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逆境抗争,从挫折中奋起1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0:23:03

二、与逆境抗争,从挫折中奋起

http://vip.book.sina.com.cn 2008年12月08日10:35 新浪读书

人生道路上,人们在实现事业目标的进程中,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以至陷入令人苦恼、焦虑、沮丧甚至绝望的逆境。自古雄才多磨难,考察古今中外的成才者,谁都少不了这样的经历,有的甚至终生与逆境相伴。挫折、逆境可以摧垮弱者,使弱者意志消沉,失去信心,在人生的角逐场上退却、出局。而对于一个有着明确人生目标、意志坚强的人,任何困难和阻力也不能动摇他们的信念,决不轻言放弃,挫折和逆境只能催人奋发,激发他们以更大的努力去争取成功和胜利。因此拜伦说:“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道路。”培根说:“奇迹多在厄运中出现。”贝多芬说:“在困厄颠沛的时候能坚定不移,这就是一个令人钦佩之人的不凡之处。”有人则把逆境、厄运比作“砥砺人才锋芒的硎石”。

陶行知也在自己的著作中鼓励人们勇敢地和逆境作斗争:“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的、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邹韬奋也这样鼓励年轻人:“……必须靠自己打出一条生路来,艰苦困难即此一条生路上必经之途径,一旦相遇,除迎头搏击外无他法,若畏缩退避,即等于自绝其前进。”

但是,有的人一遇到比较大的挫折,就会陷入不能自拔的痛苦与彷徨中,情绪变得十分低沉,轻易放弃对原定目标的追求,不再积极进取,安于现状,平庸度日;有的甚至产生悲观厌世心理,成天满腹牢骚,发泄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把自己的挫折和失败归咎于社会环境,归咎于客观条件,而不能冷静想一想,人家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何以能奋发有为;更有甚者,会不择手段,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去获取正常努力难以达到的目的,干出损人利己的勾当。美好的人生目标自然是与他们无缘的。

努力目标越高,期望值越大,人生的道路也往往越是艰辛多舛,应相信自己奋斗的力量,常保持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状态,在任何情况下保持热情的生活态度和旺盛的斗志,学会以坚强的意志与逆境抗争,从挫折中奋起。

毛笔书法是我国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有着悠久的历史,历朝历代涌现出许多有独特风格的书法大师。钢笔书法却只有20多年历史。它的出现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艺术创新,为我们的书法领域增添了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首创这门艺术的庞中华,正是经历了数不尽的挫折、在与逆境的不断抗争中取得成功的。

庞中华从小多才多艺,在诗歌写作方面颇有天赋。正因为如此,在优秀文化受到疯狂摧残的“*”中,他被打成“小三家村”的黑帮分子,下放到地质队接受劳动改造。失去个人的自由生活,并没有迫使他放弃文化创新的追求,他一头扎进了自己早已喜欢的书法艺术,并尝试着独创钢笔书法。

在那个荒唐的年代,一切真正的艺术创作都被视为“封、资、修毒草”。庞中华是地质队的批判对象,他热衷于书法的探索,自然会受到“造反派”的监视。但他经常很巧妙地通过抄录当时充斥着极左词藻的报纸文章练习书法,难以让人找到刁难的把柄。他一边和地质队员们一起找矿,一边钻研钢笔书法,持之以恒,从不懈怠,一到找矿的空隙时间,他总要从背包里拿出纸笔和名家字帖,在用小炸药箱改制成的简易书桌上临摹。

功夫不负有心人。庞中华翻烂了几十本字帖,练坏了几十支钢笔,终于获得硕果——“印刷体钢笔字”。而这时,日复一日的书法研练,已使他的食指和中指严重变形。

在庞中华认为自己的钢笔书法自成体系、已比较成熟之后,便考虑将它推向社会,争取社会的认同,进而服务于社会。于是,他把作品寄给了出版社,但他先后把它寄给了一家又一家的出版社,等来的是一封又一封的退稿信。众多的出版社没有一家认可和接受他的艺术创新成果。

