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白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5:03:02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白话)

               

本文转载出处佛友之家

ZT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白话)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赞曰 

                                  迤逦山西岩下求,

                                  金刚宝石月轮秋。

                                  善财童子叮咛语,

                                  却问观音哪路修。

                                 一切众生离怖畏,

                                  百千异类等调柔。

                                  闻思修入三摩地,

                                 犬吠鸡鸣卒未休。  

                                                      前言 

  在佛教寺庙中,可看到观世音菩萨像侧立着一个天真活泼的可爱童子。

  在大足宝顶石刻的《毗卢道场》窟内,石壁上也刻着童子。在重庆市罗汉寺的摩崖石刻普陀岩上,都列有童子。大足白塔内壁上雕刻有五十三幅图案、每幅图内有一个童子。

  这些童子造像是谁呢?他就是我们要介绍的善财童子。

  善财童子,出于佛教《大方广华佛华严经》的入法界品。其经共八十卷,入法界品占二十卷。全品叙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参拜五十三位善知识者,可见其重要性。为树立人间佛教思想、本书就是依此而改写的。

  善财童子因家庭不幸,以一个孩子的好奇出发,经文殊师利童子的指引,明白了人生的道路,要发菩提心,造福人间,利乐有情。便以此为宗旨,不辞千辛万苦,爬高山,飘大海,闯王宫,进民窟,上刀山,下火海,参拜了五十三位善知识者。

  这五十三位善知识者,有厨师、设计师、小学教师、航海家、商人、音乐家、医药家、比丘、居士、外道、老人、小孩、男子、女子等。各行各业,各传授一法门。因此善财童子,从思想、道德、技艺上舍己为人的鉴定思想,随同观世音菩萨,做造福人间,利乐有情的视野。他是观世音的胁侍“闻声救苦”的助手,所以像塑在观世音菩萨像侧边。

  善财童子因为他信心坚定,目标正确,为了学好本领,达到造福人间的目的。不怕担风险,克服困难,刀山敢上,火海敢创。他既不为名利所动,也不为色情所诱,诚实,光明磊落,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少年男子汉。

  在九十年代的今天,人们的理想、追求,与两千多年前固然不同。然而意识形态的美好,道德品质的崇高,应该是“一心为公,舍己为人”这一个标准。不然就变成“尔虞我诈”,“瞒心昧己”的世界,那就加速了人类的自身毁灭。所以善财童子的高尚品德,美好情操,是应该为当代人们所欣赏。是否如斯,读者共识。不当之处,有识诸君共正之。

  本书在写作和出版过程中得到宝顶山圣寿寺万全老比丘,重庆市法政律师事务所彭子珍律师,重庆彭智英居士、龚正芬居士、陈正玉居士、王正清居士、丁正素居士、万正寿居士、胡智权居士的支持,真乃功德无量也。

  宝顶山圣寿寺 释修凡

  一九九二年七月

 

 

                                     第一回 拜众童子

 

  据传,在很多年以前,有个地方名福城,城中有一个长者,年近半百,膝下无子,家境贫寒,日子难度,感其命苦。他听说释迦牟尼佛已成正觉,正在释多林与诸菩萨说法,便跑到佛前,投地就拜,放声大哭道:“佛陀啊,不知我前世造了什么恶孽?使我如今苦难,您老人家能拔济众生苦难,请与我解脱吧?……”

  佛陀睁开慧眼看了,道:“善哉来者,苦乐同道,去来无差。缘聚则生,缘散则灭。风吹云散,又一重天。”

  老者想问明白,可是佛陀再也不说话了。老俩口只得回家,一路上揣摸不透佛陀的话意,颠颠跛跛地走进屋里。

  不知怎的,老者回家感到心情舒畅,无所顾虑,虽然加重穷困,也不再为此苦恼。

  一天夜里,老俩口睡得正香甜,忽然满屋金光灿烂,香气扑鼻。老俩口起来一看,地上裂开了大门,放出七宝金光。正想看个明白,但刹时一片漆黑。老俩口起床开门,见门前院中耸立着一座庄严雄伟的七宝楼阁,金碧辉煌,飞檐斗阁,八面玲珑。不知是从何处飞来的?老俩口爬上楼去,四面观望,云霞缥缈,群山起伏,好不喜人。正欢喜之际,女伴突然昏倒,腹中微动异常,感其恶心于途,知其身怀六甲。

