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配置及基本知识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1:26:12
电脑配置及基本知识
主机板

我们都知道主板的品质主要由:芯片组(CHIPSET)、主板设计与布局(DESIGN AND LAYOUT)、以及主板的做工用料这三方面来决定的。芯片组这里是主板性能的直接决定因素。下面主要从主板的设计与布局以及主板的做工用料这两方面来谈谈主板的品质是如何来体现的。

一、主板的布局与设计

主板的布局主要是从主板上各部件的安排与走线来体现的。提供芯片组的厂商在向主板厂商出货时会相应提供芯片组的设计指南(CHIPSET DESIGN GUIDE),同时一般还会有样板。传统的欧美大厂常按照这些设计,做全尺寸的板子,虽然价格较贵,但性能一流。而以台湾地区为代表的厂商为了权衡成本和性能要求,就拼命在主板的结构布局上下功夫。

1、主板结构的安排

1)大多数的主板厂商为了节约成本,不但将板型改小,而且在主板的用料配件上也有相应的精简,只维持基本的性能要求,可是这种降低成本的做法是对厂商的主板布局设计能力的一个考验。因为更小的空间里放上同样多的扩展位,还要维持住稳定性以及限制干扰,这样主板结构安排设计的合理性就显得特别的重要,稍微有一点设计不合理就会导致死机,在这点上实力不济的厂商就很容易在这些地方出纰漏,流出质量低劣的主板。

2)主板上需要跟外界连接的接口部件位置一般是固定的,不能改动,像AGP、PCI等扩展槽和键盘、鼠标、USB等接口就是这样的,它们必须配合机箱上的孔位,维持相对的位置。主板设计工程师会根据产品部门需求确定的扩展槽数目来预留安排它们的位置。

3)CPU与芯片组的布局,由于CPU与CHIPSETS相连的线路密集,再者芯片组厂商对CPU、芯片组及其周边区域在设计指南中有严格的限定,属于敏感地带,所以在设计布局时它们可以移动的余地很小。

4)除开扩展槽和CPU、CHIPSETS之外,乘下的部件就可以比较自由安排。如ATX电源接口座,现在比较流行的做法是放在主板左上角键盘口附近,这样不但保证了充足的布线空间,而且还能离机箱上的电源近一些。

5)主板结构布局上的问题不仅可能影响稳定性,有时一些细节问题也会导致用户使用的不方便,一些有实力的主板厂商会充分考虑到用户使用的方便性,比如说一些高个子的电容、立式电池座等元器件就不宜安置在PCI、AGP槽附近,因为它们有可能会阻碍一部分扩展卡的插入,再者现在由于CPU频率越来越高,发热量也越大,散热风扇(FAN)的体积也随着越来越大,这就要求CPU座附近的高个大容量的电解电容不能离得太近,应给体积盘大的CPU风扇预留足够的空间,但同时为了提升电源质量而需要在CPU座的附近安置密布的大个电解电容,所以好的结构设计主板会把这两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2、主板布线设计

1) 北桥芯片到CPU、内存、AGP槽的距离相等是主板设计的基本要求,即所谓的"时钟线等长"。我们知道作为CPU与内存连接桥梁的北桥芯片在布局上就很有讲究。现在一些有研发实力的主板厂商在北桥芯片安排布局上采用旋转45度的巧妙设计,不但缩短了北桥与CPU、内存槽、AGP槽之间的走线长度,而且使时钟线等长。

2)、主板上的布线设计是一门很专业的学问,它要视不同的线路特性进行不同的设计处理方式。主板上采用的"蛇行布线"就很有讲究,有些人认为蛇行布线越多就说明有更高的设计水平,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般来说,采用蛇行布线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为了保证布线线路的等长,因为象CPU到北桥芯片的时钟线,它不同于普通电器上的线路,在这些线路上以 100MHz左右的频率高速运行的信号对线路的长度十分的敏感,不等长的时钟布线路会引起信号的不同步进而造成系统不稳,这样某些线路需要以弯曲的方式走线,以调节长度;另一个使用蛇行布线的常见原因是为了尽可能减少电磁辐射(EMI)对主板其余部件和人体的影响,因为高速而单调的数字信号会大大地干扰主板上模拟器件的工作,如AC'97芯片或板载的软猫等。平常抑制EMI的一种简便方法就是通过设计蛇形布线,来尽可能多吸收消化辐射。采用蛇行布线有了上面这些好处,并不是说在主板布线设计的时候使用蛇行布线越多越好,因为过多过密的主板布线会造成主板布局的疏密不均,会对主板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好的布线应使主板上各部分线路密度差别不大,并且要尽可能均匀分布否则很容易造成主板的不稳定

2、主板电源设计

1)、主板的电源设计包括CPU供电部分的设计和BGA等CHIPSETS及其外围芯片、IC供电电路的设计,而其中以CPU供电部分设计最为关键。

2)、从CPU供电电路的直流-直流转换器件来说,以前的LX、BX到现在的694、810与I815年代,一直普遍采用的是由两颗MOSFET管组成的单相同步降压电路,把电源输入的3.3V~12V 电压转换成1.65V~2.0V电压供CPU使用,它输出的电流的能力可以达到十几安培,可以满足INTEL SOCKET CPU的电源要求。

RC5051 为PWM宽脉冲开关电源调制器芯片,它把+12V电源电压调制成CPU所需要的1.65V~2.0V工作电压(具体电压值由不同的CPU设定的VID0至 VID4不同的状态值来确定),当RC5051接上电源时,会根据不同的CPU自身所设置的缺省状态值(VID0~VID4),经过RC5051内部的5 位A/D转换器产生第16脚的VREF参考电压,然后VREF和输出电压VCCVID进行比较,从而随时调整确定 RC5051的第9脚和第12脚的占空比输出方波,使得VCCVID电压始终保持调整为一个稳定的输出电压。对于"单相"我是这样理解的,即在一个开关脉冲周期中只有一组脉冲方波形成;那么依此类推,下面介绍的"四相"就是说在一个开关脉冲周期中有四组脉冲方波产生;"同步降压"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开关脉冲方波的产生、调制和VCCVID输出电压的产生、调制是同时进行的,也就是说是同步的,并且PWM芯片把+12V等电压调制成2V以下的电压,所以也是在起一个降压的作用。
3) 但是随着AMD的1G MHz SOCKETA CPU的出现,CPU的供电电流比原来增加了9倍,达到了41A之多,就要求主板厂商设计出更合乎经济标准的新型电源供电电路。为了满足低电压、大电流的直流-直流转换器供电电路的需求,现在一些名牌大厂采用服务器主板上早以使用的多相型电源变换器,如最常见设计是四相供电电源,如果每相供电15A的话就能给60A的处理器提供电力,更高档的设计场合还会采用IC甚至是专利保护下的特殊电路来保证电源转换的高效率和更优的电源开关电路特性曲线。当然采用以上设计,成本会递增,只有一些有实力的大厂会选择多相型变换器的思路,但是普通的二线厂商可能会出于成本考虑,设计提供的电源电流刚好够标称支持的最高CPU使用,这样设计的产品,价格虽然是下来了,但不能够对未来新的CPU提供支持。

