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一七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4:48:56
                  
人音13册第一单元
七子之歌——澳门 教案
第1节课
一、情感导入与歌曲欣赏体验
1、导入:以轻声的《七子之歌—澳门》的歌曲录音为背景音乐,教师板书或用字幕打出一段格言:“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2、   提问:这句格言出自哪位诗人?他与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有什么关系?
3、   师生共议:这句格言出自我国现代著名爱国诗人、学者、烈士闻一多先生,它镌刻在清华大学闻亭下的闻一多先生雕像后面的石壁上。正是闻一多先生对祖国深沉的爱,使他创作了《七子之歌》的爱国诗篇,在1925年7月4日发表在《现代评论》上。《七子之歌》是一部组诗,组诗一共分七章。它们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澳门》是组诗中为首的一章。1997年,在澳门即将回归之际,作曲家李海鹰,用深沉、诚挚的曲调为《澳门》这首诗谱上了曲。自此,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响彻了神州大地。
4、   请同学们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澳门岁月》中的主题曲《七子之歌—澳门》。
5、   师生共议:片中担任领唱的年仅七岁的澳门小姑娘容韵林的那双充满童真的眼中仿佛注视着400年的澳门沧桑,荡澜着40万澳门同胞的炙泪深情,她的演唱深深打动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牵动着全世界正直善良的人的心。
二、歌曲演唱与处理
1、   请几位会唱这首歌的同学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或演奏《七子之歌—澳门》。
2、   师生评议、讨论如何更好的表现作品:(1)要将表现歌曲的感情置于核心的地位。(2)歌曲的第一乐段要以真诚的倾诉为基调,去表现仿佛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3)歌曲的第二段要以急切的呼唤为基调,去抒发离别已久的游子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
3、   在以上分析歌曲情感的基础上,教师用钢琴弹奏歌谱,师生共同演唱歌谱,做进一步的体验。引导学生以音乐为本,感悟作品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1)旋律线的进行。如:上行中的大跳5 3,下行中的3 21 65 。(2)节奏中的休止符。(3)速度、力度变化。(4)演唱状态。
4、   如歌的朗诵歌词。
5、   演唱歌曲;和伴奏带。
三、听赏《1997 天地人》序曲
1、教师导语:闻一多先生创作的《七子之歌》抒发了爱祖国、爱人民的主题。如今,爱的内容更宽泛,意义更深远。一个正直的公民,不仅要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而且要爱世界、爱人类、爱地球。
2、听赏交响曲《1997  天地人》序曲(不出示标题,为下节课做铺垫)。
第2节课
一、欣赏交响曲《1997  天地人》序曲
1、音画同步:在音乐声中出示作品的标题和香港的夜景图像,提示同学去想象音乐的意境。
2、简介作品:交响曲《1997 天地人》是中国旅美作曲家谭盾创作的,1997年7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演。全曲共分天、地、人三个乐章,庄严壮丽的古代编钟声;天使般纯洁的童声;大提琴低缓的吟唱;交响乐队热情的合奏;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作品淋漓酣畅的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庄严时刻,亿万炎黄子孙的豪迈心情,同时表达了中华儿女经历了百年沧桑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祝福。
二、复听作品
1、将交响曲《1997 天地人》序曲当中编钟、童声合唱、大提琴独奏及乐队合奏出现的顺序在图中标示出来,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普天同庆的场面。
2、乐曲的高潮处由弱渐强,多次出现下列节奏型:X X X X X0 , 请同学随音乐的力度变化击这一节奏型。
三、 播放歌曲《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出示课件歌单,请同学随录音一起演唱。
四、分析《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两首歌曲在音乐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曲目
相同
不同
东方之珠
音乐创作手法
曲式结构、风格
音乐与高潮处理法
歌词表达方式
表达的情感
前部分情绪平静、旋律流畅;都采用切分节奏及三拍长音。后部分为音乐的高潮,都用了大跳音程和弱起拍的表现手法。
抒情、细腻而深沉的歌曲;都是二段体结构。
A:三连音的应用。
B:连续上行几个乐音的应用,形成乐段色彩的变化。
含蓄、富有诗意
表达炎黄子孙对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
鼓浪屿之波
A:由高到底,连续四组“递音”下行。B:音程大跳,加强歌曲的动力,形成歌曲的新鲜感。
倾诉、直白
思念台湾亲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渴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
五、教师演唱
一首自己谱曲的歌曲《消失的爱》,这首歌的词作者是一位生活在台湾,孤独、病残、年逾古稀的台湾老人,歌词表现了老人对年轻时代在大陆的一位姑娘的思念之情:台湾和大陆千古一脉,是祖国母亲的一个孩子,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在,台湾与大陆尚处于隔离状态,海峡两岸的人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盼望亲人早日团聚。
《鼓浪屿之波》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鼓浪屿之波》,让学生感受深切的爱国情怀,进一步深化对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这一主题的理解,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2.  通过学唱歌曲《鼓浪屿之波》,培养学生的视唱能力、增强学生音乐感知能力。
3.  了解台湾的地理、历史知识及风土人情。
二、教学重点:学唱歌曲《鼓浪屿之波》,提高学生感受并表现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正确的演唱歌曲《鼓浪屿之波》,准确地表现中华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真挚情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表现期盼之情
2、自然准确的表现出歌曲中的切分音  、弱起、前半拍的休止节奏构成的旋律。
四、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听唱法、欣赏法、示范法、情景感染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导活动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聆听歌曲片段,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师生问好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去了香港、澳门两个景点旅游,领略了香港和澳门的美丽风光、风土人情,今天让我们整理思绪,收拾行装继续我们的旅程,大家知道我们下一站到达哪里呢?
2、小结导课:让我们出发去领略台湾的美丽风光,风土人情。同学们说的很对,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5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关于台湾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一首以台湾为主题的新歌《鼓浪屿之波》,(出示课题)让我们共同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心声。
1、听赏歌曲片段《鼓浪屿之波》
思考讨论问题。
2、观看介绍台湾的短片。
学生交流回答问题
听赏歌曲片段《鼓浪屿之波》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歌曲婉转、悠扬的旋律。通过感官视觉了解台湾的人文地理等。
二、感受学习歌曲,表现情感。
1、初听全曲,交流问题。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2、师生互动小结后再学唱歌曲:情真意切的歌曲表达了两岸同胞间的眷恋之情,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着祖国统一的热切情感。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来学唱这首歌曲,让我们共同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
用a模唱旋律:跟着音乐指挥学生,示范肢体语言让其融入到音乐的旋律中去,让他们感受到歌曲的旋律美,提醒学生a的发声状态
3、学唱乐谱:教师边示范边弹钢琴让学生唱乐谱,让学生自行找出曲谱中的难点,解决难点:
提问:你觉得歌曲中哪一乐句比较难唱?(解决问题)
4、学唱歌词:同学们对歌曲的旋律和调性都已经掌握了,现在让我们加进歌词,带着思念期盼的情感演唱歌曲,唱的同时体会歌词的意蕴。
5、歌曲的情绪情感处理: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演唱,同学们觉得这首歌曲应该倾注一种什么情绪?体验到了一种什么情感?
