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关注.思考.转变.提高――2005年11月10日家长会讲稿(教师手记之97)-小学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6:54:12
关注.思考.转变.提高――2005年11月10日家长会讲稿(教师手记之97)
浙江省绍兴县柯桥小学茅寒春
学校和班级的工作离不开大家的配合和支持,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社会综合努力的结果,我想我们一起努力共同促进,
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来参加本次家长会,这是我班组建以来的第一次家长会,今天我想本着务实高效的原则来与大家交流,还望大家不虚此行。今天我想讲的主题就是“关注·思考·转变·提高”,就有关的教育问题发表一下我的见解,与大家一起探讨,如果大家有个别问题的话,我想等会我们会有一个自由交流的时间给大家的。我想请我们的英语老师和数学老师先来跟大家交流一下,以后小学英语将和初中英语接轨,也就是说小学里学过的英语初中里不再重复教学了,我想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了。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小 荷 作文网 www.zww.cn
曾经有一项对全球最富有的老总的调查,问他们感到最遗憾的或最想做的是什么?你能猜到大部分人的想法吗?有80%以上的人回答是跟家人在一起,跟孩子在一起,他们觉得亏欠家庭和孩子的太多了。当他们积累了数以亿计的财富后,他们才发现自己丧失了一样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亲人的爱,子女的爱,这是无法用金钱来弥补的,因为时间是不可逆转的。我想:现在趁我们的孩子还小,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多给他们一些锻炼,多一些时间和他们呆在一起,不要留下遗憾和空白。我们有不少家长(包括我)对孩子的教育总觉得很头痛,甚至无奈,或懒于教育,或疏于教育,这些自然是不正确的,我想说:爱孩子是痛苦的,但不爱孩子是要后悔的。
先让我们来关注一下我们的孩子。我想问大家:你关注了吗?你是怎么关注的?你关注的是什么?我先来谈一下我对每个孩子的认识,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他们都有自己的优点,这里我先挑选每人身上的一两点来说一说。按学号说下去(学号是根据音序来排列的):陈少卿:善于思考和学习,到现在为止共有15篇文章发在作文网上;陈越飞:沉稳大气,在全校师生面前竞选大队长从容镇定,微笑面对,一举当选;葛行路:思维敏捷,见多识广,见解独到,踊跃发言;何兆:聪明可爱,头脑灵活;胡慧君:善于观察体验,关心集体,关心他人;江时意:具有书画特长,班级工作认真;金凯达:发言积极、思维灵活、有一定的思考力;孔玲烁:认真乖巧,文静淑雅;卢家峰:责任心强,凡事认真严谨,学习态度好;孟一帆:善于思考,文明守纪,学习努力;缪承凯:活泼机智,向上求进;祁炜:风趣可爱,思维活跃;祁颖:有合作精神,能不断努力;钱佳燕:严于律己,上课专心听讲,老师的要求做到一丝不苟地完成;裘唐天:热情活泼开朗、学习认真、各方面积极上进;单华钢:善学善思,学习端正,班级工作认真负责;沈威:关心集体,乐于助人,性格开朗,学习积极向上;盛嘉颖: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职,老师满意;盛律律:爱看课外书,思维独到,文章有灵气;苏航:学习自觉勤奋,表现出色,思考能力强;谭虹:学习积极认真,努力向上;唐加成:有书法特长,学习上主动自觉;唐菁秀:配合老师,认真完成班级工作,勤学守纪;唐燕标:特别爱看课外书,知识丰富,有见解;万洁莹:勤学务实,有文艺特长,能弹能唱;王佳伟:头脑灵活机智,善于发表自己观点;王瑞成:聪明好学,思维积极;魏晨阳:发言积极,爱动脑;吴涛:遵规守纪,学习踏实;许天雨:思考力想,文笔优美流畅,表达丰富,学习自觉主动;徐以芳:学习勤奋扎实,积极上进;颜婷婷:有朗诵、主持的特长,学习成绩突出;叶雨婷:工作认真负责,各方面扎实肯干,很积极;应陈锴:知识丰富,思维敏捷,能举一反三,学习自觉、优秀;赵怡:热情开朗,关心他人;周商琦:工作能力强,有管理能力,各方面努力进步,网上已有文章10篇;周志垚:踏实、实在,班级工作认真而出色;朱少伟:有自己的见解,善思善学,善于表达,已在作文网发文章12篇;祝叶青:认真扎实,一丝不苟。以上是我对这些孩子的一些个人看法,我觉得每个人都有优点,都有可爱之处,但也都会有可以提高的空间,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思考,进而要帮助孩子转变的。
我想大家最关注的莫过于孩子的成绩,这是中国教育的特色,但也是不可回避的。那么成绩是什么呢?我说:习惯决定成绩。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成绩。接下来,我提到的所有本子都应该出现在我们孩子的桌子上,如果没有,有两种情况,一是他丢了,二是他不敢放在这里。虽然我们天天在检查,但有个别孩子总是想方设法逃避或遗漏。我在开学近一个月的时候发过一份告家长书,曾对班级的一些制度、常规作了一定的阐述,在这里我着重就几个方面来讲一下。我对学生的衡量是综合性的,对学生的考核也是全方位的,对他们的要求也是细致的,基本上都落实到个人上来考核的。从日常完成作业的情况考核,每拖拉一次,不做或没带都会扣去一星,从日常秩序纪律卫生考核,每违反一次也将扣去一星,其中有一样叫记事本,每日要做的作业、要准备的东西、要完成的工作、要注意的事项,都记在这本记事本上,家长每天都要在他完成以后签名,住校生是由值班老师签的,没签名的每次都要扣一分。值得注意的是有个别学生的记事本经常在换,这说明他有丢三落四的习惯,或为了应付检查,因为没记而换本子。请大家注意看他们记事本上的记事,一是他的记事是否完整,是不是只潦草地写了一两个词?那样是不合要求的;二是是否有家长的签名,还是他自己签的?如果没签是什么原因? 我们每星期有八颗星,如果不扣的话,至少是八星,而且有些学生还能加星,如作文发到网上,每篇可加两星,写得还过得去的,只要发在作文网上,一般我都给他们发表出来,并作点评和鼓励,早上晨谈时间,每天除了两名同学之外的人如能来讲,讲得还行的话也可加星,这是一次很好的练口语的机会。还有很多可以加分的地方,我都跟学生讲过了。
我们再来看一下他们桌子上的课本和作业本。这学期我们要学8、9两册的景山教材,教学任务较重,我们几个班统一选取了各一半课文为必学课文,这一阶段实习生的课务对课堂有一定冲击,有些课文都要在以后再作补充上课。除了必学课文之外,我对其它课文要求学生自学并完成相应练习,相当于作为课外阅读在做,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要求是在预习的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预习对语文学习也是相当重要的,方法如下:1、读(默读一遍,朗读一遍);2、标(小节数、生字难字的拼音);3、圈(在生字、难字[难读、难写、难理解]下加圈并认读;4、划(课后列出来的要理解的词语、读读写写的词语和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理解困难的词);5、写(草稿本上写自己不会的、易错的新字生词);6、查(字词的意思嵌入文中,文章的相关资料写在课堂笔记上);7、问(再读课文产生对句段篇的疑问,记于书上或笔记上);8、思(课后作业、问题,并用铅笔试回答)(注:每人必须准备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必背古诗词等书)。预习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每次新课结束的时候也是下一课预习的开始,这部分任务都要在家里认真完成,而遗憾的是有不少人的预习在我的检查过程中总是发现草草了事,甚至连课文都没读过,字词根本不认识或不理解,这样的状态进入课堂,再好的老师也教不了,一问三不知,或根本找不到老师在说的内容在课本上哪个地方,那么语文课堂知识怎能学会呢?语文成绩又怎么能上去呢?请大家看看桌上的两册语文书,翻一翻我们上过的课文,看他的预习和自学情况如何。再翻一翻他的课堂笔记本,我曾在全班检查了三次语文课堂笔记,在开学初,绝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做课堂笔记的习惯,我提出要求记录老师的板书和讲课要点后,还是有一部分人不记,在检查时我让每一个没记和漏记的同学又补完整了,但第二次,第三次检查的时候还有个别要么本子没有了,要么又没记了。甚至有学生将老师发的试卷和资料都扔到垃圾桶里。所以我说习惯决定成绩。
习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责任心,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是责任心的表现,看一下桌子上的所有作业本。我不怕暴露问题的,有问题我们可以一起来想办法改进,倒是大家没看到问题所在才是可悲的。看看孩子是不是将所有本子都放在桌上了。两本大的8、9两册的练习册,一本周记本,一本中高作文,因实习生上课的缘故,大作文只写过两次,一本生字词语抄写本,一本摘录本,一本《阅读黑马》,现在要求已经做到第二十二课,这本书上面的文章都很好,一直想讲,但总是抽不出时间讲,我要求学生先自行对照参考答案校对,有不懂的地方再问我。课堂上用的还有一本听写本、一本默写本、一本古诗词默写本。课外还要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我觉得每天至少要保证孩子能有半小时以上的课外阅读时间,课外书可以在同学间或图书馆进行借阅,做到每星期都能看一两本书,住校生要能有足够的课外书在校阅读。课外阅读一定要加强,爱看书是一种很好的习惯,但也希望个别同学不要在老师讲话、上课的时候看书。