“难道这样一件对全社会有益的事就没有人赏识吗?”庞中华感到十分痛苦和无奈,心一横,便决定独自闯荡北京城。

来到北京,他又跑了一个又一个单位,国务院文化组,文字改革委员会,文化局……他全去了,均遭到无情的拒绝;一位又一位的领导、文化界名人为他“说情”,也都没有下文。1974年来到国务院门口时,门卫根本不让进门,还居高临下地用十分傲慢口气对他打起了官腔:“国务院文化组是哪一级机关,你知道吗?小小的地质队就可以写封信介绍个人来?要联系工作,得有省级以上部门的介绍信!”任庞中华怎么陈述,门卫都不为所动。

在奔波了十来年后,庞中华的钢笔书法字帖终于在一位著名书法家的推荐下得到发表,由此开启了全国的“钢笔书法热”,并很快传到海外,日本书法界称庞中华为“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

接连不断的挫折,没让庞中华屈服;身处逆境,勇敢抗争,他终于成功了。长达10年的充满失意的人生经历,让他感慨万端:“回忆那10年,一次次被退稿、拒绝,我真想倒下不干了。可是,我一定要像拳击手那样,在裁判数到10之前站起来!否则就算输了。”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庞中华仍在地质队里“吃皇粮”,在他的事业取得了最初的成功之后,地质队的某些心地狭隘、嫉贤妒能之辈仍想挡住他的去路:他因写字帖出了名,地质队有人到处造他的谣;中央电视台请他录制节目,地质队的两个人先他赶到电视台,企图让这一节目流产;某大学请他去讲课,地质队派他进山找矿……从事一项新的艺术创新,竟然要忍受如此没完没了的阻挠,这太令人气愤了。庞中华于1985年愤而辞职,成了一名“个体户”。这在那个年代是需要一点勇气的。离开了地质队,摆脱了复杂的人事纠纷,庞中华全心全意地投入自己热爱的事业中。

庞中华欲将自己的艺术作品推向社会的过程中所遭受的打击,与当年科幻小说大师儒勒•凡尔纳的遭遇颇为相近。凡尔纳写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是《气球上的五星期》,描写探险家乘坐气球到赤道非洲冒险的故事。小说写成后,他先后把它送到15家出版社都被退了回来。这样的挫折使他的精神受到很大的打击,不由得很灰心,觉得搞文学实在太难了,一怒之下,他把退稿扔进了火炉。好在妻子眼疾手快,一把从烈火中抢出小说稿,然后安慰丈夫说:“写这稿子多不容易,别灰心,再寄出去试试吧!”凡尔纳接受了妻子的劝告。幸运的是,第16家出版社出版了这部作品。从此,凡尔纳用毕生精力,运用浪漫而又合乎科学原理的幻想,创作了近百部科学幻想小说,攀登上世界科幻作品的高峰,为人类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精神财富,启发、激励全世界无数青少年走上科学探索之路。

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重大的变革时代,一个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期,不同的利益集团你争我斗,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社会公正问题十分突出而尖锐地摆在公众面前,成了舆论关注的热点,弱势群体在人生竞技场上处于很不利的地位,不仅他们的权益往往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他们的人格尊严也会遭到无情的践踏。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促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农民工成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大的弱势群体,他们生活在社会的低层,人生的道路坎坷崎岖,布满荆棘,充满艰辛。身为这个庞大弱势群体的每个成员,当自己的基本权益受到侵犯,乃至人格尊严受到践踏之时,绝不应当忍气吞声,逆来顺受,而应当勇敢地站出来与之抗争。不要认为自己是天生的弱者,只能无所作为地忍受不公平命运的摆布。只要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有决心、有勇气改变自己的命运,谁都能成为人生竞技场上的强者。

在我们的农民工兄弟姐妹中,也确实涌现出无数在艰难中跋涉的优秀人物,为大家做出很好的榜样。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自立自强,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于在逆境中抗争。自然,这往往有一个由弱到强的过程。