师生讨论后,师分析总结:第一部分1-11小节比较抒情,犹如一股涌动的浪花,给人以一种源远流长的感觉,带着期盼和依恋思乡情感早已漂向美丽的台湾岛,第二部分12-18小节充满了激昂和渴望促使情感的迸发,渴望海峡两岸早日实现统一,12-18,最后一部分有一丝忧伤和向往,期盼两岸人民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
6、让学生跟着钢琴伴奏带着期盼思念的情感深情的演唱全曲歌词。师生共同演唱,提醒学生刚才训练过的难点之处要唱准确到位。情绪情感合二为一。
1.初听歌曲,说说歌曲的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感受歌曲的旋律。
2.学唱歌曲,跟着音乐用a轻声模唱一遍歌曲旋律
3.跟着老师的钢琴伴奏唱乐谱加深旋律的印象,并提出此去的难点之处。
4.跟着钢琴学唱歌词,同时体会歌词的意境
5.分组讨论交流歌曲的情绪和情感,哪些乐曲应该分别倾注什么情绪来演唱等。
6.学生回答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7.全体起立带着期盼的真情深情演唱这首歌曲,让学生的表情和身体跟着音乐的情绪变化而变化,让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感受歌曲旋律,让学生在熟悉、理解歌词的同时,体会歌曲的意境情感,感受音乐情绪。
让学生主动参与视、听、说、唱、律动等音乐活动,便于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从学唱、演唱过程中找出难点。
在视、听、感、唱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比较宽松的氛围中学习,同时共同解决本课难点。而难点由学生自己提出,并非教师自己预设的“拦路虎”。
让学生对歌曲进行情感和情绪处理,在演唱《鼓浪屿之波》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表演来体验歌曲的情绪和情感。让歌曲的意境表现得更到位更完美。让学生感悟音乐、理解音乐的同时也体验到音乐所带来的不同情趣。
三、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1、拓展创作,情感深化。
过渡:师再小结:同学们刚才演唱的很有感情,歌为心声,谁无故园之恋,谁无思乡之情,《鼓浪屿之波》唱出了海峡海峡两岸人民的心声,两岸同胞彼此都付出了好多的爱和艰辛,我们也曾听到过好多两岸同胞间的感人故事,让我们感动。。。请大家观看一个短片共同来感受海峡两岸的美好瞬间。
2、表演活动: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台湾的朋友,看他们给我们带了什么?你们想对他们表达什么呢?请欣赏他们带来的精彩节目
分组:大陆组:诗朗诵
台湾组:歌舞《阿里山的姑娘》
师:让我们手拉手共同演唱《鼓浪屿之波》让我们唱出共同的心声祖国早日统一。
观看海峡两岸人民友好感人的真情短片。让其爱国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分两组表演节目,大陆组表演诗歌朗诵,台湾组表演歌舞蹈《阿里山的姑娘》边唱边跳
再次演唱一段歌词
1、用形象生动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台湾同胞和大陆同胞同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心连着心,根连着根。
2、通过创作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觉得音乐的课堂是生动而丰富多彩的,让其从不同角度体验到音乐的无穷乐趣。
四、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了台湾的美丽风光,学会了《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让我们感受了很多很多,现在台湾与祖图大陆还处于分离的状态。为了实现祖国早日统一,你会从哪些方面做呢起呢?期望就在你们的身上,好好学习,奋力拼搏,为了祖国的统一,为了民族的昌盛,让我们共同努力!把你们的心愿和心声送到我们的心愿树上吧。让我们一起祈祷祝福,祝福我们的祖国永远繁荣富强。。。。
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走向准备好的心愿树,贴自己写的心声和祝愿
通过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聆听《喀什的春天》、学唱歌曲《青春舞曲》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青春舞曲》《咯什的春天》的乐曲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2、        通过聆听音乐,模仿节奏,创编动作等教学活动,体验新疆音乐的歌舞性的特点。
3、        通过对《青春舞曲》的学习演唱,能试着用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三、教学重点: 感受新疆音乐
四、教学难点:学习歌曲《青春舞曲》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新疆音乐进教室
二、情景导入
(1)播放熟悉的新疆舞曲音乐。
师:刚才我欣赏到的是什么民族的音乐?
师: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进新疆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歌舞音乐。
师:你们对新疆有那些了解啊?
(2)播放幻灯新疆风光。
(3)师:我们欣赏了新疆的风景、服装、特产、接下来我们要来聆听新疆的音乐?看看新疆的音乐有什么特点?
生:在我们中国的西部。服装有头饰。特产新疆葡萄干。
三、感知新疆音乐。
1.  导入:
师:同学们!凭你自己对新疆音乐的了解,你平时听到的歌曲,有哪些音乐是属于新疆的?
师:这节课我们要来听听平时同学们不太听的到的新疆的歌曲〈咯什的春天〉2.  欣赏新疆音乐〈咯什的春天〉
师:聆听的过程中,你要考虑以下问题:
a.       这首歌曲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b.       同桌互相讨论它使用了那种乐器?
(拉弦、弹拨)它的伴奏乐器又是什么?
3、图片展示。热瓦甫并再播放热瓦甫的音乐。
师: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4.       在热瓦甫的音乐中带有手鼓,介绍手鼓。
5.       幻灯图片展示。
四、感知新疆维吾尔族的典型节奏。
1.    手鼓(铃鼓)节奏
X. X  X X XX X X X
2.    引出新疆的典型节奏。
X. X  X X XX X X X
3.师:接下来老师给你们配上点音乐,你们来打打看。
播放〈青春舞曲〉的伴奏音乐。
同时导入歌曲的学习〈青春舞曲〉
五、学习歌曲〈青春舞曲〉
1.    作者介绍
西部歌王——王洛宾
2.    播放音乐.(加上律动)
3.    学习歌曲。学生随琴声自然歌唱。
4.    解决歌曲的难点。(歌曲中的细微的差别3271 和 3217)和 6624 3 64 3 32 3|通过听唱来把握音准。
5.    有感情的演唱
6.    小结
师:我们这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新疆的音乐,通过了这么几首歌曲的欣赏学习,你觉得新疆的歌曲有什么特点?(歌 舞 性)
6、舞蹈编排
(1)   欣赏新疆舞蹈
(2)    教师表演
(3)   请同学们为这首青春舞曲加上舞蹈动作。(新疆民族的民间音乐风格歌舞性很强,根据以往的经验,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创编舞蹈动作)
(4)   学生边唱边舞
六 、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乌夏克木卡姆达斯坦间奏曲》《褐色的鹅》《新疆之春》器乐曲《青春舞曲》并给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
1、 聆听音乐,模仿节奏,创编动作等教学活动,体验新疆音乐的歌舞性的特点。
2、        通过聆听音乐,辨别胡西塔尔,,手鼓等民族乐器的音乐。
3、       对欣赏作品要完整地聆听,以便引导学生对作品产生整体性的印象。
教学重点:进一步感受欣赏新疆音乐
教学难点:掌握新疆音乐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听青春舞曲进教室
二、        复习歌曲青春舞曲
1、       生演唱歌曲
2、       复习节奏X. X  X X XX X X X
3、        分组练习不同的节奏
4、       分组演奏组、演唱组。
三、        新课教学
1、导入
师:同学们除了我们学的两首新疆歌曲你还知道哪些呢?
