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陷阱》-段建中 - 新浪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9:24:29


我们的奴性是这样炼就的!

推荐《管仲陷阱》

 

[ 段建中按:

这是一篇用中国的历史来解释现实的佳作。文章通俗易懂,说理透彻,可读性强。读完后,会感到以往的迷惑顿时消失,作为底层的百姓也算能活个明白。也许有人说,现实中的肮脏,即便你搞清楚了它们产生的原由并知道铲除的办法,又当如何?我的确无可奈何。但我想,无数微弱的声音总有汇成强有力的怒吼之时。如果人人都路见不平绕着走,那么这个路永远也不会平坦。

 

我们不得不承认:绝大多数中国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沾有奴气,包括我自己。我曾经惊叹人们的正义感失去是那么地容易。为了适应社会,争取尽可能宽松的生存环境,我们的绝大多数都不得不与自己讨厌的人为伍,不得不在官员面前低三下四。人们的奴才性格和太监般的行为举止就这样炼成了。

 

看完此书后,就会明白这一切都是现行的某些制度安排使然,绝非我等甘愿沦为奴才。

 

最后再读几段很多年前就已经出现的精彩言论(胡适)。

 “社会最大的罪恶,莫过于摧折个人的个性,不使他自由发展。”

“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起来的。” ]

 

 

管仲陷阱

 

徐慧君(武汉江汉大学)

 

所谓“管仲陷阱”,核心就是“利出一孔”——只有一个获利的孔道、途径,

即国家采用政治经济法律手段,控制一切谋生渠道同时垄断社会财富的分配,那

么人民要想生存与发展,就必然要事事仰仗于君主(国家)的恩赐,这样君主就

可以随心所欲地奴役支配其治下的民众了。这一思想为春秋前期著名的政治家、

先秦法家先驱管仲首创。

 

管仲的原话是:“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半屈;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先王知其然,故塞民之羡(多余的钱财),隘(限制)其利途,故予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富之在君。故民之戴上如日月,亲君若父母。”(1)……。

 

……。中国的先贤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3)。人的天性是趋利避害的,人生世上,人们的一切活动最终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如果缺少了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条件,个人就无法生存,人生的追求或抱负就成了空中楼阁。“利出一孔”的制度安排,使得统治者垄断了一切政治权力和所有经济利益,这等于牢牢扼住了臣民的咽喉,拥有了对臣民的生杀予夺的绝对权力,臣民也只有唯命是从才能生存,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历代可以得心应手地实施残酷的专制统治的根本原因。

 

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人身控制和人身依附,而一切控制或束缚都是建

立在政治经济权力之上的——属于君主、贵族、官吏、地主、家长的等等。国家

处心积虑地控制了一切谋生孔道,而只留下为专制国家服务才能生存发展一条途

径,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要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下来就只有依附于政治权力或国

家机器(具体为依附长官,上司等等)这唯一的选择,作为一种必然的结果,……

 

在技术层面,“利出一孔”包括两个互相补充,互相依存的措施,既政治

上的人身控制和经济上的弱(贫)民术。

 

人身控制的手段和工具就是数千年以一贯之的发达的户籍制和什伍保甲连坐

制。中国的户籍管理制度始于商代,由于上交到中央的户籍簿册一律都规定用黄

色的封面,所以户籍又称黄籍或黄册,“黄籍,民之大纪,国之治端”(4)

古代的户籍制度不仅包括人口的登录,而且包括定期的稽核人口,登记内容主要

有姓名、性别、年龄、高矮、胖瘦、长相及外表生理特征等,十分详细,每一个

人都必须在官府登记,否则便为“脱籍”(黑户口),不仅本人要治罪,而且街

坊四邻和乡村执掌户籍的官吏都要治罪。……。

 

与户籍制相对应的,是一套严密控制人身自由的组织系统,将每一座城镇,

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毫无遗漏地编入国家行政网络之中,这

就是实行层层管制的里甲或保甲连坐制度。

 

里甲制的始作甬者当推管仲,《管子·立政》详细记载了这一制度的内容。

 