这学期我花了不少时间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以前鲁外没有各种卫生纪律秩序的考核,学生的有些行为无法适应学习的需要,比如有三四个学生上课总是侧着坐,或翘着腿,甚至把脚拿上来,比如有些人说话从来不举手,想说就说,比如有人经常说一些脏话,还有一些人上课注意力很不集中,作业的格式在我反复强调了好几次后还是做不到。现在全班的这些不良现象基本改观了。
关于作文,我建议大家支持学生发作文,培养他们对作文的爱好,多写多练,才会多看多读,在我们的班级作文网上有很强的互动性,学生的作文积极性能被极大的激发,如能在网上发作文几十篇乃至上百篇,那么作文或者语文对于这样的学生来说只是小菜一碟而已,当然前提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网络环境,家里要有上网的电脑,让他们自己打文章,自己发表和交流,这是现代教育所必不可缺的东西,我想家长要支持孩子的学习要求。但家长同时一定要注意网络安全,作好上网的监督工作,我坚决反对网络游戏和上不良网站,QQ聊天也要防止。
我对网络作文的操作曾作过多媒体的教学讲解,学生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用户名在上网的电脑上将事先打好的作文复制并发到作文网上,我们背后的每一篇文章都在这个网上,这个“小荷作文网”是全国作文网站点击率最高的,现在整个网站每日点击率达10万次,而我们班的专辑就在这个网站主页上各专辑的第一位,至今我们专辑内已有作文近三千篇,我写的97篇文章也全在网上,就像今天我的家长会发言稿和有关家庭教育的资料附件就作为教师手记的形式已全文发在我的作文网上,大家可以事后查阅。主页的网址是zww.cn。
语文的要义在于理解和表达,理解就是看书,表达就是写作,用写作来促进阅读,发现不会写或表达不清的地方,在看了别人写的文章或书以后产生了想法或知道了模仿,又产生写的过程。以此促进读写双向发展。我建议每人每天都写日记,家长只要能知道他在写就可以,我也不检查,家长可作为给孩子的作业,每天写的不要求多,只要求记下每日发生的事情,把每天的变化或印象记下来,即可给他们自己留下一串成长的足迹,给他们一份生命的宝贵财富。
关于语文期中测试,优秀20人,良好14人,大家可以看一下桌子上的试卷,从这次测试和前一次练习以及古诗词成语练习的情况分析,学生的课外知识欠缺,需大量补充,我也在努力建设一个班级网络,打算把相应的各类资料、练习、图片等传上去,供学生学习。课内知识有的学生有模棱两可,记忆不扎实的现象,只顾其一,不顾其二,以为懂了,但不正确,导致不能确切填对或填完整,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因为不复习或学习态度、习惯不好而没有掌握。
关于写字,这学期学校也将它作为一个教学重点在抓,每堂课都要进行相应的书写教学教育,但我觉得课外的练习还是相当有必要的,在这里我要求大家给孩子买一本钢笔习字帖,要适合他自己的书写特点的,他喜欢的字体的楷书字帖,如不同的书法家有不同的书写特点。每天中午的空余时间我会要求大家练字的。
关于劳动,孩子的劳动意识还要加强,不能“各人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有些孩子习惯偷懒或无劳动意识,用两个手指尖来拎一块抹布,直到擦完后,竟然连其它手指都没湿。还有些人不会劳动,只把劳动当作一种玩耍,效率低下。我觉得劳动能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勤心,建议家长在家里多给他一些劳动,多做一些家务,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别怕他们累着。我要求每天都要有一点家务活让他干,如家长可以指导,但不要代替,千万别忘了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学校和班级的工作离不开大家的配合和支持,如上次校运动会做宣传标语,万洁莹同学带来了一条醒目的横幅,成为我们校运动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我班增添了光彩。我也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大家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社会综合努力的结果,我想我们一起努力共同促进,在大家位置上还有一份家长感言书,你有什么想法、意见、建议,现在可以写在上面交给我,我们一起来研究解决。
附:
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艺术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想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上发达国家之一,跻身于世界文明之列,就需要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造就大批的优秀人才。培养这样的人才不仅要靠学校,而且要靠每一个家庭。
为了完成历史赋于我们的崇高使命,培养出高素质的新世纪的人才,我们必须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掌握正确的教育原则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孟母三迁”、“岳母刺字”都是脍炙人口的家教佳话。建国以来,广大家长密切配合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出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在各条战线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由于种种原因,家庭教育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种种误区。
误区之一:重视智育,忽视德育。
随着知识和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起来越大,有些家长误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思想品德是无关紧要的。据上海市的调查,92%的家长看孩子的智力,只有8%的家长注意到孩子品德培养。江苏射阳中学,为了让孩子接受艰苦锻炼,组织了“希望之路”夏令营,学生个个高兴。可是,出师不远,一些家长生怕孩子受苦,纷纷出动,有的竟用小轿车拦路把孩子强行接走,造成军心大乱,希望之路只好暂停。
误区之二:期望值过高。
通过对小学的一次调查,90%的家长要求孩子上大学,逼着孩子在高考独木桥上死挤硬拚。特别是出生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家长,他们生活在困难时期,成长在文化大革命动乱时期,从小生活的磨难和学习上荒废,养成了他们特有的性格,希望自己推动的理想在孩子身上得到补偿。他们对子女要求特别高。有的孩子在作文中写到:“我回家就像进了监狱,父母是看守,整天被软禁在书房里,放风的时间都很少。”
误区之三:只管养,不管教。
有的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孩子从小不用教,长大再教也不迟。有的家长送孩子上学时,对老师说:“孩子交给你们,就行拜托了,是骂是打随便。”有的家长整日忙于工作,无暇教育子女。有的忙于经商、赚钱,不管孩子。有的父母下班后只顾自己休闲,“斗地主”、“筑方城”、有一个街道,每天晚上有20多桌麻将,有的家长在打牌时,还不让孩子在身后看书,因“书”与“输”谐音,不吉利。
误区之四:过分宠爱
由于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有一种“蛋壳心态”。对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摔了”,生怕有个闪失,便过度地保护,过分地宠爱。有的家长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也拿得出,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有的家庭虽然经济善不好,有一种从众的思想,别人怎样我也息样,认为自己苦点没关系,不要苦了孩子。这种宠爱,养成孩子“娇”、“骄”二气,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适得其反。
误区之五: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
