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弹性培训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8:34:36
当前,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已成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促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举措。不少学者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高校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本上还处在探索阶段,培训模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培训目标模糊,未能因材施教,缺乏针对性和差异性;培训内容组织不合理,难以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往往还会造成有些教师“吃不饱”,而有些教师却“吃不下”的情况。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培训的实效性,这就要求我们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过程,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我校教育技术培训中心自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以来,先后举办了多期培训,我们在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弹性培训模式。
  
  一、弹性培训模式
  
  弹性培训模式,坚持以“学员为主体”的理念,充分尊重学员的个体价值,以“学员的兴趣和能力”为出发点、“师生共创弹性学习目标”为导向、“激发学习动机”为手段、“个性化的培训内容”为特征、“创建协作交流区”为策略,使学员以适合自己的需求和方式得到充分发展,其主要特征如下:
  
  (一)以学员为主体
  参加培训的学员差异大,需求各不相同;而且往往在培训的初期兴趣很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激情会慢慢消退,因此不断保持和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是培训正常开展和有效进行的关键。弹性培训模式首先在制定培训目标时,培训者坚持从学员的兴趣与需求出发,全面深入了解每一个学员,针对学员基础知识、接受能力、学科方向等因素制定弹性目标,实行弹性教学、弹性作业和弹性评价等,注意对学员特殊培养。依此为导向,科学设计培训策略,激发每一个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力,使学员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达到新旧知识的重组以及对新知识的建构。
  
  (二)注重培训内容的个性化
  培训内容紧紧围绕着社会和学员的发展需要,可以是理论方面的,也可以是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内容充分体现个性化和多样化,使培训真正从校外、课堂外回归到校内、课堂内,唯其如此,学员的专业发展、专业能力的提高才有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弹性培训模式并不把学员集中在一个培训中心,而要分布到各个院系、各个学科组,甚至是学员自身,通过科学设计培训内容,激发学员对培训内容的兴趣,调动各个院系或学科组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使学员积极主动的寻找学习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员真正成为培训的主体。
  
  (三)创建协作交流区
  弹性培训模式试图在学员的身上寻找一些积极的因素,并在每个学科组、院系,乃至整个学校把这些积极因素编织成一个有效的协作交流社区,学员在培训者的帮助和指导下在这些社区里进行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交流学习经验,共同发展。协作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员进行高效地学习,还可以发挥学员的作用,把学员由单纯的“教育资源消费者”变成“教育资源的创造者”,从而有利于解决培训课程和资源不足的问题。
  
  二、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弹性培训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一)培训目标的弹性
  由于学员的计算机基础、层次和需求不同,整齐划一的培训目标很难适应不同类型学员的内在需求,更难以激发不同学员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改变这种培训目标模式,在培训前,首先对学员特征进行分析,如年龄、已有的知识结构、专业发展、要求、兴趣、经验、计算机水平等;其次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一是外部需求,即学校发展尤其是学科的发展对学员提出的要求;二是内部需求,即教学工作本身发展的要求。依据以上分析,我们和学员共同制定多层次、分阶段的弹性培训目标,即总体目标、等级目标、阶段目标。
  总体目标:一是指向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通过培训更新观念,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教学评估。二是指向学员,提高学员在自身工作实践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等级目标:初级侧重教育技术的理论培训,让学员从思想上对教育技术又一个全新的认识;中级注重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的培训;高级侧重理论与技术的结合,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阶段目标:根据培训内容的难度,各个等级可设计成高、中、低三个阶段目标,基础好的学员选择高层次目标,基础差的学员选择低层次目标。这样,既减轻了基础不好学员的学习压力,又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培训内容的弹性
  弹性培训模式从整体设计的思想出发,注重设计个性化、多样化的适合学员个体发展的弹性化培训内容。
  整体设计的思想是既要求培训内容突破以往只重视理论指导的片面性,又要求关注每个学员基本教育观念的重塑和核心教学技能的提升,从而克服了理论与技术“两张皮”的现象。
  培训内容的个性化是充分尊重学员的层次、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对培训的期望和要求的差异,充分尊重他们是具备一定分析能力和学习、管理能力的成人这一实际,培训者和学员共同设计和制定出符合学员个性特点的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的多样化是在保证高教协的培训大纲不变,课程数量不变、等级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在每个等级中开设不同类型的选修课程,比如:“多媒体课件制作”这门课,同时开设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方正奥思、几何画板等,有Flash基础的学员选修Flash,计算机基础差或热衷Powerpoint的学员可选修Powerpoint,通过Powerpoint高级阶段的学习同样可以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学员也可根据爱好和需求选择学习Authorware、方正奥思、几何画板等;“图形图像”这门课开设Photoshop、Firework、CorelDraw、AutoCAD等,工业设计类学员可选择学习AutoCAD,爱好网页设计的学员可选择学习Firework;“视频处理”课程开设Premiere、会声会影等。总之,这种多样化的课程为学员提供了广阔而自由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学员的个性发展和知识面的拓展。
  