二、主板的做工用料

PCB(印刷电路板)的做工

有实力的PCB生产厂家所生产的PCB板的色泽一定是均匀的,并且光洁度也好。PCB的布线层数并不是越多越好,一般以6层板为宜。

SMT(表面贴装)元器件的做工

一般我们主要通过观察元器件的贴装精度来判断主板的生产工艺是否精良,好的元器件贴装应是定位准确,没有偏移和歪斜。

主板用料

名牌大厂所生产的主板用料,像CPU插座、扩展槽和插槽等都采用有名厂家的插接界面元器件,主板的性能也就不用多说了。

中央处理器

  1.CPU的内部结构与工作原理



  CPU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的缩写,它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CPU的内部结构可分为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三大部分。CPU的工作原理就象一个工厂对产品的加工过程:进入工厂的原料(指令),经过物资分配部门(控制单元)的调度分配,被送往生产线(逻辑运算单元),生产出成品(处理后的数据)后,再存储在仓库(存储器)中,最后等着拿到市场上去卖(交由应用程序使用)。

  2.CPU的相关技术参数

   (1)主频

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M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速度。CPU的主频=外频×倍频系数。很多人以为认为CPU的主频指的是CPU运行的速度,实际上这个认识是很片面的。CPU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当然,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是有关的,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公式能够实现两者之间的数值关系,而且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因此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2)外频

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也是MHz。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而且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很容易被混为一谈,下面的前端总线介绍我们谈谈两者的区别。

   (3)前端总线(FSB)频率

  前端总线(FSB)频率(即总线频率)是直接影响 CPU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由于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带宽)/8。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千万次;而100MHz前端总线指的是每秒钟CPU可接受的数据传输量是100MHz×64bit÷8Byte/bit=800MB/s。

   (4)倍频系数

倍频系数是指CPU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高CPU的频率也越高。但实际上,在相同外频的前提下,高倍频的CPU本身意义并不大。这是因为CPU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频而得到高主频的CPU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效应——CPU从系统中得到数据的极限速度不能够满足CPU运算的速度。

   (5)缓存

  缓存是指可以进行高速数据交换的存储器,它先于内存与CPU 交换数据,因此速度很快。L1Cache(一级缓存)是CPU第一层高速缓存。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L1缓存的容量通常在 32~256KB.

  L2Cache(二级缓存)是CPU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分内部和外部两种芯片。内部的芯片二级缓存运行速度与主频详图,而外部的二级缓存则只有主频的一半。L2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CPU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现在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512KB,而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缓存更高达1MB-3MB。

   (6)CPU扩展指令集

  CPU扩展指令集指的是CPU增加的多媒体或者是3D处理指令,这些扩展指令可以提高CPU处理多媒体和3D图形的能力。著名的有MMX(多媒体扩展指令)、SSE(因特网数据流单指令扩展)和3DNow!指令集。

   (7)CPU内核和I/O工作电压

  从586CPU开始,CPU的工作电压分为内核电压和I/O电压两种。其中内核电压的大小是根据CPU的生产工艺而定,一般制作工艺越小,内核工作电压越低;I/O电压一般都在1.6~3V。低电压能解决耗电过大和发热过高的问题。

   (8)制造工艺

  指在硅材料上生产CPU时内部各元器材的连接线宽度,一般用微米表示。微米值越小制作工艺越先进,CPU可以达到的频率越高,集成的晶体管就可以更多。目前Intel的P4和AMD的XP都已经达到了0.13微米的制造工艺,明年将达到0.09微米的制作工艺。

  从上面我们了解了CPU的逻辑结构以及一些基本技术参数,本文将继续全面的了解影响CPU性能的有关技术参数。
1.指令集

(1) X86指令集要知道什么是指令集还要从当今的X86架构的CPU说起。X86指令集是Intel为其第一块16位CPU(i8086)专门开发的,IBM1981年推出的世界第一台PC机中的CPU—i8088(i8086简化版)使用的也是X86指令,同时电脑中为提高浮点数据处理能力而增加的X87芯片系列数学协处理器则另外使用X87指令,以后就将X86指令集和X87指令集统称为X86指令集。虽然随着CPU技术的不断发展,Intel 陆续研制出更新型的i80386、i80486直到今天的PentiumⅢ(以下简为PⅢ)系列,但为了保证电脑能继续运行以往开发的各类应用程序以保护和继承丰富的软件资源,所以Intel公司所生产的所有CPU仍然继续使用X86指令集,所以它的CPU仍属于X86系列。由于Intel X86系列及其兼容CPU都使用X86指令集,所以就形成了今天庞大的X86系列及兼容CPU阵容。

  (2) RISC指令集RISC指令集是以后高性能CPU的发展方向。它与传统的CISC(复杂指令集)相对。相比而言,RISC的指令格式统一,种类比较少,寻址方式也比复杂指令集少。当然处理速度就提高很多了。而且RISC指令集还兼容原来的X86指令集。

  2.字长

电脑技术中对CPU在单位时间内(同一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叫字长。所以能处理字长为8位数据的CPU通常就叫8位的CPU。同理32位的 CPU就能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字长为32位的二进制数据。当前的CPU都是32位的CPU,但是字长的最佳是CPU发展的一个趋势。AMD未来将推出64位的CPU-Atlon64。未来必然是64位CPU的天下。

  3.IA-32、IA-64架构

  IA是Intel Architecture(英特尔体系结构)的英语缩写,IA-32或IA-64是指符合英特尔结构字长为32或64位的CPU,其他公司所生产的与 Intel产品相兼容的CPU也包括在这一范畴。当前市场上所有的X86系列CPU仍属IA-32架构。AMD即将推出Athlon64是IA-64架构的CPU。