一提到健康,许多家长都会自然联想到自己孩子的身体有无养病。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现代意义上的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一个健康的孩子要有健康的身体,也要有健康的心理。有的人把它比喻为“人”字,一撇一捺,二者缺一不可。有些孩子,身体很好,品学兼优,但心理相当脆弱,经受不住外界的“刺激”。某初中一位学生干部、三好生,因为在一次晚会上唱歌跑了调,引起同学们的哄堂大笑,便觉得无地自容而自杀。学生心理不健康不是个别的。据某市的调查:有心理行为障碍的小学生约有13%,初中生为17%,高中生为19%。市场经济竞争的激烈,失败和挫折是很难免的,必须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否则,就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误区之六:只重分数不重能力。
去年“六.一”前夕,上海对150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其中51.1%的学生在生活、学习上离不开父母。另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武汉某大学生靠保姆料理生活》,她说“在家里老爸老妈疼爱我,从小我的衣食住行都是他们管,在学校无法照顾我,我当然要请人帮忙。”父母不能跟随子女一辈子,希望孩子篚能独立地生活和工作,能事业有成。而有的家长教育子女的做法与期望是大相径庭。
二、 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九八八年,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在《我心目中的爸爸妈妈》栏目中,为儿童提供了与家长对话的阵地,从收到五百封信中,表示对父母不满的儿童少年竟占90%。
上述的调查,虽不能全面反映我国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但却值得反思。李岗清同志说:“现在的少年儿童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有了这种心情,如果没有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和正确的教育观念,就很可能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教育子女,家长一定要遵循家庭教育的原则,善于运用教育方法,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一.因材施教原则
由于孩子先天因素和生活、环境、教育的影响,总是千差万别的。教育的方法,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1.注意观察,学其所好。
孩子的爱好是多种多样的,家长道德要注意观察,从中找出孩子最有前途的爱好,加以引导。全国围棋冠军常昊从小有着广泛的兴趣,喜欢玩的东西很多。但家长发现孩子从幼儿园回来的路上,常跑去聚精会神地看大人下棋。家长就决定发展他的这个爱好,家长亲自教,还让孩子拜名师高手学棋。孩子长进很快,爱好下棋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终于成了全国冠军,九岁就达到了我国五十年代一流围棋手的水平。
十九世纪英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他之所以能成为科学家,和他父母的细心观察是分不开的。有一次,父亲让他画菊花,结果他把菊花画成了几何图形,不是三角就是圆圈,或者是梯形。父亲又进一步观察发现他对数学很感兴趣,于是就开始教他几何学、代数,果然麦克斯韦很快在数学上表现出了惊人的才华,十五岁写出论文就让教授们惊叹不已。最终成为和牛顿齐名的大科学家。
2.知人善教,不要逼迫。
教育孩子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身体条件和性格特点,因势利导。谢军7岁学下棋,10岁夺得北京市少年冠军。教练认为谢军很有天分,希望她成为专业棋手。 开始,谢军的父母认为,下棋作为一个业余爱好是可以的,而要以下棋为“职业”,内心总觉得很可惜。于是,谢军面临一场严峻的选择:要么退学到体校去下棋,要么放弃下棋与同学们去上学。 爸爸、妈妈左右为难,矛盾重重。他们既不想因为家长的干预,而真的断送了一个下棋的“天才”;更不愿意学棋未成,而贻误了女儿的一生。 考虑再三,妈妈与女儿面对面地长谈了一次: “你喜欢下棋,是吗?”妈妈问。 小谢军觉得有点奇怪,看到妈妈严肃的样子,也认真地考虑了一下点了点头。 “那好,你就下棋去吧。但你必须记住,这条路是你自己选择的。既然选定了,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从此,谢军进了北京市队,14岁获国家大师称号;20岁升国际特级大师;21岁改写了棋坛历史:打破欧洲棋手对国际棋坛64年的垄断,登上“皇后”宝座。 谢军回忆说:“那时我人虽小,却十分倔强,而妈妈首先新生了我,让我选择了自己的生活道路。”这使谢军心里升腾起一股激情,激励她去拼搏。
三国时的曹操,也非常注意因材施教,曹丕少时好武,喜欢舞剑弄棒,曹操就把他带在身边,让他在军营中经受战火的锻炼,增长治军、治国的才干,后立为太子。曹植生性好静,曹操则教他吟诗作赋,后来成为著名的诗人。
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管三七二十一,“拉到黄牛当马骑”,人家怎么干,我就怎么干。人家孩子学钢琴,我也买一台;人家女儿学芭蕾,我也把女儿送到舞蹈班;人家孩子在学画画,我也把画家请到家,好像孩子是个“机器人”,要他怎样就怎样。
这种不顾孩子特点,按照家长自己愿望设计的模式去教育培养孩子,往往适得其反。明代的医药学李时珍的父亲在这方面就走过弯路。
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是一位饱学的秀才,几次科举考试都未中,便习医,成为一个颇有名望的的乡间草医。在这样家庭环境中生长的李时珍,从小就药草发生兴趣,七、八岁时就能辨认出好多中草药的名字。但是饱经风霜的李言闻不想让孩子从医,而一心希望异常聪明的李时珍能实现自己的夙愿,科场得中,金榜题名,以此来为地位低下的李家改换门庭,光宗耀祖。他让李时珍专心读“圣贤书”,不让儿子看医药方面的书。在李时珍十二岁时,李言闻找来明初的名人文章让他读,而把独生子一向爱好的《内经》、《本草经》等医书全给收藏起来。但李时珍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腐败的官场和乡下百姓无钱治病的苦难,越来越有深刻的了解,而对科举、功名越来越没有兴趣。于是他更坚定了学医的决心,立场要为百姓解除病痛,他向父亲表示:“身如逆水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好在李言闻不再固执己见,改变了主意,让儿子帮着自己行医,向独生子传授医术和经验。后来,李言闻又热情支持独生子外出采集草药,修定《本草》,李时珍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医药学家。
3.扬其所长,因势利导。
我国游泳世界冠军庄泳,原名庄咏,父母希望她将能成为一名歌唱家,所以取名“咏”。庄咏长大了,并不喜欢唱歌,对游泳却情有独钟,体育教练也认为庄咏是块“好料子”。父母改变初衷,让她去学游泳,改名“泳”。小庄如鱼得水,训练非常刻苦,在教练的悉心指导下,终于走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金末元初的郭荣,精通五经,熟知天文、算学,擅长水利技术。他看到自幼跟着自己生活的孙儿郭守敬聪明好学,从小喜欢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器具,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一面教他学习诗文,一面有意识地带他去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并手把手地教他制作各种器具,给他讲解各种技术知识。郭守敬十五、六岁时,郭荣为了让孙儿进一步开阔眼界,得到深造,便把他送到自己的一位精通天文学和经学的老朋友门下学习。郭守敬大有长进,后来在天文历法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4.量力而行,要求适度。
著名相声演员牛群,三十六岁得子。在爱人刚怀上牛童不久,他就开始了胎教,搞来一大堆名曲、名歌磁带,把录音机的耳塞紧紧贴在爱人肚皮上,让骚动母腹中的胎儿贪图音乐美感节奏。 牛童一生下来,果然对音乐特别敏感,牛群欢天喜地,心想:牛童这小子,很可能是歌唱家的料子。于是想方设法,教牛童练唱,还给儿子制定了学习音乐的计划:每天必须学会唱一首新歌,星期天要学会两首,每首歌的歌词不得少于八句……这时牛童非但不学新歌,就连老歌也不唱了,牛群怎样说也都无济于事。牛群抓孩子的早期教育,培养了牛童的音乐兴趣是可取的,但对孩子要求太高、太急,反使孩子没了兴趣。如果牛群对孩子的要求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也许牛童可能真的成为歌唱家。后来牛童改学电脑,聪明的牛群也许是总结了经验,要求得法,孩子也一举成功,获得全国少儿计算机大赛一等奖。
二. 合理施爱原则
爱子女是做父母的天性,也是子女接受教育的前提,爱子女就像对庄稼施肥一样,要讲究合理。施肥不当,肥田产瘪稻;爱不得法,乖子也不孝。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的一天,吉林省白山市的看守所里,一个20多岁的囚犯潘金海,在死刑招待前,要求最后见母亲一面。母亲看望他时,带着几样儿子平时最爱吃的菜,抱住独生子痛哭不已,本想得到儿子最后的爱心,冷不防儿子咬下她的一只耳朵,说:“我恨你!我恨你!”