居民每五家编为一伍,设一伍长,五伍为里,里设里长,负责监督里内每个

居民的一切活动,在居民点“里”(闾)的四周筑起围墙,堵塞缺口,只留一条

与外界相通的通道,以控制内外居民的进出。在里门的左右各有一间观察室,每

天早晚,伍长和里长坐在里面监督居民的出进。里门的钥匙由里长管理,下设看

守,负责按时开闭里门,并监督所有的出入者,向里长汇报,凡是不按时出入,

行为举止不符合规定者,看守一经发现,都要及时向上级反映。每里若有人犯法,则里长与其同罪。(6)这是用管理监狱的方法来管治人民,限制人民的人身自

由。

  

从中央到地方,从首都到边疆,从繁华的京城到偏僻的山村,由行政权力和

户籍制度构成一套严密控制人身自由的组织体系,编织成一张密实的天罗地网,

通过中央( 中枢) ←→州(神经节)←→ 府、县(神经元)←→乡、里(神经

未梢)的逐级延伸,由此形成类似高等动物的神经系统一样灵敏的信息传递反馈

控制机制,统治者就可以十分方便地控制其治下的任何一个臣民,在这张恢恢大

网下——人——“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

 

仅有政治上的人身控制还不足以控制人们的意志,必须辅之以经济手段才行,这就是历代政府奉行的弱(贫)民术。

 

弱(贫)民术的主要政策就是重农抑商,其根本主张是以农为本,限制工商

业的发展。这是中国历代专制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目的就是把广大人

民强行束缚在土地上,达到随时可以为统治者所驱使的目的。

 

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代,在商鞅变法中将重农抑商政策第一次明确提

出,并以此作为大力推行农战方针的基本内容付诸实施。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

将其作为治国的不二法门。

 

……重农抑商人为地抑制了人们发财致富的通道。那么,历代为什么要不遗余力地“重农抑商”,甚至“殴民归农”呢?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商业,可以增加社会的横向联系,打破彼此隔绝的地

域界限,在各个独立的社会个人之间架起互相勾通,互相依存的桥梁,在追逐利

润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协调各行业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生产和消费,

促进商品与货物的流通,从而积极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而社会

财富的增加又必然导致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从而增加其受教育的机会,促

进科学、技术、艺术的发展,而人民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又必然导致对专制统治

的否定与反叛。

 

自由商业活动对社会所起的作用效果,恰恰与集权的专制统治形成尖锐的对

立,集权统治要求人民空间位置凝固,彼此之间杜绝横向联系,保持小农经济的

统治地位,以实施人身控制和弱(贫)民术,自由商业活动尊崇的是等价交换的

价值规律,其基础是金钱面前人人平等,与等级制,特权制是水火不容的,而且

商业可以促进人力,资金,技术,信息,商品等的横向流动,这又是对人身控制

的极大危害,势必威胁专制制度的根基,统治者不遣余力地抑制它的发展就不足

为怪了。

 

中国历代统治者有一种天生的政治直觉,自由经济发展壮大后一定会冲毁作

为专制统治基础的愚民术和贫民术这二条大堤,终至淹没,埋葬专制统治制度,

所以不遣余力地将其控制在摇篮状态,这种直觉深具眼光,从西欧资本主义的发

展即可明见这一点。

 

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始于十五世纪,由于欧洲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传统,

自由商业一向比较发达(英、法等国历史上的“重商主义”学派甚至认为财富直

接来自商业活动),商人在逐步控制了金权之后,更进一步要问鼎政权,终致设

置议会,监督国王,并成为维护商人以及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工具,由此导致了

代议制的产生。从而大大打击、限制了国王、贵族的特权,并将其行为置于法律

的监督之下。

 

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第一,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商

业为末业,强化本末意识,抹黑商人的形象,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商人进行限制,

对其服饰、建房、乘车都有歧视性规定,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第二,在土地问

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第三,强

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第四,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一是限制商

人的政治权利,堵仕途之路,不许其后代做官,二是利用税收制度惩罚商人,如

西汉商人的算赋加倍;三是对暴利行业采取官营(史称“官山海”),直接由国

家垄断经销,不许商人染指,中国历朝历代主要是实行盐铁官营,因为这类商品

需求量大且无价格弹性,官商以垄断价格取代其市场价格,人民的财富被源源不

断的搜括掉却毫不知觉,人民的血汗流入国库百姓却感受不出痛苦,反而认为是

君主关心民瘼,为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而对其感恩戴德。此谓:“见

予之形,不见夺之理,而民爱可洽于上也。”(10)此乃一箭双雕之策:抑制

任何私人力量的崛起,确保专制制度的稳定;造成资本国有,取得巨额垄断利润,

掩盖经济上对人民残酷掠夺的实质。

 

