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的“军用手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9:39:05
侵华日军的“军用手票” 沈克尼 文/图   研究日本军队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后勤史的柴田隆一和中村贤治在日本芙蓉书房1981年出版的《陆军经理部》一书中慨叹:“战争中历次战斗胜败的历史,作战用兵的战史有如汗牛充栋,战争回忆录也数不胜数。然而,在那赫赫战斗的背后,却很少有人去谈论倾注了日本的固有技术完成发行工作并送到战场上去的军票史,以至于埋没无闻实在令人遗憾。”其实,深受侵华日军军票,又称“军用手票”掠夺之害的中国,纸币史学者、军品收藏家一直在关注日本的“军票”。我也将“军票”作为战利品收集研究。
“军票”种种   日本军票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治十年(即1877年)西南战争时期。而对外的战争的军票是明治二十七年(即1894年)即甲午战争。当时中国清政府采用的货币是银本位制。因而参战的日本军队携带了现银,由于携行不便,日本制定了发放“军用卷”(即后来的军票)的计划。而“军用卷”真正的使用却是在日俄战争期间,由日本横滨的正金银行发行,参战的日军在中国的战地进行采购。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欧洲战争爆发,日本站在同盟军一方,进攻德国在中国的租借地青岛,当时发行了约一千万日元的“军用卷”,据说实际使用量约三百万日元。1938年日军进攻徐州,曾有中国农民持这种“军用卷”向日军要求兑换。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为出兵西伯利亚,还发行了三千万日元的“金兑换军票”。“军票”之称也由此而始。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侵华日军初时使用的是“朝鲜银行卷”,为供侵华日军在战地进行掠夺采购。日军史料冠冕堂皇的称,当日军攻占上海时,恐日元流入上海这个国际化的都市,继而对日元的行情带来不利的影响,于是在1937年11月5日,日本柳川平助中将率所部在杭州湾登陆时,携带着一批专为在占领区内使用的“军用手票”。这批昭和十二年版(1937年)由日本“内阁印刷局制造”的“军用手票”,日本称其为“甲号票”。甲号票印制粗劣,没有负责制数量编码。日军的史料也称“最初使用军票时,纸质和图案都很粗糙,没有货币的风格和作为货币的心理上的效果。当地居民拿到军票后不是马上用它去买东西,就是换成本国的货币,能够流通的数额很少。”甲号票分拾钱、伍拾钱、壹元、伍元、拾元五种面额,属直型票,图案与早期军票大同小异。拾钱为蓝色,伍拾钱为黄色,壹元票为紫色,伍元为红色,拾元为绿色。这批军票的总发行量约为300万日元,主要流通在浙江省沿海地区。这批军票发行量和流通面都小,很难找到,但所幸我搞到了。
甲号票

  从甲号票开始,侵华日军所发的各号票都是用元为单位,这是无任何准备金不能再兑现的纸币,票背面印有警示说明“此票一到即换正面所开日本通货,如有伪造、变造、仿造或知情行使者,均应重罚不贷。”最初,日本军票只限于军事费用的支付,随着侵华日军占领区的扩大,日本内阁决定将军票当作通用货币在我华中、华南地区全面流通,并不断增大发行量。继甲号票之后又发行了乙号票和丙号票。因军事急需,乙号票是利用日本国内行用的旧“日本银行兑换卷”改行名为“军用手票”,并有与甲号票相同说明,作军票行使。乙号票只有壹元、伍元、拾元三种面额,三种面额票均以黑色调为主,主要在上海流通。 乙号票

  丙号票是利用乙号票三种面额旧钞版,将银行名,改为“大日本帝国政府”。丙号票与乙号票的面额、票幅、图案、颜色完全相同。丙号票主要流通在江苏省和华南部分地区。 丙号票 丁号票
  日军史料称:“随着事变呈现长期化趋势”,日军于1939年6月又印发了一套用龙、凤为主要票面图案的“正式军票”——丁号票。丁号票有茶褐色的壹钱票,伍钱为蓝色,拾钱棕色,伍拾钱黑绿色,壹元票为黑棕色,伍元为黑蓝,拾元黑青,共七种面额。票面印“大日本帝国政府军用手票”票背印有与甲号票相同的警示说明。丁号票全部没有印量编号。主要流通在我华中地区。 戊号票
戊号百元票   日军认为,既然称“军用手票”,老百姓总会担心日军撤退后失去价值,因而去掉了“军用手票”的字样,只印上“大日本帝国政府”。在1940年印发的戊号票的票面上,戊号票和丁号票的票幅、图案、颜色基本相同,并在票面加印代表发行数量或批量编码,作为流通货币在日军占领区内使用。戊号票还有一种直型贰厘五毛小票。此外,1939年日本政府还发行了一种百元面额的军票,也列入戊号票系列。 两种百元票   1944年日本侵略军已是强弩之末,物资极其匮乏,货币大幅度贬值。日本政府又增发了两种百元军票大钞。其后因战争,运输不便,日本侵略军为了应急,将旧钞版带到占领地印制了一种棕色的百元钞,称之为“现地刷”。
