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网 - 逝者蔡定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8:08:03
逝者蔡定剑 作者:萧 瀚    发布时间:2010-11-28    点击数:24   

 

    1920年,在作了著名的“以学术为业”和“以政治为业”演讲之后一年半,年仅56岁的德国思想家韦伯罹肺炎去世,其妻誉之为“昔日的骑士”。2010年11月22日,去世时比韦伯小两岁的蔡定剑——这位当代中国“骑士”也离开了世界。两位“骑士”,学有不同,但生前都为本国的宪政制度殚精竭虑,死而后已。
    蔡定剑,1956年出生于江西省新建县,1979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前曾从军四年半,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期间兼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干事。1986年硕士毕业后,蔡定剑被分配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后到秘书处,历副处长、处长、副局长,直到2003年底主动离开人大常委会到中国政法大学,其间还拿了北大博士学位。奠定其“人大制度研究第一人”地位的专著《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基于那段工作经历。
    20世纪90年代,不说官员,即便学者接受媒体采访尚未普及,蔡定剑就已伸展开政务公开透明的姿态。许多接触过他的资深媒体人无不感佩。这种为“官”风格,缘于做官并非他的理想,做事才是。这一理想,正是他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特征的系列思想、著作与行动的源泉,主动研究并推进立法的公开化、民主化,特别强调民主程序,特别强调农民参与民主议政的热情和能力,推进公共预算改革、完善选举制度……
    2004年,蔡定剑回到母校中国政法大学,创办宪政研究所。这与他自己拟定的简历中“主要研究领域”一栏,起句便是“宪政民主理论和实践,长期进行限制国家权力的研究”,可谓言行相互印证。如论者所言,如此“仕而优则学”的举动很罕见。
    蔡定剑主持宪政研究所,进行了大量学术研究、宪政制度实践、民权行动。学术方面,既有他个人的论文、时评、专著,也有代表研究所组织并主持的各类学术活动,包括会议、项目研究报告等。宪政实践方面,2007年开始,他参与上海市闵行区的预算改革试验,调研并参与浙江温岭的参与式财政预算改革。至于他参与的民权行动,难以细数,以反就业歧视最为人周知;他在反拆迁(土地制度)、城管等民生领域的呐喊,更是由来已久,屡屡现声公共媒体;司法、行政程序等领域的批评与建言性时评也多有撰述。在维护民权民生这一总目标下,他的言论几乎遍及所有方面。
    “学问大抵是荒江野老,屋中两三素心人议论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钱锺书这话被不少学界中人奉为圭臬。学问路数千差万别。辞章之学可以“荒江野老”“素心议论”,宪政是经世之学,本就该是“朝市显学”甚至“俗学”,要在现实中推进实践,断无“荒江野老”可成就之理。正是宪政的这一“俗学”特性,配以蔡定剑的特殊个性(包括他所谓“我的每项研究都带着实践精神在做,都同当前的社会现实紧密结合”),使他身兼三任:学者、时评政论家、宪政改革家。这在他得知身患癌症到去世的16个月里,表现尤为明显。
    勤奋多思,造就了“六部专著、九部编著(《走向宪政》即出)、200多篇论文、两部评论集,以及大量未结集时评”的学者、时评政论家蔡定剑;而知行合一的精神,造就了宪政改革家蔡定剑。他将三种身份结合得很协调。
    蔡定剑身上有着深刻的人道主义悲悯情怀。从问题出发,使他对现实的发言平易成理、切中肯綮,其著作与公共言论,都表明了独立于权力的学者及守护正义和良知的知识分子立场。蔡定剑长期的政府工作经验,使他在宪政改革的具体实践中明其弊而知进退,从而生实效,这在学术难入庙堂的当代中国,是个了不起的标杆性成就。韦伯曾说,“政治是件用力而缓慢穿透硬木板的工作,它同时需要激情和眼光”,以此衡量,蔡定剑无疑当得政治家之称——这与政客完全两回事。学术与政治,作为志业,两者本难融通,蔡定剑却成功地将两者打通,学术与政治各司其职,部分地正是缘于其卓越的人格。
    过世前三天,他对来病房探望的记者说:“民主宪政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这位宪政骑士,扬鞭绝尘,他的肉身竖起一座烽火台。
    
  
                                     文章来源:爱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