经济活动中的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四个环节必须互相配合,互相融通,

才能互相促进,工商业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技术,资金,信息等,农业才可能

发展,进步,人为将其对立起来是严重违反经济规律的行为,绝对不可能达到繁

荣经济的目的,表面上看重农抑商似乎是为了重农,其实从抑商的实际效果看,

它不但没有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反而使农业变得死板和僵化,长期停滞于简单

再生产状态。

 

由于国家强行堵塞了经商致富的渠道,在即定的约束条件下(“利出一孔”),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一个有才华的青年想要出人头地、名利双收,只有唯一一条现成的道路,即为专制君主服务(入仕或做官)。做官成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及最佳方式。而除了“入朝为官”,其他一切职业都是低贱的职业。中国古代士、农、工、商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正反映了这一理念。由此形成中国社会的一大特色:“官本位”。

 

  所谓‘官本位’,简单地说,就是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

 

君主独裁专制制度的核心是人身控制,而其实现的基础和保障就是权力,权

力的内涵不仅仅是支配人,而且也包括由其转化的不可计数的直接的经济利益。

专制制度全仗各级官吏来维系,掌握权力的官吏就成了特殊人物,官大者威风赫

赫,权倾一方,官小者也是养尊处优好处无数,官之身价与神秘,就在于他们手

中的权力以及由此而获得的各种特权与实利。官位成了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权

力成了财富的代名词。权力是比贷币更具流动性,更方便的一般等价物,或者说,

中国社会的特征是政权支配金权,孔方兄只配做印把子的仆从。中国特殊的社会

形态导致投机政治比直接从事经济活动,能更好更快地聚敛财富。吕不韦正是参透了这一点,才将异人视作“奇货可居”。(段建中加:据说伍子胥成人后,其父给了他一笔钱,并问他如何用这笔钱创事业,答曰:置地,父回应:利顺;经商?父回应:利倍;那就作官?父喜曰:不计其数。)

 

追求名利是人的天性,而出人头地,名利双收的捷径便是做官,官越大,获

利越厚。官位权力和财富构成奇妙的“三位一体”,财富的多少取决于官位、权

力的大小,正是基于这一点,人的价值实现的最佳途径就是做官,光宗耀祖,青

史留名的最好方法也是做官。升官发财的意识浸透了国人的灵魂。

……

反过来看,没有权力作后盾的经济利益也是靠不住的。西汉武帝时,由于长

年对匈奴作战,导致国家财力枯竭,雄才大略的刘彻便向商人开刀,发布了著名

的“告缗法”诏令,鼓励全国商贾之家的奴仆告发其主人的偷漏税行为,偷漏一

缗(一缗即铜钱一千文),即成罪状,要抄家查产,充军发配,此举一下使汉武

获得无数财政收入,同时使商贾们彻底破产——“杨可告缗遍天下……于是商贾

中家以上大抵破”(《汉书·食货志下》)。这是赤裸裸的政治掠夺。(12)

……。

 

林彪得其神髓,将其简练地总结为:“有了政权,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一

夜之间就可以打倒。”

 

简言之,做官是最赚钱,最安全的买卖。所以中国发了财的商人要捐官:既

为求自保又为图发展。所以历史上胡雪岩之流的红顶商人大行其道,至今被奉为

成功商人的楷模。

 

人身控制的直接后果就是,任何人要生存和发展,就不得不依附比自己更强

有力者,由此形成中国社会的另一大特色——人身依附。

  

按每个人的政治经济地位的差别,全国上下形成一个等级依附系统,只有一

个例外,即皇帝,因为他是权力的母体。后妃、臣僚依附皇帝,地方官依附京官,

小官依附大官,奴仆依附主子。被依附者对依附者有着生杀予夺的权力(所谓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依附者的物质利益直接源于被依附者,依附者被人

依附,被依附者同时又是依附者,而且大系统中有子系统,子系统中又有子系统,

人身依附成为人际关系的普遍形式。

 

正是由于人身依附,各级官僚无法成为独立的政府官员,而只能是帝王的代

理人或家奴,同样,因为一个人的收入和升迁与自己的顶头上司有着密切的关系,得罪上司的代价是巨大的又由于这样的官僚有为数众多的替代品,因此,下级

也永远只能是上级的工具,而以人作的工具的全部价值就在于听话(好使不好使),而不在于这工具本身有多大价值。

 

