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急女子当街便溺羞辱了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20:36:46
一则关于妇女“光天化日”下在(上海)徐家汇脱裤解手的帖子引起网友热议。徐家汇“脱裤门”帖子中,楼主连发6张图片,讲述一名妇女在天钥桥路永新坊前脱裤解手并被人劝阻的全过程,图中可以看到该女子身边有大件的行李箱。





女子当众脱裤解手



多人上前劝阻



被访市民表示,在市民素质提高的同时,政府也应该增加公共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标识
  咱百姓的事就是这样,大到房子房价问题,小到吃喝拉撒问题,没一件事情让人省心。
 废话打住,今天就说排名末位的拉撒小事吧。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民以拉为地。还真是这样,听说航天员到了太空,就是因为挨不着地,在太空中拉撒成了难事,不小心就会导致便便满天飞。所以,解决的办法还得把便便用袋子装好,最后还得随航天器返航再把便便请回“地”上。所以,就算生活在太空中的太空人,最终也还是得以“拉为地”。
 拉屎拉尿就得拉到地上,这是常人都懂的道理。只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拉撒的“地”才变得讲究起来——在野外,得找树林;在田野,得找玉米地;在乡村,得找茅坑;在家里,得找马桶;至于在城市,就得找WC。而城市也有金贵之分,大小不一档次不一的城市,当街拉撒的影响自然不一样。所以才因为是大上海,徐家汇,这什么地方,岂容一“恶俗”女子随地拉撒?所以,新闻中这位女子在处理拉撒问题就是找错了“地”,选错了地方,导致当街便溺一事,受人指指点点。
 于是,在女子就地拉撒的地方,多了驻脚观望的人,多了新闻中所说的网友在一旁从容不迫地为人家拉撒之态拍照“写真”的人,多了旁人和新闻中所看到的执法者的开着执法的车前来劝阻的人,多了事后诸葛亮们评说内急女子“素质有待提高”的人。却少了在女子在内急的时候站出来为女子无奈的不雅之举遮挡一下的人,少了问问这位女子为什么会当众拉撒的原因的人,少了问问如今城市倒是大了为何公厕却少了或难以寻找的人,少了追问市政建设者和开发商们只为挣钱多修商场门面写字楼住宅而不愿修低矮的公厕的城市基础设施的人,少了质问公共厕所也讲经济效益收费是不是该收或者是不是过高让“犀利哥”一族上不起厕所只能随地拉撒的人。
 另则,女人拉撒的时间会比男人长得多,从脱裤子、蹲下去、拉撒、擦PP、站起来、穿裤子,在这一个耗时不太短的过程中,偏偏只有人观看、拍照、评头论足,全都沦为了一群无聊的看客和说客,先不说别人的素质低到哪去,倒是该反思一下我们公众的素质又高到哪去。在女子拉撒的过程中,还出现了照片中的多人和执法人员前来劝阻的事情,笔者就看不懂了,如果女子都已经拉撒完了,还劝阻啥。如果还没拉完,一群大老爷们围着站着劝一个蹲着拉撒的女子,不雅不说,难道真能把女子还没拉完的半泡尿,硬生生地给劝“回去”吗?由此可见,内急女子当街便溺,到底羞辱了谁,其结果不辩自知。
 看者是人,劝者是人,评者也是人,谁没有内急的时候。只要是人,对内急的忍受,都是有极限的,而且这个忍受能力实在与拉撒者本人的“素质”无关。很多年前曾发生一件事,在某高速公路一辆高速行驶的大客车上,有个乘客内急了,急着叫司机停车解决问题,司机却不急不躁,依然悠闲自在地开车。最后这名乘客实在是憋不住了,就和司机抢方向盘,导致大客车翻车造成重大的交通事故。人在某些时候,真是“活人也会被尿憋死”。我们不得不质问司机为何不为乘客作想,就象今天质问我们城市为何也没为市民尤其是外来人口更多作想一下。由此我倒支持那位乘客干脆当时就在车上当众便溺,也总比翻车出事好得多。
 笔者前些年长年出差,也见过不少大城市的大街上当众拉撒的人,当时,也觉得这些人“素质太低”,恨不得象笑话中讲的“随地大小便者,没收工具”处之。但终于也有好几次遇上自己内急,那满世界找厕所,真个急呀!偏偏急的时候,这公厕都象在躲自己。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奋不顾身地冲了进去,结果还被看门的死死拉住,叫先交钱。结果找不出零钱,拿出张大钞,看门的说要零钱。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是感到千钧一发,当年的那泡尿憋出的厕所难找之叹和人情冷暖之态依然如鲠在喉。由此,反倒理解了那些在大街上拉撒的人,恐怕多是找不着厕所释放“内需”才不得已而强为之。
 人就得学会换位思考,才能理解别人的难处和懂得如何去帮助别人,特别是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想这位在大街上便溺的女子,是内急了,拖着一大个行礼箱,从外地来,走了很久,找公厕也找了很久,确实是憋得急了,才无奈地有此之举。不然,只有神经病才会当众脱裤子拉撒,何况是个女人。如果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自觉地转过身去,同时为这么女子遮挡一下,甚至更多的人都象这样去做,围成一堵人墙,为这位内急的女子解决一下急时之需临时“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就象很多年前,一位孕妇当街临产,很多的人,默默地转过身去,用身体,用脱下的衣服遮挡,就这样,围成了一个临时“产房”。这件事让我多年后仍在感动,这很温馨的一幕,至今仍印在我的脑海里。
 有些时候,我们处理问题和对待问题,不能过份地苛求个体的人的卑微的素质,换种方式,我们反而能彰显集体的人性的伟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