  4.流水线与超流水线

  流水线(pipeline)是Intel首次在486芯片中开始使用的。流水线的工作方式就象工业生产上的装配流水线。在CPU中由5~6个不同功能的电路单元组成一条指令处理流水线,然后将一条X86指令分成5~6步后再由这些电路单元分别执行,这样就能实现在一个CPU时钟周期完成一条指令,因此提高CPU的运算速度。超流水线(superpiplined)是指某型CPU内部的流水线超过通常的5~6步以上,例如Pentium pro的流水线就长达14步。将流水线设计的步(级)其完成一条指令的速度越快,因此才能适应工作主频更高的CPU。但是流水线过长也带来了一定副作用,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Intel的奔腾4就出现了这种情况,虽然它的主频可以高达1.4G以上,但其运算性能却远远比不上AMD 1.2G的速龙甚至奔腾III。

  5.封装形式

  CPU封装是采用特定的材料将CPU芯片或CPU模块固化在其中以防损坏的保护措施,一般必须在封装后CPU才能交付用户使用。CPU的封装方式取决于CPU安装形式和器件集成设计,从大的分类来看通常采用 Socket插座进行安装的CPU使用PGA(栅格阵列)方式封装,而采用Slot x槽安装的CPU则全部采用SEC(单边接插盒)的形式封装。现在还有PLGA(Plastic Land Grid Array)、OLGA(Organic Land Grid Array)等封装技术。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目前CPU封装技术的发展方向以节约成本为主。

内存

一、该选购哪一种内存?

 目前市上有三种内存,该选购哪一种内存还是由你的实际情况决定的。
1、SDRAM内存价格便宜,选购大容量的内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SDRAM内存速度上的不足,是老主板的用户升级内存的最佳选择。由于老主板的用户群十分庞大,所以各个内存厂商们纷纷推出PC150和PC166规格的SDRAM内存以提升速度,SDRAM内存是不会在短时间内在市上消亡,凭借赛扬Ⅲ 仍然在发挥它最后的光茫。
  2、DDR SDRAM内存能在时钟触发沿的上、下沿都能进行数据传输,传输速率是SDRAM内存的二倍,在生产上,以前用于生产SDRAM的生产线只要稍微经过改造即可生产,DDR是一个开放的标准,不需要交纳笔专利费,采用传统的TSOP封装方式,内存制造厂商不需要太多的设备改造既可量产,在制造技术和原料消耗方面基本相同。SDRAM和DDR内存价位相差不是很大,而DDR内存能大大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建议新购机的朋友应该选购DDR的内存与主板,以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性能。
  3、RDRAM内存是未来内存的发展方向,它将RISC(精简指令集)引入其中,依靠高时钟频率来简化每个时钟周期的数据量,它具有相对SDRAM较高的工作频率,但其数据通道接口带宽较低,以串行方式工作的,所以在使用Rambus内存时,必须插满所有的内存槽,否则无法工作,没有Rambus的内存槽则必须用专用的连通器插满。Rambus是一种高昂的专利技术,不光要交纳一笔专利费,生产Rambus还必须投入大笔资金用于改造生产线。Rambus的性能确实很先进,但因价格高没能成为主流内存,这种高性能高价格的特点很适合在高端的服务器或工作站和需要大量数据交换的商业运算以及大容量的3D图形处理等方面使用。

二、 选购要考虑
  1、把握好购买时机:内存是电脑配件中行情变化最大的配件之一,用一日三变亦不为过,把握好购买时机可以为你省下一些钱。
  2.速度:内存条的速度一般用存取一次数据的时间来作为性能指标,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快。
3.容量:内存条容量大小有多种规格,168线的SDRAM内存大多为64M、128MB、256M、512M容量。 4、奇偶校验:为检验存取数据是否准确无误,内存条中每8位容量能配备1位做为奇偶校验位,并配合主板的奇偶校验电路对存取的数据进行正确校验,奇偶校验则将统计的结果和实际读出的数据进行比较看是否一致,从而确保了内存数据的正确性。
  5.内存的电压:SDRAM使用3.3V电压,在选购时要注意主板是否支持。

三、内存的做工
 内存做工的好坏好坏直接影响电脑性能和稳定性,选购时注意:
  1.PCB板最好是六层板,注意内存PCB基板重量是否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并且感觉质量均匀,表面是否整洁,PCB板边缘打磨得比较光滑。内存电路板面应该光洁且色泽均匀,元件之间的焊点整齐,内存芯片同PCB板相连的引脚应该是紧密且整齐。
  2、注意芯片的编号或者是检测SPD的内容,CAS(纵向地址脉冲)延迟时间越短越好。

四、内存的容量与规格
  1.尽量选用单条大容量内存,单条内存有稳定电气性能,在同容量下单条内存要明显好于两条,出错的几率也小。
  2、市面上的内存可分为两种:单面和双面,通常单面内存每条拥有一组Bank,而双面内存则每条提供两组Bank。 单、双面内存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区别也很小,从技术上来考虑的话,对于同等容量的内存,单面内存要比双面内存的集成度更高。
  3、内存容量要按需购买,128MB已经完全能够满足一般普通家庭用户的需要,如果是Windows XP需要256MB为宜,如果是平面设计和多媒体制作,那512MB或更大容量的内存就更好了。

五、内存的级别
  内存颗粒和成品内存是不同的,使用现代内存颗粒但并非现代制造的成品内存不是现代内存,因为内存质量并不完全取决于颗粒质量,与PCB板的质量以及线路设计等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内存品质被分为三个等级:
 1、 作坊级别内存:指使用4层PCB板制造、在PC133下可以使CAS=3的内存,仅经过初级检测未发现重大缺陷,可能无法在所有的系统上使用,不推荐在INTEL 铜矿 600MHZ以上以及AMD ATHLON(包括K7和雷鸟)的系统中使用。
 2、标准级别:使用6层PCB板制造、在PC133下可以使CAS=3的内存,通过制造者自订标准的测试,在兼容性方面没有大问题,但不建议使用在AMD ATHLON系统中。
 3、精密级别内存:使用低干扰6层板和A级的DRAM颗粒制造,能够在PC133下使CAS=2并稳定工作,可以兼容所有的系统,并且通过相关电气标准测试,强烈建议在AMD ATHLON以及所有系统总线为133MHZ系统中使用。
  不同级别内存的差价极大,最低等级和最高等级的相差一倍价格,如果你自己对于稳定性的要求不高,使用普通的兼容内存也行;如果你自己对于稳定性的要求很高,至少要选用(金士顿)这种级别的内存。