潘金海是个独生子,母亲把他作为命根子,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上小学的时候,一天半夜,潘金海哭着闹着要吃糖葫芦,母亲便马上派人上街四处寻找,最后找到卖糖葫芦的家里,好不容易买了回来,此时的他却呼呼大睡了。 在小学里,潘金海经常打人、骂人,成了有名的“小霸王”,一次老师处罚了潘金海,母亲先是在电话里大骂了一通,接着又到校长办公室大吵大闹一阵。 潘金海上中学时,进歌舞厅,看黄色录相,母亲不管不问。一天他强奸了班上的一位女同学,被抓到公安局拘留所,母亲四处活动,把儿子弄了出来。潘金海在母亲的包庇和纵容下,胆子越来越大,坏事越干越多,光强奸的少女就达20多人,最后被送上了刑场。
养而不教,溺爱,毁了孩子;“棍棒教育”,苛爱,同样毁了孩子。
现实社会中,家庭生活的传统观念还有一定的市场。许多家长出于保护子女的心理和传统的教育方式,把子女束缚在自己的“卵翼”之下,要求子女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他们认为,子女在父母面前永远幼稚,生活经验不足,知识能力有限,只有听从家长的管教,才能健康成长,因此对子女一味地严加管教。有的人对待不服从或违背他们意志的子女,采用身心施暴的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方式。
据一个调查:北京有一所小学,一年级一个班的48名学生,都是清一色的独生子女,因为学习问题挨家长打过的竟达47人。其中27人是被用棍子和扫帚打过;8人被脱了衣服打过,10人被拧过,2人受脚踢过。具体地说,因功课学习遭打的23人;因强令学琴、学画、学外语,而孩子不想学或学得不好被打的20人;因孩子不听话遭打的4人。
棍棒相加的结果,造成了孩子们的逆反心理,于是逃学孩子日渐增多。据报道,一九九六年一至三月,仅广州火车站拦截的10至15岁学童就达900多名。据一名流生哭诉:“一次,我考得不好,爸爸妈妈把我赶出家门。天晚了,我无处可去,就跑到一棵大树底下。妈妈说,你就住在大树上吧!我难过极了,呆了一会,就向小河边走去。爸爸说,你就喝小河水吧!我痛苦万分,不知是死好还是活好……”
更有甚者,有的孩子因学习一时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竟被家长活活打死、吊死或踢死。青海省有一名10岁四年级小学生夏斐,期末考试,语文、数学分别考了79分和82分,没有达到妈妈要求的90分的标准,被活活打死。贵阳市7岁的谢晔,一时忘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工人的爸爸一怒之下,竟用烧得红通通的铁钩,在孩子身上连烙20余处。
当然,这些家长的本意,并非想把孩子赶出家门,赶上刑场,或者打死。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好,出于一种爱。可是溺爱或苛爱都是爱过了头,失去理性,导致一幕幕悲剧的发生。合理施爱,就是要爱而有度,严而有格,爱而有教。爱而有度,就是不溺爱。有些家长由于缺乏文化素养和基本教育知识,对孩子只知道本能地去爱。情感有余,理性不足。一味地迁就孩子,不适当地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袒护包庇孩子的缺点错误,最终把孩子爱入歧途。
有的家长有过重的自私心理,爱孩子只因为孩子是自己的亲骨肉,而不管孩子的是非善恶。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在幼年时期有天然的自我中心的心理倾向。独生子女家庭如果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也就必然强化这种心理,培养出一个个“小皇帝”、“小公主”。甚至“小霸王”。法国哲学家卢梭尖锐地指出:“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这和中国的谚语一样:“惯子如杀子。”
严而有格,就是“责恶匆太过,当思其可爱。”是指经过子女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反之,“严而出格”,提出的要求超过孩子心理和身体随的负荷,达不到要求。这样,使父母失去教育的前提,甚至赞成子女破罐子破摔。孩子有了错,可以亮“黄牌”,给予批评或适当的惩罚,停他喜欢看的一场电影,暂不带他去公园游玩……但应禁止体罚。
体罚孩子,往往产生不良后果。
首先,体罚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人的最大的动力和最强的约束力,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就是保护了教育孩子的一切措施的支点,有的孩子如成绩不好或做错了事,本来就已觉得抬不起头,若再加以体罚,无疑是雪上加霜,势必使本来已经自卑的心变得更为悲观捻,无形中失去上进的信心和勇气。
其次,体罚容易诱发孩子说谎和不诚实的坏品行。在体罚前,孩子的错误言行是外露的,而被体罚之后,孩子有时并不明白其错误所在,于是,他就采用隐瞒和说谎的方式来对抗。
再次,被体罚的孩子,往往进行“压力传递”,在家被父母打,到学校就打同学,有个学校曾作过调查:喜欢打架斗殴的学生中,80%是经常挨父母打的。有首儿歌也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
“首次挨打虎兢兢,再次挨打哭不停。三次挨打眉头紧,多交挨打骨头硬。挨打练成功夫到,学着父母打别人。”体罚孩子更严惩的后果,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对家长由爱转为恨,感到家庭没有温暖,容易被坏人利用,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的家长为体罚孩子找“特区”,认为孩子的头和背不能打,打手心和屁股没有事。要知道,在你生气的时候,或者孩子向你反抗时,你下手的力量能控制吗?你拳头落点有那么准吗?为了孩子和家长的明天,要禁止体罚。爱而有教,就是家长在爱孩子的时候,要使孩子懂得家长的爱心,教会孩子对别人也要有爱心。
住在南京郊区的一位母亲,冒着鹅毛大雪到市里买了一串香蕉,回到家里先尝了一口,儿子看到了大声训斥:“吐出来!吐出来”母亲咽不下,也吐不出,满面泪水。平时都依着儿子,儿子吃剩或不吃的,她才吃。现在她才痛心地感到:自食苦果!自食苦果的原因是平时没有教育,孩子只被爱着而缺乏爱心。
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
妈妈喂孩子吃饭,孩子嫌菜味道不好,从妈妈手里夺过碗摔在地下,还大哭大闹起来,妈妈一边掏出手帕给孩子擦眼泪,一边对孩子说:“是妈妈不好,是妈妈不会烧菜。”天冷了,爸爸给孩子买件新羽绒衣,孩子一看火了:“土老冒。”爸爸哄着孩子到商店又买了一件。公共汽车上,一位老人站着,一个孩子坐着,售票员说:“小学生学雷锋,让老人坐好不好?”老人说:“没关系,他是我孙子。”
教育孩子有爱人之心,才会在别人需要帮助之时伸出热情之手;有爱家之心,才会在父母耄耄之年尽一份孝心;有爱国之心,才会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
三.循循善诱原则
伊索寓言中有一个关于太阳和风的故事。 一天,太阳和风争论究竟谁比谁强大。风说:“我比你更强大,你看,下面那个穿着外套的老人,我打赌可以比你更快让他把外衣脱下来。” 风说完后,便使劲地向着老人吹去,想把老人的外套吹下来,但是他愈吹,老人把外套紧紧地裹在身上。后来,风吹累了,没有力气再吹了。这时太阳才从云的背后走了出来,温和地把阳光洒在老人身上,没有多久,老人就开始擦汗了,并把外套脱了下来。 太阳对风说:“温和永远胜过激烈的狂暴。” 家长在对孩子教育时,如果认为越批评,他就越听话,行为越端正,越爱学习,那么就犯了和风一样的错误;你把孩子批评得越厉害,孩子就会用消极的态度和方法保护自己,达不到批评的目的。
