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3:49:54

(二)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健全金融市场的登记、托管、交易、清算系统

  完善的制度是金融市场正常发展的保障。要不断完善金融市场发行、交易和清算规则,以制度保护市场参与者的正当利益,对破坏市场规则的行为给予制裁,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发挥征信、评级、会计、审计、法律、咨询等市场中介的作用,提高市场服务质量。加强和规范信息披露,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鼓励市场创新,并不断推出适应市场创新的规则,以规范创新和巩固创新成果。

  登记、托管、交易和清算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交易正常进行和结清所必需的物理基础。一是建立和完善统一、高效、安全的支付清算系统。二是建立和完善统一的股票登记和托管系统、公司债券登记和托管系统、国债登记和托管系统以及担保物权登记系统。三是大力推广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动支付业务创新,进一步规范发展银行卡受理市场。四是要加强对登记、托管、交易和清算系统的监管。

  四、完善金融监管体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近几年来,经过加强监管和改进金融机构内部风险管理,我国的金融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化解和控制,但目前金融风险水平仍然偏高。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提高金融监管效率。

  要逐步推进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内容的监管方式,强化风险监管,建立对金融风险的及时校正机制,减少风险的积累。一是建立金融机构稳定的资本金补充机制和不良资产冲销机制。二是加强有效金融监管的制度性建设,健全金融企业内控机制,建立对违规者的追究机制,依法规范金融行为。三是加强对跨市场金融产品的风险监管,探讨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有效监管制度,既要防止出现监管真空,又要减少重复监管。四是建立市场化的正向激励机制,比如,对于风险控制良好的金融企业给予较低存款准备金要求等激励措施。五是建立对金融风险的及时校正机制,根据金融机构问题的严重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校正措施。如果金融机构问题的严重程度逐渐上升,则监管当局采取的校正措施会逐渐严厉;如果金融机构问题的严重程度逐渐下降,监管当局就会逐渐采取较为缓和的措施直至取消校正措施。及时校正机制的作用在于在金融机构的问题初步暴露时就督促其解决,防止风险进一步累积,促使有问题的金融机构转变成健全的金融机构。六是加强资本充足率约束,限制商业银行风险资产的过度扩张,不断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水平,缩小与国际监管水平的差距。七是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会计准则,增加信息透明度。

  五、规范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建立相应的存款保险、投资者保护和保险保障制度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不够规范,个别金融机构的行政式关闭给国家造成了巨大负担,而且由于缺少相应的存款保险、投资者保护等制度,有些资产质量低下、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的金融机构不能被及时淘汰。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建立能够坚决淘汰无竞争力或恶意经营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机制,防止金融机构出现过度风险扩张。一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应当在加强日常监管和监管部门信息沟通的基础上,对金融机构进行准确的财务状况评级,及时发现风险和预测风险。二是建立危机救助机制和市场退出问责制,根据风险和危机的不同情况,制定明确的危机救助标准,并通过问责制度,严厉追究有过错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三是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模式,建立与《破产法》相衔接的、对有问题金融机构实施行政接管、重组、撤销、关闭清算的制度。

  要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保障存款人权益。建立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保护公众投资者权益。2004年12月,中国保监会发布了《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2005年1月1日实施)。我国将根据需要不断完善这个制度。

  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经过十年来的探索,我国利率市场化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除银行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外,基本取消了利率管制。利率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金融机构依据市场利率确定其资产负债价格体系。一是进一步推进贷款利率的市场化,逐步放开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上限,简化贷款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二是引导金融机构提高贷款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三是鼓励金融机构用好存款利率下浮政策,加强主动负债管理,逐步放开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四是简化并逐步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的上限管理,实现境内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的市场化。

  2005年7月,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一阶段,我国将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不断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平衡,首先是商品与服务贸易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将有选择、分步骤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活动的限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有利于鼓励国内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有利于扩大国内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改善外债管理,有利于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进一步放宽境内机构对外直接投资限制,支持企业“走出去”。二是探索利用外资新方式,逐步放宽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于境内的限制。三是放松境外机构和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上的融资限制,优化国内资本市场结构,允许合格的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和中国存托凭证。四是拓宽境内外汇资金投资渠道,允许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外证券市场。人民币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之后,仍可以适情况对短期外债和投机性头寸进行适当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