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应明确有限目标(国际先驱导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4:24:44
2010年即将过去,这一年,一边是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的“这边风景独好”,一边却是中国外交,特别是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频频亮起红灯。从春天的黄海风波、夏天的南海风云,再到秋天的东海风浪;从人民币汇率到稀土出口管制再到从未降低声调的贸易战警报。回首这一年,中国经济表现越出众,外交挑战就越多,而且种种迹象表明,前一现象正是后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一句老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难道外部世界竟是如此的狭隘,容不得中国“做好自己的事情”?
    每当遇到外交难题,我们总有人说要冷静、要克制,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看上去这很符合我们建设和谐世界的目标,也与我们韬光养晦外交策略相一致。然而实际上这却是一句基本上无意义的口号式语言。什么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人民币汇率是不是?——既是也不是,汇率是主权问题,但维护主权不正是对外交往的基本任务吗?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不是?——同样既是也不是,碳排放且放在一边,对稀土资源的保护都已经不只是一个国内问题。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到底有什么是纯粹的能够“先做好”、然后再论其余的“自己的事情”呢?车船使用税标准的调整,还是大白菜价格的涨跌?
    以今日中国的国际融合度,我们根本没有任何纯粹“自己的事情”。即便有,这些事情也不可能不受外部环境变迁的影响,我们今后发展的每一步都要建立在我们与世界互动的结果上,也就都会不可避免地引起别国的反应。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如何想办法说服全世界接受中国在“处理自己的事情”时不会伤害到任何人的利益,并且“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后也不会向任何人提出要求;而是要向全世界明确自己的意图——战略、阶段性目标以及为此可能使用的手段。
    这倒不是因为我们的本性不像我们自己宣称的那样善良,而是因为中国——其他国家也是如此——根本不可能让任何别人相信自己的善良。在国际政治中,根据双方力量对比确定自己的选项、要比根据对方的意图决定自己的行动要可靠得多,尽管成本也要高很多。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走在黑暗的街巷中,迎面来了一位身强体壮的大汉,任何人在这种时候都会不由自主或者看看周围有没有可供援手的旁人,或者捏紧自己口袋中的随便什么尖锐物体。针对意图不明的强大力量进行预防性的遏制,这不但是国际关系的基本逻辑,甚至可以说是人类理性的必要组成部分。
    中国既不能指望通过展示我们的善良本性,来让别人体会到遏制中国在道义上是错误的——遏制只和能力有关,而与道义无关;也不可能通过试图扩大共同利益来让别人认识到遏制中国是没有必要的——遏制是为了限制别人的力量提升,不需要考虑这种力量的可能用途,除非这种力量是百分之百可控的。但可控一则要求力量的所有者对他者的心理服从,二则意味着力量本身也不过尔尔。而中国不是日本和韩国,这两条能够使美国不寻求遏制中国的理由要么不可能实现,要么已经成为过去时。
    保持战略模糊对于弱小国家或者对于主导性的强权来说都是有可能产生正收益的——给前者能带来外交上左右逢源的好处,对后者则意味着最后出牌的妙着。唯有对中国这等处于上升通道的国家来说,战略模糊是有着其无法克服的危险性的,这将使不论是弱小邻国还是强大的远方主导国家都会对上升力量的意图充满怀疑,猜猜看,两个满腹狐疑的人凑在一块儿会发生什么?因此,对于一个利益边界越来越大、全球融合度越来越高的中国而言,把中国想要的东西说清楚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