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货币真那么痛苦吗?-刘煜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0:52:16

中国收货币真那么痛苦吗?

中国治通胀为什么要收货币?很多人疑惑,收货币能把老百姓关心的菜价肉价摁下去吗?

直接看上去,两者好像没有多少联系。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看看中国从货币到物价通胀的传递逻辑:

货币-资产泡沫-物价

可以看到这中间隔着个资产,是资产吸纳了大量多余的货币,然后开始向物价的各个领域扩散。

土地、地产价格的飙涨直接推动人工涨,特别是蓝领工人的工资涨,经济学概念叫“生存线压力”。低端收入者的劳动报酬大部分要应付日常生活的开销。

农产品价格趋势涨也是因为人工,务农的报酬受城市务工报酬牵引而涨价(这是经济学机会成本的概念),同时农产品从出土地到城市的卖场的中间流通和服务环节需要涉及大量人工,这些都是在涨的。

城市服务价格和食品价格上涨是中国式通胀的最主要的动力,而它们背后都受到资产价格的驱动。

所以,我们讲,中国收货币不是直接作用于物价,而是作用于货币到物价的那个中间环节—资产泡沫。

在当下,中国资产泡沫摁下去了,物价通胀的压力自然就解除了。反转过来讲,如果不收货币,人民币资产泡沫还要长时间存在下去,那么中国通胀的压力可能也是长期挥之不去的,即便政府可以用行政来压制。通胀无非以另外一种形式出现而已,如短缺(供给减少)。

收货币,中国经济不可避免要减速,因为随着人民币资产价格下行,信用一定是现减速态势,因为中国银行体系90%的信贷都是以人民币资产抵押品投放的。

中国经济中总是存在很多新奇的说法(这些说法往往又多是似是而非,叫人难以识辨)。

在我看来,经济下行未见得对就业构成多大的威胁。中国经济的速度从来靠的是投资和重化工,而那一块与就业关联不大。

速度下来了,流动性潮水退去,中国的商品价格将大幅下跌,反而增加制造业部门竞争力。它们是活得更好,而不是更坏,有更多的机会雇佣更多的人,而不是被成本逼着用机器替代人工。

中国经济的制造部分抗击打的弹性其实很大,受损的其实是资产部门(地产、银行和大型国企)。这些人本就该为中国经济转型支付成本。

我一直认为中国政府在平滑经济减速的痛苦的作为空间很大。其实道理都是很简单。

只要开放垄断,通过减费减税(我以为,在中国现阶段减费,特别是政府减少企业代缴的社保费部分,远比减税对私人部门作用大,增值税体制下,减税有利于资本密集型的国企部门,减费直接有利于吸收大部分就业的私人部门),就能把社会化大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流通、分配、消费) 中的后三个环节的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都属于大服务业部门)极大地解放出来,激发企业家精神,创造就业的集群式迸发。

反转过来,随着家庭财富日渐殷实,随着财富开始从政府和国有部门流向家庭,高悬的资产泡沫也就有了软着陆的可能。做实泡沫不就是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吗。

中国收货币真就那么痛苦吗?关键取决于你想不想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