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来再欣赏几首新疆歌曲
2、欣赏《乌夏克木卡姆达斯坦间奏曲》
(1)    初听    完整欣赏
(2)    复听
使用哪些乐器?整个乐曲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慢板与快板部分,在音乐情绪上不同?在音乐风格上与汉族音乐不同?
探索中应从节奏、旋律、音色、调式、速度、力度、表演形式等要素上找根据。
(3)    再听
(4)    将十二木卡姆、达斯坦知识介绍给学生。
3、欣赏《褐色的鹅》
(1)初听   完整欣赏
(2)复听
歌手其音色属于人声分类的哪一类?其伴奏乐器是什么?这首歌的音乐情绪如何?
(4)        再听
(5)       将冬布拉、热瓦甫两种乐器的音色加以对比。介绍冬布拉弹唱这种艺术形式。
4、欣赏〈新疆之春〉
(1)初听   完整欣赏
(2)复听
主奏乐器是什么?伴奏乐器又是什么?其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演奏形式属于哪一种?
(3)再听
5、             器乐曲 青春舞曲
6、             总结比较  几首乐曲的相同与不同
四、总结
第三单元
《桑塔露其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        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背唱其中一段歌词,并能认识船歌这种体裁。 (3)能够感受,体验《桑塔.露琪亚》的音乐情绪和风格,分辨男高音的音色特点。 (4)能够参与演唱活动中的即兴表演。
教学重点:了解意大利的文化,艺术,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
难点:     意大利船歌的演唱情绪的把握。
教具:钢琴,音响,电视机。
教材分析:
1:《桑塔.露琪亚》是一首意大利那不勒斯的船歌,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根据威尼斯船歌的风格而改编的,《桑塔.露琪亚》两段歌词将美丽的夏夜展现在人们面前,令人陶醉,令人忘怀。歌曲为C大调,、八三拍子,中速稍快,由两个乐段构成,歌曲旋律优美流畅,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2:船歌:这种歌曲或乐曲的特点是多采用八三拍子,八六拍子,给人以摇晃感觉,其情绪特点色彩是开朗奔放的,热情洋溢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复习新疆民歌《青春舞曲》
二:导入新课(1:导语:每个国家都有着极具特色的民歌或民族音乐,今天我们走出国门,到欧洲去走走看看,领略那里的民歌,老师和大家走进意大利――――)2:展示欧洲和意大利的版图)
三:观赏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佛罗论撒(通过影像资料)
1了解意大利的风土人情
2 请学生讨论(如威尼斯的交通工具贡多拉,佛罗论撒歌剧院,意大利那不勒斯等)
四 欣赏意大利的音乐艺术。
1请学生观看帕瓦罗第演唱的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意大利的那不勒斯――那坡里民歌――《我的太阳》――帕瓦罗第)
2让学生讨论世界三大男高音的声音特点:(帕瓦罗第-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音色明亮,有穿透力)。(多明戈-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音色丰满华丽,坚强有力。)(卡雷拉斯-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音色流畅抒情)。
五 学习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
1)听范唱,(请学生讲解歌曲结构,明确歌曲的调号和拍号)
2)学唱歌曲:A:请有键盘基础的学生带领大家学习歌曲的旋律
B:老师带领学生来练习曲中的变化音。
C: 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D:完整演唱第一段,体会歌曲的内容和风格。
3)请学生设计此歌演唱方案(演唱情绪等)
4)请两位以上的学生演唱个别段落,来展示他们设计的演唱情绪。
六 学生对《桑塔.露琪亚》进行表演和在创造。
1)体会划船动作,并分组练习。
2)结合演唱,边划边唱,营造船歌氛围。    七 小节和布置作业
1)下去练习歌曲第二段。
2)去网上搜索和欧洲相关的艺术文化和了解欧洲历史。
教案示例
《桑塔·露琪亚》
教学目标:
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的各种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段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学生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索、创造、审美体验的无穷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将声乐曲《桑塔·露琪亚》改编成器乐曲。主奏乐器、伴奏乐器、伴奏音型的选择及组合。
课前准备:
1、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有关船歌的素材
2、  教学器材:电子合成器、钢琴、黑板
3、  教学课件:威尼斯风光片背景下的歌曲《桑塔·露琪亚》
教学设计:
一、设计演唱形式
听赏《(男高音独唱)录音,让学生们为这首歌设计一个新的演唱形式。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实践活动:按照学生设计的演唱形式进行演唱。
小结:通过上节课学习《桑塔·露琪亚》这首威尼斯船歌,我们接触到了欧洲的一些船歌,并感受到了它们所具有的维尼斯船歌的风格和特点。(请学生回忆威尼斯船歌的特点:旋律优美,浪漫抒情,节拍以-- -- --为主,节奏富有摇动感。)
船歌的音乐体裁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但由于民族的不同,所形成的风格也有所不同。以后我们会接触到。
二、 将声乐曲改编成器乐曲
船歌的体裁最早只是声乐曲。它是由威尼斯船工哼唱的当地的一种民歌——barcarolle演变而来的。由于维尼斯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它是亚德里亚海岸的重要港口,也是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南来北往的游客和商人很多,威尼斯的船歌也由此得到了发展。同时,威尼斯船歌也影响了整个欧洲的音乐文化,以它为创造素材的器乐曲也应运而生。
今天,我们也来尝试一下,把《桑塔·露琪亚》这首声乐曲改编成器乐曲。
(一)欣赏:
欣赏两首船歌。
1、   由奥芬巴赫的歌剧《霍夫曼的故事》第二幕中的一首二重唱改编。注意主奏乐器、伴奏乐器及典型的伴奏音型 。
(请一学生说出伴奏音型并板书。如出现错误可请其他学生更正。)
2、   欣赏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中的《六月》,它也是一首船歌。注意节拍和节奏特点。(请一学生写出节奏型。)
小结:以上两首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了主奏乐器、伴奏乐器音色及典型
节奏型的运用,都是为了表现乐曲抒情浪漫的特点。
(二)创作活动:
1、请学生选择适当的节奏型并板书。
2、 请学生运用电脑课件,选择自己满意的主奏乐器和伴奏乐器,并谈
谈自己的设想,供大家思考、讨论和评价。
3、教师小结、归纳学生的创作结果,并由一学生与教师合作,用电脑与合成器演示学生的作品,听其音响效果。
4、教师演示自己改编的作品,并分层讲解创作意图。
(1) 从电脑作曲系统中调出所用的乐器音色。
(2) 用调音台分段分析主奏乐器与伴奏乐器及音型的各种组合。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组合使乐曲在音色上、和声织体上都形成了对比,使这首乐曲的声音色彩更加丰富,更符合它的特点。同时,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在乐曲中,各种乐器都有自己的分工:有演奏旋律的主奏乐器,有演奏和声织体和伴奏音型的伴奏乐器,有单纯音色,有混合音色,而这些表现手段都是为了造成音色、力度、织体、节奏上的变化,来表现作品的情绪、风格和特点。
(3) 完整地听一遍教师改编的器乐曲——《桑塔·露琪亚》。
三、评价
今天我们尝试了用各种乐器音色及音型的不同组合方式,将声乐曲改编成器乐曲。当然,音乐创作远不止这些,愿大家运用简便、快捷的现代化手段,将抽象的理论概念、枯燥的技能训练,还原到可闻可感的音乐之中去。
音乐欣赏:《伏尔加船夫曲》
重庆市万州区长滩初级中学 梁清友
教学目标:
1、学会聆听音乐。
2、能够辨别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
3、能够对欧洲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 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主题思想。
教    法: 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室墙上挂着俄罗斯风景画、地图、国旗和列宾所作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播放由古筝演奏的乐曲,让学生愉快地走进教室。
课件播放歌曲片段: (1)王宏伟演唱的《西部放歌》
(2)佟铁鑫演唱的《我爱祖国的蓝天》
(3)《伏尔加船夫曲》
师:请同学们辨别它们分别属于那种音色?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生:(1)属于男高音、高亢纯正甜美。 (2)男中音、浑厚 。
(3)男低音、浑厚。
师:同学们注意区分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它们主要是由音的高低和音色的本身特点来
划分的,而不是单纯听音的高低,男低音音色浑厚、沉重。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感悟音乐,以音响的美吸引学生,辨别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它们音色的特点。)
二、新课教学
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以男低音演唱的《伏尔加船夫曲》。
课件出示课题:音乐欣赏《伏尔加船夫曲》。
1、 聆听音乐(第1遍)。
师:请同学们听音乐《伏尔加船夫曲》,并思考: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些什么?歌曲属于哪个国
家?体裁是怎样的?歌曲的力度是怎样的?