中国的官僚政治有一个致命的遗产——层层任命制。官吏不是经由人民选举

产生的,而是由上级发现、任命的。官吏不是为事业服务,而是为长官或上级服中国官吏的最大特色是“做人”,官吏的考核与任免,主要不在于他们有多

少政绩,而在于他们与上级的密切程度,搞掂了上级,就等于戴稳了乌纱帽。于

是,“报喜不报忧”,上交则谄(谄媚),下交则渎(轻慢),就成了官场的常

态。

 

人身依附的格局,使下级只对上负责,下级绝对服从上级的做法,必然导致

残酷的反达尔文优胜劣汰进化规则的逆向(精英)淘汰。

 

所谓“逆向淘汰”或精英淘汰,是指在政治、学术领域的精英,一些真正德

才兼备的精英人才往往会遭冷遇、排挤甚至打击、压制。那些有独立思想或独特

见解的人才,他们往往会因为自己的优秀而在生存竞争中首先被淘汰出局,而一

些缺乏能力、没有自己观点的庸人,他们反而因为善于钻营附会而成为“适者”

顽强地生存下来。苏辙先生形象地将其称为“君子斗不过小人”规律。(14)

 

“淘汰”制本是人类社会选拔人才的最有效机制,即通过某种竞争规则,选

拔优胜者,淘汰劣败者。“逆向淘汰”则不然,它是将优秀的拔尖人才淘汰掉,

而那些善于阿谀逢迎的庸人反而成为“适者”生存下来。究其原因,在于人的天

性。人性的一个艮古不变的弱点就是喜欢听好话精英们往往仗着自己的才气而

不屑于钻营,庸人们则非拍马逢迎无以生存,这就决定了后者必然要把全部的资

源用在迎合上级上,在人身依附的格局下,作长官的显然更欣赏后者的表现,他

们自然会获得更多提升的机会,这样逐级淘汰的结果,必然是庸人们大获全胜。

因此,在“利出一孔”的社会,淘汰精英就是最大的政治。特立独行的精英人才

被扼杀,整个社会必然万马齐喑。

 

     ……广大的士人(知识分子)要想出人头地唯一的渠道便是做官——因为:

“人生世上,除了此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16)

 

无数的精英挤在入仕这唯一的独木桥上你争我夺,兵戎相见,竞争自然残酷

绝伦,在这种没有底线的生存斗争中,一般只有厚黑者胜出,(17)结果,人

格高尚的人往往要败在人格低下的人手里;受教育程度高的往往要败在受教育程

度低的人手里;说真话的人往往要败在说假话的人手里。这就是“逆向淘汰”或

精英淘汰的根本原因。

 

中国人向来有窝里斗(内耗)的老传统,窝里斗的残酷与大规模地糟蹋人才

世所仅见,人们往往简单地把它归为民族的劣根性,似乎这是中国人的原罪。毛

泽东就有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中国有六亿人口,不斗行吗”?为什么窝里斗

在中国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强大,为什么中国人会产生“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妖

魔鬼怪思维,唯一的解释是“制度”使然。世界上只有劣等的制度,没有劣等的

民族。

 

  ……

 

人身控制和人身依附的后果,使个人既无独立的政治地位,又无独立的经济

地位,即使获得的物质利益也是不稳定的,随时可以化为乌有,历代开国功臣的

悲剧就根源于此。

 

韩信、白起、伍子胥、文种等等,都是人们熟悉的历史上有名的将军谋臣,

为其帝王立下过汗马功劳,然而,他们的结局都很悲惨,……。答案就是人身依

附。没有受法律保障的人身自由,没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私有财产权,在中国,除

一人外,任何人都无法成为自由人。

 

  财产权是宪政的基石、人权的屏障、市场经济的核心,社会繁荣的枢纽,是人类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权利,也是维系人类自由与尊严的根基,政治文明的温床。

 

人们总是抱怨知识分子缺少风骨,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说的就是

中国知识分子千年之病,千年之痛。归根结底,知识分子这一悲剧角色的罪魁祸

首就是“利出一孔”的制度安排。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中国知识分子就变成了依附在专制政权之上的“毛”。