“现地刷”百元票   日军对占领地强制推行军票在作战计划中也不忽略。如1941年12月9日,日军《第23军香港、九龙军政指导计划(摘要)》中,第三条行政措施要领就提到“限制人口及发行军票”。日本侵略者仅利用军票一项,对中国人民所进行的经济掠夺,就难以数计。据1940年日本正金银行不完全统计,从日军1937年杭州湾登陆起到1939年底止,仅甲、乙、丙、丁四种军票的总发行量已高达34.2959亿元。操控这些军票的日本支那派遣军总司令部主计大佐新庄健吉承认:“实质上军票没有任何保证。军票的价值只是依赖于日军的战力。当时最重要的是让占领区的民众从内心接受军票,使之成为日军支付手段流通。”在我手中有一册当年日本《南支派遣军》的画册,上面有一幅日军占领广东在集市强力推行军票的照片“军票拾钱买米贰斤”。
侵华日军在广东集市上强力推行军票   日军侵华战争中的军票图案是以日本国内货币为标准。而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时,先后侵略了法属印度支那的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以及菲律宾、印尼等国。日军以侵华战争为借鉴,在登陆之前,就准备了大量军票。这些军票则是以各占领国原来货币图案为标志。有些军票也有部分流入中国的日军占领区。日军也曾设想在美国本土登陆,因而准备了美元军票,但未能使用。
日军为侵略印度支那所发行的军票 “白条”和假钞   除了日本军票的大肆掠夺,还有更令人发指的“白条”。美国的斯特林·西格雷夫、佩吉·西格雷夫在《黄金武士——二战日本掠夺亚洲巨额黄金黑幕》一书提到:“但是陆军和海军过量发行军票,而且越过量越没有价值。具有日本特色的是,日本人马上以过分假装的真诚,采取所谓紧急行动来修正无法修正的东西。南方发展银行发行了新的白条来取代旧的军票。老百姓因此被欺骗了两次。每一张白条上都印有这样的字样:‘面值有保证’和‘有巨大的储备为后盾’。日本占领香港后,没收了有钱人家的房屋、旅馆、生意、房地产和私人财产,包括艺术品、古董。作为补偿,给他们军票或是银行发行的白条。半个世纪后,这些家庭正在通过司法诉讼,要日本兑现价值数以百计的白条。荒唐的是,日本称这些白条是前政府发行的,因此目前的政府没有责任来兑换。香港的这些家庭要求日本政府或银行兑现这些白条,或归还用这些白条‘购买’的实物,这一努力的实现到目前仍是遥遥无期。这些受害者等于又一次遭劫——第一次是被迫接受这些白条;第二次是战后东京政府拒绝兑现这些白条。香港许多最好的艺术品仍然在日本一些私人的手中,当时他们是用这种‘垄断货币’白条、军票购买的。……军票、白条不仅是用来榨取富人的钱财,黄包车夫那儿也被给白条,而且如果他们不表示感谢的话,当场就有可能被砍掉脑袋。”
日本在侵华战争时期的国债宣传海报
日本发行的侵华战争国债券   我手中还有一些“白条”是日本大藏省(即财政部),通过邮政发行的侵华战争以及所谓“大东亚战争”战时债券。如1941年10月日本政府发行的10元面额的“支那事变”的国库债券,偿还时间是1951年。日本政府于1942年至1943年发行“大东亚战争”,即太平洋战争国库债券,票面绘有飞机、大炮、坦克、军舰的图案。日本的劝业银行也发行战时报国债券,标明兑现的时间为1953年。而日本在1945年8月即战败投降,这些大量的战时债券实际都成为“白条”。除“白条”之外,日军还造假钞。 日本发行的“大东亚战争”国债券   日军认为,日本军票的发行也是用于对当时中国政府的通行货币法币的打击。军票是对英美支持的法币与日元之间具有战略意义的货币战。原日军华中派遣军幸字3703部队,即步兵第34联队的少尉河村太美雄在《一个日本老兵对侵华战争的反思》中说,他驻军河南信阳时发现“在日军占领地区,只允许使用日军发行的军票。但规定归规定,而中国人却同时使用着好几种货币。而且,这些货币之间还都有一定比价。最值钱的是银元,其次是铜板,再其次是八路军、新四军的纸币,接着是日军的军票。最不值钱的是法币。”笔者从日军昔日的机密资料中发现,法币的贬值与当年日军制造的40亿巨额法币假钞有直接关系。
  日本陆军第九科学研究所,又称“登户研究所”,伪造钞票也是其阴谋勾当之一。该所的主任是陆军主计少佐(后升为大佐)山本宪藏,1938年他曾从事过对我国东北的兵要地志调查,并研究过中国的币制。山本宪藏提出了伪造中国货币的《法币谋略工作计划》,该项计划得到了日本最高军事长官的关注和支持,陆军大臣东条英机亲自会见山本询问情况。如前面提到的柴田隆一、中村贤治编写的《陆军经理部》一书,抄录了这项秘密计划的全文,共11条。其中最重要的是第8条:“本工作要隐蔽地持续进行,主要目的在于扰乱敌方经济,用伪造法币进行通常的交易,采购军需品或民用品。”同时书中还说,伪造法币的工作取得了“百分之百的成功,其流通也很顺利”。但又欲盖弥彰的宣称,重庆方面发生了通货膨胀。法币的发行额猛增到2000亿元。而日军伪造的40亿法币“可以说没达到扰乱经济的目的。总而言之,中国是个令人生畏的国家。”我手边有中国纸币史专家张志超先生赠送的几张法币。我常常想这几张法币其中是否也有当年日军登户研究所伪造的也未可知。
  不仅日军制造假钞,美军也在战时伪造日本军票。丰田襄在《战史笔记》中说,日本军票用纸是日本产的椿三和亚纸,印刷上体现了日本特有的工艺,尤其是图案上的香蕉线的刻划之细,令美国人吃惊。据说,美国伪造的日本军票造成1944年菲律宾的日军军票通胀。不仅如此,二战中德国情报机关支付给土耳其间谍“西赛罗”的报酬也是假钞。看来,在战火的硝烟背后假钞是战争中屡试不爽的“超限战”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