  (三)培训形式的弹性
  教育技术培训以技能短期培训和教育理论长期培训为主,培训要与学校、学员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突出培训方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1、专家讲座。这里专家讲座是指在明确了学校需要和学员需求后,我们请教育技术专家为学员“充电”。比如,请专家讲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教育技术最新发展成果、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案例、学习资源的建设等,并通过专家与学员交流,解答学员们困惑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2、面授培训。学校教育技术培训中心按培训内容和学员特征组织多个培训班,由专职教育技术人员进行情境化的面授,学习内容是真实性的任务。这种以“任务和问题”为中心的面授,使学员从探索具体的任务中获取经验,帮助他们建构针对具体情境的问题解决图式,从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以“互联网应用基础”这门课为例,不仅有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理论专题,还有常用网络软件的使用、IIS配置和网站管理等实践活动。比如针对“学员家庭或宿舍网的组建”专题研讨,由学员代表分别模拟电信宽带连接、校园网VPN的连接以及家庭/宿舍网的组建过程,然后论证家庭/宿舍组网的实施方案,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网络组建各个方面的问题。使学员在具体的任务情景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从而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3、网络授课。对于一些计算机基础好的学员,教育技术培训中心或院系组织培训教师共同开发网络培训课程,利用文字、图形、录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传播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技术理论、技术、应用等内容;同时借助网络课程的聊天室、论坛、E-mail等交互工具同步或异步交流探讨,共同提高;另外鼓励学员建设自己的网络课程并辅助教学,使学员真正参与进来,在参与中行动,在行动中体验,使培训的时效性真正落到实处。
  4、个人自修。为了促进学员的自主发展,学员的自修就显得更为重要:一方面在自修和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从而实现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另一方面,自修也是对所学内容的自我消化吸收过程。
  5、专职教师跟踪辅导。对于学员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采用专职教师跟踪辅导的方式去帮助他们解决。专职教师和学员合作备课、听课、评课,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学员在专职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主动反思教学实践,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使自己的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
  
  (四)培训时间的弹性
  在培训时间安排上,充分考虑学员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等多方面因素,按照培训的阶段性目标及个人发展目标,采用分阶段集中受训方式,每个阶段的学习时间不超过20个学时(可具体根据学员特征作适当调整),每个阶段之间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员对所学知识内化,并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对发现的新问题留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进行解决,这样达到一个长期和循序渐进的效果。
  
  (五)评价机制的弹性
  培训效果的评价是对整体培训工作的提高和指引,它对培训过程起着控制和指导的作用。1、在培训过程中,对学员学习情况强调过程性评价,通过过程评价促进学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2、采用自评、互评等多元评价方法,依据学员在培训期间教育技术的掌握程度和技能的熟练程度、创作的学科教学软件、撰写的研究报告等获取反馈信息进行自评、互评。
  
  (六)培训管理的弹性
  弹性管理,重在引导。在制度上采取自愿报名,引导学员认识到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必要性,调动他们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并在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消除畏难情绪,树立自信心。同时采用自愿组合的互帮互学等措施,照顾部分学员的学习困难,尽量使他们不掉队,体现管理上的弹性。
  