生: (1)我听到了沉重的号子声。 (2)俄罗斯歌曲。
(3)力度有弱有强。 (4)体裁不清楚(说明:歌曲用俄语演唱,学生不易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感受音响的乐趣,从音响中能有所闻。)
师:请大家看墙上列宾所作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并结合小学所学过的课文,刚才聆听的 音乐,讨论歌曲的思想内容。
生:画面描绘出一些不同表情贫穷的人们在拉一条货船,反映了沙皇的统治下人们承受着
痛苦。
(设计意图:让学生同其它学科联系起来,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中来,有益地自主学习,有效地探究学习,充分地合作学习。)
2、分析、理解、聆听音乐第2遍分部(汉语演唱)。
师:请问欧洲最长的河是?
生:伏尔加河。(全体学生齐声回答)
师:对,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一条河流。俄罗斯人民称它为“母亲河”,这是因为伏尔加河流域自然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两岸人民勤劳勇敢,并且建立起自己生活的家园,创造了优秀的俄罗斯文化的原故。所以,他们对伏尔加河的感情就像对母亲的感情一样。
播放音乐开始部分(1-20小节)A
师: 1=D 4/4 5 3 6 3 0 | 5 3 6 3 0 | 力度很弱,你从音乐中想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纤夫在远方拉纤劳动动作和沉重的步伐,渐渐向我们走来,只能听到隐约的号子声,同时表达了他们内心的不平和痛苦,呻吟和叹息。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听到那些号子?它们起什么作用?
生:打夯号子,抬石头号子等。在劳动中起着协作、一起用力的作用。
师:同学们答的很好,号子很多如: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抬木,江河摇橹、拉纤、放排,码头搬运,建筑工地打夯、打硪,上山撬石、打石以及挖石膏、制盐等劳动几乎都要有不同的劳动号子相伴。这些都是民歌中的一种, 必备条件首先是集体劳动,同时还必须是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劳动,因此是人们劳动中集体创造出来的。
分别播放音乐(21—36小节)A1 (27—52小节)A2 (边听边讲解)
师:(1)1=D 4/4 5 1 7. 17 6 | 5 3 6 3 0 | 以四度上行,具有号召性的音调结合而成,音乐显得更加沉重而有力。
(2)1=D 4/4 3 – 3 ·3 | 3·3 3 3 3 - | 3 3 2 1 | 7 5 6 3 - | 最高、最强音上的同音进行,充分显示了他们的力量和奔向未来,追求光明的决心。
播放音乐尾声(53—64小节)
师:尾声你想到了什么?
生:歌曲开头那低沉的音调再现,不仅达到首尾呼应统一,而且使人仿佛耳闻目睹,描绘出
纤夫们拖着沉重的货船,迈着艰辛的步伐由远而来,复而远去,直到最后消失在远方的情
景中。
(设计意图:同学们通过聆听音乐深入理解音乐,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深入理解号子,体验音乐的情感,音乐所表达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师:歌曲的结构图式:
A          A1           A2            尾声
(1-20小节) (21-36小节) (37-52小节) (53-64小节)
歌曲的主要艺术特点:(教师讲解)
师:歌曲力度层次的变化特点?
生:(ppp ﹤ f f ﹥ ppp)教材18上面这幅画生动形象的反映力度特点(学生齐声回答)
师:本节课学习的劳动号子式的固定音型? 生:5 3 6 3 0 | X X X X 0 |
师:生活中常见的号子的固定音型,如:(1)“嘿左 嘿左” X X X X (2)嘿? 一|左来|嘿?一|左-| X? X|X X|X? X|X-|
师:男低音是由男声演唱,音域不高,音色沉重、浑厚。
完整聆听全曲(第3遍)结合前边的分析、领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聆听音乐的纯音乐阶段的理解。)
3、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师: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各组请代表分别说说讨论的结果。
生:“踏平世界的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深入反映他们以坚韧不拨的毅力,同沙皇政
府作斗争,对未来光明的追求和向往。(汇总结果)
师:同学们结合刚才完整聆听歌曲,深入理解,请记出你记忆感受最深刻的乐句。
生:积极拿出纸和笔,记下乐句。
师:结合大家聆听的歌曲,以你在生活中所看到或听到的,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即兴表演。(以唱歌、跳舞、绘画、戏剧、小品等艺术形式)
这首歌曲告诉我们: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胜利一定是属于你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对音乐的理解,以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音乐,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能将音乐创造性的发挥。音乐最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
4、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男低音演唱的歌曲。特别是男低音浑厚凝重的音色,表达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同学们下去后自己学会从哪些方面聆听音乐,辨别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由此可见,我要珍惜现在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人音13册第四单元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教学内容
1.  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2.  音乐知识:西洋管弦乐队编制,进行曲的艺术特点。
3.  思考练习:创编简单的进行曲乐句。
教学目的
1.  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熏陶。
2.  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编制,了解进行曲的艺术特点。
3.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部分管弦乐器等。
教学程序
一、组织教学
1.复习演唱〈〈中国少先队队歌〉〉
2.导入新课
〈〈中国少先队队歌〉〉属进行曲体裁。
(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屏幕上出现文字:进行曲通常伴随人群进行,有明显步伐特征的音乐,具有统一步伐,鼓舞情绪,把人们团结成一个坚强的整体的作用。)
二、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先完整地听一遍作品,听完后跟钢琴轻轻地哼一遍旋律,(多媒体辅助教学:出现歌乐谱)。
让同学们走到讲台两侧,对摆放的部分西洋管弦乐器摸一摸,看一看,试着奏一奏,能发出什么声音。(大屏幕上出现西洋管弦乐队座次图,学生们通过辨别西洋管弦乐器,结合观察乐队座次图,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编制由弦乐器、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四组乐器组成。)
2.第二遍参与欣赏
四组队行每组两行变成一个方行。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每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踏着进行曲的节拍,在场中间表演一番,感受人民解放军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心中油然而生崇高的爱国情感。表演完,让同学们通过参与、体验作品,自己总结进行曲的艺术特点。
3.第三遍欣赏(解决难点,不同的乐段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使学生感受作品的结构层次)
同学们一边听音乐,一边跟老师做拍手动作,第一乐段,每小节击一次,在强拍上击掌。第二乐段每小节击二次,由助于表现旋律自由摸进,推向第一个高潮。第三乐段“听!风在呼啸军号响!听!革命歌声多嘹亮!”两句具有抒情色彩的乐句轻轻拍腿,后面再拍手。
教师提问:杂哪个乐句上变换了动作?整首作品变换了几次?学生们通过参与于欣赏,能准确地回答上述问题。
因势利导,让同学们感受、分析此首歌曲是单三部曲式结构,了解旋律发展的基本手法重复、摸进等。
三、欣赏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拉德茨基进行曲〉〉
(多媒体辅助教学,看演出录象让学生感受它的进行曲风格)
学生听后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进行比较,说出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问题:
哪首更庄严有力?更富有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哪首轻松活泼?带有舞曲风格?
