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曾国藩书法大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20:34:18
曾国藩书法大观

曾国藩(1811--1872)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1852年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 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
曾国藩书法源于深厚的传统帖学基础,习字极其勤奋,不管是驰骋战场,还是赋闲在家,俱不忘事翰弄墨,其对于子女临习碑帖也极其严格,这在他的家书中屡屡可以见到这类记载。曾国藩毕生信奉程朱理学,书法讲究笔笔有法,从不逾规矩,可惜缺乏个性。
  


楷书赠显庭参军扇面

曾国藩《行楷书扇面》 洒金纸本 1851年作 17×47.5cm
款 识:辛亥春月曾国藩。
钤印:曾国藩印




曾国藩《行书手札》 安徽省图书馆藏
曾国藩手札
图片链接:
[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曾国藩,生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卒于同治十一年(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讨、侍讲、侍读、内阁学士及礼部侍郎,官至二品。以编练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军功,被封为一等勇毅侯,为清代文人封侯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卒谥为文正,《清史稿》卷四百五有传。
曾国藩是一位对中国近代史产生广泛影响的人物,无论在政治、军事、学术、洋务等方面皆有建树,被称为咸、同中兴第一名臣。他在清朝由盛转衰,面临危亡之际,挽狂澜于既倒,平定天下;他励精图治,敏于天下事功,开办江南制造局,为洋务运动先驱;他知人善任,慧眼识英,以推举天下才俊为己任,李鸿章、李榕皆出其门下。其论学崇尚程朱理学,兼擅文章考据,博稽汉宋,为桐城派巨擘。清史传论评曰:“国藩事功本于学问,善以礼运。公诚之心,尤足格众。其治军行政,务求蹈实。凡规画天下事,久无不验,世皆称之,至谓汉之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无以过,何其盛欤:国藩又尝取古今圣哲三十三人,画像赞记,以为师资,其平生志学大端,具见于此。至功成名立,汲汲以荐举人才为己任,疆臣阃帅,几遍海内。以人事君,皆能不负所知。呜呼!中兴以来,一人而已。”但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国藩也是一位褒贬不一颇具争议的人物。“誉之则为贤相,谳之则为元凶。”近年来,史学界对曾国藩研究的深入,对他历史功过是非评价渐趋客观。站在不同的历史立场,看待曾国藩便自会得出不同的认识与结论,因而对曾国藩这样一位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历史人物,应本着历史的态度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曾国藩以文治武功名世,书法实乃余事。“传世也无俟于书。顾平生于书,博习穷挥,未尝稍懈。生平欲将柳诚悬、赵子昂两家合为一炉。”(马宗霍《霎岳楼笔谈》)曾国藩自述学书云:“吾自三十时已解古人用笔之意……欲将柳诚悬、赵子昂两家合为一炉,亦为间架欠工夫,有志莫遂。”又云:“余既奉欧阳率更、李北海、黄山谷三家以为刚健之宗,又参以褚河南、董思白婀娜之致,庶为成体之书。”此种审美价值取向,明显表现出时代书法审美影响的痕迹。身处成、同碑学大播之际,曾国藩不可能不受到碑学之沾溉,但作为庙堂重臣,正统的书法审美趣尚也同时左右着他,使其不可能轻易寄兴于民间化北碑趣味,率尔染指。因而他选择欧阳询、李北海、柳公权便具有权宜之计,既不失庙堂正格又具碑之刚健;至于取法赵子昂、董其昌,则为皇家正统趣味之感染。这种审美选择也颇为合乎曾国藩处世做人之道,外圆内方,汩于世情而内坚操守。应该说,曾国藩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他的审美理想。其书沉郁雄挫,骨力内蕴而不失遒媚。更为可贵的是,其书作风格不拘,在庙堂气中保持着多样化的风格面目。取法的书家也不限于欧阳询、柳公权、李北海、褚遂良、黄山谷、赵孟烦,而是转益多师,博涉为优,于颜鲁公、何绍基皆有采撷。


[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曾国藩 行书绕屋疏林浓荫绿

曾国藩行书绕屋疏林浓荫绿。


曾国藩行书四联屏
内容介绍:
咸丰八年七月将有事于浙江,道出湖口,广东惠潮道彭君雪琴方元局鸠工建昭忠祠于石钟山,祀楚军水师之死事者,告余具疏上闻,八月疏入,可。明年七月将有事于四川,再过湖口,则祠工已毕。
曾国藩信札
曾国藩楷书箴言
曾国藩、李鸿章、刘铭传、丁汝昌书法条幅








               

曾国藩(1811-1872) 篆书五言联
纸本 对联
识文: _绿借邻家树,青分郭外山。
款识: _涤生曾国藩。
钤印:国藩之印(白) 涤生(朱)

曾国藩(1811—1872) 书法
镜片水墨纸本
题识:今日所以变化人心,荡涤风俗,莫急于劝学、奖廉二事。天下之士有能笃信好学,至老不倦,卓然可当方正有道之举者,官之以翰林国子之秩而听其出处,则人皆知向学而不竞于科目矣。庶司之官有能洁己爱民,以礼告老而家无儋石之储者,赐之以地。丁巳秋日,涤生曾国藩。
钤印:曾国藩印(白) 涤生(朱)

曾国藩(1811~1872)楷书八言联
洒金蜡笺 对联
识文:琹书自娱绵之日月,
松乔协轨宜乎昆仑。
款识:灼棠尊兄鉴,涤生曾国藩。
钤印:涤生(白) 国藩之印(朱)

曾国藩(1811—1872)行书六言
纸本 对联
释文:从旧社得心印,倚清流数鬓丝。
款识:涤生曾国藩。
印鉴:国藩之印、涤生

曾国藩(1811~1872) 行书七言联
洒银红笺 对联(镜片)
识文:饱食不嫌溪笋瘦,手香新喜绿橙搓。
款识:涤生曾国藩。
钤印:国藩之印(朱) 涤生(白)



曾国藩(1811~1872)彭玉麐(1816~1890) 行书信札二通
纸本 立轴
识文:1. 沅甫九弟左右:所谓扇三十柄者乃雪琴所赠。在安庆购得,当是桐城张方姚高等巨家故物,甚可宝也……弟得无思先睹为快乎,顺问近好。兄国藩手草。八月廿二日。
2. 沅丈大人麾下:初九未刻奉到……雄师入关乞先期渝知,以便派船……老愚侄彭玉麐顿首,初九亱。
鉴藏印: 雷悦所藏(白) 铁耕斋鉴藏金石书画(朱)
签条: 文正,彭刚直信札斗方条,铁畊居士臧。钤印:雷悦所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