  十月临盆,娃娃下地。天上忽然一声巨响,霞光万道,地下涌出众宝。金、银、琉璃、砗磲、玻璃、珍珠、玛瑙、遍地皆是。顿时成了宝的地、宝的屋、宝的世界。还有各种香、衣、财物,充满库藏。凡所应有,无所不具。老俩口喜不胜喜。因此,给这孩儿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叫他善财。

  谁知,不久,这阁楼突然不见了,只留下了财宝。老俩口不愁吃穿,日子过的舒心,精心抚养孩儿不在话下。

  老俩口很善良,把金银财宝施舍救济穷人,时间长了,钱财布施完了,善财一家又过着十分贫苦的日子。

  善财渐渐长大至八岁,勤奋好学,聪明过人,读了很多书,且又性格温柔,人们都夸他是个好孩子。可是家中无米下锅,百姓都过着贫穷的日子,连借都借不到。父母为了孩子活命,有点吃的都给孩子吃了,自己饿得患了肿病,离开了人世。善财更苦了,但他不知这是什么道理,想要寻求解脱众生苦难的办法,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一天,善财在家门玩耍,看见一个约摸十五、六岁的童子,骑在一头青狮背上,随后跟着若干童男童女,穿戴整洁,欢喜活跃,浩浩荡荡好不威风。善财看得高兴,又觉得奇怪,上前拜道:“你们日子过得美好,怎么不管众生苦难,怎样才能解脱众生困难?”可是那些童男童女,谁也不理他。善财又去礼拜询问,还是如此。善财想不通这是什么道理,为什么有的人穷,有的人富,只得呆呆地望着那一行人走远了,便伤心地哭起来。哭了一会儿,忽然心中一亮,自言自语道:“我明天一定要去找到他们,寻求怎样解脱众生苦难的道理。”

 

 

 

                                   第二回 拜文殊师利

  原来,文殊师利与诸大菩萨、声闻大众,在逝多林听毗卢如来演说妙法。毗卢如来看见南方众生根基已熟,需派有高尚德行的菩萨去化度。他的慧眼扫视着全场,选中了多才善辩、具足大智慧的文殊师利童子,命他率众南行。文殊师利知道有些声望高的大比丘不服。于是现出神变,身高入法界,身大遍满虚空。声闻缘觉不敢正视,众菩萨也甘拜下风。金刚藏菩萨大加赞扬道:“文殊师利童子堪当此任。”

  文殊师利带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还有天龙八部随从护法。离开逝多林去到福城,住在大塔庙。此庙乃历劫菩萨说法之处。大家都知这是福地,平常都有一些众生,在此了悟真理。尤其是有根器的人聚会此庙,研讨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大事。平时也有菩萨来显化指点。这次文殊师利童子到来,更满足了各类众生的愿望。因为文殊师利这个名字,在各类有情中如雷贯耳都不以童子相看,而尊称“菩萨”。同时他的确是已经登了十地的大菩萨。

  文殊师利来到大塔庙的第三天,正同五百童男和五百童女研究如何化度众生?自他两利,达到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目的。

  正谈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忽然闯进来一个少年。这人正是善财童子。善财童子因看见文殊师利的童子行列,都没有要他入列,晚上哭了一夜。

  第二天早晨,善财穿上最好的衣服,来到大塔庙寻找文殊师利一行人。守门金刚哪里肯放他进去,但善财童子凭着自己的福报,身上散射出金银七宝的光芒。守门金刚还来不及分辨是非,善财童子已经进入庙内。

  善财来到场内,众童男童女见来了一个衣冠华丽的公子,感到很不顺眼,纷纷喝道:“你来干什么?……”

  善财道:“我看到很多人都同我一样没有饭吃,怎样才能解脱这种苦难呢?……”

  一个童子道:“你阔少爷还没饭吃吗?”

