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必须掌握的五种社交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3:04:06
孩子必须掌握的五种社交礼仪
家长都鼓励教育孩子学礼仪,其实,少儿礼仪更应该从父母起与做起。一次,好友军和丽为我饯行。到达大堂时,看到俩人正聚精会神研究什么。席间,丽问我:“知道我们刚才在看什么吗?军正在给我讲解《弟子规》呢。“我转向军,他一笑,说:“我正在学习《弟子规》,以教育我15岁的儿子。”我知道军是知名品牌专家,没想到,还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好父亲。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但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就像餐桌上如果有人问我你要盐和胡椒粉,你该如何传递》就餐时,你的手机和手袋应该放在何处?握手时,总是女士先伸手吗?什么时间可以往别人加重打电话?无人接听时,电话响几声才可以挂掉?我经常在礼仪讲座时向成年人询问,而结果是,几乎无人全部答对。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孩子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一旦把孩子熟识的人祸榜样给他们看了,同时说明它们为生命漂亮或丑陋,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 影响先从父母开始。日本最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注重培养女性和家政。如今,日本整体素质在世界获得认可,母亲功不可没。我认识的一位长辈,在政府任职期间。尽管她从来在生活上对孩子呵护备至,但她的女儿从小就目睹了母亲的坚韧和勤奋。后来,女儿只身到国外留学,独自打拼多年,成为某跨国公司高管。接受采访时,她说:“我从母亲那里学会的坚韧与积极,伴我渡过一次又一次的难关。” 对孩子影响至深的另一位是父亲。心理学研究表明,父亲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源泉。在父亲的支持下,孩子更能面对生活和克服生活的压力与挑战。心理学家哈瑞曾说过:“亲密而有爱心的父亲,可以帮助年幼儿童建立一种自我认同与安全意识。”对女儿来说,父亲是她对男人期望的模式;对儿子来说,父亲是他的第一个模范。神奇的话  “您好、请、谢谢、不客气”,是开启良好人际关系的金钥匙。少儿经常听到这些话,就会进行模仿,继而成为个人熟悉而自然的语言。不卑不亢地说“不”也是父母应该交给孩子的。通过观察与实践,孩子会逐步理解到采用适当的态度,即使拒绝也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称赞和被称赞   人们都愿意获得称赞,却都吝啬于称赞。尤其是在中国,人们跟不善于表达感激、喜悦和心仪。调研证明,经常接受称赞的人更愿意赞美别人,而更愿意赞美被人的人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和幸福指数。家长通过捕捉孩子成长中的点滴,多多赞美和表演会更大程度激发和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当然,教会孩子礼貌面对赞美说声“谢谢”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没有必要以赞美回复赞美,但直接否定别人的赞美可是不礼貌的。如“你的这件衣服很漂亮”,回答:“我一点都不喜欢”。 准时   准时是主要靠言传身教的一项基本礼仪。即使因为各种原因而迟到,其实也是对等候人的不尊重。如果成年人经常迟到,就会使孩子形成别人时间不重要,为他人着想不值得的错误理念。“言必信,行必果”,少儿如果从小就在此氛围中长大,就会形成准时、守信、负责的好品质。 主动分享    分享不是人类本能,只有经过多年教育和督导才能使孩子学会主动分享。餐桌是父母实施分享教育的好场所,例如,将美食分享与他人等。在客人来前只会将美食藏匿的行为只会让孩子学到自私自利。记得小时候在体校,一位鞍山来的女孩为了不让其他室友分享到食物,每天每晚都在感觉大家入睡时才开始咯吱咯吱进食。女孩获得“老鼠”美名,几乎没有朋友。尽管我们曾在一个房间和一个运动队作战了一年,我除了记得大家都叫她“老鼠”,根本想不起她的名字。 恰当帮助    一般而言,孩子是注意父母的行为会比观察他人行为更多。例如:父母是否不厌其烦地为问路人指路甚至主动领路,是否在上下电梯时注意按住开门键等候上下信任。通过这些细微场景观察,孩子们会将父母的行为模式铭记并不由自主进行复制。当他们开始帮助别人是,会逐渐享受到善意所带来的“助人悦己”的感觉。当然,父母也要向孩子传授适度,即在不确定是否需要帮助时进行询问。如:看到老者提重物前行时,要先征得老者同意才可进行帮助;对同龄人忒须遵循此原则,避免过度热心,对他人造成不必要困扰。
家长锦囊-----如何让孩子在公共场合表现得体 状况一:孩子外出时吵闹不休 外出前家长需要先告诉孩子,要去哪里干什么,让孩子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并说好规则,确定孩子已经听明白,并询问是否能遵守。如果孩子在公共场合奔跑吵闹,可问孩子:“你是要安静下来,还是要离开?如果孩子不听劝说,就冷静带他回家。让孩子清楚明白,除非学会自我控制,否则不能在出门。 状况二:孩子见人不愿打招呼 在见面前,一定要让孩子有心理准备,告诉孩子待会儿会见到什么人、要如何称呼,以及该说什么,甚至可以先练习一下。见了面如果孩子真是害羞,那么点点头,笑一下也可以。回家后,则要称赞孩子的表现。 状况三:孩子不断插嘴 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打断别人的谈话时没有礼貌的行为。家长不要在孩子插嘴时回应其要求,否则孩子会不断重复这种行为。但大人的谈话告一段落后,要主动询问孩子的要求,让孩子明白这时候才能听他说话,满足其需要。 状况四:让家长尴尬的“童言无忌” 孩子在婚宴上当着新人的面说“妈妈。新娘好丑”。类似情况下,礼貌用语的建议会比纯粹的斥责更好。家长可在事后教孩子,有什么话可以悄悄地跟妈妈讲。也要教孩子体会别人的感受和反应,并提醒孩子,经常这样说话没有人愿意和他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