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自杀死亡28.7万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3:24:22
我国每年自杀死亡28.7万人

9月10日是第四个“世界预防自杀日”。据统计,我国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已达28.7万人,每2分钟有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在15~34岁青壮年死因中,自杀高居第一位。其中,抑郁症是导致自杀的首位原因。而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有大约78.6万人自杀,这意味着每隔40秒就有人自杀。

活着还不如家里的乌龟

“我想从天桥上跳下去让汽车撞死,也想过服用安眠药、跳楼。”19岁的男孩小周向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热线中诉说自己有过三次自杀的念头。“我觉得活着甚至不如家里养的乌龟。乌龟在家,妈妈还不时表示关爱呢。”无奈、孤独、郁闷,小周去年没考上大学,失业在家一年。“父亲因为我失业在家,经常绷着脸,总和母亲吵架,好像都是因为我。”

“爸爸妈妈还有老师,都认为我学习不好,不是好孩子。唉,活着没有什么用,不如死了算了!”一直低声叹气的小周哭泣着说。

“我自杀之前只想见姥爷,可姥爷早去世了……再也没人关心我了。”

小周的压力源来自多方面,包括大学未考上、失业、父亲下岗、父母威胁离婚等接连的打击。

产生自杀念头的人首先是因为外界超常的压力所致。但决定因素还是内因出现问题,因为从一个念头的产生到行动是有距离的。正常情况下,一般人都能自己化解,或者在别人开导下得以解脱。我们劝一个悲观失望的人,“首要的努力是帮助他寻找活下来的理由。”贾晓明教授说,很多有自杀倾向者都有亲人,首先可以试着缓解压力源。其中一部分压力源可以通过家庭成员的努力而改变,而有一些是无法改变的。“在压力源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应该提倡生存的智慧。”贾晓明教授说。

网瘾少年误解生死轮回

“我平均一周想两三回自杀的问题。”网瘾少年小伟淡淡地说。“我们都说好了,到20岁还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去死。”14岁的女孩晓晓对心理专家坦言。专家在治疗中发现,晓晓一直与她的上百个“哥们”通过网络联系,而她的朋友中不少来自少教人员,属于一般人眼中“被社会抛弃的群体”。

“网瘾少年这个群体更容易形成自杀情绪。”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心理专家应力教授分析,因迷恋网络而休学的孩子,社会认同感最低,他们在父母眼中是多余的,内心往往极其自卑,所以在网瘾少年中也凸现出一个庞大的、有自杀倾向的群体。

“13岁网溺少年张满艺之所以自杀,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一年龄段儿童期的原始思维还没有褪尽,分不清网络和现实的区别。所以更容易在网络游戏中受诱导,尝试用自己的生命来探究生死的奥秘。”专家认为,网络游戏中扮演角色的“死而复生”更加强化了未成年人对生死轮回的误解。陷入迷信的迷茫,必然失去对生命的珍惜。

自杀已成青少年死亡首因

“事实上,青少年的自杀倾向,深刻透视出成年人和整个社会的心理问题。家长往往把自身的冲动、无法面对的问题投射到未成年人身上。”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宗春山主任说。

自杀已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大原因。宗春山说,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生理的成熟带来心理的萌动。青少年受到各种心理问题、心理压力和权益侵害,均可成为导致青少年自杀倾向等心理的潜在诱因。在缺少家庭温暖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更容易在遇到应激事件时产生悲观厌世情绪。

抑郁症是自杀倾向“祸首”

晚7时到凌晨2时是自杀倾向的高发时间,白天工作忙、干扰多,不易陷入思想误区,晚上,一个人处于孤独无助状态,很容易产生悲观情绪。

“有自杀倾向的人85%以上伴有抑郁、焦虑等症状,而且年龄群集中在15岁-30岁之间,正是生理上的敏感阶段,同时也是心理上起伏最大、落差最大的时期。”引发自杀的原因主要是来自情感、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不如意,不能得到及时的排解和宣泄,日积月累到极限,就会对自己的生活失去自信,思想上走偏、自暴自弃是走上绝路的开始。

“厌世情绪与个性特征和环境状况有关。”当个人的“能力感”丧失或受到威胁时,就可能采取自绝行为。所谓的“能力感”包括自我评价、人际关系、智能及躯体状况的认知。

实际上,身心健康问题、工作问题、考试失败、焦虑不安、家庭不和、矛盾冲突、受批评或惩罚,夫妻矛盾无法解决,都能使人的“能力感”丧失。“凡有上述不良情绪的人群,自杀的可能性都存在,所以,对思维上经常发生短路的他们更要密切关注。”一旦发现有激化倾向,就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一般来说,自杀干预的最佳时间是求助者表现出明显倾向后的24小时之内。一旦错过有效工作期,即使求助者没有成功,动机存在还会继续追求解脱烦恼而赴死。

对有自杀倾向的人群,除了请精神科医生、临床心理学家或心理咨询专家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外,亲朋的关爱也是努力消除或减轻危险因素的必需,生活中美好的希望正是将自杀倾向消除在萌芽状态的特效药。

“要从根本上减少自杀的发生,有必要开展人生意义与价值观的教育,正确地对待人生困难与社会阴暗面。面对现实。”专家表示,如果自杀者已经发展为抑郁症,仅仅靠心理咨询并不能挽救他们的生命,必须首先进行药物治疗。

有自杀倾向的人采取行动前,往往会流露出一些征兆,比如,向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厌世”的情绪。或在日记、绘画、信函中流露出明显不同于往常的焦躁不安、哭泣、行为怪异粗鲁。出现抑郁症状、食欲不振、沉默少语、失眠。性格发生巨变,“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有些人还会无缘无故收拾东西,向人道谢、告别、归还所借物品、或者赠送纪念品。 摘自《广州日报》

丁文显 任珊珊 邹林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