出生于山西武乡县一个穷山沟的王郦,小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法继续求学。1999年,才15岁的她就告别了自家快要倒塌的破窑洞,被人带出大山,来北京当“保姆”,受尽雇主虐待后觉醒了权利意识,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打工者的艰辛经历也使她领悟到,只有掌握真本领才能不被歧视。经自己坚忍刻苦的努力,由一名受尽欺凌的“小保姆”成长为“保姆学校”的教师。

她刚来北京当保姆的女主人是个惨无人道的雇主,简直不把她当人看,一开始就给她定下了数不清的规矩:白天干活不能坐着,叫一声必须答应,哄孩子不能挨床,自己的衣服不能用洗衣机,不能用热水,洗脚只能用煮奶瓶的水,不许看书报杂志,偷打电话非法……3个月后的一天中午,王郦看到正在午睡的孩子一哆嗦,知道要尿尿,就抱起来把尿尿。女主人听见孩子哭,说她故意不让孩子睡觉,就一连几个耳光狠狠地打了过来。王郦吓得躲到屋角不敢吱声。

见王郦挨打不吱声,从此女主人常随意找个借口就打她。每次先让她自己搧嘴巴,然后再拿笤帚、皮鞋打。小孩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女主人让王郦把七八条开裆裤的开口缝上,并将10多双袜子缝上名字。缝到凌晨4点,她困得坐在地上睡着了,忽然觉得脸上扎针般地疼痛,睁眼一看,女主人正用缝衣针扎她:“你是我花钱雇来的,没干完活儿就敢睡?自己扎!”女主人把针递给她,她哭着扎自己的脸和胳膊,直到血迹斑斑。

一天,疯狂的女主人抄起一根铁棍劈头盖脸地打。王郦被打得昏了过去,醒来时头疼得像要炸开。趁下楼倒垃圾的机会,她给远在老家县城的姑妈打电话求救。次日,姑父托山西省驻京办事处的人把王郦救出来时,她已浑身是伤,经诊断,8处软组织挫伤,连大夫们看着都落泪了。

在律师的帮助下,她觉醒了权利意识,一纸诉状把雇主告上了法庭。最终,女雇主被拘留15天,法院判决:被告除向王郦支付经济赔偿和精神赔偿外,还必须书面赔礼道歉。这不仅是王郦一个人的胜利,也为北京近1/3人身权利受到过不同程度侵害的打工妹出了一口气。

此后,王郦先后在快餐店、保洁公司、照相馆打过工,又去当过保姆。艰难的经历使她认识到学习掌握一点真本事的重要性。“不掌握点真本事,就是人家不打你,自己迟早也会把自己打倒。”她报名参加了一个农家女高级家政培训班。除了学习一些基本技能,还要学习一些英文日常用语。王郦刻苦学习,进步很快。

2003年,“打工妹之家”召开“进京服务员培训及权益问题座谈会”,王郦被邀作典型发言。她根据自己的实践,总结出8条经验,写了一篇《怎样做一个好保姆》的文章,被刊登在《打工妹》杂志上。

几个月后,北京富平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聘请她当助教。这所学校专门培训那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农家女,帮助他们在北京就业,摆脱贫困。

从一个受尽凌辱的“小保姆”成了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一名教师,对王郦来说是个“飞跃”。但她原来只是小学程度,很清楚该怎么通过不懈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她的勤奋好学,她的一丝不苟的认真劲儿,使得她很快就有了长足的进步;她尽职尽责,交给她的任务总想做到点滴不漏,因而获得同事们的好评,她不仅上讲台讲课,还当班主任,管理几百名学生的卫生、纪律。她不再自卑,对自己现在的工作、对今后的日子充满自信。

王郦的童年是不幸的,出生于吉林白山的尹艳战比她更不幸,3岁时患小儿麻痹症;上小学时母亲自杀;刚成年时父亲惨遭车祸去世;不久,他赖以生存的残疾人印刷厂又倒闭了。

于是,他拖着残疾的腿,走南闯北地到处打工,推销水泥袋,当勤杂工,给小报拉广告……干了一行又一行。他还借钱做过小买卖。一个冰天雪地的冬夜,他蹬着装了几百斤货的三轮车,下坡时,残疾的左腿没踩住车闸,车翻了,连人带货滚在雪地上,差点儿摔死。

