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鉴定缘何成了自我鉴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1:51:50
党员鉴定缘何成了自我鉴定
——空军某师党委在解决具体问题中规范基层组织工作程序一例

  ●白先林 本报特约记者 申进科

  一人调动引发专项调查

  空军某师所属某团一名干部党员调动后,新单位政治机关审查档案时发现,党员鉴定与考察中了解到的情况差别较大。原来,调动之前这名干部本人填写了党员鉴定,所在党支部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程序把关。

  这件事引发该师政治部专项调查,他们发现,党员鉴定成了自我鉴定的现象并非个别。每当基层有党员退伍、转业或调动工作时,党组织负责进行的组织鉴定,往往由被鉴定者本人完成。近几年基层党支部为党员所做的数百份党员鉴定,半数以上程度不同地存在程式化、概念化、雷同化等问题,每个人优点差不多,缺点也十分相似。

  集思广益查找诸多症结

  问题引起了师党委的高度重视。“一班人”认为,党员鉴定作为对本单位、上级党委以及被鉴定人负责的组织行为,如果做不好,既损害党组织的威信,也会对党组织识人、用人形成误导。师党委随即召开基层党支部书记座谈会,查找到这项工作中的一些薄弱环节。

  有些连队党支部正副书记忽视党务知识学习,不熟悉基层党务工作的程序、方法和要求,是症结之一。一个突出表现就是,遇到棘手问题,不善于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动不动就以组织鉴定“唬”人。个别支部书记为显示“威风”,随意在鉴定中“加码”,等退伍或调动时,再悄悄把以前的鉴定拿掉,让当事人自己另作鉴定,塞入档案了事。

  感情用事,用个人利益代替原则,是症结之二。一些连队党支部正副书记“ 好人主义”思想作怪,认为老兵退伍或干部调动、转业,能拉一把就尽量拉一把。去年9月,某连副指导员小陈上调机关任职,上级指示连队党支部作出党员鉴定。连队党支部书记考虑小陈调入的单位“位高权重”,今后免不了求人家“关照 ”,就随便开了口子。结果,小陈口述、党支部书记笔录,就完成了一份“鉴定 ”。

  对战士党员的测评、考核、培养等制度不完善,导致部分战士党员对组织鉴定满不在乎,是症结之三。大家反映,鉴定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一些党员也就不再把鉴定看成是认识自己、完善自己、鞭策自己、激励自己的一个新起点。

  多管齐下提高鉴定质量

  师党委对症下药,接连走出三步好棋———

  针对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成分较新、党务知识缺乏、党务能力较弱等实际,师机关及时组织现场观摩交流,通过新老书记传帮带、党委成员集中授课等形式,让大家熟悉党务工作的基本程序,切实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党员鉴定中流于形式的“走过场”,把关不严的“送人情”等不良倾向,得到了及时纠正。

  根据一些单位党员鉴定不及时、有缺项等情况,师党委明确党员鉴定要坚持做到与中心工作相结合,与经常性教育管理相结合。每逢老兵退伍、干部转业、评功评奖等时机,师机关都能引导基层党支部切实提高党员鉴定的实效性和权威性。既会写党员鉴定,又能写好党员鉴定,确保了让当事人满意,让新接收单位满意,让上级党组织满意。

  鉴于一些党员对鉴定满不在乎的情况,这个师一改过去“不疼不痒”的鉴定方法,专门制订下发《党员鉴定工作细则表》,推出了按照程序实施“三测评” 的科学方法。在自我测评阶段,党员以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和义务为标准,对照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既肯定成绩和优点,又找准缺点和弱项。在党小组测评阶段,大家对党员自我鉴定材料进行评议,既查找问题又帮助被鉴定人制订改进措施。在党外群众测评阶段,主要是发动群众给被鉴定人点问题、提意见。在此基础上,党支部再做出正式的书面鉴定,并同本人见面。

  据师领导介绍,从去年底到今年初,这个师所属基层党支部严格按照组织程序,为近300名退伍士兵和面临转业的干部作出了党员鉴定,每一份都体现了严格、客观、真实、公正,做到了恰如其分。

  

用规范化确保严肃性

  《党章》明确规定,“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一项基本任务。新修订颁布的《政工条例》也强调,党支部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 组织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监督党员履行义务”。党员鉴定作为教育、管理和监督党员的一种有效形式,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具备客观性、权威性和严肃性。

  实践表明,党员鉴定只有首先做到规范化,才能确保其应有的严肃性。规范化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鉴定的时机,一般在党员退伍、转业或调动工作时进行,特殊情况下也可根据上级党委、政治机关的统一部署进行;二是鉴定的过程,一般分自我鉴定和组织鉴定两个步骤,自我鉴定经党小组评议修改,才能进入支委会作出组织鉴定的最后阶段;三是鉴定的内容,要综合体现党员在一定时期的思想状况、德才表现、工作和学习情况,既肯定成绩又指出缺点,还要提出希望和要求。

  

  
   (解放军报 2004年01月07日 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