  三、教育技术弹性培训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充分有效的利用学校现有资源
  近年来,各个高校都投资巨额资金建起了多媒体电教室、闭路电视教学系统、数字化办公系统、远程网络教学系统等综合型现代教学环境,也购买和自主开发了许多教学媒体软件和多媒体素材,但这些资源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发挥作用,只是做了一种硬件评价指标,造成了人力、物力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要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提高资源利用率,真正发挥其效益。
  另外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学科特色,都有一些著名的专家、教授、学者,这些专家教授学者是宝贵的人力资源,通过开展培训让这些知名教授、学者将其思想、成果和宝贵的学科资料展现出来供大家学习。若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学校将这些教授学者的讲座及授课实况录制下来,可作为青年教师教学研究和自身教育的参考。
  1、要与学员现有认识水平想结合。很多学员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领域中所带来的学与教过程的重大变革,认为教育技术培训是故意刁难,是浪费时间。因而,对学员的培训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学员成为知识灌输的对象,在培训过程中并没有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培训效果很不明显。因此,培训要与学员现有认识水平相结合,比如,我们将教育技术专家请进学校,向全体学员讲授“什么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所处的地位与价值”、演示与讲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案例”等。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转变观念,让学员从思想认识上重视起来。
  2、要注重理论与实践,教育与技术相结合。技术培训是“显性的”,比如学会了某项技术,制作了某个课件这是看得到的,因而学员有兴趣和积极性,且随着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其积极性也会越来越高,但是没有理论指导的技术的应用可能导致走弯路,走错路,更不利于技术应用的创新;理论培训是“隐性的”,学习了一些新的教学思想,如不具体应用则难以产生明显的效果;因此,只有将理论和实践,教育和技术结合起来开展培训,使理论指导技术应用,技术应用不断丰富理论。  出处: 《继续教育》2006年第11期 当前,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已成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促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举措。不少学者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高校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本上还处在探索阶段,培训模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培训目标模糊,未能因材施教,缺乏针对性和差异性;培训内容组织不合理,难以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往往还会造成有些教师“吃不饱”,而有些教师却“吃不下”的情况。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培训的实效性,这就要求我们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过程,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我校教育技术培训中心自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以来,先后举办了多期培训,我们在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弹性培训模式。
  
  一、弹性培训模式
  
  弹性培训模式,坚持以“学员为主体”的理念,充分尊重学员的个体价值,以“学员的兴趣和能力”为出发点、“师生共创弹性学习目标”为导向、“激发学习动机”为手段、“个性化的培训内容”为特征、“创建协作交流区”为策略,使学员以适合自己的需求和方式得到充分发展,其主要特征如下:
  
  (一)以学员为主体
  参加培训的学员差异大,需求各不相同;而且往往在培训的初期兴趣很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激情会慢慢消退,因此不断保持和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是培训正常开展和有效进行的关键。弹性培训模式首先在制定培训目标时,培训者坚持从学员的兴趣与需求出发,全面深入了解每一个学员,针对学员基础知识、接受能力、学科方向等因素制定弹性目标,实行弹性教学、弹性作业和弹性评价等,注意对学员特殊培养。依此为导向,科学设计培训策略,激发每一个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力,使学员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达到新旧知识的重组以及对新知识的建构。
  
  (二)注重培训内容的个性化
  培训内容紧紧围绕着社会和学员的发展需要,可以是理论方面的,也可以是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内容充分体现个性化和多样化,使培训真正从校外、课堂外回归到校内、课堂内,唯其如此,学员的专业发展、专业能力的提高才有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弹性培训模式并不把学员集中在一个培训中心,而要分布到各个院系、各个学科组,甚至是学员自身,通过科学设计培训内容,激发学员对培训内容的兴趣,调动各个院系或学科组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使学员积极主动的寻找学习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员真正成为培训的主体。
  
  (三)创建协作交流区
  弹性培训模式试图在学员的身上寻找一些积极的因素,并在每个学科组、院系,乃至整个学校把这些积极因素编织成一个有效的协作交流社区,学员在培训者的帮助和指导下在这些社区里进行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交流学习经验,共同发展。协作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员进行高效地学习,还可以发挥学员的作用,把学员由单纯的“教育资源消费者”变成“教育资源的创造者”,从而有利于解决培训课程和资源不足的问题。
  