不管生活多坎坷,他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这就是要写书,要当作家。他说:“我从来就不把自己当残疾人看,也不自卑。我喜欢跟人较劲,非得干出点成就不行。”

32岁那年,尹艳战来北京打工,在广告公司谋了份差事,住地下室,啃干馒头,因业绩不佳,三个月后被炒了鱿鱼。此时正赶上过年,别人全家团聚时,他孤苦伶仃地躺在地下室,想起逝去的双亲,禁不住失声痛哭。又到一家广告公司打工,凭业绩当上了副总经理,管几十个人,可因老板克扣员工工资,他打抱不平又丢了饭碗。

到第三家广告公司打工,混得相当不错,他却中途辞了职,辞职后的尹艳战租了间只能放一张床的农舍,走火入魔地要圆自己的作家梦。

名人出书,不管它有什么样的水平,出版社往往会铺天盖地作宣传,还要给作者版税。尹艳战写了书,其质量虽受行家的肯定,但因为他是个无名小卒,是个打工仔,出书得自己掏腰包。他把十几年打工省食节用攒下的3万元交给出版社,终于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作品——《都市情缘》。该书印了3000本,即使把这3000本书全部卖完,他也要承担近万元的亏空。

尹艳战自然不会满足于出这么一本书。因为它只验证了他的能力,并没能改变他的命运,他想成为一个拥有大量读者的、正儿八经的作家。此后一年,他同时在几家广告公司打工,直干到业内小有名气,2005年初他又辞职了。攒了一笔钱,够生活费了,他又开始写第二本书。他想,完稿后先在网上发,根据网友的评论予以修改,然后再找出版社。那时,他会要求版税,不再自己掏钱。

《都市情缘》一书中,有这么一首诗:“我不相信命运/是生来注定的/因此,我还活着/活下去/只为了反抗/所谓的被注定的命运/走下去,路越崎岖/前方的风景越美丽。”有了这么坚定的信念和意志,我们相信,尹艳战的人生道路会越走越宽。

世界上,勇于和逆境抗争,在逆境中磨炼成长的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犹太人在全球各个领域的出色表现。由于历史和宗教的原因,犹太人长期没有自己的国家,分散居住在世界各国,经常受到歧视、排挤,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残酷*,更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登峰造极的地步,二战期间,居住在欧洲的被屠杀的犹太人达600万,占其总人口的一半。常常陷入逆境的生活,造就了犹太人不屈不挠的性格,从中涌现了许多非凡的人物。

马克•吐温在自己的著作中写道:“犹太人的人数还不到人类总数的1%,本来应该像灿烂银河中的一个小星团那样不起眼,但是他们却经常成为人们的话题,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科技、文化、政治、经济等无论哪个领域,犹太人都取得了出类拔萃的成绩。

首先,犹太人在世界的文化科学史上占有光彩夺目的地位,历代人才辈出,群星灿烂。众所周知,*、爱因斯坦、黑格尔、海涅都是犹太人。另外,杰出的经济学家李嘉图、哲学大师斯宾诺莎、心理学巨匠弗洛伊德、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电磁波先驱赫兹、量子力学创立人波恩、现代艺术缔造者毕加索、卓越的政治家基辛格等等,也都是犹太人。全世界每年获诺贝尔奖者寥寥,却基本上少不了犹太人,1978年犹太人占获奖者的3/4,1979年占1/2。截止2001年,犹太人获诺贝尔奖累计已达129人,其中医学奖45人,物理奖71人,化学奖22人,经济学奖13人,文学奖10人,和平奖8人。

犹太人中富豪之多也令人惊讶。在根据资产排名的美国前400个富豪家族中,犹太人占了近1/4,其中的前40个,40%是犹太人,而犹太人在全美人口中仅占2%。《福布斯》曾报道的世界前400名亿万富翁,有60人是犹太人,占15%。

有人在总结犹太人成功的十*则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把逆境看作机遇。一个有志于追求美好人生的人,假如在身处逆境时也有如此积极的心态,豁达的胸怀,把逆境看作机遇,相信成功绝不会远他而去。

