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尽在杯水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0:24:03
一切尽在杯水中


近又读郑钦安之《医理真传》,其间论述阴阳辨别之机理,乃称为 要道。现代中医学家任应秋赞赏其才能,不仅善师仲景之法,也深明仲景之理,深知伤寒大旨,是一位杰出的伤寒学家。这也是被世人所公认的。郑善运用阴阳之理,精于洞察阴阳之证,用药少而量大。师一法,而变幻多方。起特别善用辛热之附子,干姜。被誉为郑火神,影响深远。

许多人读了《医理真传》,不明白其中的阴阳,皆谓其颠倒阴阳,滥用附子。对其书的真火,君火更是不知何从,以至现在初学者不敢盲目习其书,实乃医门憾事。

余试以论郑氏其阴阳理论,望同道批评。

《医理真传》开篇论到:“乾为天,属金,纯阳也。又曰龙。坤为地,属土,纯阴也。”乾坤交媾,化生六子,即:震,
坎,艮,巽,离,兑。前为三男,后为三女。唯中男中女,独得乾坤性情之正,此坎离所以为人生立命之根也。坎为水,属阴,血也。中一爻,即天也。合起来即是天一生水,而在人身,则为肾水。肾中真阳寄于二阴之中,乃立命之真种子也。
此后讲阴盛一分,龙(真阳)也盛一分。世人多以虚火上冲,乃滋阴降火。似不全面,但也不能否认。为什么不能否认呢?又为什么说不全面呢?请从下面论一半杯热水开始吧。

先讲阴平阳秘之人,此类人好似一杯热水,且是60℃左右的热水,为什么说是60℃左右的呢?又是半杯呢?让我慢慢道来。一杯这样的热水,热气腾腾,弥漫杯中。此杯水可看作人体之阴阳,此热气便是人之阳气,杯中之水,便是人之阴气(阴液)阴阳平秘之人 ,阳气盛阴气足,是为不病。假设平人平时不注意饮食,起居,房事无节。久而久之,发为阳虚之人。就象这杯热水,放置时间久了,蒸气耗散,阳气也就耗散,阳气一散,就不能保持其水温,变凉了,而杯中的水量却没变。此即阴盛阳虚之人(实际上,气散,水量不变,实为阳少,阴相对偏盛。非真正的阴盛阳虚。后面将要论到真正的阴盛阳虚),那么我们该怎么使水温达到先前的水平呢?

有两种方法,一是往杯中加热水,但要加的多才行,才能达到同样的温度。二是在杯底加热。那么何种方法更好呢,显然第二种。第一种方法,虽然加水达到了同样的温度,但杯中水就多了,甚至会溢出。此即肥胖之人,精多气盛。为少数。这里不讨论。此论平常之人,即不瘦不胖之人。当为半杯水讲理通,也可以从阴阳消长,平衡讲。半杯水之平人,杯中水可多可少,向两极变化。而满杯之水,只能少,不能多。这样就不符合阴阳消长转化理论。所以我们就在杯底加热,不加任何水,这样很快就达到同样的温度,至阴阳平衡。对于阴盛阳虚之人,在临床上,我们使用大辛大热之品,如附子,干姜等。而不在方中另加滋阴之品。怕其助阴消阳,就是这个道理。如仲景之四逆汤,白通汤。明白这一道理,以下的证型都简单说为好。
那么阳盛阴虚(其实阴非真虚,乃相对而言)之人,就象一半杯80℃,90℃ 甚至100℃的热水,伸入烫手,蒸气上腾,其气也滚烫。使人不敢靠近。解决之法,我们可以往杯中加冷水,使降达60℃的水,有人也许要质问,何必加冷水啊。把它放置一段时间,自然就会降温的。试想,即使放置在那里,人为不管,水为什么会变凉,那是因为空气流动带走表面热量造成的。这一空气是外界力量,是一种外界手段。相当于人为加水,只是过程不一样。温度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实质不 一样,一杯水,我们可以让它自然冷却。但换作人。高热,神昏,难道放手不管他吗?等他自然凉吗,那他只有变成孤魂野鬼了。临床上,我们遇到此类证型,采用滋阴降火法或急下存阴法。如仲景之三承气汤。观之临床,此证发生于实证,多为三阳经之证。

还有由阴阳两虚导致的真正阴盛阳虚和阳盛阴虚证型,下一次再讨论,到此为止。请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