  二、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弹性培训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一)培训目标的弹性
  由于学员的计算机基础、层次和需求不同,整齐划一的培训目标很难适应不同类型学员的内在需求,更难以激发不同学员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改变这种培训目标模式,在培训前,首先对学员特征进行分析,如年龄、已有的知识结构、专业发展、要求、兴趣、经验、计算机水平等;其次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一是外部需求,即学校发展尤其是学科的发展对学员提出的要求;二是内部需求,即教学工作本身发展的要求。依据以上分析,我们和学员共同制定多层次、分阶段的弹性培训目标,即总体目标、等级目标、阶段目标。
  总体目标:一是指向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通过培训更新观念,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教学评估。二是指向学员,提高学员在自身工作实践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等级目标:初级侧重教育技术的理论培训,让学员从思想上对教育技术又一个全新的认识;中级注重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的培训;高级侧重理论与技术的结合,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阶段目标:根据培训内容的难度,各个等级可设计成高、中、低三个阶段目标,基础好的学员选择高层次目标,基础差的学员选择低层次目标。这样,既减轻了基础不好学员的学习压力,又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培训内容的弹性
  弹性培训模式从整体设计的思想出发,注重设计个性化、多样化的适合学员个体发展的弹性化培训内容。
  整体设计的思想是既要求培训内容突破以往只重视理论指导的片面性,又要求关注每个学员基本教育观念的重塑和核心教学技能的提升,从而克服了理论与技术“两张皮”的现象。
  培训内容的个性化是充分尊重学员的层次、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对培训的期望和要求的差异,充分尊重他们是具备一定分析能力和学习、管理能力的成人这一实际,培训者和学员共同设计和制定出符合学员个性特点的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的多样化是在保证高教协的培训大纲不变,课程数量不变、等级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在每个等级中开设不同类型的选修课程,比如:“多媒体课件制作”这门课,同时开设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方正奥思、几何画板等,有Flash基础的学员选修Flash,计算机基础差或热衷Powerpoint的学员可选修Powerpoint,通过Powerpoint高级阶段的学习同样可以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学员也可根据爱好和需求选择学习Authorware、方正奥思、几何画板等;“图形图像”这门课开设Photoshop、Firework、CorelDraw、AutoCAD等,工业设计类学员可选择学习AutoCAD,爱好网页设计的学员可选择学习Firework;“视频处理”课程开设Premiere、会声会影等。总之,这种多样化的课程为学员提供了广阔而自由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学员的个性发展和知识面的拓展。
  
  (三)培训形式的弹性
  教育技术培训以技能短期培训和教育理论长期培训为主,培训要与学校、学员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突出培训方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1、专家讲座。这里专家讲座是指在明确了学校需要和学员需求后,我们请教育技术专家为学员“充电”。比如,请专家讲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教育技术最新发展成果、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案例、学习资源的建设等,并通过专家与学员交流,解答学员们困惑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2、面授培训。学校教育技术培训中心按培训内容和学员特征组织多个培训班,由专职教育技术人员进行情境化的面授,学习内容是真实性的任务。这种以“任务和问题”为中心的面授,使学员从探索具体的任务中获取经验,帮助他们建构针对具体情境的问题解决图式,从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以“互联网应用基础”这门课为例,不仅有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理论专题,还有常用网络软件的使用、IIS配置和网站管理等实践活动。比如针对“学员家庭或宿舍网的组建”专题研讨,由学员代表分别模拟电信宽带连接、校园网VPN的连接以及家庭/宿舍网的组建过程,然后论证家庭/宿舍组网的实施方案,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网络组建各个方面的问题。使学员在具体的任务情景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从而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3、网络授课。对于一些计算机基础好的学员,教育技术培训中心或院系组织培训教师共同开发网络培训课程,利用文字、图形、录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传播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技术理论、技术、应用等内容;同时借助网络课程的聊天室、论坛、E-mail等交互工具同步或异步交流探讨,共同提高;另外鼓励学员建设自己的网络课程并辅助教学,使学员真正参与进来,在参与中行动,在行动中体验,使培训的时效性真正落到实处。
  4、个人自修。为了促进学员的自主发展,学员的自修就显得更为重要:一方面在自修和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从而实现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另一方面,自修也是对所学内容的自我消化吸收过程。
  5、专职教师跟踪辅导。对于学员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采用专职教师跟踪辅导的方式去帮助他们解决。专职教师和学员合作备课、听课、评课,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学员在专职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主动反思教学实践,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使自己的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
  