重大的挫折把人推向逆境,人在逆境中成才,在摆脱逆境的拼搏中取得事业的成功,是一个普遍现象。贝弗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罗曼•罗兰在评价某些伟大人物时说:“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人,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人。”美国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则认为:“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许多犹太人在逆境中奋斗成长、成功的经历,正好印证了这些名家的至理名言。

我们今天的社会,人似乎被分成三六九等,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格格不入的不公平现象大量存在。这种情况也反映到作为“精神家园”的高等学府。同样是大学生,身份是完全一样的;大家都还不能自己挣钱,社会地位也根本没有分化。按理说,谁都不应有什么特殊的优越感,也不应当有人认为自己低人一等。但由于中国今日的大学人文教育、思想教育的严重缺失,不能真正把提升人的精神品位作为学校最根本的追求,社会上的等级观念便乘虚而入。少数富家子弟把家庭地位带进了学校,不仅一身名牌,四处摆阔,毫无节制地追求高消费,而且自以为高人一等,鄙视来自贫困家庭的同学;而有一些出身贫寒的学生,没有用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坚定的人生信念作为自己精神世界的支撑,产生了自卑感,觉得在同学中抬不起头,以至出现了某种心理疾病。这实在是教育的悲哀,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悲哀。

不论是充满优越感的富家子弟,还是心怀自卑的贫困生,都是生活中的弱者,他们的心理状态都说明了一种精神上的贫瘠。

前者有一种自我认知上的严重错位,别说你优裕的经济条件来自家庭,就算你本人是个富翁,也没有必要以此骄人,摆出一副自以为是的“校园大款”的架势。这样的大学生很需要以西方国家的青年为借鉴,学一点人家从小自立的理念。在美国,孩子一到18岁,就得以自己的劳动挣钱养活自己,再依赖父母被认为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在日本,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也以自己挣钱自己花为荣,以挥霍家庭钱财为耻。在美、日等国,富家子女靠自己赚钱读书并不鲜见。他们懂得赚钱的不易,很知道节俭,更不会无聊地去向人炫耀家庭的财富。

1998年,美国一些学生来北京交流观光,其中有一个出生在中产阶级家庭的18岁青年,在他和中国学生一起逛商场时,看中了一件上衣,拿在手里前后左右欣赏了许久,最后还是恋恋不舍地放回原处。人家问他为什么这么节俭,他回答说:“我已18岁,像我这么大,如果再伸手向父母要钱,是很不光彩的事,要被人家耻笑,瞧不起,说你无能。”他在国内用课余时间干两份工作,经济上已独立,到中国来看看是他多年的夙愿,这次来华的费用是他自己挣钱积攒下来的。我们的一些“校园大款”与这位美国青年相比,真有天壤之别。某些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在学校里的不良表现,也表明了那些富裕家庭的家庭教育的失败。

贫困家庭出身的大学生,也必须用高屋建瓴的目光,用一种广阔的视野去认识自己目前的处境。对于一个尚未走上社会的青年学子来说,家庭的贫困不算贫困,心灵的贫困才是可悲的真正的贫困。要知道,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贫困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社会历史的原因造成的,根本不是你家庭或本人的耻辱,用不着妄自菲薄,自然也用不着在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浊流涌动的校园里一门心事地去跟人攀比。虽然,贫困对你目前的个人发展会受到一些限制,但更应当看到,贫困带给你的种种优势,如依赖性少,自立性强,经得起磨难,吃得起苦,有着从贫困的生活中得到锻炼的意志力,凡此种种,都是一生受用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与这样的精神财富相比,暂时受到的一些限制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你应把潜藏在自己身上的“富矿”挖掘出来,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为日后人生竞技场上的拼搏作好充分准备。

我们许多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是很有骨气的,从懂事起就伴随着他们一路走来的艰难生活,造就了他们倔强的性格,对不利的环境有很大的承受力,勇于和逆境抗争,从挫折中奋起,以强者的姿态抒写自己的青春年华。就读于郑州河南中医学院的女学生白云苹,就是数以万计的这一类优秀贫困生中的一员。