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中,有个教育顽童的故事:
纪献唐小时脾气暴躁,不服管教,有时甚至大打出手,先后气走了10位老师。
后来一个名叫顾肯堂的穷秀才自荐当上了老师。与其他老师不一样,顾肯堂先是任凭纪献唐在书房外玩耍,也不过问。 有一天,纪献唐正玩得高兴,忽听到一阵悦耳的琴声,悠扬的琴声吸引了他。当他知道新来的老师弹得一手好琴时,就俯首贴耳地跟顾肯堂学了起来。后来他发现,新老师琴棋书画竟无一不通,于是他学了琴,又学棋,再学书画,竟“大半年不出书房”。
纪献唐爱打斗,自以为三拳两脚就能把弓腰驼背的老师打倒在地。有一天当顾肯堂提出与他比武的时候,他觉得十分可笑。实际一交手,令他大吃一惊,不但自己不是教师的对手,甚至他的哥儿们一起围攻,也被老师打得一败涂地。纪献堂从此对顾肯堂佩服得五体投地。
从那时起,顾肯堂就引导纪献唐努力读书。教育他树立为国效力的远大志向,从此纪献唐发奋读书,以后连举人和进士,终于成为文武双全的大将军。
顾肯堂知道自己的学生是个顽童,不但玩的贪,而且玩的野,于是他顺其贪玩之心,诱使纪献唐由野玩转为文玩,由屋外玩到书房。然后,他又从孩子喜爱习武着手,用高超的武艺,完全赢得孩子的心。顾肯堂正视孩子特点,从玩出发,循循善诱,最终造就了一位将才。
刘源是刘少厅的小儿子。源源小时候,刘少厅可没为他少费心,在小学里,源源是一个有名的淘气包。
有一个星期六,学校食堂午饭吃的是枣窝头,就是在玉米面窝头中央有几颗红枣。源源一看又是窝头,双眉便不由自主地皱起来了。心想,晚上就可以回家了,回家再让妈妈做点好吃的,下午饿点也没事。他把枣窝头的枣抠下来吃了,把剩下的窝头悄悄地扔掉了。没想到,他的事都被班主任老师看在了眼里。老师把他叫过来,给他讲了个粮食的故事,还把这件事记在《学校联系簿》上。
那天晚上,刘少厅像往常一样打开《学校联系簿》,看到了老师写在上面的话。他脸色一沉,迅速地转过身来,刚想对站在身边的源源进行严厉的批评,但想了想,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片刻后,他用一种平和语气问儿子:“那一首关于粮食来之不易的诗,还记得吗?” 源源以为要挨一顿训斥,没想到爸爸只是问起那首诗,于是赶紧回答:“记得。”接着就背诵起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爸爸,我错了,你批评我吧。”背完诗,源源都快要哭出来了。 刘少厅沉默着,他转回身,提笔在《学校联系簿》上写道:“老师说得对,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用血汗换来的,要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浪费最可耻,节约最光荣!要和劳动人民同甘苦,不要搞特殊。” 经过父亲的教育,源源到校后主动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并把自己扔掉的已经风干了的窝头剥掉脏皮,大口吃掉了。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做家长的,当听到自己的孩子做了错事时,要冷静,要像刘少厅那样“想一想”控制住自己,切忌狠狠一顿臭骂,要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
刘伯承教子读书,没有批评、训斥,根据儿子的性格特点,启发诱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天早晨,刘伯承给刘蒙布置作业:背《辨奸论》。  《辨奸论》比较难背,刘蒙又不愿下功夫,就耍起小聪明来。他预先想好过晨关的对策,就跑到树林里玩去了,直到吃早饭的时候才回家。在过晨关时,还没等父亲问,他就先发制人:“《辨奸论》是苏老先生影射王安石的,王安石主张革新变法,所以这不是一篇好文章,我不想背它。” 刘伯承知道儿子在耍鬼心眼,但他没有去揭穿,而是对儿子说:“你从小就想做个勇士,在北极阁山上乱跑,说要打狼。你现在大了,应该懂得勇敢就是不怕困难,勇者不惧嘛!只要你不怕困难,半个小时后,一定能把这篇文章背下来。” “这不是说我害怕困难吗?”刘蒙心想。他有个倔脾气,如果有什么事,别人说他不敢干,他就偏要干,别人说他怕困难,就非要表示出自己不怕困难不可。他回到屋里,专心致志地念了半个小时,把《辨奸论》就背熟了。
三. 以身作则原则
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身教,两千年前的孔子就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是孩子的天然老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我国现代革命史上,有一位了不起的母亲葛健豪,他的儿子蔡和森、儿媳向警予,女儿蔡畅、女婿李富春,都在早年投身革命,为我国的革命事业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一九一三年葛健豪已四十八岁了,为鼓励儿女学习文化,她去投考湖南女子教育养习所,学校当局见她年纪太大不给报名,葛健豪要蔡和森为她写状子去县衙门论理,县官听了她的申诉,批了“奇志可嘉”四个字,才破格录取。一九一九年葛健豪已是五十四岁老人了,为了控求革命真理,她和儿女们一起远涉重洋到法国勤工俭学。
南京秦淮河畔,从一间十三平方米的阴湿小屋里走出四名博士和两名高级职称的技术人才。支撑这六位兄妹成才的是一位普通母亲――她的名字叫邓素珍。 邓素珍是我国五十年代的大学生,先在昆明一所中学教书,后因丈夫错划为资本家,她被牵连受掩护,独身一个带着六个子女回到南京夫子庙,借住在侄女的一间十三平方米的小屋。 身陷困境的邓素珍,深知学习的重要,先后把六个孩子送去上学。每天孩子放学回家,上铺下床都成了他们的课桌。邓素珍就挤身于孩子们中间悉心指导。
六个孩子六张嘴,加上穿衣和学习费用,每月开支只靠丈夫寄来的几十元。平日,全家限定饭量,只有过年和孩子考试才能饱餐一顿。而邓素珍从没有吃过一顿早饭。三年困难时期,她因身体过份虚弱面晕倒在两张床铺的夹缝里。孩子再也不忍心上学了,谁知邓素珍火冒三丈,把孩子们又打进了学校。文革期间,六个孩子先后失学,邓素珍只好亲手抄书给孩子们读。大儿子高考时,需要一些学习材料,无奈没有钱买,她又拿起了笔,为孩子连天加夜地赶抄资料,累得双臂红肿,两眼通红。多年来,邓素珍常以她的手抄本为孩子提供了多方面的学习材料。
家长教育子女,能给孩子在学习上予以辅导固然好,如果家长文化程度不高,没有能力辅导,这也没关系。教育家阿贝.鲍梅尔说得好:“优教的关键不在于家中有多少书,家长懂得多少知识,重要的在于家长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红帽子乡的侯俊荣,这位农妇女,没有文化,丈夫是民办教师,平时住在学校,两个月才回家一交。侯俊荣用她那一双勤劳的手和崇高的信念,把六个孩子都送进了大学。长子魏广平从北京大学电子计算机毕业后,现在美国;长女魏秀珍考取东北工学院自控系,现在辽宁工艺美术学校任教;次子魏广利考取北京工学院,现在箕电子仪器厂工作;二女儿魏秀霞考取阜新市师范学院,任中学教师;三女儿是电大毕业,在阜新市一家银行工作;小女儿考取辽宁中医学院,现在阜新市中医学院工作。