在一个政府是唯一雇主的社会,一个人一旦被政府机关列入黑名单,就只能毫无

反抗地任其处置,因之,在这种社会,所谓士人的独立人格,所谓言论自由,思想自由以及人身自由等等只能是痴人说梦。

 

尊严与饥饿无法友好相处。社会的铁则是:主宰一个人的薪给,即可主宰其

意志。没有独立的经济权利,就没有独立的政治权利。只有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

才能有独立的人格和完整的意志。经济上不独立,靠巴结混饭吃,道德上就很难

守节。而个人失去独立之人格,思想听命于他们的核心人物,不问是非,党同伐

异,根本无法产生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是一个自然演进的理念。起源于古代希腊和罗马,起初是指那

些享有公民权的城邦公民的社会政治生活。到了公元十三、十四世纪,公民社会

演变为西欧独立于封建领主体制之外的商业城市文明,意味着不受封建义务和神

权的桎梏的世俗的自由空间。到了思想启蒙阶段,公民社会的内涵逐渐趋于丰富,

加入了政治民主、权力制衡、社会契约、思想多元等内容,成为独立于国家的私

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私人领域指以市场为核心的经济领域,公共领域指社会文化

生活领域),以一系列独立的民间组织、政党、社团、俱乐部、沙龙、学校、教

会、工会、行会、通讯、出版、新闻、慈善机构等作为自身存在形式。公民社会

介于公民与国家这两极之间,既是联系公民与国家之间的纽带,也构成了对公民

个体的保护屏障,同时对政治国家形成了有效的制约。

 

  ……

 

中国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独立于政治国家的公民社会,有的只是“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典型臣民社会。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一种缺少

变化的,不允许出现内部竞争对手的铁板式的政治结构。政府从不允许独立自治

的社会组织机构产生,并逐渐发展出一个稳定的领导层,以及一个能适应现实和

吸取经验与历史教训的传统。……。

 

国家作为一个生产安全和秩序等公共产品的完全垄断者,对一切独立于官府

的力量采取禁绝策略,拒绝给民众自由、民主和基本人权。民众缺少民主锻炼,

民主意识及民主素质低,没有协商、妥协、宽容的训练,就无从产生健康、理性

和坦率沟通的政治文化,社会自治无从滋生,民众缺乏自组织能力,成为一盘散

沙。社会的稳定全靠行政权力将人民强行粘和起来,采取高压政策,社会管理陷

入“一收就死,一死就放,一放就乱,一乱就收……”的恶性循环。

 

面对民众的政治诉求和抗争,政府习惯于采用政治高压敉平社会反抗,由于

没有正常的沟通与发泄不满的渠道,一旦出现暴力冲突,平常在高压统治下沉默

驯顺的的羔羊们就变成了破坏成性的暴徒(乌合之众人人都想搭便车而不受惩罚),陷入以暴易暴的怪圈,发展到极端就只有天下大乱一条路。

 

西方国家有长期的社会自治传统和合法的反对党,它们的在野党被称为“忠

诚的反对派”,是防止政府危机演化为全面社会危机的有效防火墙。……。像法国、英国、德国等也发生过频繁的政府更迭,人们早已习以为常,民众的生活基本没有大的影响,该干什么还干什么,这在中国是无法想象的。中国自古就有“三日无君,则惶惶如也”的说法,政府垮台了,非天下大乱不可。

 

中国没有合法的反对派存在的空间,更没有西方国家的所谓随时可以接管政

府的“影子内阁”,当社会出现重大危机时,不可能有现成的替代品(自治机构

或组织)替代原有的秩序提供者,以维持秩序,实现权力的和平转移、政府的平

稳过度和更替,唯有打碎现有的国家机器,在付出昂贵的代价后重建社会秩序。

这是一种没有刹车装置的制度,一旦启动,终将不可挽回地自动毁灭。

 

 ……

 

专制制度让统治者享有各种各样的特权,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须不知特权

实乃统治者堕落、退化的陷阱,政治上的近亲繁殖(“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19),没有竞争对手,执政能力必然退化下降;既没有权力制约,又没有舆论监督,统治者必然腐败堕落。贪污腐败是一种政治行为,非但不能创造任何财

富,反而破坏正常的经济活动,减损社会财富,其实质无异于公开抢劫。

  