四、思考与练习
1.  写出进行曲中常用的节奏型。
X  —;   X。 X ;    X  XX ;     X   X    X  ;      XXX   XX  ;
2.  按2/4拍要求创编四小节节奏谱,要求每个同学有自己的独创性。
例(一):
2/4  X  —| X  XX | X。 X | X  — |
例(二):
2/4  X  — | X  X   X  | X  XX | X  — |
3.  在创编节奏的基础上,有1 3 5 三个音创编乐句,也可以用更多的音创编。
例(三):
2/4 1 — |3  55 | 5。 3 | 1 — |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欣赏课,同学们感受到了人民解放军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品质。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更需要同学们继承,发扬这种精神,勇于创新,勇攀科学技术高峰,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努力奋斗!
当兵的人
1、引入:
⑴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大家先猜一下老师会唱一首什么歌?
⑵播放《为了谁》的伴奏,老师深情地演唱。
⑶那么大家知道这首歌是在什么背景下为谁而作的吗?(学生回答)
⑷对,这首歌就是在1998年抗击洪水中,为歌颂广大武警官兵为了人民的利益,不顾个人安危,奋勇抗洪的动人事迹而作的,而这些抗洪将士就是我们所说的天底下最可爱却又最普通的“兵”。同学们,他们这种崇高的思想、振奋的精神值不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值)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师提示:积极进取?消极颓废?)
2、同学们,你们了解军人吗?你们能谈谈对军人的认识吗?
保卫国家的人、铁打的汉子、最可爱的人、穿绿军装的人……是啊,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不说战争时期,就说当今的和平年代,海难大搜救、反恐辑捕、核泄露应急救援、抗洪抢险,哪次没有军人一马当先的开路队伍?每次总是耳闻目睹着绿色的身影赴汤蹈火、勇往直前、抛头颅洒热血换取百姓生命的悲壮场面;在死神威逼着人民性命的危难时刻,只要绿军装的身影一出现,生命就有了希望,曙光就会驱散了阴霾。
3、说句心里话,我们总是对军人有着特殊的感觉,那么大家考虑一下,他们“特殊”在什么地方?特殊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自己是怎么说的吧!欣赏《当兵的人》(放录音)。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兵,来了解一个兵,好吗?
⑴发声练习:1= C-F  2/4
1   3 | 5   3 | 1   3 |
mi  mi  mi  mi  ma  ma
5   3 | 1   0  ||
ma  ma  ma
顿音如跑操时喊1234,头正、身直、口腔如半打哈欠状。
⑵学唱歌曲。
①歌曲重复播放,学生分组自学。
②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③以比赛的形式分组展示。
(设计意图:歌曲学生较熟悉,用分组自学方式,可发挥学习能手的作用,增强合作性。)
⑶教师点评,合上钢琴伴奏,学习打4/4拍子,跟钢琴演唱歌曲。
⑷分析音乐。
①跟钢琴演唱旋律。
②分析: A   16小节、复乐段结构、高音区、饱满有力、威武高大的军人形象。
B   16小节、四句体结构、中音区、连贯抒情、发自内心的倾诉。
歌曲的最后补充结束句,不但是主题的再现,同时将情绪推向高潮。
5、音乐主题:这豪迈的心声就是当代中国当兵的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最好的表达。
6、问题:这首歌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去唱?应突出哪个字?
咱当兵的人  弹性而有力度地唱。
A  有气势、饱满有力       B  连贯抒情、亲切     结尾  更深沉有力
7、欣赏由刘斌演唱的歌曲,刘斌介绍,并可以随着刘斌深情有力的演唱而跟唱。放音乐,学生齐唱,请上8位男生上台合着音乐表演唱。
8、教学拓展:面对亲人解放军,你准备选用哪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A写一段赞美的话    B唱一首颂歌   C做一件有趣的作品    D 画一幅美丽的画        E跳一段欢快的舞     F写一封慰问信。
人音13册第五单元
《如歌的行板》的教学设计     (大连37中苗莹)
一、     教材分析
《如歌的行板》为新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金色乐章中的第三课时,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学生。这节课的设计,特别考虑注意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在听的时候带着问题去听,这样就有针对性,也可检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思想的理解,并做一个方向性的引导。《如歌的行板》的素材来源于俄罗斯民歌《凡尼亚坐在沙发上》,本课时的安排意在让学生通过欣赏、演唱等形式了解俄罗斯民歌,喜爱弦乐四重奏。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通过欣赏、演唱、比较等形式感受乐曲凄凉、压抑的气氛。
2.模唱《如歌的行板》的两个音乐主题。
3.用身体感悟音乐,使心身同时进入音乐所描绘的意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难点: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表现乐曲,体验其音乐情绪。
三、教学目标:
(一)、能够对室内乐作品产生兴趣、并能主动探索与室内乐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二)、聆听《如歌的行板》,并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的忧伤的压抑的情绪,并能从音乐要素方面探索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三)、能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掌握弦乐四重奏、室内乐等音乐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跟随着弦乐曲《四季》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情景教学)
二、导入
1.[教师活动]通过多媒体播放两首不同乐队演奏的乐曲,并提问分别由什么乐队演奏,带来怎么样的音响感受。
[学生活动]聆听乐曲、感受交响乐和弦乐重奏带来的不同音响效果并回答问题。
2.[教师引导]通过聆听乐曲、展示图片和提问导出室内乐及弦乐四重奏的概念。
[学生活动]聆听乐曲、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三、新授
1.[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弦乐四重奏,并让学生通过乐曲的风格、情绪为乐曲取一个合适的名字,来导出《如歌的行板》。
[学生活动]通过欣赏,学生根据乐曲的风格特点为乐曲取名。
2.[教师活动]通过课件展示简介作者柴科夫斯基。
3.分主题欣赏《如歌的行板》。
(一)欣赏第一音乐主题:
(1)[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第一音乐主题,并提问其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欣赏并感受其音乐情绪回答问题。
(2)[教师活动]运用学唱、手势引导学生感受第一音乐主题的忧伤、压抑的情绪。
[学生活动]通过学唱第一主题音乐、跟随老师的手势边唱边做动作体会其忧伤、压抑的情绪。
(3)[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变化拍子,2/4和3/4的交替运用,并体会作者的用意——扣题目“如歌的”。
[学生活动]通过认真观察发现变化拍子,回答问题并体会作者的用意。
(4)师生合作完成二声部的学习演唱。
(二)欣赏第二音乐主题:
(1)[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第二音乐主题,并提问其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欣赏并感受其音乐情绪回答问题。