侯俊荣丈夫那些年每月扔工资只有十七元,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前,她自己一天的工分只值八分钱,一年才二十多元。六个孩子都上学,连一个读书写字的地方都没有。侯俊荣没有气馁,她像燕子垒窝一亲,每天下工回家风雨无阴地到一公里外的山上往家里背石头,然后自己和泥、脱胚、晾晒,一年下来硬是在自家的小屋前接了一间大屋。再从供销社拣回六个大纸盒糊了六张简易的小书桌,就成了魏家书屋。孩子上学没有钱交学费和买书,她就衽了第二项工程――每天中午下工后到划甸子打草,傍晚到森林里的野蜂蜇了多少次。每天中午打草,夏日烈日烤得大地冒烟,有几次,孩子们给她送饭,发现她累得站不住了,跪在草地割草,脸被草茎划上一道道血痕,手和膝疬也磨得血肉模糊了。那一刻,孩子们紧步走上前跪了来来,抱住她报住她失声大哭起来。
就这样,劳动一天的母亲回家也不休息,一边陪儿女读书,一国还要做针线活,直到孩子们都睡着了,她才最后一个睡觉。一九七八年,大儿子要考大学,不钱买被祷,侯俊荣就把平时积攒下来的一百多块小布头,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接拼起来……一声鸡叫,把大儿子惊醒,他抬头一看母亲还在飞针走线,他再也忍不住了,伏在母亲膝前哽咽起来:“妈妈,我一定要考上大学。” 侯俊荣用什么把六个子女都送上了大学?她的儿女们说:母亲在他们灵魂中注入了那种进取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他们的最大动力,也是他们的最大的财富。
四.教育一致原则
目前,我国家庭大多数是未婚子女与父母组成的家庭,或由祖父母、父母、子女三代人组建的家庭。无论是祖父母、父母爱孩子都是一样的,由于各自的经历、职业等方面的差异,教育的方法很可能不同。特别是祖父母,他们和儿女孙子生活在一起,他们的人生经验和丰富的阅历,是孙辈的“教科书”;另一方面,所谓的隔代亲,祖辈对孙辈特别疼爱,很容易赞成对孩子的娇惯,在教育问题上会出现两套马车或三套马车。
家庭教育的不一致,往往会使孩子在问题面前,地来自大众的不一致的批评意见,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或使孩子在这“不一致”矛盾中有机可乘,他的坏毛病、坏习惯有了避风和保护伞,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庭对孩子教育出现分歧是正常的,解决的办法是背后协商,即等孩子上学或不在身边时进行,不要当着孩子面争吵;有些突然出现的问题,事前来不及协商,出现分歧意见时,一方要暂时保持沉默,事后再商量,不要把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
孩子上学了,大部分时间仍在家里,家庭要配合学校的教育。首先,要了解学校对孩子的要求,支持学校的工作。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都有比较明确的要求,家长要有大致的了解。如学校为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处理能力,不同年级的孩子要求在家学会一定的家务劳动,家长应积极支持和督促,不要代劳。
其次,要教育孩子尊敬老师,处理好教与学的矛盾。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简单地说,是教与学的关系,二者总是处在矛盾的不平衡的运动中。只有两者关系和谐,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在这蹭,家长要起桥梁作用,沟通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教师批评是对的,要维护老师的威信;老师的批评不当,要向孩子解释,老师的用心是好的,要求孩子能够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化解师生的矛盾。
再次,要经常与学校联系,互通情况。由于教师负责教育的学生多,家长要主动与学校联系,进行校访。了解孩子在学校情况,宇地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再现,哪怕是孩子在思想、情绪等方面的细微变化,家长都要及时向教师反映。同时,家长也要正确对待教师的家访,不要把教师家访当作告状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接待老师,共同听取老师对孩子成绩的肯定,指出错误、缺点和努力方向,这样有利于加强孩子对老师的感情,有利于孩子今后的进步。有的家长听到批评就高兴,偏袒孩子的过错,当着孩子面与老师争执,或者当着教师的面打孩子,或者老师前脚出门,后面就传来打骂声和孩子的啼哭声。这样会激起孩子对老师的怨恨,产生对立情绪,给学校教育带来困难,影响孩子的日后学习。
三、家庭教育的艺术
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心理学家间做过试验:同时入学的甲、乙两班学生,成绩基本一样,甲班教师经常夸奖该班学生聪明,学习用功,将来必定成大器。乙班教师总是责备学生,说他们笨,将来干不了大事。毕业时,甲班的成绩比乙班好。
任何人都有荣誉感。当孩子有了进步和成绩时,家长适当地表扬奖励,使他们精神上得一满足,在感情上获得愉快,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增强上进心、自尊心,促使他们巩固进步,发扬成绩,“更上一层楼”。我国明代教育家王守仁说:“童子之情如草本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与批评责罚相比较,表扬奖励更能推动儿童的进步。因为表扬奖励实际上就是告诉子女家长对他期望的肯定,从而使表扬奖励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即使那些缺点毛病比较多,处于后进状态的孩子状态的孩子,也是渴望受到表扬奖励的。因为他们平时经常受到批评、指责,很少得到肯定和赞扬。有些孩子在学校里常搞点恶作剧,一个重要动机就是想以此表现自己,引起别人的注意。这从反面表现出他们的自尊心并没有泯来。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心理,注意发扬他们身上点滴优点和微小进步。
当然,表扬要适时、适度和实在。表扬是对孩子上进愿望和积极行为的一种正面强化,表扬要及时,不要拖延,否则会影响表扬效果。表扬要实事求是,表扬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泛泛的表扬,达到激励的目的,使孩子感到做好做坏差不多;而夸大的表扬,会使孩子产生虚荣心,容易骄傲自满,停滞不前。表扬作为一种评价,家长态度要诚恳,口气要自然,不要戏剧化。要使孩子感到父母对他的表扬是真的,不是“哄”他的假话。
二.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有的家长常常抱怨:“我的话,孩子就是不听。”怎样和孩子说话确实是一门艺术。有的家长和邻居、亲戚、朋友,甚至别人的孩子关系都很好,唯独和自己孩子关系紧张。有的家长还是领导、经理、厂长,管理几十人甚至上千人,在家却领导不了孩子。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外面说话比较注意,考虑语言用词是否恰当,讲究方式方法,态度也是谦虚谨慎。说不好,怕引起别人的反感和不满。回到家,思想的防线就撤除了,认为自己是老子,对象是儿子,往往是居高临下,说话“不打稿子”,很随便,甚至有无端的训斥和责骂,这就无形中拉大了与子女的距离,甚至引起子女的反感。
