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0:58:35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我国已全面进入网络时代。网络的虚拟性,构成了特殊的社会虚拟生活空间,目前上网的主要对象是包括在校大学生在内的青少年。因此,加强网络道德修养就成了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一)网络对大学生道德修养的促进作用 

 

1、网络技术的高科技含量增强了德育的生动性。

 

2、网络以其信息量大的特点充实德育的内容。网络中的信息既有时事性的,又有数据库。

 

3、网络以其远程互动的特点更新德育的方式。彻底改变传统的“你讲我听,你打我通”的单向强制性方式。

 

4、网络以其隐秘性强的特点深化德育受体的内在情感体验。

 

5、网络以其社会化程度高的特点构筑德育的系统工程。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协调统一。

 

(二)网络对大学生道德修养的负面影响 

 

1 、网络信息传播的超地域性加剧全球道德冲突

 

西方国家企图利用网络技术优势、设备优势及其信息资源的垄断优势,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意识形态渗透,这就更进一步加剧了全球道德冲突。

 

2 、网络图文的虚拟性导致道德情感冷漠

 

网络的虚拟性必然导致个人失去传统的亲情、友情等道德情感与平等互助、和谐一致的道德关系。造成新的人际障碍,使行为动机冷漠、人际关系淡漠、人际距离疏远。

 

3 、网络行为主体的高度自由性淡化人的道德责任感

 

网上运行完全匿名,这就很容易使网民淡忘自己的道德角色和道德责任,往往有一种“特别自由”、“解放了”的感觉和想为所欲为的冲动。

 

4 、网络自身安全性差的弱点导致道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包括黄毒泛滥;个人隐私权受到侵犯;计算机病毒的制造与传播;黑客骚扰。

 

(三)增强网络道德意识,提高网络道德修养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1)不看、不传有害信息包括黄色信息、反动信息、暴力信息、邪教信息、封建迷信、虚假信息和错误信息,等等。

 

(2)不制造或传播信息垃圾

 

(3)不侵权,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如私自在 BBS 上张贴他人作品,盗用他人账号上网,冒用他人名义发 E - mail ,偷看他人电子信箱,等等。

 

(4)不毁信誉,做到不恶意发布或传播谎言,不在网上购物、网上拍卖等商务性活动中实施欺诈行为。

 

(5)不做黑客。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年网民,应遵守网络管理的有关规定,不能为泄私愤、轻浮好奇或炫耀才能而以身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