(2)[教师活动]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运用哼唱、分析的方式比较带有附点节奏型和三连音节奏型的音乐特点,感受其音乐情绪更加忧伤、暗淡。
[学生活动]跟随老师哼唱、分析,通过哼唱、分析和感受,从中体会带有附点和三连音的音乐具有流动性,再次回归到题目“如歌的”那种歌唱性的、随意行的;体会音乐情绪更加忧伤、暗淡。
4. [教师活动]简单介绍《如歌的行板》创作背景。
5.以柴科夫斯基为例,简单分析俄罗斯音乐的特点。
(1)[教师活动]柴科夫斯基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带有本民族音乐的特点,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一组典型的俄罗斯民歌,并让学生体会其音乐带来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学生活动]欣赏俄罗斯民歌,体会并说出其最深的感受——暗淡、忧伤。
(2)[教师活动]用钢琴分别弹出大调和和声小调,并让学生分别感受其音乐特点。
[学生活动]聆听并感受大调和和声小调的音乐特点:大调——明朗、开阔
和声小调——暗淡、蒙胧
[教师活动]总结俄罗斯音乐的特点:旋律运用和声小调。与历史背景分不开:沙皇统治下,漫长的农奴制造就了俄罗斯人性格中略带忧郁的特质。
6.分析柴科夫斯基音乐作品的特点
[教师活动]运用课件,以《场景音乐》和《如歌的行板》两大音乐主题为例,运用哼唱的方式引导、分析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作品特点。
[学生活动]通过哼唱、思考说出这两大音乐主题又音阶的片断组成。
[教师活动]总结柴科夫斯基音乐作品的特点:大段落的旋律式音阶构成。
四、总结下课
[学生活动]学生伴随着《如歌的行板》走出音乐教室。
五、板书设计
《如歌的行板》
柴科夫斯基
一、室内乐   弦乐四重奏的概念
二、两大音乐主题
第一音乐主题:忧郁、沉思,压抑
第二音乐主题:忧郁、悲伤、不安
三、柴科夫斯基音乐作品特点:
作品运用大段落的旋律式音阶构成,被誉为“旋律大师”。
如歌的行板 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一)             能够对室内乐作品感兴趣,并能主动探索与室内乐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二)             聆听《如歌的行板》,能从音乐要素方面探索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三)             能够用忧伤、压抑、思念故乡的情绪演唱《夜曲》;用忧伤、压抑、冥想的情绪演奏《如歌的行板》。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设备、课件
重点、难点: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理解《如歌的行板》的作品内涵,能用准确地情绪演唱夜歌。
教学过程:
(一)              介绍曲作者柴科夫斯基  (通过播放《四小天鹅》导入)
(二)              带着问题聆听《如歌的行板》
1.       用什么乐器演奏?
弦乐器。属室内乐 室内乐 原指在客厅、房间内演奏的“家庭式”音乐,以区别于宗教音乐及交响乐、歌剧、舞剧音乐。17、18世纪,室内乐多半与家庭的娱乐生活有关。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大师们完善了室内乐的体裁形式并赋予其新的活力。浪漫主义的大师们则进一步充实发展了室内乐的内容和形式。此后,作曲家们更注重通过室内乐抒发情感,同时也具有了标题特征。  现在,人们所理解的室内乐,是指各种器乐重奏曲及声乐中的浪漫曲、重唱曲。在室内乐作品中,弦乐四重奏具有重要的、代表性的地位。通常,弦乐四重奏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个声部组成。
2.       音乐的音色、旋律有何特点?
忧郁、朦胧、暗淡的色彩 旋律淳朴优美而又婉转凄恻似诉说、似说、似哭泣、似叹息。
诗言志,曲传音,这《如歌的行板》,以轻吟低回、如泣如诉的琴声传达了帝俄时代专制统治下人民的悲惨生活与难言的苦楚,是又一幅用音乐语言绘制的《伏尔加纤夫》油画。
3.       你能唱出它的旋律片段吗?
请学生模唱
全曲由两个主题交替反复而成。第一主题就是前述的那首优雅的民谣曲调,虽由二拍与三拍混合作成,但毫无雕琢的痕迹(片段1)。在幽静的切分音过门后,引出第二主题,这一曲调的感情较为激昂,钢琴伴奏以固执的同一音型连续着,却并不给人以单调的感觉(片段2)。此后又回到高八度的第一主题,后来又反复第二主题,但存在变化。 乐曲的结尾是第一主题的片断,有如痛苦的啜泣。 本曲曾使俄国大文豪——伟大的列夫·托尔斯泰老泪纵横,柴科夫斯基一直对此深感自豪。有人甚至认为本曲就是柴科夫斯基的“代名词”。
4.请学生根据音乐进行填色游戏。
5.创作背景介绍
1869年,29岁的青年柴科夫斯基住在他妹妹的家里。他正在写作歌剧《女水神》的管弦乐总谱,一天忽然听到窗外粉刷墙壁的泥水匠哼唱的一支民歌,柴科夫斯基立即被这支淳朴优美而又婉转凄恻的民歌吸引住了。第二天,他找到了唱歌的匠人,把民歌记录下来,配上和声,收进了他在这一年中编成的《俄罗斯民歌五十首》
两年以后,他在写作《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时候,又用这首民歌做为第二乐章的主题,这第二乐章就叫“如歌的行板”。1877年初,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来到莫斯科。当时柴科夫斯基所在的莫斯科音乐学院举行了一次音乐晚会招待托尔斯泰,其中有一个节目,就是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托尔斯泰听到第二乐章时,感动得泪流满面,说:“我已接触到苦难人民的灵魂的深处。”柴科夫斯基看到这情景,心中十分激动,他在日记中写道:“在我以作曲家自许的一生中,至今还没有得到过这样的满足和感动。
(三)、俄罗斯民歌《凡尼亚坐在沙发上》有很多填词,大多数表现伤感的爱情内容。
A、            聆听黄红英演唱的夜歌。
B、            学唱《夜歌》课本中的填词,着重表现游子思念故乡的情怀。歌词的前半部分意在写景,以铺垫压抑、凄凉的气氛;歌词的后半部分是主题所在。即:游子孤独地流落异乡,落叶归根的强烈思绪促使他产生回归故乡的强烈愿望。
C、            轻柔暗淡的声音、徐缓的速度,表现忧伤与思念故乡的音乐情绪。在演唱形式上,要启发学生发挥创造性。分组进行表演
(四)、总结:《如歌的行板》旋律深沉、婉转、凄美、体现了作者对人生艰辛的感悟,对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和无可奈何,听这样的曲子很难不被打动无论哪个民族、哪个阶层的人,只要良知尚存,都能够从中体会到善良、真诚和同情。
作业:
1、课后搜集其它室内乐作品。
2、尝试为《夜曲》填词。下节课交流。
评课实录:
整个课准备的较充分。要注意课堂上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如歌的行板》曲子较长,不用每次都完整的听完,可科学地节选片段进行重点赏析。课中与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联系不大,可考虑删减。课中出现的填色游戏形式比较新颖。
人音13册第六单元          电影音乐《雪绒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影片中的音乐片段,分析体会影片及其音乐,并能了解电影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2.通过欣赏影片《音乐之声》,能用歌声表达歌曲《雪绒花》创设的意境与情感,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 继续培养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感受、表现音乐剧片断《雪绒花》
教学难点:感受欧洲电影音乐的艺术魅力,探究音乐对电影情节发展变化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电影《狮子王》片段,学生进教室欣赏。
2.教师出示:没有声音只有影象的《狮子王》片段。
3.教师提问:看了没有声音的影片,同学们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
教师再次播放影片〈狮子王〉,同时加配该电影音乐。
4.教师:可想而知,没有音乐的电影是多么的乏味、空洞。《狮子王》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很感人,画面很精美,而且音乐非常棒。
5.教师:那么在你的印象中,有哪一部电影的歌曲使你记忆深刻,即便是忘记了电影的名字但也还深深地记着电影中的音乐呢?