额,看到这就感觉到确实很老了,竟然还是SD和DDR条子```
现在最好买800MHZ的条子````

显示适配器 (显卡)

显示卡 (videocard) 是系统必备的装置,它负责将 CPU 送来的影像资料 (data) 处理成显示器(monitor) 可以了解的格式,再送到萤光幕 (screen) 上形成影像。它是我们从电脑获取资讯最重要的管道。因此显示卡及显示器是电脑最重要的部份之一,我们应该要好好爱护。

影像品质 (picture quality) 非常重要,这样才不会对眼睛造成伤害。这些是影像品质的因子:


清晰度 (Sharpness)
明亮度 (Brightness)
稳定度 (Stableness)
色彩解析度 (Colour Resolution)
萤幕解析度 (Screen resolution)

显示器在清晰度 (sharpness),明亮度 (brightness),稳定度 (stableness) 和最大解析度方面扮演十分重大的角色。假如你想要有高品质的影像,你需要一台高品质的的大萤幕显示器,至少 17 寸,你的显示卡要尽可能挑最好的。显示器如果很烂,萤幕看起来就会很不舒服。在显示卡方面,RAM DAC是负责将资料送到显示器的部份。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如 RAM DAC 的品质,他是单独存在或并入显示晶片 (video chipset) 之中? 还有最大像素频率 (pixelfrequency),以 MHz 为单位。220 MHz 的 RAM DAC 不一定但通常比 135 MHz 来的好。他确实了提供较高的更新率 (refresh rate)-在後面会再告诉你为什麽。

显示记忆体 (Video RAM) 的数量跟萤幕解析度 (screen resolution) 和色彩 解析度 (color resolution) 有关。

显示记忆体和显示晶片的种类跟效能有关。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汇流排系统
(PCI/VL/ISA/EISA/MCA/NuBus) 也有关,因此主机板还有它的晶片组都跟资料送达显示卡的速度有关。最後跟显示卡的效能有关的就是 Pentium(P55C)/Pentium Pro(Klamath)/6x86(M2) CPU 新增的 MMX 指令集-它能增进显示卡的效能,可能比现在任何的显示卡技术帮助还要大。

首先我要提出,我不想讨论最新的 UMA/shared 记忆体架构,因为 99% 以上的使用者仍然使用它们原有的 video RAM。UMA 使系统成本降低,但显示卡的效能也会跟着降低.

我们必须了解,资料 (data) 一旦离开 CPU,必须通过 4 个 步骤,最後才会到达萤幕注: 以下所指的显示记忆体与显示晶片是指显示卡上的记忆体 (video RAM) 及晶片 (video chipset), 勿跟主机板上的主记忆体和晶片组搞混)

1.从汇流排 (bus) 进入显示晶片 -将 CPU 送来的资料送到显示晶片里面进行处理。 (数位资料)
2.从 video chipset 进入 video RAM-将晶片处理完的资料送到记忆体。 (数位资料)
3.从显示记忆体进入 Digital Analog Converter (= RAM DAC),由显示记忆体读取出资料再送到RAM DAC 进 行资料转换的工作(数位转类比)。 (数位资料)
4.从 DAC 进入显示器 (Monitor)-将转换完的类比资料送到萤幕 (类比资料)