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把孩子也当成朋友,放下家长的架子,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你和孩子的紧张关系会得到改善。有的家长说话,特别是批评孩子的话,不注意场合,也是孩子不听话,甚至顶牛的重要原因。根据人的心理发展,孩子约在4岁以后,就有了羞耻心,如果父母在公共场所或众人面前随意批评孩子,等于出了孩子的洋相,使他丢了脸,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长此以往,孩子的羞耻心就会淡化,产生逆反心理,做出与父母要求相对立的行为。孩子有了错,回家好好说,尊重了孩子的人格,保住孩子的面子,孩子感到父母真心爱护他,容易听家长的话,并以积极的心态去改正错误。家长说话孩子不听,有一个原因是老一套。时代在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的问题,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对这些新的东西还来不及思考和准备就匆忙上阵了。家长常常是按照自己的观念、知识、经验和方式去教育子女,而这些观念、知识、经验还是昨天获得的。正如中国教学会顾问徐惟诚同志指出的那样:“用昨天的东西教育今天的对象,并且要他们对付的是明天,怎么有不产生矛盾的?”
教育孩子要注意时代感。一位家长说,她对孩子大用大脚花钱很反感,就向孩子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刚刚开始讲“我们那时候……”孩子就群起而攻之,说妈妈老古董,“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就是为了过上好日子,再像你们那个年代那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轻工业还要不要发展?”孩子还说:“邓小平讲‘三个有利于’中就有‘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呢!”说得母亲哑口无言。艰苦奋斗本身就具有时代牲,古代用萤火虫的亮光记忆,现在则大可不必。当前我们讲艰苦奋斗,应该是在逐步改善生活条件的同时,努力节约资源,不要挥堆浪费,去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来奋斗不息。家长要教育好孩子,自己必须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把历史的进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就能够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三.要摸透孩子的脾气
孔子教育学生有个小故事。一天,学生子路问他:“听到就干起来行吗?”孔子说:“不行。”学生冉有又问:“听到了就干起来行吗?”孔子说:“可以。”学生公西华不解地问孔子:“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你的回答不一样。”孔子说:“冉有平时胆子小,做事退缩,所以我给他壮胆;子路胆子太大,做事莽撞,所以我压压他。”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是很值得学习的。
人的气质,俗话说脾气或禀性,是不同的。人的气质,大体上有四种类型。第一种,通俗地说是急性子。这种孩子精力充沛,急强好胜,做事勇敢果断,表里如一。缺点是鲁莽冒失,缺乏耐心,粗枝大叶。第二种,伶俐乖巧,思想活跃,行动迅速,对外界适应性强。弱点是,缺乏毅力和耐心,容易见异思迁。第三种,沉着稳重,踏实肯干,不怕困难,忍耐性强。俗称慢性子,火烧眉毛也不急。这种孩子,认准的事会认真地去做,但主动性差,不易接受外界的新事物。第四种,聪明敏锐,富于想象,感情细腻。不足的是多愁善感,软弱胆小。这种孩子不爱表现自己,不愿抛头露面,不善与人交往,俗称小心眼。有人把《水浒》中的李逵、燕青、林冲,分别作为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气质的代表人物,把《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作为第四种气质的代表。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气质很可能不单是上述的某一种,还有其他气质的牲。家长要像孔子那样,摸透孩子的脾气,讲究教育方法。心理学家建议:对于小李逵式的孩子,要用直截了当的批评方式。这种孩子由于敏感性差,批评轻了,不疼不痒他不听。你用暗示的方式点出他的错误,他因粗心不易领悟。但批评要有充分的说服力,否则一但激怒他们,会产生过激的效果和逆反心理。而对小黛玉式的孩子则相反,切忌使用直接的严厉的批评方式,他们比较敏感、脆弱,又怯懦多疑,严厉的批评会使他们受不了,或疑虑父母不喜欢他了,从而引发消极情绪,产生自卑心理。一般用委婉暗示的批评方式,多从关心的角度指出他们的不足,增强他们克服缺点的勇气。而对小林冲式的孩子,父母切忌急躁心烦,操之过急。这种孩子灵活性较差,性情固执,需要较长的转变时间,父母批评后,要给他们充分考虑的时间和改正错误的时间。而对于小燕青式的孩子,由于灵活多变是他们的特点,所以他们能接受多种批评方式,但他们心理特点不稳定,常常表现出“父母说了就改变,说完又犯”的毛病。所以,对这种孩子要不时地提醒他们一下。气质特点是我们家庭教育的依据之一。对不同气质的孩子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关键
四、要寻找孩子的闪光点
有的家长关心孩子,总想拿别的孩子和自己孩子比较,整日说个不停:“你真笨,数学才考99分,你们班上的王小丽每次都考100分。”“你听听,对面楼上的刘小青歌唱的多好听,你那破嗓门,唱歌象公鸭叫似的。”“你看看,电视上的孩子真棒,画的画都拿到国外展览去了,你画什么?老虎画得象老鼠。”
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拿别人孩子长处比自己孩子的短处,往往压缩和抹杀了自己孩子的长处和特点,使孩子感到事事不如人,生活在错误里,极容易产生自卑。家长要敏锐地观察和分析孩子的情况,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长处和积极因素,并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加以肯定和引导。要善于发现孩子向上的闪光点,使之发扬光大。
爱因斯坦小时候和小朋友去公园游玩。开始时,爱回斯坦和小朋友一道做游戏,后来,别的小朋友到另外地方玩,爱因斯坦却坐在地上一动也不动。有的家长向爱因斯坦的母亲说:“你的儿子精神一定有毛病。”“没毛病!他在深思,将来一定是个名教授。”爱因斯坦的母亲没有被别人的话所左右,因为她是了解儿子的。
爱迪生在上小学的时候,一次二加二等于四的问题没有回答出来,被老师、同学讥笑为“糊涂虫”。后来因成绩差被开除了。但爱迪生的母亲南希颇有见地,她认为孩子的成绩差,主要是教师的方法不当,并决定自己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尽管那时她已年近半百。南希知道爱迪生对死啃书本没有兴趣,对科学实验特别感兴趣,就想方设法去买来有关科学实验内容的读本,还在家里提供了实验条件。后来爱迪生终于成了世界大发明家。南希在爱迪生被赶出学校时,如果也认为儿子是糊涂虫,是不可救药的,或棍棒相加,或放任自流,爱迪生这一生很可能碌碌无为或走上歧路,一个发明家就夭折了。
有些孩子因为先天不足或意外事故,造成生理缺陷和残疾,受到讽刺和歧视,容易自卑。这时,家长更要努力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充分相信孩子,鼓起孩子生活的风帆。