学生列举:……是啊,音乐在电影中发挥着无穷的作用,导演为了更完美的完成一部电影作品,甚至不惜重金聘请高深专业人事,利用先进的MIDI制作技术,聘请实力歌手,打造出最适合影片内容的音乐及歌曲。
6.现在让我们也作回音乐制片人,咱们也来为影片匹配上适当的音乐。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音乐,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这段音乐要表现怎样的人物形象?
(播放《平原游击队》——“鬼子进村” 音乐片断)。
7.教师:音乐描写哪类人物形象?
学生回答:日本鬼子的形象。
教师:下面我们去看看电影导演给这段音乐配备了怎样的情节和人物。
二.浏览欣赏影片
1.教师:播放电影《十面埋伏》、《诅咒》等影片图片以及电影音乐。让学生们通过视听感受到电影音乐在电影中起到了表达电影主题、刻画人物的性格形象、,渲染烘托气氛的重要作用。
2.教师播放影片片段以及提供学生选择的音乐。学生根据自己对影片内容的理解搭配相应的音乐。
3.教师归纳: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电影音乐能够刻画人物的性格形象。一部电影的完成,需要很多方面的工作,也涉及到诸多艺术形式,音乐是电影中必不可少的。其实最早的电影是无声电影,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经历了巨大的转变。早期的有声电影是用放映机和留声机同时工作来发声的,放映电影时,工作人员必须手持唱机磁头,眼望银屏,在需要配乐时立刻把唱机磁头放到唱片上。这种方法一方面用音乐渲染了剧情,同时也掩盖了放映机的噪音。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感受“荧屏乐声”。
4.教师:其实有一首电影歌曲给老师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它,现在我唱上这首歌曲的小段旋律,请大家欣赏。
三.教学过程
(一)1.教师:你们知道这是哪部电影的歌曲吗?对,这首歌曲就是选自于曾经获得1965年第38届奥斯卡最佳配乐奖、最佳歌曲奖的影片《音乐之声》。
2.教师简单介绍故事大概,伴随着故事欣赏歌曲。
教师:  《音乐之声》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女主角玛丽亚是个性格开朗、热情奔放,并且喜爱唱歌跳舞的修女,常常溜出修道院的大门,在苍翠的群山间歌唱。正因为她不拘的天性被认为不适合当修女而离开了修道院,到当地的一位退役军官特拉普特家里做家庭教师。特拉普特是位脾气古怪的鳏夫,他很爱他的孩子们,却不懂得教育他们,使得这些孩子感受不到父爱而变得很顽劣,曾经气走了11任家庭教师。玛丽亚用爱心与音乐和失去母爱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上校离家期间她和孩子们排练了合唱。孩子们用甜美、和谐的歌声迎接上校回家,歌声打动了上校,激发了他唱歌的兴致,于是轻抚六弦琴,唱了《雪绒花》。
3.教师:接下来同学们一起欣赏上校特谱拉特那动听的歌声。
4.初次演唱:演唱《雪绒花》。
5.《雪绒花》这首歌非常优美,它是一首3/4拍的歌曲,其节拍特点是使歌曲具有种非常强烈的动荡感,流畅、优美的旋律给我们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气氛,下面请同学们看着曲谱随着音乐哼唱一遍,可以为歌曲加上指挥,注意节奏和情绪,当时上校的心情如何?(上校面对着天真、纯洁、可爱的孩子,怀着激动,开心,欣喜的心情唱完这首歌。)怀着甜蜜美好的心情演唱。
(二)拓展歌曲
1.老师扮演玛利亚,让我来为你们配个二声部。接着可以让部分同学和老师一起演唱二声部。
2.和特拉普特上校一样,用英文来演唱。歌词注意,并非一个字一个音,有很多连音的部分,再注意英文的发音。教师教读Edelweiss,evry,greet,Blossom,bloom,grow,Bless等英文单词。二声部演唱练习
3.同学们演唱的很有激情,有些同学也随着音乐摆动着身体,那现在就让我们随着着美妙的音乐一起舞起来。(教师指导学生简单的舞蹈动作要领,可以请自己的伙伴一起舞蹈)
四.结束
师:同学们,歌曲《雪绒花》在影片《音乐之声》中还出现了一次,那一次是在一个特殊的晚会上出现的,它更令人激动,歌声让剧场里听众的心都沸腾了,人们一起高唱,歌声使敌人感到恐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课后利用网上资源查看有关《音乐之声》的影片资料,下一课来讲给老师听,好吗?