如同你所看到的,除了最後一步,每一步都是关键,并且对整体的显示效能 (graphic performance)关系十分重大 (注: 显示效能是系统效能的一部份,其效能的高低由以上四步所决定,它与显示卡的效能 (video performance) 不太一样,如要严格区分,显示卡的效能应该受中间两步所决定,因为这两步的资料传输都是在显示卡的内部。第一步是由 CPU比较低。(注:PCI bus 是 32 bit data path,也就是说 CPU 跟 显示卡之间是以一次 4 byte 的资料在对传,其他的 bus 应该是 16 bit data path)。但是 PCI bus 的速度并非全部都是 33 MHz。以 Pentium 75 为例,速度只有 25 MHz,而 P90, P120, P150 只有 30 MHz, 所以显示效能肯定会降低。(注: 如果你对这个不懂,请参考 外频的重要性一文) 比较新的晶片组,他的
PCI 效能比较快,所以 Intel 430HX 的效能比 Intel 430FX 来的快。最後,主机板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显示晶片和显示记忆体之间的资料传输还有 从显示记忆体到 RAM DAC 的资料传输我把这两步放在一起是因为这里是影响显示卡效能的关键所在,假如你不考虑显示晶片的个别差异。显示卡最大的问题就是,可怜的显示记忆体夹在这两个非常忙碌的装置之间 (显示晶片和 RAMDAC),必须随时受它们两个差遣。 每一次当萤幕画面改变,晶片就必须更改显示记忆体
里面的资料 (这动作是连续进行的,例如移动滑鼠游标,键盘游标......等等)。 同样的,RAMDAC 也必须不断地读取记忆体上的资料,以维持画面的更新。 你可以看到,记忆体在他们之间被捉的牢牢的。 所以後来出现了一些聪明的做法,像是使用 VRAM, WRAM, MDRAM, SGRAM, EDO RAM, 或增加 video bus 的大小如 32 bit, 64bit, 还有现在刚出现的 128 bit。解析度越高,从晶片传到记忆体的资料就越多。 而 RAM DAC 从记忆体读取资料的速度就要更快才行。你可以看到,晶片和和RAM DAC 随时都在对记忆体 进行存取的工作。 一般 DRAM的速度只能被存取到一个最大值(如 70ns 或 60ns),所以 在晶片结束了存取 (read/write)
记忆体之後, 才能换 RAM DAC 去读取记忆体,如此一直反覆不断。
显示卡制造商想到叁种不同的方法来对付这个问题:
1. 首先出现的是,将记忆体设计成 dual port (注: dual port 意指两个出入口或通道),具有两个不同的资料通道 (data path)。也就是说,晶片透过一个 port 读写记忆体,但RAM DAC 透过第二个独立的 port 读取记忆体。晶片不用再等 RAM DAC,RAM DAC 也不用再等晶片,这种记忆体称做 VRAM。 dual port 的设计明显地更为复杂,所以生产成本较高。这就是为什麽 VRAM 显示卡较贵但也较快的原因。 WRAM 只被使用在 Matrox 的显示卡上(注: 这是 Matrox 自己研发的),它也具有 dual port 的设计,但是结构更加精密,所以它比 VRAM 还快,但是生产成本却比它少 20%。(但是买不到 - 我也一样)。假如你还搞不清楚,为什麽有提供高更新率和高解析度的显示卡通常都是使用这两种记忆体的话,你应该好好想想以下的事情,萤幕更新率 (refresh rate) 较高的意思也就是说
RAM DAC 将一张全萤幕的画面资料送给显示器的频率比在低更新率时要更加频繁。因此RAM DAC 必须读取记忆体的次数会更加频繁(注: 萤幕更新率越高,越不易感觉到萤幕的闪烁,对眼睛比较好)。这只能透过使用 VRAM/WRAM 来解决,因为他们可以透过第二个port 来读取记忆体, 不然的话,使用 DRAM/EDO 的显示卡,你就会看到显示的效能就会降的非常多。你不相信? 好吧,只要跑一下你最喜欢的显示测试软体就知道了,首先先在低更新率,然後再跳到高更新率-假如你的卡是 DRAM/EDO 显示卡,你将看到有很明显的差别。这在较高的色彩之下也同样适用。在 256 色(8bit)及解析度 1024x768 的萤幕上,RAM DAC 需要读取记忆体资料 786432 bytes 送到显示器以在萤幕上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注: 8 bit=1 bytes,1024x768=786432 点,所以一个整个萤幕的画面共需786432x1=786432 bytes) 而在 1677 万色(24bit),RAM DAC 就需要读取 2359296 byte,这要花更多的时间。所以你那便宜的卡从低色彩调到全彩的时候,你常常无法使用跟低色彩一样高的更新率,原因就在这里。 (注: 例如你使用 75 和 90 MHz 的萤幕更新率,去跑 xing 算张数,你会看到很明显的差别, 用低解析度跟高解析度去跑,情况也是一样)
2.其他对付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增加video memory bus size。 叁年前每个人都对刚推出的 32bit 显示卡感到非常地震惊。这些卡在显示晶片、记忆体和 RAM DAC 之间具有 32 bitdata path。 有了这个 32 bit 的 data path,你一次可以传输 4 byte(32 bit/8=4 byte)。 後来出现了 64 bit 的显示卡,等於一次同时可传输 8 byte,这是目前的标准。 而且就在最近不久,有一些新的显示晶片问世,具有 128 bit 的 data path ,等於一次传输 16 byte。 由此可知,使用 VRAM/WRAM 和具有宽 data path 的显示卡效能最好。 如果显示卡的晶片具有 128 bit data path,一定要使用 VRAM/WRAM。 ET6000晶片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对这个 128 bit data path 感到高兴之馀, 我们不应该忘记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般用在大部分显示卡上 8x1Mbit 记忆体只具有 32 bit 的 data path !!!因此,128 bit 的晶片如果配上这种记忆体,一次也只能存取 32 bit !!! 这就是为什麽所有的64 bit 显示卡假如只内建 1 MB 的记忆体,效能就会慢非常多。 不要买到这种显示卡!!!! (注: 这里的 1MB 是指 8 块 1Mbit 记忆体晶片所组成的 1 MB, 这是过去的显示卡可见到,如VESA,VL-bus,或早期的 PCI 显示卡。 这种卡市面上已经买不到,除非你买中古货。 现在市面上的 PCI 显示卡内建 1MB 的记忆体, 但是他的 1MB 是由 2 个 512K 的DRAM 或 EDO 所组成的, 而且都可以升级到 2MB 或更高, 这些记忆体的 data path 为64 bit,正好配上 64 bit 的晶片组,例如 S3 trio64+)。 具有 128 bit data path 的
ET6000 晶片需要特殊的记忆体搭配才能 发挥他的 128 bit data path 的功能,这就是MDRAM(multi bank DRAM)。 这种记忆体跟一般的 DRAM 在结构上有所不同,所以透过interleaving 和其他技巧一次可以被存取 128 bit,即使卡上只有 2 或 2.25 MB 的记忆体。 (注: 这就为何 ET6000 显示卡的记忆体有 2.25 这种奇怪的数字) Number Nine Imagine 128 使用这种晶片,但是却内建 4MB 记忆体, 否则就无法使用 128 bit datapath。
3.第叁个让记忆体存取更快速的很明显的方法就是 直接增加 video chipset/video RAM/RAMDAC 的时脉(clock speed) (注: 意思也就是增加外频)。 在很多年以前,显示晶片的速度早就可以跑的比主机板记忆体的汇流排速度还快。 现在 ET6000 晶片 不久就可以跑 100MHz ( Tseng 现在对这个还有问题,目前最快的是 90 MHz 而且其他显示晶片甚至跑的还更快。为此(使用较高的外频),很明显地你也需要特殊的记忆体, 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的 Pentium 板子上的主记忆体最大只跑 66 MHz 的 clock speed(有的例外 75,有的还有 83)。 假如你对此不了解,请看我其他的文章。 MDRAM 可以办到,而且现在最新的显示记忆体就是 SDRAM。 SGRAM 不过是 SDRAM (synchronous DRAM) 的「显示版本」而已,所以我们知道它的速度可以高达 125 MHz !!!

总结以上所有的观点,我们发现,要有最理想的效能,我们的 PCI 系统应该要使用最新的晶片组并且具备 33 MHz 以上的 PCI clock (也就外频越高越好)。还有显示卡上要有高效能的晶片或VRAM/WRAM的记忆体或宽的data path,或最好叁者兼具!
 

对于众多名牌显示卡生产厂商来说-,现在的竞争已经不光是显示卡性能的优劣,更多的是显示卡设计和选料的竞争了。那这又是我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如今的 nVIDIA和S3公司的驱动程序开发的十分成熟完善。任何一个显示卡加工厂商想再通过修改驱动程序来提高显示卡的性能,都是特别特别困难的事情了。所以当你去买显示卡时老板对你说什么驱动程序性能特别好的时候你要多留个心眼才对。现在显示卡好坏主要看工作频率和工作品质,而决定这些就是显示卡选料与设计。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显示卡的一些选料和设计应该注意的地方,希望能够让您在选购显示卡的时候能够有一个较理性的认识。

  显示卡的选料PCB(印刷电路板):当我们在观察一块显示卡的时候,第一眼看见的当然是PCB了,区分PCB的好快,首先从颜色上就可以看出来,墨绿色的是比较好的,看看欧美的名牌显示卡大多是这个样子的,台湾的厂商比较喜欢黄绿色的,而那些质量不佳的往往使用那些绿的有点不太自然又或者是颜色有点怪异的 PCB(当然也有例外情况)。同时,PCB分为4层板和6层板,6层板会有更好的电气性能和抗电磁的能力。同时更方便显示卡的步线。