   专制制度下的官吏是与作为草食动物的民众不一样的肉食动物,官吏与其治

下的民众的利害关系短暂脆弱,比分封的贵族更不关心百姓的死活。作为皇帝的代理人,必然产生道德风险。由于官吏拥有“合法伤害权”(20)及信息优势,

官僚体系中的每个活动主体都处于徇私枉法的诱惑和激励格局中,抑制这种对专

制帝国有害的激励从技术上是困难的,从利害关系上是难以指望的。(21)

败被称为“政治之癌”,会自我强化,加速扩散。历史上每一个王朝末期,贪污

腐败都达到无药可救的地步,贪官遍地,货贿公行,官吏们贪贿枉法,敲骨吸髓,

竭泽而渔。

 

……

 

在旧的秩序解体到新的秩序确立之间,是长期的军阀混战,民众则成为对立

阵营的人质,被裹胁着互相杀戮。几十上百年的长期征战,造成对人口、文明、

财富、环境的巨大破坏。为改朝换代而进行的征伐,是赤裸裸的弱肉强食,加上

巨大的诱惑(“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种斗争遵循的是最厚

黑者胜出的铁则。天下是打出来的,权威是杀出来的。默默无闻,不名一文的混

混无赖要成为人人膜拜的对象,唯一的硬通货就是人头和鲜血。

 

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混战,尘埃落定以后,新的秩序怎样建立呢?认知心

理学和组织理论告诉我们,在复杂社会中的个人大都倾向于坚持自己已经形成的

见解。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强烈的学习效应,这是一种正反馈。继起的王朝在

政治遗产上可以继承的最佳选择和模式仍然是“利出一孔”,历史和人一样,都

有沿现成的路径行进的惯性与本能,所谓萧规曹随,就是指文化上这种按既定的

模式应对相似局面的自觉行为。

 

  ……

 

政治活动是集体性的,其建立成本高,政治活动受制度的约束更为经常和强

烈,对制度的依赖性更强,从而导致了个人和组织均有强化既存制度的倾向;政

治的复杂性和低透明度使得人们对政治行为的后果难以预料,在预期不明的情况

下,发起制度变迁是不明智的,为了避免承担高成本,政治行为者倾向于维持已

有的制度,即使这种制度已经处于低效状态;在政治过程中观念的转变是非常困

难的,个人关于社会的认识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其原因是世界观和价值观的

建立成本高,个人对政治一些基本看法,从意识形态到对政府某些具体方面的理

解,或对政治团体和政党的态度,一旦形成,通常是非常难以改变的;制度和政

策的制订者总是希望限制自己的后继者,因为政治家担心自己的对手会在将来掌

权,为了保护自己,他们使现存的制度难以改变,结果使得甚至连他们自己也难

以改变制度,政治的这一特性使得制度从一种已形成的路径中摆脱更为困难。

 

尤其重要的是,政治权力的分配在社会成员中是不平等的,当某些人居于支

配他人的地位时,他们倾向于利用所掌握的权力来强化自己的地位。政治竞争的

结果是“赢家通吃”,对于当事者来说,或者是全得,或者是全失,没有其他选

择。政治博弈的这个特点使得掌权一方倾向于全力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其结果

是制度的自我强化。(26) 政治中的路径依赖现象是历史的常态。

  

   “利出一孔”的政治实践,使最高统治者统治着会说话的动物,享尽人间奢

华极乐,食髓知味,任何人只要坐上龙床,都会毫不含糊地照此办理,习惯成自

然,文化上的获得性遗传,使“利出一孔”的思想成为中国政治文化的显性基因,

虽然王朝不断更替,但政治治理结构与模式却反复克隆。从本质上看,所谓的改

朝换代只是一种简单的(边缘人群与中心人群的)置换反应,改变江山姓氏之举,

除了为少数人提供了政治游戏的极品享受而外,对芸芸众生究竟有何裨益?难怪

古人要发出无奈的感慨:“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里都作了土。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27)

 

几千年的中国历史逃不出《三国演义》扉页上的第一句话,“天下大势,分

久必合,合久必分”,政权兴亡的过程往往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其兴也

勃焉,其亡也忽焉”,而且这个过程从古至今,周而复始,形成了任何政权都跳

不出的兴亡周期律怪圈(金观涛先生称之为“超稳定结构”)。人们在百思不得

其解之下,只好把这个似乎不可抗拒的怪圈归因于中国人的宿命,然而,通过以

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利出一孔”才是中华民族周期性治乱循环悲剧的总导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