  善财童子有口难辨,足足说了半个时辰,也跪了半个时辰,善财说不清楚,众童子也说不出解脱难苦的道理。文殊师利童子睁开慧眼,将善财的前因后果都了解得很清楚。见善财生得眉清目秀,鼻正口方,有三十二相的雏形。虽具足善根福报,但缺乏智慧,需要一个千锤百炼的过程,便满满地开口说道:“善男子,你先到南方胜乐国去,那里有个妙峰山,山上有个大善知识,名德云比丘。你去参拜他,按他说的办,会如你愿的。”

  善财说:“我父母双亡,无家可归,求你们搭救我,我要同你们一道去。”

  文殊师利正色相告道:“我们不会收你,你一定要去南方胜乐国,他会指引你解脱苦难的道路。”

  善财无法,只得硬着头皮离开大塔庙,见门侧立一碑,碑上刻着字,曰:

  出林还又入林中,便是娑罗佛庙东。

  师子频申芳草绿,象王回顾落花红。

  六千乞士十心满,五百高人一信通。

  尊重吾师向南去,百城烟雨渺无穷。

善财读罢,心里豁然开朗,无所顾虑,径直往南走去。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善财来到那罗素国,打听毗目瞿沙,竟无一人知道。那罗素国那么大,要找到其中一个不知住处的人,真如大海里捞针,谈何容易。可是善财已经在休舍优婆夷处,学得与事物心心相应的方法,一心忆念毗目瞿沙,感得毗目瞿沙的相应。虽是东走西串,不知不觉渐渐与毗目瞿沙靠近。

  晴朗的天空蓝得像海,太阳照射在行路人的身上,犹如热火焚烧。善财走了半天,汗流浃背,口干舌燥,难以煎熬,在一棵大树下坐了歇气,神志疲劳,昏昏欲睡。忽然被一道声音把他惊醒。原来是一老者,挑了一担安摩罗果叫卖。善财买了一个,还未入口感到清香扑鼻。放入口中,甜嫩适口,与原来吃过的味道高出几倍,便问道:“你这果子是怎么种的,如此味美?”

  老者道:“这是有名的种果仙人毗目瞿沙种的,你能够吃到他的安摩罗果,真算是有福气!”

  善财听了好不欢喜,急忙问道:“毗目瞿沙住在哪里?”

  老者道:“向东行十里,再往南走三里,看到一片大树林的果园便是。”

  善财此时不知热,也不怕累,急忙起身往东行了一阵,在一个岔路口往南拐。又行了一阵,仍不见树林。一问,才知自己心急,分早了路。再回头走了几里路,在另一个三岔路口往南行。走不多时,前面就是树林丛丛。直奔林内,阵阵果香使人陶醉。看树林:枝枝相盖,叶叶常青;看树上:挂满红、绿、黄、橙各色鲜果,真令人口馋。善财在林中转来转去,不见一个人影。善财感到奇怪,这么好的果园无人看管,也不怕别人偷吃,也许仙人神通广大,无人敢冒失。

  忽听得树林深处有人语声。善财寻声走去,树下宝座之上坐着一人,身穿青便衣,头戴青色方巾,美髯长鬓,仙风道骨,和蔼可亲。善财挤在人群中,听了一阵。讲的都是果树育苗、栽培、嫁接、果树整枝等各项技艺。

  善财即上前施礼道:“圣者仙翁,我已发菩提心,利乐有情造福人间,但不知如何行?前来参拜,望圣者慈悲教诲。”

  仙人一看对众人说:“这童子并非常人,年幼志气高,人小愿力大,早发菩提心,将必成正果也。”说完继续讲各种果树的特性,说得津津有味,并不理会善财。善财具有求善知识的好学热情,也不在乎,洗耳恭听善知识明师讲述。

  仙人对善财说:“善男子,你不远千里而来,我没有什么传你。我一生只陶醉于果树生涯,人称我为仙人。因为吃了我的果子,能消除一百零八种烦恼,解脱八十八结使。不但身心清净,而且善根增长。因为我一生因缘都在果树上。这是菩提妙因,结涅槃妙果。”