金手指插槽显示卡的金手指位置很重要,好的金手指部分颜色呈金色发暗,侧面看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且边缘进行了打磨或者切割,不会对AGP插槽造成损伤。插在槽上的显示卡,如果你用力的拉的话,应该可以将整个主板都拉起来,这样才可以保证显示卡更长的使用寿命,尤其对经常要更换显示卡的电脑玩家来说更尤为重要。

  电容的使用钽电容(也经常称为贴片电容)是电容中比较好的了,它大多会出现在同样使用最好PCB的欧美以及台湾的高品质的显示卡上,一方面它是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显示卡的工作稳定性,及具有最好的耐高温的能力,保证了其各方面的优秀品质,另外一方面,让显示卡的布局更加规范和合理,负面的影响就是使用它的显示卡往往价格上要贵很多。铝电容比钽电容低一个档次不过也是很不错的了。许多大规模的OEM厂商喜欢使用铝的,以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也能基本上保持它们的显示卡的品质。电解电容是比较差的电容了,一千元以上的高档显示卡上是不应该看见电解电容的,因为其稳定性等方面都表现的很差。它的成本只有钽电容的1/10左右,价格低廉是使用它的最大的因素。但是它在大屏幕的显示器、高分辨率下面就会原形必露了,画面很明显会出现模糊现象,同时也很难保证显示卡以更高的频率稳定工作!

  其他板上的元件显示BIOS是必需的,常见的FLASHBIOS都是小方块,而 EPROM的BIOS多为长条的那种,通过更新BIOS,你可以直接清理掉很多显示卡硬件上的BUG。显示卡的风扇对广大超频一族来说是很重要的,总之您最好去超了试试,超频成功率高的,噪音小,厚度薄的就应该是极品了。


这个和现在还是有一点点区别!


声卡
 

声卡的主要工作是将数字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送到音箱上发出声音。当然也负责其他声源的传送和放大。声卡是电脑的声音之源,它的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脑播放声音的效果。

声卡的评测软件最主要的是ZD Audio WinBench99,这主要包括两部分测试:Audio CPU Utilization Tests和 Subjective Audio Tests,前者测试声卡在不同工作中的CPU占用率,后者是通过使用者主观评价声卡对 Direct Sound的支持情况。其中主观测试仅在评价时作为参考。

   1、音效芯片

是一块声卡的核心,音效芯片好坏决定着声卡的效果。现在主要的音效芯片有 Creative(创新)的 CT-2518、CT-5507、CT- 5880;ESS的MAESTRO-II、Canyon3D;YAMAHA的YMF724、YMF740、YMF744。

   2、采样位数
   可以理解为声卡处理声音的解析度。这个数值越大,解析度就越高,录制和回放声音就越真实。声卡的位是指声卡在采集和播放声音文件时所使用数字声音信号的二进制位数。声卡的位客观地反映了数字对输入声音信号描述的准确程度。

   3、采样频率
   即取样频率,指每秒钟取得声音样本的次数。采样频率越高,声音的质量也就越好。

   4、复音
   指在同一时间内声卡所能发出声音的数量。

   5、杜比定逻辑技术
   由美国杜比实验室研制,它用来把声音还原。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将4个声道的原始声音进行编码,把它形成双声道的信号,放声的时候选通过解码器再送给放大器,借助中间环节环绕声音箱,这样就有临场的环绕立体声的效果。

   6、信噪比
   是判断声卡噪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用信号和噪声信号的功率的比值即SNR表示,单位是dB。SNR值越大声卡的滤波效果越好,一般应大于80dB。

   7、5.1声道
一些比较知名的声音录制压缩格式,如,杜比 AC-3、DTS 等都是以5.1声道系统为技术蓝本的。其实,5.1声音系统源于4.1环绕,不同之处在于它增加了一个中置单元。这个中置单元负责传送低于80Hz的声音信号,在欣赏影片时有利于加强人声,把对话集中在整个声场的中部,以增加效果。

   综合一下

目前一款性能优良的声卡应具备:Creative(创新)的EMU10K1;ESS的Canyon3D;YAMAHA的YMF744音效芯片;支持的复声数越大越好,支持的采样频率越大越好。还必须具备波表合成功能;能提供更多的I/O接口,最好在具备前后声道输出的同时,兼备 SPDIF OUT 数字字信号输出接口。

   推荐品牌    创新*、帝盟、丽台、启享、太阳花等。

   创新:(CREATIVE)

   Vibra 128 工业装 VIBRA 128/128位复音码 32位硬波表/PCI
   Vibra 128 VIBRA 32/128位复音 32位硬波表/PCI
   I/O数码子卡 数码音频、数字MIDI、输出/7.1音箱输出
   SB PCI 128数码版 CREATIVE/128位复音 128位硬波表/PCI/四声道/支持EAX
   SB Live 5.1数码版 EMU10K1/1024位复音 256位硬波表/PCI/EAX3.0升级/数码输出
   Sound Blaster Audigy Value Creative Audigy/Dolby 模拟或数字输出/5.1/IEEE1394
   Sound Blaster Audigy豪华版 Creative Audigy/Dolby 模拟或数字输出至5.1音箱/IEEE1394
   SB Live 白金版 5.1 EMU 1OK/1024位复音+64位硬件复音/256硬波表/PCI总线/带遥控器

   丽台(Winfast)

   Winfast 6X C-Media 8738-6CH-MX/A3D及DirecSound标准/光纤子卡/PCI/5+1
 

现在的声卡一般都主版集成,如果你是专家级听众,那还是单声卡的好.
AC97对于专业级来说差的还不是一点半点!


机箱

机箱一般是用金属或塑料制成的,大部分人认为它不是计算机的重要部件,人们会慎重地选购CPU、主板,却可能会随便买个机箱!但事实上,机箱也很重要,因为可以把机箱比喻为计算机的皮肤,它支撑了机器的各个部件,CPU、内存、显卡、声卡等都安装在主板上,没有主板,这些部件就无"立足之地",但支撑主板和软、硬盘驱动器的是什么呢?是机箱!除了具有支撑作用,机箱还避免了计算机部件直接裸露在外,对部件起到保护作用。众所周知,超频时需要冷却系统,而机箱就是冷却系统的重要部件。一个干净、内部宽敞的机箱,有助于空气在部件上方流动。设计成功的机箱密封后,内部会产生冷气流,这些冷气流在需要它们的部件如CPU上方流动,能大幅度降低这些部件的温度。

---- 购买机箱时,首先要保证选购的机箱有足够的空间,可扩充性强。例如当您买了新硬盘,但机箱内却没有多余的位置安装,这种情况实在是太糟糕了!另外,买机箱时尽可能选择外观漂亮的。现在许多家庭购买电脑时,机箱、显示器的外观也是他们考虑的重要指标,很多品牌机厂商也都开始重视机箱、显示器外观的美化设计工作,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不起眼的地方,能带来巨大的商机!

