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建交背景揭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6 13:08:48
    主席谈话一小时多,会谈原则是根据主席谈话的原则。

    尼克松说,只要中美联合起来,世界就能统治起来了。主席说,也对也不对(指尼克松说的),不对的是我们不搞超级大国,但中国、美国人民革命起来(有先进工业),对世界革命有利。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中国总理周恩来的邀请访华。中美两国政府于2月27日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并于28日发表。《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政府经过20多年的对抗,开始向关系正常化方向发展,为两国建交奠定了基础。
    我收藏发现一本小册子,是三十多年前对中美《联合公报》的批注。其中有揭秘中美建交的背景,有些是鲜为人知。下面是“批注”内容摘要(仅供研究者参考):
    毛主席决定请尼克松访问,这是一重大战略部署。起到了利用矛盾,分化敌人,壮大自己的作用。
    美国在公报中接受了过去他一直拒绝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认国际争端,“应该”在此基础上解决,而不能再用武力。
    在宣传方面,不能讲我们的“胜利”,要留有余地,要看美方行动,美国右派还在反对尼克松访华,反对中美会谈,反对公报,说是投降。
    我们宣传口号是:毛主席革命外交路线胜利万岁。
    在“陪同总统的有尼克松夫人、美国国务卿威廉罗杰斯、总统助理亨力基辛格……”处批注:十五个成员只写了四个,主席谈话一小时多,会谈原则是根据主席谈话的原则。 


    国务卿与外交部会谈是后加的。
    尼克松只参观四处,参观长城时因雪,北京市出了大力,保证安全。
    在会谈中,一切都用我们的,车、飞机、住、食、饮、水果,这是美国总统第一次受到的待遇,会见主席时,没有他们的保安人员跟着。赫(指赫鲁晓夫)坐我们的车,带来伙夫与水果。主权,国家一点也不能让。
    不冷不热,也要有分寸。
    基(指基辛格)来三次,第一次不安,第二次较熟一些,这次感到更熟了。 社会主义也不是铁板一块。
    在“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处批注:三句话倒着讲的。
    在“大国不应欺负小国,强国不应欺负弱国”处批注:我们没有一兵一卒在国外。
    我们支持印度支那最高级会议,不提柬、老,以防止对方提朗洛等,会对立起来。   

    印支美军50万,撤回40多万,但仍想保留傀儡政权。
    在“任何国家都不应自称一贯正确”处批注:指苏修。
    在“美国将保持其与大韩民国的密切联系和对它的支持,美国将支持大韩民国为谋求在朝鲜半岛缓和紧张局势和增加联系的努力。美国最高度地珍视同日本的友好关系,并将继续发展现存的紧密纽带。”处批注:关于日、韩的两句话是美最后提出的。
    在“而不使这个地区成为大国竞争的目标”处批注:这个地区是指包括印支、台湾海峡、太平洋领域。
    在“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处批注:原为“努力”,后改为“希望”。
    台湾问题(中国方面重申自已的立场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己归还祖国;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他们未提异议(美国方面声明: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全部武装力量撤走。
    从1955年中美友好,先提五项原则,后提撤退台湾。美都拒绝,现美同意五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美就要撤退印支、台湾的军队。
    在“美国方面声明……”处批注:这段争论较多。
    “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是基辛格说的。
    争论的是要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的,及全部武装力量的撤退
    西方国家认为公报“奇特”,是写了两方的立场,观点。中美会谈冲击了苏、日、台。
    苏未看到公报全文即开记者招待会,未提台湾,后说台湾本来就是中国的,美国一定会承认,苏是想走在美国前面,因美有两个问题,走在苏修前,一是联合国,二是中美会谈
    要做台湾的工作
    佐藤说台湾归宿是依英国说法
    蒋介石在“五大”说,对不起台,对不起人民,不再提“一台一中”。
    帝修反,我们都要反对,但不是一下子就能打倒,对美帝我们不希望和他打仗,要来往,如他不准备打开局面,则我们也不准备打开,但他有这要打开的愿望,我们就打乒乓球过去。
    今后要搞科学、文化的民间交流,乒乓球队四月访美,庄则栋作团长,田大荣、李梦华副职。
    贸易方面,广交会要参加,出口手工艺品,这是国际市场没有能竞争的产品,渠道,加拿大、巴黎。
    要打破外交规格,要老中青参加
    尼克松过去是跟杜勒斯跑,现在有自己的东西。

    尼克松说,只要中美联合起来,世界就能统治起来了。
    主席说,也对也不对(指尼克松说的),不对的是我们不搞超级大国,但中国、美国人民革命起来(有先进工业),对世界革命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