  仙人随手摘了几个果子给善财道:“这果子只给你品尝,尝过了才知道妙用。我这一点也微不足道。造福人间的事,你到南方伊妙那聚落胜热婆罗门那里去,他会告诉你如何行的。”

善财接过果子,正施礼作谢,忽然眼前一黑,什么也看不见。当他清醒过来时,自己已在草地上,果园却不见了。只觉是一种幻觉感,又继续往南行。

 

第二十回 拜大光王

 

  善财在路上走着、想着:王者威严狱吏嗔,剜心剖腹太愁人。

  那吊眼轮睛的狱吏,那剜心破腹的场面,的确有些令人心寒。他离开福城一年多,所参拜的善知识者,都是些善良的比丘、居士、长者,这是第一次参拜王爷。为王者大概都是这样凶暴、残忍、才能治服凶顽之徒。大光王,大概也不例外,可能还要凶狠。思想上作好挨打、被呵斥的准备。来到妙光城界,远远望见祥光炯炯,瑞气盈盈。善财向着那个方向走去。

  行不多远,果然一座城池。城门上斗大“妙光”二字,金光闪烁。善财小心翼翼地走到城边,准备挨守城军卒的喝斥。

  善财走到城门,并无一兵一卒,老百姓自由出入,无有阻拦。他也混入人群。

  进得城来,满城祥光瑞气,满街喜气盈盈,市场繁荣,人群拥挤,都往市中心走去。善财也跟着人走。

  走到十字街前,耸立着一座华丽的宫殿,宫门无卒守护,人们自由出入。善财即跟人流走进宫去。

  走进宫门,两旁摆满粮食衣物,以及一切资身之具,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无人守护,人们随意拿取。

  再往里走,两旁摆满缨络珠宝,妆饰之物,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也无人守护,人们随意拿取,无有乏少。

  再往里走,两旁摆满纸笔、书籍等学习之物,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亦无人守护,人们随意拿取,无有少缺。

  再往里走,两旁厅堂、桌椅、几凳、排列整齐,堂内坐满男女老幼,专心听老者讲说各种理论、学术、道德。

  再往里走,是正宫殿,殿上一宝座,七宝所成,上悬幢幡宝盖。座上一人,头戴宝冠,身穿龙袍。侍女嫔妃,美颜端庄。文武大臣分列两边。众多百姓挤满宫庭,静听王者解说疑难,一堂和乐气象。

  善财见此情景,知是大光王,心头疑虑顿消,上前施礼道:“大王,我已发菩提心,利乐有情造福人间,但不知如何行,愿大王慈悲教诲,当无忘失。”

  大王和颜悦色,欢喜答道:“善哉,来者。我的国土,清净庄严。我的臣民,善乐可亲,互相谦让,互相尊敬。没有贪财利己,勾心斗角,是非争讼之事。所以我宫殿中所有衣服饮食,珠宝缨络,都是我国民众共同所有,大家随意取舍,共同享受。

  善财问:“难道他们不贪多图求吗?”

  大光王道:“贪者人之恶习,恶习薰习,贪心故重。为王者不贪,则臣不贪。臣不贪则民不盗。何贪之有?王与民亲如手足。民不以我为王,我不以民为民。民以我为师,我以民为友。故我的臣民,有道德,知惭愧,互敬如宾,互尊如师。我自己虽为王者,不过给他们解释一下疑难。不以为自己是管教者,他们也不需要我管教。”

  善财道:“人的心究竟不一样,万物也不停变化的,难道你的臣民永远都是这样善良吗?”