机箱的类型和大小

---- 机箱主要有2种类型: 立式的和卧式的。立式的是最普通的一种,它的高要比宽长,是被设计放在地板上的。卧式的看上去扁平,被设计放在桌面上用。

---- 立式机箱要比卧式的能装更多的软、硬盘驱动器等电脑部件,而卧式的可以节省桌面空间,您可以把显示器放在卧式机箱上,让您的桌面不再拥挤。

---- 立式机箱主要有3种尺寸,尺寸最大的是完整型立式机箱,它能装下许多软、硬盘驱动器和各种部件,而且通常会配备一个大马力电源为它们供电。这种机箱可扩充性好,而且内部宽敞,能为部件迅速降温。中等尺寸的机箱类似于完整型的,只是要比完整型矮些。微型立式机箱最常见,虽然是微型的,但仍然要比卧式机箱内部宽敞。由于它不太高,也特别适合放在桌面上使用。

---- 卧式机箱最主要的优点是节省空间,但它不是一个好的冷却机箱,因为它不能像立式机箱那样,在内部形成冷气流,为部件迅速降温。而且,卧式机箱的软驱经常被安装在前面的挡板上,这当然不会影响软驱的工作,但如果软盘粘在软驱中,要取出软盘就很麻烦了,您得打开机箱,卸掉上面的光驱,卸掉软驱,才能拿出软盘。而立式机箱遇到这种情况,处理起来就要简单多了,只要去掉前面的面板即可。为了更好地发挥机器中各部件的最佳性能,建议您还是尽量购买尺寸大的立式机箱。

决定机箱样式的因素

---- 安装在机箱内的主板规格决定了机箱的样式,决定了机箱背面的槽口、键盘和鼠标接口、使用的电源(例如是AT电源还是ATX电源)等。

---- 机箱的样式主要有2种: Baby AT和ATX。Baby AT以前很流行,来源于IBM AT机的设计,只是比它要小些。这种机箱只能使用AT规格的主板和AT电源。ATX机箱使用ATX规格的主板。购买机箱时,您必须首先确定要安装何种规格的主板(AT或ATX),然后根据主板来决定选购Baby AT或ATX机箱,以保证主板和机箱的规格一致。

---- ATX机箱是Intel设计的,现在最为流行,机箱背面设计了几排与ATX主板相匹配的孔和槽口,用来连接显示器、键盘、鼠标等设备; 机箱内还使用了ATX电源,这种电源与AT电源的区别在于它可以通过软件来控制,利用软件您可以方便地打开或关闭ATX电源; 当然ATX机箱还有许多其他的功能,这使它比AT机箱要昂贵些。

机箱的特有功能

---- 绝大多数机箱都有电源开关和Reset按钮。电源开关有不同的设计,常见的有按钮式开关和翻转式开关。许多机箱还有Turbo按钮,这种按钮在老机器上很常见,现在的机器已经不用它了。许多人认为,按下这种按钮,会使机器以非常高的速度运行,而事实上却恰恰相反!因为该按钮是用来降低机器速度的,当您在运行一些"老古董"程序时,为了不让它们运行得太快以免出错,就需要降低机器的运行速度,这时Turbo按钮就派上了用场。因为如今的软件已含有速度侦测功能,可以自动调节软件的运行速度,所以现在的机器一般不提供这个按钮。以前有一些机箱还有键盘锁,这是一种安全装置,通过锁住键盘使用户不能使用计算机,打开键盘锁后,用户才能使用机器,不过现在这种锁在机箱上已经销声匿迹了。



额``只有一个字来形容.太老了!



音箱

 
 音箱是计算机多媒体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音箱质量出色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听觉感受。但多数人对音箱的一些专业术语知之甚少,成为了我们衡量一款音箱质量优劣与否的绊脚石,所以下面就针对这些专业术语做一简单介绍。

  灵敏度:是衡量音箱效率的一个指标,它与音箱的音质音色无关。普通音箱的灵敏度一般在85~90dB(分贝)之间,高档音箱则在100dB以上。灵敏度的提高是以增加失真度为代价
的,所以作为高保真音箱来讲,要保证音色的还原程度与再现能力就必须降低一些对灵敏度的要求。所以说我们不能认为灵敏度高的音箱音质一定不好,而低灵敏度的音箱一定就好。

频率范围:指最低有效回放频率与最高有效回放频率之间的范围。一般情况下,人能听到的音频信号大约是20Hz~20kHz之间的不同频率、不同波形、不同幅度的变化信号,因此放大器要很好地完成音频信号的放大,就必须有足够宽的工作频带。我们把一个放大器在规定的功率下,在频率的高、低端增益分别下降 0.707倍时两点之间的频带宽度称为该放大器的频响范围。比较优秀的放大器的频响范围一般在18Hz~20kHz之间。

  信噪比:即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的电压与同时输出的噪声电压的比。一般来说,信噪比越大,说明混在信号里的噪声越小,声音回放的质量越高,否则相反。信噪比一般不应该低于70dB,高保真音箱的信噪比应达到110dB以上。

频率响应:指将一个以恒电压输出的音频信号与音箱系统相连接时,音箱产生的声压随频率的变化而发生增大或衰减、相位随频率而发生变化的现象,这种声压和相位与频率的相关联的变化关系称为频率响应。它与音箱的性能和价位有着直接的关系,其数值越小说明音箱的频响曲线越平坦、失真越小、性能越高。

★功率

分为标称功率和最大承受功率。标称功率就是我们常说的额定功率,它决定了音箱可以在什么样的状态下长期稳定工作。最大承受功率是指扬声器短时间所能承受的最大功率。举个简单的例子,一部影片在到达高潮部分时,经常会通过震撼人心的音乐效果来渲染当时的气氛,此时音箱发出的声强基本上都会超出音箱的标称功率,而超出的这个值是有一定限制的,这个限制就是音箱的最大承受功率。

