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开石:在文革废墟上开始的改革开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0:18:54
在文革废墟上开始的改革开放
(2008-07-12)
● 吴开石(美国加州)
今年,是新中国的改革开放30周年。在一片讴歌声中,我思考更多的是改革开放的起源。而每当思考这个问题,我就想起110年前的那次“改革开放”。
1898年,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戊戍维新来源于甲午战败。甲午国耻使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知识分子伤心愤怒,更使他们反思:日本能由弱变强,靠的是明治维新;中国要强大,也必须改革开放。居深宫而能放眼世界的年轻皇帝光绪,接受了康梁的反思。
新中国也有一次深重的灾难,那就是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几十年来的批判,早已使文革体无完肤。我完全赞同文革是一大灾难,但还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认识,那就是文革也有“功劳”,“功劳”就在于催生了改革开放。
文革如同戊戍维新,也催化出很多反思。“反思”这个词,文革结束前对中国人是陌生的。人们厌倦了长期荒唐的阶级斗争,崇拜毛泽东的思想有了松动,对文革的怀疑悄悄流传着。
当年我被下放到一个贫苦的山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时候,突然听到“林彪是藏在毛主席身边的定时炸弹,叛逃到苏联摔死在蒙古的温都尔汗”,我的一个同学说,文革这是怎么啦,连副统帅都变成了坏蛋?邓小平最后一次被打倒时,又有人暗地里说,毛主席是不是老糊涂了?抓了“四人帮”以后,不知是谁用了“反思”,一下子点活了中国人的思想。
此后,中国人的思想活跃起来,“地下”的反思一下子蹿到地面上。“政策要变,国家要变”,这是整个中国的呼声。可以说,“反思”,是改革开放的基础。
从废墟上开始起飞
但光有基础还不行,还必须有一个能左右国家命运的人。当这个人也反思时,全民反思才有作用。戊戍维新只持续了103天,就是因为缺了个反思的领导者。在文革之后,邓小平是反思运动的领路人,结果使改革开放成了可能。  因为遭遇文革,邓小平才有更深刻的反思。他曾对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说,他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在文革中。邓小平在屈辱地忍受切肤之痛时,思考的是整个中国的前途,改革开放的大计已在腹中酝酿。
在美国加州的硅谷,我接触的台海两岸华人圈子里,没有经历过文革的人都认为时代总会进步,没有文革也会有改革开放;但我坚持认为没有文革,就没有迅速开启的改革开放进程,就像朝鲜、古巴,真不知道中国何时才能走上改革之路。
没有文革,中国被禁锢在毛泽东思想之中的时间会更长;没有文革,邓小平怎会有出头天当上最高领袖?而毛泽东亲自选定的接班人,怎会改正毛泽东的过错?华国锋不是提出两个“凡是”吗?
有人说没有文革,刘少奇能接班,会有改革开放。对此我也不苟同。
接了班的刘少奇,不会是中国的赫鲁晓夫,因为杜绝身后出现赫鲁晓夫式的人物,正是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原因之一。再说刘少奇在共产党“七大”上,首先系统地阐释发扬光大毛泽东思想,提倡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纲,开始将毛泽东推向神坛。这样的人怎么会造反?
无论如何,没有文革历史背景下的改革开放,就不会有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把毛泽东恢复成常人,废除阶级斗争,取消以贫富划分阶级成份,允许人民发财致富,每个变法步骤都是“大逆不道”,惊世骇俗。
文革已远去,小平已作古。文革激活的改革开放已是治国大纲。它推动了江泽民时代,推动着胡锦涛时代。
中国曾何其不幸,戊戍维新最后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富民强国的梦想夭折百年;中国何其有幸,因为一位领袖和亿万人民心心相印,最终使国家振兴的进程能够在废墟上起步。
·作者是美国华裔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