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老人流浪数十年靠拾荒为生 自称已过百岁(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2:53:08
贵阳老人流浪数十年靠拾荒为生 自称已过百岁(图)2010年11月19日 13:51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478

谭孝珍老人背着沉重的废纸壳走在贵阳市文会巷。

人民网贵阳11月18日电 2010年11月17日11时57分,一位老人背着沉重的废纸壳逆行走在贵阳市文昌南路,她负重的身影深深吸引过往行人的目光。也许是她的精神,一下子驱使笔者跑过去用相机定格了哪个瞬间。“老人家,高寿了,还背这么重”!老人没有及时回话,在转向指月街的路口处,停下来休憩时对笔者和围观人们说:100岁了。

这么大的年龄,还能背这么重,围观的人们总是赞不绝口。在老人休憩的时间,路人去搬弄哪捆废纸壳试试斤两,有人说四十斤,有人说五十斤,一位收废旧物资的男子路过此处,用他的木杆称去称,六十斤都没拿下来。老人说这废纸壳要背到富水南路万东大桥下去卖,于是她又背着沉重的宝贝过大街穿小巷跚跚走去。

老人由于身负重物,她走一段路又停下来休憩一会。她十分熟悉这些街道小巷,住在这些街道小巷的许多居民同样十分熟悉老人的身影。一位中年妇女见老人这般负重,对旁人赞誉道:我问过她,她说100岁了,真了不起!随后,在交谈中老人告诉笔者。她叫谭孝珍(音),不识字,解放前就从四川来到贵阳,在贵阳几十年里,孤独一人,居无定所,住过桥孔、街边屋檐、小巷窝棚。老人说她一百岁,我想看看她的身份证,老人说她从来没有身份证、也没有户口本,不过很渴望有一个让人认可的身份。

从记者在文昌南路见到老人的那一刻起,到富水南路废物回收点,老人休憩了七次,每次不超过一分钟,这段路总耗时四十多分钟。在废纸回收点,人们看到老人来了,年轻人们都很熟悉而热情地帮助老人抬下废纸壳放在台称上,回收点老板娘一看,“哟,75斤”并按最高品质给老人付款。在场的人们为老人的力量喝彩。老人拿着钱平静地说,这些废纸大部分是用钱买来的,除去成本也没几个。此时快中午一点钟了,老人还没有吃午饭。

“老人家,该回家休息了吧?我去你的家看看行吗”?老人说:我没有家。废纸回收点旁观者劝导说,“别怕,你这么大年纪了,人家去看看,也许能解决个低保什么的”!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不敢向老人承诺能给他解决什么困难,给他带来什么好处,我只是想能去看看老人的家境,证实一下是否孤独一人,将我亲眼看见的真实情景告诉读者。老人终于打销了顾虑让我去她住宿的地方。七弯八拐,记者随行老人来到新华路旁的翠微巷的一个支巷老人的住处,差不多又耗去一个小时。

“这就是我的家”!老人对记者说。这个家是一个浑暗的小巷道转弯处的一个隔间,约四五个平米,去掉一张简易床位之后空间及其有限,老人的屋里几乎没有什么家具和用具,如果说这是老人的家,倒不如说是老人的栖身之地。就是这个栖身之地老人说得交房租300元,管一个季度。因此,如果没有钱,老人有可能随时另辟遮风避雨的地方。也许是几十年老人居无定所的原因;也许是几十年老人飘移生活的无奈;也许是几十年老人寄宿都市缝隙的习惯,老人的心情十分平静,并没有流露出心中的苦涩和不安。

在近两小时的采访中,老人没有希望记者能帮助她解决什么困难,看得出她在以自己的生活方式默默地沿袭着自己的生活。老人告诉记者,她惟一的希望是:每次出门后能捡到别人不要的一小块废纸壳,因为大一点的是需要用钱买的。

在离开老人住处之后,记者没有得到这位老人的有依据而可信的基本情况,她向人们所说的一切应该是一面之词,包括哪一口100岁的肯定数字,因为老人年纪大,她不能精确回想她的童年;因为流动性大,没有人深度了解她的过去。不过有一点,从老人的住所,我们看到了老人的生活简单;从老人的身影,我们看到了老人一直在劳动;从老人的面纹,我们看到了老人的年岁确实不小;从老人的精神语气,我们看到了老人平静应对生活的心态。常言道,岁月不饶人,随着老人年岁的增高,这位生活在城市缝隙的老人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