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篷船:扁舟一叶入画来_浙江_乐途旅游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9:40:23


绍兴乌篷船

乌篷船,是绍兴水乡一道独特的风景。八百里鉴湖,犹如一张银灿灿的巨网,撒在古越大地上。乌篷船,就是活跃在这张网上的哈黑精灵。从十八世纪以来,多少中外人士曾把古城绍兴比喻为"东方的威尼斯",的确,这里湖泊棋布,河港纵横,整个绍兴城乡仿佛就轻轻浮在水面上。而那载着客人、载着笑声的乌篷船,犹如水上"的士"穿梭其中,令人油然想起威尼斯的"刚朵拉"(载客小船)。

越州之地原来是大片低洼的沼泽地,经过历代改造,成为一片肥沃的河湖平原,人们出门见水,依水而居,乌篷船成了绍兴人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载客用船,运货用船,看社戏用船,嫁娶亦用船,还可作居所,去篷则可用作打鱼。一些临河酒店往往也自备一艘乌篷船,养着多种鲜鱼,客人在雅室内开窗俯瞰,点食即捕,烹煮上桌。如今,水乡公路已四通八达,但乌篷船作为水乡风情的载体,仍然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睐。

绍兴乌篷船起源于何时,已无从查考。不过南宋大诗人陆游曾在《鹊桥仙》词中写道:"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词中"轻舟八尺,低篷三扇",指的就是绍兴的乌篷船。可见乌篷船至少有800年的历史了。

在绍兴城乡,笔者看到,各式各样的乌篷船有小有大。大的可坐一二十人,是交通船,叫"埠船"。小的可载四五人。乌篷船两头尖翘,船身为木舟,船舱覆盖半圆形船篷若干扇,可自由移动。船篷用竹片编成,中夹竹箬,上涂桐油黑漆。黑,绍兴方言叫"乌",故称"乌篷船"。大的船身较大,篷高可容人直立,舱宽可置放桌椅,供乘客打牌、饮宴,船尾装一二支橹,船工立着摇橹,即作航行的推动力,又可控制航向。现在游客在绍兴风景区所见的乌篷船大都是小乌篷船,船身丈余,靠脚躅桨行进,航向则用手划桨来把握的,故又称之为"脚划船"。船行进时,船工坐在后艄,一手握着挟在腋下的划楫,两脚踏在躅桨的尾部,这样两脚一伸一缩,躅桨便一上一下地击水推进。鲁迅在《好的故事》一文中写道:"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这小船指的就是小乌篷船。由于船体小,船身轻,河江小一些,浅一些,也畅通无阻。你进这类乌篷船只能席地而坐,上下船时都要当心,这种小船真如一叶扁舟,你坐在船底席上,两手可以搁在左右的船舷上,也可以拍打船外的河水,在这种船里仿佛是在水面上坐。

乘乌篷船是一种乐趣。置身船中,那船桨汩汩的击水声和船尾的 乃声,给人以飘然之感。晴天朗日,拨开乌篷,但见远山好像就在稻田的上部与船一起向前移,靠近田岸时,泥土便和你的眼、鼻接近,你甚至可以闻到花草的清香。船游湖中,还不时可见一道道鱼箔(养鱼分隔水面用的竹坝,利用竹片的弹性让船通过),轻舟过箔,声如琴韵。倘若雨中行舟,更有一种"船底江声篷背雨,游船听得最分明"的感觉。烟色朦胧,岸柳轻舟,鱼燕飞跃,此中之趣,惟有置身其中方可一一领略。

与戴乌毡帽的船工聊天也是一种乐趣,看他一边用脚躅桨,一边用一口地道的绍兴话与你聊一些越中掌故、乡间趣闻,间或抿上一口绍兴老酒,唱上几句绍兴大班,虽不纯正,但在空旷的郊外听来别有一番风味。

最有意思的当数坐乌篷,品老酒,看社戏了。坐在轻轻荡漾的乌篷船上,剥剥茴香豆,喝喝绍兴酒,听高亢激越的绍兴大班,或一出委婉文秀的越剧,你可联想到许多,关于水的温柔,关于酒的热情,关于绍剧的激昂和越剧的婉约,看似风格迥异,却又和谐共存。

