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面前,社会谴责风暴背后的沉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0:07:26
5·12地震震惊了全世界,空前的灾难也唤醒了中国人重新审视人性道德的热情。在全中国万众一心抗震救灾时,一些不和谐的言行遭到中国民众的集体声讨。与地震中人们对道德良知的集体礼赞相对,这场来自民间的谴责声浪大有"惊涛拍岸"之势。从莎朗斯通到王石,从魏晨到"范跑跑",网民谴责之声排山倒海。外媒就此分析说,"近一个时期,中国民间释放出的爱国情绪已经令世界多个机构和个人就辱华行为做出道歉,这股几乎是突然冒出的力量一次次引起世界观察家的关注和惊讶"。
这场社会谴责风暴以前所未有的广泛参与性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谴责风暴是灾后情绪的暴力宣泄,还是人们对社会道德正义的有益倡导?在多元价值体系之下,发自民间的道德舆论监督是否会重塑社会的道德秩序?
网上掀起社会谴责风暴
近段时间以来,对受灾骨肉同胞的悲悯之情和对人性良知的赞美呼唤汇成一股澎湃的爱国激流,在每个中国人胸中激荡。网友挖掘出许许多多地震中的感人故事和人物,热情地礼赞在地震中表现出来的勇敢、无私等人类的道德良知;与之相对应,地震中的一些令人反感的言行遭到网友毫不留情地谴责,铺天盖地的质责声无一例外地直指当事人的道德良知。灾难面前,中国民众重新审视人类的道德秩序,那些在平淡日子中似乎已被疏远的传统道德价值被重拾。
公众的愤怒非空穴来风。
魏晨半旗前搞怪拍照被批
好莱坞明星莎朗·斯通在法国戛纳电影节接受采访时,竟称四川大地震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还荒唐地称其为"报应"。而另一位被网友称为"行为比斯通更不可原谅"的"快男"--魏晨,尽然在5月21日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期间,在布达拉宫半降的国旗下竖起大拇指做出"V"手势并满脸笑容拍照留念。魏晨的朋友将照片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上,尽管照片已在博客上被删除,可已在网上迅速流传并引起了网友们的愤怒,其行为被网友骂为"脑残"。
在举国同哀的地震灾难面前,类似的另类言行公然挑战着公众普遍认同的道德良知。
范美忠(资料图片)
一篇《那一刻地动山摇》的帖子将一个叫范美忠的老师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都江堰光亚学校教师范美忠,弃学生于不顾第一个跑出教室。在这篇帖子里他表白,"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此文一出,引来骂声一片,网上跟贴上万。大部分网友认为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的范美忠是地震中"最无耻教师",应该被除名,并讥讽他为"范跑跑"。很多网友认为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有义务保护和关爱学生,"范跑跑"在地震中的表现有违职业道德。
民众的力量在日趋民主开放的社会不可小视。面对汹涌的社会谴责之潮,大多数当事者终于低下"高贵"的头,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向被激怒的大众道歉。
莎朗·斯通
莎朗斯通大放厥词后,一位名为Mariah网友立即给迪奥总部写信,称"我对贵品牌代言人莎朗斯通女士最近对四川地震的言论深表失望,因为她把生命的重大损失和人道主义的灾难当作中国人'错误做法'的'因果报应'。这种言论深深的伤害了中国人的感情,并且是完全不可接受的。"网友纷纷表示支持抵制迪奥。面对13亿中国民众的集体愤怒,迪奥公司在中国取消了所有莎朗·斯通代言的DIOR品牌的广告形象,并取消了莎朗-斯通在中国一切与DIOR品牌相关的商业活动。6月1日,在戛纳电影节上对中国汶川地震发表侮辱性言论的美国影星莎朗·斯通对中国人民作出了正式道歉并表示愿意支持中国的救灾活动;魏晨则在博客上公开道歉反省此前行为;不久因捐款事件遭批驳的万科地产董事长王石也道歉说他之前有关捐款的表态伤害了网友感情,王石表示自己之前的言语"值得反思","内心感到相当不安",并将拿出1亿元资金用于灾后重建。    在道德良知的大旗下,依托强大的网络传播力量,民众的道德谴责运动获得了"胜利"。在尝到"甜头"后,部分网民信心百倍地对有违民意的言行肆意进攻,谴责的风浪可谓一浪高过一浪。
社会谴责风暴,一场关于道德的公众审判?
对骨肉同胞爱之愈深,对非正义良知责之愈切。灾难发生以来,人们充满激情地礼赞正义、同情、仁爱、奉献等人类传统道德价值。同时,借助网络这个公众传播平台,网友们也在尽情地拷问良知、谴责不义。
不可否认,在重大突发灾难面前,公众理智的判断易于被点燃的道德激情所模糊。谴责风暴中某些质责义正言辞,但某些责骂则显得火气有余而理智不足。地震发生不久,姚明第一时间向灾区捐款200万人民币,却被网友视为出手"小气"而倍遭谴责;网友还公开列出"国际铁公鸡排行"对地震中未向灾区捐款的外资公司进行声讨,并号召群众抵制他们,使得某些已低调捐款的公司和个人也无辜受到牵连。网民批判的高涨情绪 "一触即发"。近日,余秋雨的一篇倡议集中精力抗震救灾的博文被网友斥责为"见风使舵、沽名钓誉"。
非理智的责难引来了对于问题的思考与辩论。对"非常"言行的谴责风暴最终要回归冷静的理性。
著名的"范跑跑"事件由最初的集体谴责演变为一场道德辩论。在凤凰卫视的一期相关访谈节目中,知名评论精英郭松民先生在节目现场大骂范美忠"无耻'、'畜生'、'杂种",甚至"恨不得不顾风度对其大打出手"。出人意料的是此前谴责"范跑跑"的网友对郭松民的破口大骂并没有叫好认同,反而倒戈指向郭松民,嘲弄其为"郭跳跳"、"郭道德",更有好事者甚至利用网络曝出其捐款数额与收入的不成比例。有网友指责郭松民"不可不必站在道德高地任意施暴,以不道德的过激语言谴责别人的不道德的行为"。
这场谴责风暴引发了人们关于社会道德秩序的辩论,正如一网友所说:"抽象空洞的道德批判永远代替不了现实理性的批判"。在激情的谴责之后,人们开始理性地思考问题。
风暴背后的沉思
在强烈的谴责风暴过后,一些人逐渐在批判热潮中冷静下来,开始了关于道德的反思。
勿庸置疑,这场谴责风暴最初起始于人们苏醒的道德理想。在价值文化日趋多元的现代社会,那种希翼整个人类道德趋于致臻致善的美好理想在现实的道德秩序面前碰壁。当人们不幸发现甚至自身其实也难以抹去某种道德缺陷时,一种心灵的集体道德焦虑由此产生。而这时,网络为这种集体焦虑感找到了一个便宜的出口:集体开骂。但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却难以真正解决复杂的社会道德问题。
有人说中国现在已进入公民社会,公民主体地位与意识日益凸显,这场谴责风暴源于中国民众的主体责任意识增强,源于人们内心深处对公民道德的追求。凤凰涅磐,浴火重生。中国的社会道德秩序或可以在激烈的道德交锋中获得重构。
安徽省社科院马列所副所长杨根乔认为,就这一时期社会公众对一些不道德言行的集体谴责风暴来看,这一现象的主流是公民爱国情绪的一种释放,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体现出我国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增强。政府与社会应考虑如何积极有效地引导这股道德浪潮,使其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对于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来说,这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构建主流价值观的契机,为我国今后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一种道德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