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1:19:15

第十二章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

【原文】邹与鲁閧1。穆公2问曰:“吾有司3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4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5千人矣;而君之仓廪6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7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後得反之也,君无尤8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译文】邹国与鲁国发生争斗,邹穆公就问孟子:“我有管理的官员被打死三十三人,而民众却没有一个死的。要是杀了这些民众,又不能杀那么多;不杀吧,又恨他们眼看着长官被杀却见死不救,要怎样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在灾荒的岁月里,您的百姓中年老体弱的大批死亡而被弃尸于山沟中,年轻力壮的人四散逃荒,有近千人;而您的粮仓积满,府库充足,有关的官员却没有报告您,这就是居上位者残害下面的百姓。曾子说过:‘切切警惕呀,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所以老百姓如今有机会回报了。君王您不要求全责备。君王您施行爱民的政策,这些老百姓就会亲近上级官员,甘愿为长官献出自己的生命了。”

【说明】爱民者得民拥护,不爱民者民见死不救也。这次邹、鲁之争斗,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孟子所说的,以及所引曾子的话,都是对孔子“对等原则”的发挥。孔子学问的中心是“仁”,即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亲爱,相互爱护,相互帮助。这就是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对等原则。《诗·大雅·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依照这个对等原则,你投入了“爱”,才能得到爱的回报;你投入了“信”,才能得到诚实的回报。如果你对别人是欺骗,那么别人也会不诚实。所以,人如果失去了爱心,那么剩下的还有什么呢?你用狠心来对待别人,别人也就敬而远之了。而邹穆公粮仓积满,府库充足,有关的官员却没有报告,这就是居上位者残害下面的百姓。这里面还牵涉一个问题,即君王爱民而官吏违之。据说邹穆公是比较爱民的,还是施仁政的,但为什么还会出现在灾荒的岁月里,百姓中年老体弱的大批死亡而被弃尸于山沟中,年轻力壮的人四散逃荒有近千人的景况呢?这就是任用贤才的问题了。所谓贤才,不仅仅是能干,懂得管理,更重要的是应有一颗爱民的拳拳之心。这一点,尤为现代管理者所应重视。

——————————————————

【注释】1.閧:(hong讧)《说文》:“鬨,斗也。从门,共声。”这里用为争斗之意。

2.穆公:即邹穆公,邹国的君王。邹在今山东邹县一带,紧邻鲁国。

3.司:《书·胤征》:“遐弃厥司,乃季秋月朔。”《书·高宗肜日》:“王司敬民,罔非天胤。”《诗·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司直。”《周礼·师氏》:“司王朝。”《老子·七十九章》:“有德司契,无德司彻。”《论语·泰伯》:“笾豆之事,则有司存。”《礼记·曲礼》:“曰司徒。”《韩非子·三守》:“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说文》:“司,臣司事于外者。”《广雅》:“司,臣也。”《小尔雅》:“司,主也。”这里用为掌握管理之意。

4.疾:《易·复·辞》:“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书·康诰》:“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书·君陈》:“尔无忿疾于顽。”《论语·述而》:“子之所慎:齐,战,疾。”《荀子·非十二子》:“礼节之中则疾疾然,訾訾然。”《诗·桧风·隰有苌楚序》:“隰有苌楚,疾恣也,国人疾其君之淫恣,而思无情欲者也。”《字汇·疒部》:“疾,恶也。”徐灏《说文解字注笺·疒部》:“疾,又为疾恶之义。”这里用为憎恶之意。

5.几: (jī基)《易·小畜·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尔雅》:“几,近也。”《庄子·天地》:“意几乎后言。”《荀子·解蔽》:“类是而几,君子也。”《荀子·尧问》:“女以鲁国骄人,几矣!”《汉语大字典·几部》:“几,接近于。” 本意为“就要”、“快要”之意。这里用为差不多之意。几千人,差不多有近千人。

6.仓廪:《礼记·月令》:“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 贾谊《论积贮疏》:“仓廪实而知礼节。”这里用为储藏粮食的仓库之意。

7.曾子:孔子弟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原属山东费县,现属平邑县)人。少孔子四十六岁。

8.尤:《书·君奭》:“罔尤违,惟人。”《左传·襄公十五年》:“尤其室。”《老子·八章》:“夫唯不争,故无尤。”《论语·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礼记·中庸》:“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吕氏春秋·诬徒》:“人之情恶异于己者,此师徒相与造怨尤也。”这里用为求全责备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