  (四)培训时间的弹性
  在培训时间安排上,充分考虑学员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等多方面因素,按照培训的阶段性目标及个人发展目标,采用分阶段集中受训方式,每个阶段的学习时间不超过20个学时(可具体根据学员特征作适当调整),每个阶段之间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员对所学知识内化,并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对发现的新问题留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进行解决,这样达到一个长期和循序渐进的效果。
  
  (五)评价机制的弹性
  培训效果的评价是对整体培训工作的提高和指引,它对培训过程起着控制和指导的作用。1、在培训过程中,对学员学习情况强调过程性评价,通过过程评价促进学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2、采用自评、互评等多元评价方法,依据学员在培训期间教育技术的掌握程度和技能的熟练程度、创作的学科教学软件、撰写的研究报告等获取反馈信息进行自评、互评。
  
  (六)培训管理的弹性
  弹性管理,重在引导。在制度上采取自愿报名,引导学员认识到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必要性,调动他们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并在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消除畏难情绪,树立自信心。同时采用自愿组合的互帮互学等措施,照顾部分学员的学习困难,尽量使他们不掉队,体现管理上的弹性。
  
  三、教育技术弹性培训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充分有效的利用学校现有资源
  近年来,各个高校都投资巨额资金建起了多媒体电教室、闭路电视教学系统、数字化办公系统、远程网络教学系统等综合型现代教学环境,也购买和自主开发了许多教学媒体软件和多媒体素材,但这些资源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发挥作用,只是做了一种硬件评价指标,造成了人力、物力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要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提高资源利用率,真正发挥其效益。
  另外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学科特色,都有一些著名的专家、教授、学者,这些专家教授学者是宝贵的人力资源,通过开展培训让这些知名教授、学者将其思想、成果和宝贵的学科资料展现出来供大家学习。若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学校将这些教授学者的讲座及授课实况录制下来,可作为青年教师教学研究和自身教育的参考。
  1、要与学员现有认识水平想结合。很多学员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领域中所带来的学与教过程的重大变革,认为教育技术培训是故意刁难,是浪费时间。因而,对学员的培训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学员成为知识灌输的对象,在培训过程中并没有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培训效果很不明显。因此,培训要与学员现有认识水平相结合,比如,我们将教育技术专家请进学校,向全体学员讲授“什么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所处的地位与价值”、演示与讲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案例”等。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转变观念,让学员从思想认识上重视起来。
  2、要注重理论与实践,教育与技术相结合。技术培训是“显性的”,比如学会了某项技术,制作了某个课件这是看得到的,因而学员有兴趣和积极性,且随着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其积极性也会越来越高,但是没有理论指导的技术的应用可能导致走弯路,走错路,更不利于技术应用的创新;理论培训是“隐性的”,学习了一些新的教学思想,如不具体应用则难以产生明显的效果;因此,只有将理论和实践,教育和技术结合起来开展培训,使理论指导技术应用,技术应用不断丰富理论。  出处: 《继续教育》2006年第11期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弹性培训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信息化教育中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与培训策略 “教师培训与发展方向的探索研究”课题申报通知 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与人才定位、培养模式研究 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与人才定位、培养模式研究 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与人才定位、培养模式研究 - 教育技术就业 - 教育技术论坛 关注... 中等职业学校组织机构模式的探索与创新(研究方案2 中等职业学校组织机构模式的探索与创新(研究方案)_ 当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 "英特尔未来教育"与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培训 "英特尔未来教育"与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培训 假期培训与辅导的发掘模式 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研究 探索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模式 “学案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对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研究的初步思考 对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研究的初步思考 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与培训(来自xiuli‘blog)--lwwxf- 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与培训(来自xiuli‘blog)--lwwxf- 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与培训(来自xiuli‘blog)--lwwxf- 教育技术教研室-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模式与制度安排研究”成果公告 中国通识教育的迷茫与探索 中国通识教育的迷茫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