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6:37:41

千百年来,项羽兵败后什么不肯过江东一直是个谜团。千百年来,这样的争议也是各圆其说。大家各有各的看法,现在没必要去这个问题争论些什么,就还是个谈谈个人看法罢了。现在自己看来,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必然的,是一个作为霸王的人应该会做出的选择。是的,作为一代霸王项羽就应该不过江东,这是必然的,因为他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了,至少要有一个领导者的全局观和生死观,真正的王是要懂得爱天下的人民的,要肯为人民而牺牲自己。这样的王才是一个成功的王,否则得了天下又怎样?不懂得爱怜还不是苦了人民,这样的王与暴秦又有何异,他还有什么资格来争天下,还有什么资格来为王。还好,我们看到的的是一个懂得怜悯的项羽,是一个内心还有着丝丝脆弱的项羽,并非是一个是杀人魔王,他还是有一点苦天下意识的。这就是好的,这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霸王!

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我想从古诗三首谈谈个人看法。

第一首,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写这首诗时当时的政局是,金兵攻下汴京,徽宗钦宗二帝被俘,正是“靖康之耻”。而新帝高宗为躲避金兵而南渡,人民流离失所,纷纷南渡。当时诗人正欲南渡去寻自己的丈夫,看到此景而写成此诗。个人支持这种看法的,那就是活着是人杰,那即使死也要做个鬼英雄。是英雄就不能苟且偷生,要死也要为国而死,怎能忍辱偷生?像宋高宗这般算什么?做个逃避的君主、怕死的皇帝?

第二首,王安石《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争锋相对,认为:项羽兵败是大势已去,即使江东子弟还在,谁又愿意跟随项羽卷土重来呢?是呀,自己“与江东弟子八千渡江而西,今无一人生还”,再是王又如何,难道我们的江东弟子不是人么?个个是鲜活生命啊,即使重来勒自己能改变自己人性中的弱点吗?还是像以前一样,心胸狭隘多疑?

第三首,胡曾《乌江》: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胡曾说项羽“耻向东吴再起兵”真是独具慧眼。项羽不愿东渡乌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耻于再向东吴起兵。他自言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正是耻于起兵的明确表述。

汉四年,项羽二失成皋之后,与刘邦再次在荥阳对峙。项羽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这说明项羽已经意识到“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是由他和刘邦两人争战不休造成的,因此,他要单独和刘邦决斗。项羽要和刘邦决斗的想法太幼稚,但是,他能够意识到为了自己当霸王而让天下百姓受苦太自私了,他的这种忏悔意识在刘邦身上是绝对看不到的。刘邦不惜牺牲自己的父亲、妻子、儿子、女儿,一定要做帝王,成就帝业,更不可能顾及天下百姓之苦了。项羽既然有此忏悔之心,他当然不愿再次兴兵与刘邦争夺天下,这将会再次扰动江东父老。因此,忏悔意识是项羽不愿东渡乌江再次兴兵的第三个原因。

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我想应该就是这三个原因吧,我想作为一个王者,就因该要有王者风范,生死都要是英雄,不能苟且。或者过了江东后重来还会有人愿意再来么?自己的弱点还是是重要克服的,可这也是他最难做到的。最后恐怕还是良心发现,心有忏悔意。项羽毕竟还是一个心有一点仁慈的人啊,他如何肯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