他的“听风录”的栏目中,访谈了两位新闻界的资深人物;一位是《人民日报》原副总编周瑞金先生,他曾用过一个引人瞩目的笔名“黄甫平”,一位是《联合早报》评论员杜平先生;话题是当前新闻事件中突现的国民心态。精彩之处是他们分析了老资格外交家吴建民先生早先提出的“弱国心态”。在他们的激发之下,我想进一步尝试性地解读一下“弱国心态”的核心元素。
“弱国心态”一个突出的外显特征是激愤。这个特征的来由恰是弱国心态的核心元素:一种自我的失落,具体而言则是缺乏自我估价、自我定位的能力。他们渴望成为大国国民,却没有大国的国民的自我认识。总是小胜则喜,小胜则狂,而内心对自己是不是真的胜利了,却没有十分的把握。因此,急不可耐地渴求别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来肯定自己,赞美自己。
这种心态的最大欢喜就是,在外国的媒体中能找到几句说我们如何如何之好,如何如何之棒的“好话”。仿佛这才是我们已成“大国”、已达“盛世”的“铁证”。
这种心态的最大痛苦就是,在外国的媒体中出现了对我们说三道四的“坏话”。仿佛我们已是“大国”,已达“盛世”,居然还有人胆敢太岁头上动土,居然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于是,一哄而起,口诛笔伐,力图围而歼之,一举成功。这时候,痛苦就转化成了激愤。
其实,是否大国,是否盛世,首先要的是一种国民的自知之明,要的是一种自我估价、自我定位的能力。你的经济是否达到均富的水平,你的政治是否清廉而公平,你的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等等事业是否大大提高了国民的文明、健康的水平,以及大多数国民的安全感、幸福感的指数是否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如果上述的某些方面我们尚有欠缺,那么,我们是否有了公共的认识、措施、决心和信心。所有这些,与其他国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如果没有这些,外国人的说好与说坏,都是毫无实际意义的泡沫。说好,充其量无非多一点自我陶醉的本钱;说坏,充其量无非是多一点转移痛苦的渠道。
要知道,这种自我失落,缺乏自我估价、自我定位能力的弱国心态的核心元素,倒是真正的国货,而决不是泊来品。它首先来自于皇权专制主义的君臣关系以及等级制度。在君臣上下的关系中,人们第一丧失的是自我,我的价值、我的地位是全由皇帝和上级来确定的。即所谓,说你不行,行也不行;说你行,不行也行。把握皇帝和上级的好恶,成了安身立命的一种看家本领;讨好争宠,成了顽固的心理需求。人生要义归结为一个字:靠。有靠无靠,生死攸关。于是,判断真假是非美丑,也要靠。关起门来的时候,靠皇帝,靠上级;打开大门的时候,靠外国,靠洋人。一旦说好,欣喜若狂;一旦说坏,怨天尤人。我们看到的历史事实是,这种怨尤可以转化为激愤,激愤可以转化为失去理性的暴力。
还须点明的是,这种弱国心态的核心元素,与对国外舆论的无知也略有关系。国外的舆论的一大特征是多元。很多见于报章的言论,既不属于“党国的喉舌”,也不属于“人民的代表”,只是某些人、某个人的意见。可以听一听、想一想,作为一种参考;说你好,没有必要如获至宝,奉若神明;说你不好,也没有必要如临大敌、草木皆兵;更没有必要兴师动众,抗议声讨;至于大动干戈,要采取什么“行动”,哪更是为自己制造损失。就像我们有些人,至今习惯于把美国人统称为“美国鬼子”,把日本人统称为“日本鬼子”,我却未见人家上街游行抗议,人家懂得这并不体现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犯不着轰轰烈烈,人家做什么事,是要计算成本,讲究投入和产出的比值的。
那么,什么是强国心态呢?可以,洋洋洒洒数万言,也可以一言以蔽之。这“一言”几百年前的意大利的诗哲但丁如是说:“走自已的路,让他们去说吧!”我想,这既是强人心态,也是强国心态。
地址:合肥潜山北路丰乐苑3号楼1702室(230000)
转载者请注明:老顽童网站原创首发作品
出处:老顽童网站 作者:沈敏特 发布时间:2008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