播放歌曲《雪绒花》,学生在歌声中离开音乐教室。
电影音乐《雪绒花》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1、《雪绒花》音乐剧《音乐之声》,是美国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和剧作家奥斯卡·哈默斯坦第二与1959年完成的,演出后大受欢迎。1956年改编成同名电影。同年,影片获奥斯卡金像奖。
《音乐之声》的故事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萨尔茨堡的事情。在萨尔茨堡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生性活泼、热爱生活、擅弹吉他、喜欢唱歌。后来,玛丽亚到特拉普特上校家担任家庭教师,玛丽亚用爱心与音乐和几个失去母爱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上校离家期间玛丽亚和孩子们排练了合唱。孩子们用甜美、和谐的歌声迎接上校回家,歌声深深打动了上校,激发了他歌唱的兴致。上校轻拂六弦琴,唱了《雪绒花》,歌曲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玛丽亚在上校家赢得了孩子们的心。上校向玛丽亚求婚了。在他们外出度蜜月回到萨尔茨堡时,德国法西斯侵占了上校的祖国和家乡,还要让他到海军去服役。上校是个热爱祖国的军人,不肯为敌人工作。他和玛丽亚决计逃往瑞士。
就在他们整装逃跑之际,被敌人发现了,上校伪称是去萨尔茨堡参加音乐节演出。敌人对他们进行了严密的监视,看守很严。特拉普特上校家庭合唱团在这个晚会上表演的第一个节目就是《雪绒花》。当《雪绒花》这首象征祖国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听众们的内心都沸腾了,人们怀着对祖国必胜的信念,一齐高唱起来,歌声使敌人感到恐惧。
《雪绒花》在剧中完整地出现了两次,第二次歌唱比第一次更令人激动。
《雪绒花》为C大调、3/4拍,全曲为两段体结构(即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方整,带有较浓郁的奥地利民歌风格,曲调朴实感人。主题音调 3 - 5︱2 - -︱1 - 5︱4 - -︱在全曲中三次出现,赞颂祖国祝愿祖国之情贯穿全曲。A段为多乐段结构共16小节,节奏舒缓,旋律起伏变化较小,亲切抒情有赞颂祖国之意。B段也是多乐段结构,有16小节,第一大句节奏变化出现了休止,旋律也出现了五度跳进,与A段形成对比,表现出了对祖国的热情,情绪较为激动,力度相对加强。第二大句再现A段主题,在祝福祖国万年长青的歌声中结束全曲。二声部主要起烘托作用,更增加了歌曲的美感。
2、电影音乐简介
电影音乐是指为电影创作、编配的音乐,是20世纪新出现的一种音乐艺术体裁,它是综合艺术——电影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影音乐具有音乐的一般共性。电影音乐的特性主要表现为:第一,它的创作构思以影片的题材、内容、形式、风格为依据,音乐要与画面内容、对白、音响效果等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第二,在影片总音乐有自身的总体构思,但又受电影情节发展的制约,因此,其结构较自由,可以是完整乐曲,也可以是一个乐句、一个动机、一个和弦、一声打击乐音响。第三,电影音乐的演奏、演唱要经过录音等一系列技术处理,最后通过放映体现其艺术效果。
电影音乐的功能主要有:第一,突出主题作用,概括体现影片的主题思想,表达作者对影片内容的主观态度。第二,抒情作用,抒发影片人物的感情,塑造与刻画人物的性格及心理变化。第三,描绘作用,主要用音乐渲染烘托画面的情绪与气氛,或加强画面中的视觉形象的情绪与节奏;或用音色音响描绘画面中的自然景物。第四背景气氛作用,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创造特定的基调和背景气氛,包括表现影片的情节发展,成为影片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第六,结构统一作用,通过音乐的重复变化、发展,加强影片艺术结构的连贯性、完整性和统一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学习有关电影音乐及相关的知识,思考音乐在电影的作用,训练学生能和谐统一的视唱二声部。
过程与方法:采用多媒体等手段,对歌曲进行教与学。运用师生互动教学手段,演绎歌曲。
思想态度情感价值观:对本单元所学电影歌曲及音乐产生兴趣,进而激发爱国热情。
三、设计思路
用电影音乐《哆来咪》导入主题,通过电影剧情讲述历史背景,引出主题歌曲《雪绒花》。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多注重情感的表达,加上多媒体手段及各种节奏、舞蹈和器乐的方法,把歌曲诠释得更加完美。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创作意图
时间
组织教学
伴随着乐曲《泰坦尼克号》主题音乐步入课堂
教师让学生感受音乐,聆听音乐
有秩序地进入教室,享受音乐美
一切好的音乐都是为了拨动心弦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电影音乐的功能:
一、    突出主题作用
二、    抒情作用
三、    描绘作用
四、    背景气氛作用
五、    推动剧情发展作用
六、    结构统一作用
刚刚我们听到的这首乐曲是哪部影片中的音乐?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谁能说出一些有关电影中的乐曲(中、外)?同学们知道得非常多,不难看出电影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讲解概念及主要功能)。下面我们一起再欣赏一首乐曲,听听这是哪部影片中的音乐(放课件)
电影音乐:指为电影创作、编配的音乐,是二十世纪新出现的一种音乐艺术体裁。它是综合艺术——电影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启示性的语言让学生喜欢电影音乐,并通过实践,总结概念及功能。
讲述自己知道的电影音乐
通过讲述电影音乐,让每个人感受有声电影与无声电影的差别,进而更喜欢电影音乐及它的相关知识





欣赏乐曲《哆来咪》,提问:这是哪部电影的插曲?它的故事情节如何?学生简单讲述,老师最后总结
引导学生聆听乐曲讲述剧情,引出主题,增加对歌曲学习兴趣
分组讨论,然后自己讲述,更容易引起共鸣
设疑,创情境,在问中学,在学中答,推选我们班级的“故事大王”





过渡语:这位同学讲述得非常好,但是老师想问一下:为什么观众听到《雪绒花》时,内心都沸腾了?古今中外的吟诗颂词,不仅仅描写表面的景物,而且托物言志,音乐同样也是用美的旋律,雅俗共赏的言语,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寓意,所以,歌曲《雪绒花》让观众内心沸腾就是这个道理。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这首优美的歌曲。
这首歌曲的情绪、节拍、指挥图式。
情绪:优美、深情
节拍:3/4拍
指挥图式:
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不失时机地讲解、做示范
聆听歌曲后的感受一一回答
歌曲的内在情绪、寓意让学生多理解、多讲述,并将这种情绪带到歌曲的演唱中

过渡语:歌曲《雪绒花》带给我们是如此美的感受,接下来让我们一齐来学习一下这首既优美、又有震撼力的歌曲吧!
教唱《雪绒花》,在唱歌之前,强调演唱姿态:口腔打开,面带微笑,气息贯通。实行快乐歌唱教学
师生互动,快乐教学,日常教学的行为体现于每一课
调整演唱情绪、姿态、气息、情感,迅速溶入歌曲
师生情感交流更贴近,歌唱的状态更好的体现

过渡语:这一遍同学们虽然在演唱上没有什么错误,但情感的表达还不是很好,希望同学们多融入一些情感,再深情一些,OK!
同学们进行第二次的演唱,非常好(包括声音、感觉)
弹琴教唱,学生在前奏过后齐唱
富于情感地演唱歌曲
加强歌曲的演唱效果

过渡语:刚才在听《雪绒花》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上校的女儿有什么变化?答:对,是二声部的演唱,它的作用是增加歌曲的美感,起到烘托的作用。




二声部的曲谱教唱
分声部让学生演唱,注重二个声部的声音统一、和谐,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根据教师的手势演唱各自的声部,并聆听另一声部的声音。
培养和谐、统一的合声效果,注重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过渡语:同学们演唱得很好,感觉也很舒服,大家是否有同感?歌曲演唱了这么多遍,有没有人知道它的曲式结构?
曲式结构: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先提问,后总结,让学生自己学习、分析
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

过渡语:我们用中文演唱了这首优美的歌曲,下面同学们尝试一下用英文来演唱歌曲,听一听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
学生领读,教师纠正,用英文演唱歌曲
教师随时纠正不当之处
部分学生领读,其余学生范读
双语教学,增强学习兴趣

过渡语:为了更好地演绎歌曲,我们可以加入一些律动、舞蹈、器乐等形式来诠释这首经典的歌曲。
学生用各种形式来演绎歌曲
总体布局,钢琴伴奏
各施其能,展示才华,发挥想象力
培养自己创新、实践、动手、动脑的能力

结束语:同学们表演得十分出色,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雪绒花》这首歌曲,而且还学习了电影音乐及相关知识,了解了它的重要性,那么在以后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要多留意一些好听的电影音乐,它不仅给我们美的享受,更多的是陶冶我们的情操,最后,在一曲优美的《友谊地久天长》中结束本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