本世纪初,英国有个叫席格蒙迪的孩子被人称为呆若木鸡。他从小听觉就不好,10多岁时几乎失听。父母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孩子的视力特别好。一般人在阳光下才能看见空气中的灰尘,可他不在阳光下也能看得十分清楚。对孩子的听力不好,父母认为劣势可以转化为优势,听不见,可以更专心致志地搞研究。在别人面前,母亲总是夸孩子有一双天才的眼睛。席格蒙迪在父母的鼓励和自己的努力下,成了有名的科学家,并获得诺贝尔奖。
五.要少说多行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不懂事,整天把嘴放在孩子身上,唠唠叨叨,说个不停,似乎这样才能把孩子教育好。结果越唠叨越不管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从心理学上说,反复用同一种刺激,会导致心理反映的弱化,形成了一种心理惰性,造成心理闭锁。这好比火车快到站了,车厢里不停地播送列车播音员的声音:“旅客们,前方就是终点站,请下车时不要把东西忘在车厢里。”到站后,列车员打扫卫生时,还是发现有些旅客将行李物品丢在车上。教育孩子,家长采取少说多行,用身体语言,以行动教育孩子,此时无声胜有声,更有效果。前苏联卫国战争英雄舒拉,小时候,一次跟别的孩子打架,把新大衣撕破了。母亲看到刚买的大衣就破了,又气愤又痛心。但她没有训斥,没说一句话,而是默默地一针一线地缝补着大衣,一直到深夜。这种长时间的沉默,是对舒拉一种严厉的批语,使他在母亲的一针一线中受到良心的责备。舒拉自己说,是“经受着一种难于忍受的、痛苦的、心灵的鞭策。”舒拉一直惭愧地注视着母亲,最后实在忍不住了,扑倒在母亲的怀里,痛悔地说:“妈妈,我以后永远不再这样了。”从此舒拉再也不和小伙伴们打架了,但他在和德国法西斯作关键时却非常英勇。
六.让孩子自己教育自己
孩子有了过失,批评是必要的。怎样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有的家长把对孩子批评,变为让孩子自己批评自己。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三个女儿,自孩子出生后,他们夫妇从没有骂过孩子一声,更没有打过孩子一巴掌。三个女儿都培养得很好。他的方法就是让孩子自我教育。
一次,马克.吐温想带着女儿们到郊外度假,一家人坐在马车上,悠悠晃晃,饱览着田园风光,这是女儿们心想已久的事。 可是,就在出发前,大女儿苏西动手打了妹妹克拉拉。怎么办?根据马克.吐温的家规,孩子有了错,由孩子来弄,自己提出惩罚办法,经父母裁决后,付诸实施。苏西想了几种处罚办法,犹豫了好长时间,终于下了决心对母亲说:“今天我不去旅游了,它会让我永远记住,不再犯今天的错误。”
吴青在回忆冰心时说:“印象最深的就是妈妈对我们说脏话、假话有着一各独特的惩罚办法:由自己用肥皂水洗嘴。”让孩子自己教育自己,促使孩子自责、自省,有利于孩子改正毛病,健康成长。
七. 要掌握理解这把金钥匙
“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面对这个问题,许多家长会说:“我的孩子我不了解谁了解?”“我太了解自己的孩子了!我孩子喜欢吃什么,喜欢穿什么,喜欢玩什么,我都知道。”不错,应当承认,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是比较了解的,做家长的不可能对自己的孩子一无所知,孩子是家长们谈话中永恒的主题,许多家长一但提到孩子,总能滔滔不绝地说出很多很多,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了解自己的孩子呢?家长们谈到的关于孩子的衣食住行、学习成绩、行为表现等,这些都是外在的、显性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但这种了解是不全面的,不完整的,还不能说是真正的了解。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了解呢?我们认为,真正的了解应当包括从外在到内在、从表面到深层、从显性到隐性,全面的、完整的了解。也就是说,不但要了解孩子的生理发展,更重要的还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了解孩子的情绪情感、自我意识等这些心理现象的发展变化情况。
孩子年龄虽小,但也是具有主体意识的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渴望家长们的理解。当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他们的心理会受到极大的创伤,甚至走向极端。新疆某小学六年级学生李XX自杀的悲剧,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试想,李XX被老师罚抄18本书,令其父亲带回家时,如果李XX的父亲能理解孩子此时的心情,听听他心灵的倾诉,耐心地给予心理疏导,而不是简单地数落儿子一顿后,留下儿子一人在家抄书,也许年仅12岁的李XX就不会走上这条绝路了。这惨痛的教训呼唤我们家长要给予孩子们更多的理解和尊重。一方面要像朋友一样对待他们,另一方面又要像哥哥姐姐一样翔他们。与他们交往,既要有成人式的理智,又要有孩子式的童心;既要有泰山一样的威严,又要有大海一样的胸怀。理解和尊重是孪生兄弟,理解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只有掌握了理解这把金钥匙,才能打开孩子们的心灵,成为他们真正的父母。
八. 要敢于向孩子认错
父母批评孩子,有时情况不明,批评错了,怎么办?有的家长认为,向子女认错会失面子,降低父母的威信,有的则敢于向孩子认错。上海嘉定县有一位家长,叫吴品兴。他的孩子在小学毕业前,一个流里流气的小青年摘了他的红领巾,还说戴什么尿布。吴品兴的孩子就骂这个小青年是流氓,结果被这个小青年打了一顿。吴品兴下班后,没有了解具体情况就责问孩子:“你为什么骂人家流氓?挨打也是活该!”吴品兴一气之下,用一根小竹杆抽了儿子几下。事后,吴品兴忏悔莫及。一方面,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对头,怎么能用打的方法去压服孩子呢!另一方面,孩子的做法基本上是对的,他是在勇敢地维护红领巾的尊严呀!吴品兴深感自己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纡的感情,自己与孩子比比,还不及孩子呢!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向孩子作了检查,他对孩子说:“昨天爸爸打你是不对的,请你原谅,你勇敢地维护红领巾的尊严,爸爸得向你学习。”孩子听了爸爸的话,激动得热泪盈眶。从此,孩子心里有什么话要说,就向父亲直言相告,父子俩的心贴得更紧了。孩子对父亲也更崇敬,他觉得爸爸不只在处事的经验、知识等方面很值得自己学习,就是在知错必改这一点上也是自己的榜样。从中可以使我们悟到一个道理:父母向子女认错,一方面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对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辨别是非的能力都是有好处的;同时,他们也会对父母产生一种肃然起敬的心理,在他们心目中,父母的形象不再是可畏可惧的尊者,而是可亲可敬的长者。李卜克内西不是说马克思是“孩子们温情脉脉的父亲”吗?这恐怕正是从父母与子女之间互帮互学、取长补短的角度去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