在河南邓州农村长大的白云苹,父母都是文盲,长期以来,一家5口仅靠几亩薄地、养几只牲畜维持生活,日子本来就过得紧巴巴的,母亲生病欠下1万多元外债,更给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整个高中3年,她只能吃最便宜的馒头和稀面汤,一天的饭费只有1元钱左右,加上其他的开销,每月住校的生活费总共不到50元。即使是这样,到了高中最后一个学期,家里还是供不起她读书。后来学校给她免了学杂费,虽然继续上学,但生活费还是没有着落。

于是,走投无路的白云苹开始偷偷地捡破烂。平时,她趁晚上同学们休息时,在学校里捡;星期天和课余时间,她就提着一个塑料编织袋,到邓州市的大街上和其他捡破烂的老人一起捡。捡到的废纸和废塑料等积攒起来每星期卖一次,能卖10元左右。这些钱就是她一个星期的生活费。有时她还能剩点钱给母亲买几个水果吃。

对这段经历,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我学会了承受。要坚持!只有坚持下去,自己的路才能走下去。”

靠捡破烂,白云苹度过了她高中最后一学期的紧张时光。毕业后,她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河南中医学院。学校给她免了学费。开学初,她一时找不到勤工助学的事情做,靠手头仅有的70元钱,她又过起苦行僧一般的日子,只吃馒头、面条,把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2元以内。

班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很热心地发动班里的同学为她捐款,几天下来,同学们捐了600元钱。可当班长把这笔钱交给她时,她坚决不要。她说:“同学们的心意我领了,可有的同学比我还苦哩,我咋能收他们捐的钱?老师正帮我联系勤工助学岗位,我能挣钱养活自己,这些钱还是退给大家吧。”辅导老师动员她把这笔钱收下,也一样遭到拒绝。

把这些钱退还同学,会伤了同学们的心。后经老师建议,以这600元钱作为基本资金,成立了贫困生基金会。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捐款,白云苹一分不留,全部直接列入到贫困生基金会的账上。学校还帮助她在学生中招募了一些志愿者,成立了一个基金管理组,负责管理所捐献的资金。

白云苹自己的生活费则全部靠打工去挣。她打了两份工,一份是学校提供的,定期到学校实验楼打扫卫生,每月报酬80元;另一份是校外一个餐馆提供的,从中午12时到下午2时半左右,周一到周五,每天5元钱,外加一顿免费午餐。一个月打工有150元左右的收入,够她用的了,因此她颇为满意。

贫困生基金会成立以来,已有多人从中借到了紧急救助款。特别是2003年4月25日到6月中旬,学院因“非典”实行封闭管理,过去靠课余时间外出打工挣生活费的同学断了生活来源,基金会成了他们的好帮手。一个从基金会借到救助款的同学说:“从这里,我感觉支取的不仅是一笔应急的救助款,而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督促自己像白云苹一样,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当然,大学生中的一些不良心理和种种令人担忧的不良现象的出现,不仅仅是由贫富差异造成的。如最近几年,许多大学里“郁闷”一词颇为流行,常有人把“郁闷”挂在嘴边,郁闷是心理亚健康的一种情绪反映,表现出人们面对困难、挫折时的迷茫和痛苦。让大学生感到迷茫和痛苦的,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学习丧失了动力或遇到困难,与同学在学习或其他方面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处理不当,青春的烦恼和恋爱的失败,考研、就业的担忧,学校管理层的不正之风、*现象,等等,都会让人心理失衡,产生抑郁、焦虑、偏执、敌意等不良情绪,贫富差距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郁闷情绪得不到及时排解,长期积累,对大学生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只有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有了远大的人生追求,才能使人坚强起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有勇气面对挫折,战胜困难,成为生活中的强者。自己才是个人命运的真正主宰,大学生首先要自己争气。学校的管理部门则应当十分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思想教育工作不能流于形式地应付差事,光懂得打官腔、说大话,而要拿出一些符合青年学生特点的、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办法来,积极引导学生走上健康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