  大光王道:“正因为事物变化,才在变化中求得善良。若不变化,恶人就不会变成善人了。”

  善财大悟,知识在变化中来改善百姓意识,是使之善良的真理。一言不发,默然领会。大光王又说:“利乐有情造福人间的事,你再往南走,在安住王都,有个不动优婆夷,她可以告诉你如何修菩萨行,如何造福人间的事。”

善财拜了两个王者,听了两个王的不同教诲,心里有一个王的概念。王者也有不同的王法。又继续往南行。

 

 

第二十回 拜大光王

 

  善财在路上走着、想着:王者威严狱吏嗔,剜心剖腹太愁人。

  那吊眼轮睛的狱吏,那剜心破腹的场面,的确有些令人心寒。他离开福城一年多,所参拜的善知识者,都是些善良的比丘、居士、长者,这是第一次参拜王爷。为王者大概都是这样凶暴、残忍、才能治服凶顽之徒。大光王,大概也不例外,可能还要凶狠。思想上作好挨打、被呵斥的准备。来到妙光城界,远远望见祥光炯炯,瑞气盈盈。善财向着那个方向走去。

  行不多远,果然一座城池。城门上斗大“妙光”二字,金光闪烁。善财小心翼翼地走到城边,准备挨守城军卒的喝斥。

  善财走到城门,并无一兵一卒,老百姓自由出入,无有阻拦。他也混入人群。

  进得城来,满城祥光瑞气,满街喜气盈盈,市场繁荣,人群拥挤,都往市中心走去。善财也跟着人走。

  走到十字街前,耸立着一座华丽的宫殿,宫门无卒守护,人们自由出入。善财即跟人流走进宫去。

  走进宫门,两旁摆满粮食衣物,以及一切资身之具,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无人守护,人们随意拿取。

  再往里走,两旁摆满缨络珠宝,妆饰之物,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也无人守护,人们随意拿取,无有乏少。

  再往里走,两旁摆满纸笔、书籍等学习之物,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亦无人守护,人们随意拿取,无有少缺。

  再往里走,两旁厅堂、桌椅、几凳、排列整齐,堂内坐满男女老幼,专心听老者讲说各种理论、学术、道德。

  再往里走,是正宫殿,殿上一宝座,七宝所成,上悬幢幡宝盖。座上一人,头戴宝冠,身穿龙袍。侍女嫔妃,美颜端庄。文武大臣分列两边。众多百姓挤满宫庭,静听王者解说疑难,一堂和乐气象。

  善财见此情景,知是大光王,心头疑虑顿消,上前施礼道:“大王,我已发菩提心,利乐有情造福人间,但不知如何行,愿大王慈悲教诲,当无忘失。”

  大王和颜悦色,欢喜答道:“善哉,来者。我的国土,清净庄严。我的臣民,善乐可亲,互相谦让,互相尊敬。没有贪财利己,勾心斗角,是非争讼之事。所以我宫殿中所有衣服饮食,珠宝缨络,都是我国民众共同所有,大家随意取舍,共同享受。

  善财问:“难道他们不贪多图求吗?”

  大光王道:“贪者人之恶习,恶习薰习,贪心故重。为王者不贪,则臣不贪。臣不贪则民不盗。何贪之有?王与民亲如手足。民不以我为王,我不以民为民。民以我为师,我以民为友。故我的臣民,有道德,知惭愧,互敬如宾,互尊如师。我自己虽为王者,不过给他们解释一下疑难。不以为自己是管教者,他们也不需要我管教。”

  善财道:“人的心究竟不一样,万物也不停变化的,难道你的臣民永远都是这样善良吗?”

  大光王道:“正因为事物变化,才在变化中求得善良。若不变化,恶人就不会变成善人了。”

  善财大悟,知识在变化中来改善百姓意识,是使之善良的真理。一言不发,默然领会。大光王又说:“利乐有情造福人间的事,你再往南走,在安住王都,有个不动优婆夷,她可以告诉你如何修菩萨行,如何造福人间的事。”

善财拜了两个王者,听了两个王的不同教诲,心里有一个王的概念。王者也有不同的王法。又继续往南行。

 

 

http://bbs.jiexieyin.org/dispbbs.asp?boardid=47&ID=116435&replyID=116435

分享 举报| 复制地址

 

 

 

 

 

 

可以网上抄经的网站

  • 大事因缘,唯一佛乘——微妙法门
  • 中国经典的亲子文化(文字实录)——叶曼
  • 往生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