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医药上市公司细分行业排行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7 04:22:37

专业细分龙头恒强
——子行业的“特色”命题
来源: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0-07-22 


 随着医改的持续推进,医药产业结构调整、结构性分化加剧,产业升级和并购整合成为大趋势,行业与企业嬗变频发,竞争焦点正不断向“特色、专业、细分”聚集,而医药类上市公司业绩亦普遍好于行业。

 

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度,医药类上市公司业绩保持高增长态势,129家医药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4.51%和66.03%,同比上升2.69和35.57个百分点,盈利的增加来源于收入增加、期间费率下降和毛利率的提升。从行业细分来看,利润增长排名依次是生物制品(540.85%)、医疗器械(314.93%)、中药(41.36%)、化学制剂(26.41%)、化学原料药(6.23%)。

 

在业绩增长提速的背后,考验129家医药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不仅仅是盈利能力的提升,还有对行业变革的敏感度,以及企业自我激发的运营管理模式变革。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据此推出“医药板块六大子行业综合竞争指数排行榜”,为上市企业核心竞争力座次排序。

  

化学原料药:整体综合竞争力最优

 

2009年度,原料药行业总体增速较低,上半年受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行业盈利能力受到挤压,下半年则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品种结构升级的双重需求信号的释放,中国原料药价值取向必然面临改变,“专注领域,特色发展”成为化学原料药上市公司2009年度的重要关键词。

 

同时,受全球化学原料药供给持续萎缩影响,原料药价格波动给具有自主定价权的特色原料药企业刚性需求提供了利好。作为原料药行业龙头企业,浙江医药、新和成、东北制药、海正药业、华北制药既有大宗原料药优势,亦有特色原料药主打,无论是规模、效益、成长性和创新能力方面的竞争能力都明显优于其他子行业上市公司。在业内素有“维生素大王”之称的新和成,更以中小企业之姿勇夺行业板块榜眼之位,能量不可小窥。

 

从创新竞争力评价来看,新和成、海正药业和华北制药在研发投入、新产品上市和产值方面亦表现优良,对行业技术更新需求把握准确,提前预留出了降减生产成本空间,优化了业绩弹性优势。

 


 

化学制剂:单项龙头PK规模大户

 

整治“药价虚高”在2009年度的多项重拳,使投资者对化学制剂子行业变得望而怯步。虽然板块整体成长性明显低于其他子行业,行业综合竞争力指数亦较低,但长期来看,医保覆盖和支付能力的提升加大释放了对品牌药的需求,行业市场的专业细分亦给一些不具规模竞争力的企业带来入榜机会,并呈现出单项竞争力优势企业“独打天下”的格局。

 

从规模效益大户复星、健康元、哈药,到研发领军的恒瑞、人福科技,以及创业板新星红日、莱美,化学制剂上市公司20强上榜企业都独具特色:规模竞争力榜内排行第一位的哈药股份,效益竞争力指标独具优势的红日药业,成长性竞争力行业排头兵的健康元,创新竞争力几乎满分的莱美药业。同时,提供心脏手术用药组合的信立泰、专注肿瘤药物市场的恒瑞医药等细分龙头,亦为行业20强增光添彩。

 
 
中成药:行业成长态势平稳


获益于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消费属性的中成药向来对政策免疫力较强,该类上市公司成长性整体平稳。受市场需求导向、产业转型以及中药现代化等力量的共同推动,行业发展机遇亦较为明显。从综合竞争力表现上看,中成药上市公司20强综合竞争力明显优于化学制剂行业20强,虽然规模竞争力良莠不齐,但效益竞争力平稳,成长性竞争力指标均值都在30以上。

 

中药行业也受到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十一五”规划的16个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中即包括“现代中药”产业。随着国家近期出台一系列保护与促进中药行业发展的文件与政策,加之医疗改革与基本药物制度及其配套措施稳步推进,2009年中央政府共投入47亿元促进中医药发展,使得中药行业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从基金行业年报披露情况看,机构青睐的中药企业多数为创新型中医药企业,其亦被认为是品牌中药与现代中药二者有效结合的典范,并成为我国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要载体。

 

从基金重仓继续加仓和新增重仓股可见,大部分都是创新型企业和品牌中药企业,如康美药业、云南白药、天士力、千金药业。2009年度,在25家持续被基金加仓的公司中,有11家是中药公司;在新增的14家基金重仓医药股中有5家是中药公司;更有24家基金重仓持有东阿阿胶,成为机构持有量最多的中药企业。

 

 

 

生物制剂:疫情拉动+政策支撑双重利好

 

从各路投资机构和基金反馈情况看,生物制剂行业是PE和VC最爱的建仓标的。排除医药行业非周期性和防御性特点不谈,生物制剂的关注度亦普遍高于其他医药子行业上市公司。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24家基金公司所持生物医药股票市值已达395.36亿元。

 

作为技术创新最为活跃的行业,生物制剂的高速增长亦与2009年爆发的甲流疫情密不可分。其中华兰生物作为疫情需求拉动和政策支撑双重利好的代表,其成长性竞争力评价指数飚升至满点足以说明原因;双鹭药业则缘于承担了多项国家863项目,为其创新竞争力指数增益良多。

 

 

医疗器械:医改拉动 需求拓宽

 

受益于新医改的大力拉动、基层医疗机构带来的市场扩容与行业集中度的迅速提高,医疗器械子行业上市公司已经成为行业成长细分领域的佼佼者。

 

随着国际产业加速转移,中国成为全球医疗器械的重要生产基地。与此同时,医改正在释放和催生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需求,据业界专家测算,今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未来几年,中国医疗设备产业每年增长20%,其中在中低端医疗器械方面的增长率更达30%。根据瑞银集团投资部估算,其中医院补贴中的三分之一将用于中国2万家以上的医院和30万家农村医院更新购买新的医疗设备,新医改方案所带动的中低端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已经登陆资本市场的医械类企业屈指可数,集中度明显。以新华医疗为例,从2007年~2009年,其每年末的预收账款分别为0.85亿元,1.22亿元、1.44亿元,2009年三季度末,更是达到1.96亿元,这反映出公司订单的大幅增长。

 

随着国家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多元化医疗服务体系,特色医疗服务企业发展空间必将更为广阔。而新医改的推进亦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未来针对基层和农村医疗市场,“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无疑将拥有更多的价格优势,将为具有成熟渠道和网络的国内企业提供更多的进入机会。

 

 

医药流通:上药独得双料状元

 

商业流通变革在即,2009年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并购重组整合不断,而随着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能力渐次提升,商业巨头亦逐渐将关注点放大到基层医疗市场,并努力做多区域商业零售业务。从医药商业流通类上市公司整体表现看,上海医药无疑是该板块的最大亮点。

 

在2009年完成重组嬗变后,上药不仅成为全产业链集团公司,其在医药商业市场的份额亦仅次于国药稳居全国第二。在市场规模占全国集团重头的华东市场的份额约达17.59%,在上海本地市场份额为54.42%,在华东地区和上海长期保持显著的领先优势。而在销售品牌和渠道的建设方面,上海医药现拥品牌连锁零售药房共1965家,门店网络分布在中国8个省市。公司在上海市拥有的门店数达1059家,居于领先地位;在江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浙江省、山东省拥有的门店数也分别达到354家、187家、128家和124家。

 

从四项指标评定的规模竞争力来看,上药综合竞争力指数达65.2,不仅在子板块位列第一,也是医药上市公司排行榜50强的榜首。

 


(米内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