"水如空,桥如虹,一叶扁舟烟雨中。""烟雨溟朦泛鉴湖,乌篷碎玉语非虚。"这是古今诗人对乌篷船的溢美之词。乌篷船从远古走来,如今依旧散发着勃勃生机,可以说它已超越"水上交通工具"的范畴,成为一个世人了解绍兴的窗口。坐着水乡特有的乌篷船,行进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你才真正了解江南绍兴的水之秀、水之灵,你才能了解水乡的历史和风情.(文/陈国荣)

链接:乌篷船

乌篷船是水乡绍兴的独特交通工具,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800年前的陆游老先生说它是“轻舟八尺,低篷三扇”。乌篷船船身狭小,船底铺以木板,即使有渗漏,船舱也不会沾湿。船板上铺以草席,或坐或卧,可以随便,但不能直立,因船篷低,如直立,便有失去平衡而翻船之险。它的动力是靠脚躅(绍兴人读为suo)桨。

划船的人坐在后梢,一手扶着夹在腋下的划楫,两脚踏在桨柄末端,两腿一伸一缩,桨就一上一下地击水推进,时速可达10多公里。船的航向是用手桨来控制的,船行进时,船工脚手并用,背景是水乡泽国的自然景色,“占断萍洲烟雨”勾勒了这唯独绍兴才会有的画面。有时船工便把作舵用的那手桨夹在腋下,把双手空出,可以于轻舟快捷的迅行中捧一碗酒品尝,脑袋让乌毡帽遮着。乌毡帽也是绍兴特有,天下无双。帽为黑色,顶圆、卷边,原料为纯羊毛。制作十分复杂,从拣毛、去油、捏坯到套盔、下淘、染色、弹毛等,前后有30多道工序。它和乌篷船、莓干菜并称绍兴三乌。

乌篷船用浑黑来打点自己,固然一副老气横秋,骨子里却是十二分精巧,掉头转弯,都十分自如。这是朴貌与慧心的统一,也如旧棉袄里轻裹着一个灵气外溢的俏女子,在反差上能令人含心一。你即使不能舟游水乡湖中“巷”内,没有用亲身参与来获取体验性的感悟,光是眼看着乌篷船在水乡的各种情态也会领受到乡野逸趣的。

其实绍兴乌篷船,并不只有这脚划船,也有小画舫大小的乌篷船,船身上雕刻着花纹、图案,船头上雕刻着虎头形象的动物(一种水鸟),它们似乎在微笑,颇为滑稽。民间传说:龙见面避之,行船可获安全。这种乌篷船的船身较为高大,篷高可容人直立,舱宽可以置桌椅,供游人打牌、饮宴,航速较快。《阿Q正传》中描绘举人老爷从城里装载着家财到未庄赵府避难所用的船,就是这。这种大船中有一种名叫“明瓦船”。其中的三明瓦是在船的两扇定篷之间装一扇半圆形的遮阳篷,三扇篷的木格子上,嵌着一片片一寸见方的藻蛎壳片,既避雨,又透光,这就叫明瓦。鲁迅小时候就是坐这种有“三道瓦窗的大船”到东关去看猖会的。

鲁迅笔下还提到“文人的酒船”,这酒船俗名“梭飞”,有两个“石墩磉”放在船头,用以压船,以免行船时船头上翘影响速度。船中可摆竹椅长凳,乘客可坐可卧。这些大乌篷船从前多是少数官宦、富商作客、游览、扫墓、迎亲、看戏时用的,多少有点竞奢斗富的味道。 乌篷船是绍兴水乡流动的生命,也是绍兴的一道风景,又是越文化里的精灵。它如今几乎成了绍兴的一种象征,画面上只要有了乌篷船,不是绍兴到了,就是绍兴人来了。如今绍兴的许多年轻人越来越喜欢玩乌篷船,他们常雇一条乌篷船去乡下访友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