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民族学家芮逸夫拍摄的阿坝藏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8:33:44
2008-05-22 09:08:37 来源:爱老照片
1941年10-11月芮逸夫在四川阿坝地区考察时拍摄的照片。
 
芮逸夫(1897—1991),著名人类学、民族学专家,江苏滦阳人。1923年考入国立东南大学外语系,1927年毕业后任职于清华大学图书馆。1930年芮逸夫受聘于中央研究院,翌年即参加凌纯声的赫哲族研究,前住松花江下游进行赫哲族田野调查。1933年,与凌纯声、勇士衡同赴湘西南凤凰、乾城、永绥等地,历时三月,考察了苗、瑶族群的生活状况及社会情形。1935-1936年间,芮逸夫参加中英会勘滇缅南段界务,随勘界委员会至滇缅边境探访了孟定、耿马、猛允、孟连等土司地及班洪、班老等佧佤区域。
1937年抗战爆发,历史语言研究所迁从至云南昆明又至四川南溪李庄,芮逸夫因地利之便,除延续西南族群的田野工作外,开始从事中国民族的综合研究,从单纯的民族志资料记录与收集,转以分析性角度整理、组织田野材料,归纳族群间的异同、影响与关系。由于芮逸夫身兼立法委员,也促使他在民族政策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1950年,芮逸夫到台北,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后转考古人类学系专任教授,并曾兼任台湾师范大学家政系及淡江文理学院历史学系教授。1964年赴美任教,历任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及印第安那大学人类学系客座教授。1966年返台,仍在台大任教授,兼中国文化学院民族与华侨研究所教授,还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中华文化复兴委员会”委员。晚年主持23种正史及清史中各族史料汇编之编辑工作,为中国境内汉人以外之族群研究提供了完整而具基础性的资料。
长达60年研究民族学与人类学学术研究的芮逸夫是在中国及台湾民族学与人类学发展史上的关健人物之一,是中国第一代人类学家,其研究领域跨越体质人类、语言学、民族学等,更有别於侧重文献分析与考据的民族研究方向,他是走出书房进入田野,实际进行大量民族志第一手资料收集的首批研究者之一。
卓克基,索土司
 
卓克基,索土司戎装
 
绰斯甲全景
绰斯甲河边之塔
 
绰斯甲土司衙署大门
绰斯甲官寨之碉塔
 
绰斯甲官寨大门
绰斯甲官寨正面之一角
 
绰斯甲官寨正面之一角
 
绰斯甲官寨喇嘛跳布札
绰斯甲官寨喇嘛跳布札
绰斯甲官寨喇嘛跳布札
 
金川头人家奴
金川戎女背粪
 
金川戎女背粪
金川嘛呢堆
 
金川民房
 
金川水草坪
 

皮船渡河
(本文来源:爱老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