  ★失真

  分为谐波失真、互调失真和瞬态失真三种。我们通常所说的失真是谐波失真,指在声音回放的过程中,增加了原信号没有的高次谐波成分而导致的失真。真正影响到音箱品质的是瞬态失真,瞬态失真是因为扬声器具有一定的惯性质量存在,盆体的震动无法跟上瞬间变化的电信号的震动,而导致的原信号与回放音色之间存在的差异。普通多媒体音箱的失真度应小于 0.5%,低音炮的失真度应小于5%。

  ★扬声器材质

  通常多媒体音箱都是双单元二分频设计,一个较小的扬声器负责中高音的输出,而另一个较大的扬声器负责中低音的输出。多媒体有源音箱的高音单元现在以软球顶为主,它与数字音源相配合能减少高频信号的生硬感,给人以温柔、光滑、细腻的感觉。低音单元常见的材质有四种:1、纸盆,有音色自然、廉价、较好的刚性、高内阻尼等优点。缺点是防潮性差、制造时一致性难以控制。 2、防弹布编织盆,有较宽的频响与较低的失真,是酷爱强劲低音者之首选。缺点是成本高,制作工艺复杂,轻音乐效果不甚佳。3、羊毛编织盆,质地稍软,优点是对柔和音乐的表现十分完美。缺点是低音效果不好,摇滚乐和进行曲的表现力不尽如人意。4、Pp(聚丙烯)盆,广泛流行于高档音箱中,一致性好、失真低,各方面表现都十分不错。

这个要和声卡配合着选!


笔记本电脑

也许大家都知道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 ”是在1946年诞生的,但是,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的笔记本电脑却是在1985年,由Toshiba 制造的,名字叫T1000。虽然比ENIAC 差不多晚了40年,但是,T1000 在当时可以说是众多技术的结晶,它采用Intel 8086 CPU,主频不到1MHz,没有硬盘,带有一个9 英寸的单色显示器,可以运行MS-DOS系统。所以,T1000 一推出就马上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并随着人们对移动办公的需要使得笔记本电脑一直发展到今天的水平,Toshiba 也籍着T1000 推出,也当之无愧的成为笔记本电脑的技术和市场的领先者,直到现在,Toshiba 依然保持其笔记本电脑在世界的销量第一。

笔记本和台式PC类似,我们也可以把它由CPU ,主版架构,硬盘,内存,显示屏,显卡,各种接口,及其他外设组成,下面我们将选取几部分来介绍笔记本电脑的技术发展趋势。

1、移动处理器:作为笔记本的关键部分,2000年还是由Intel 在垄断着移动芯片的近90% 市场,剩下的不到10% 才是由AMD 和APPLE 两者瓜分,但是我们可以欣喜的看到,在未来的半年里面Intel已可能不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了。面对笔记本的庞大市场,AMD 和APPLE 再加上新进的Transmeta ,VIA 公司,他们不会坐视Intel 的势力扩大,并且已经做出种种举动,向Intel 发起了挑战。还是让我们来关注一下他们之间的最新动向吧。

Intel:目前在笔记本市场上,我们可以选择的笔记本大多是采用Intel PIII和移动赛羊芯片的,当然市面上还有少量采用PII 的,不过现在的PII 无论是技术上还是主频上已经正慢慢的淘汰,不过在二手市场上还是有比较充足的PII笔记本出现的。今年的早些时候,Intel 已经推出了PIII 1GHz 、PIII 900MHz ,以及Celeron 750MHz处理器,为了防止重蹈在台式机芯片被ADM 抢先一步的尴尬,Intel 这次率先推出1G的移动芯片,以表明其在技术上的领先。从Intel 目前的表现来看,我们可以发现Intel 将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大力推广以Tualatin为笔记本电脑的主流架构。日后的Intel的笔记本处理器在高端上将采用0.13微米制程的 Tualatin处理器,搭配SDRAM 内存,以及830M的整合型芯片组,而在低端上则采取使用移动塞羊,搭配440MX 芯片,以形成全方位的笼罩力,尽量不给竞争对手任何空间。而至于Pentium 4 处理器则会在2002年左右进入笔记电脑市场市场。按照以前的经验,Intel 的移动处理器一般会在台式处理器推出后半年推出,而在下一代的主流架构上,虽然台式处理器已确定了Pentium 4 处理器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但是由于与此搭配的上P4主板平台在技术上还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所以,Intel 在移动处理器P4出现的将会更晚,同时由Pentium III 改变为Tualatin,也会给Intel 带来成本及技术上的好处。虽然目前Intel 在移动处理器上还处于比较领先的优势,但是却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不过,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几年内Intel仍然会占据的大部分的市场,但是,毫无疑问,份额将不会象以前那么大了。

AMD:AMD 已经是Intel 的老对手了,在以前由于AMD 的k6-2+ 和k6-3系列在性能上和能耗上与Intel 有着不小的差距,所以,AMD 在移动市场里面没有对Intel 构成多大的威胁,但是,今年的下半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今年的5月15日,AMD 正式发布了基于palomino核心的新型移动Athlon 4处理器,而此次发布的型号有1G,950MHz,900MHz和850MHz,从这次发布情况来看,AMD 可以说是改头换面重新做人了,在高端上就开始表示出咄咄逼人的势头,并在技术上欲与intel一比高下。此次发布的Athlon 4采用全新的3D now!Profession指令集,新的指令集不仅整合了原有的Enhanced 3Dnow!,并增加了52条新指令来对SSE 代码提供解释,当运行对SSE 指令进行优化的程序时,这52条指令能够识别并转化为功能相同的且Athlon 4可识别优化代码,以此来加速应用程序的执行性能。同时新发布的移动Athlon 4拥有AMD 第二代Power now!节能技术,Power now!类似于Intel 的speedstep 技术,两者都是针对不同场合下对处理器进行降频处理,以达到降低耗电量,延长笔记本电池的使用时间及寿命的目的。但是Power now !比Speed step技术还要先进,speedstep 只提供两种模式,全速和省电模式,而power now !则更为灵活,不仅有全速模式,当笔记本使用电池的时候,power now!会在性能和功耗间取得自动平衡模式(Automatic Mode),即会根据电池的使用情况及提供电压自动降低到正常频率以下的所有能提供的频率,譬如850MHz Athlon 4,在正常下是850,然而电压在1.35V 的时候会降为700MHz,而电压在只有1.2V的时候,它的频率甚至会低于500MHz,怎么样,厉害吧。Power now !的节能效果非常显著,极好的弥补了Athlon 4功耗偏大的缺陷,从而大大的提高了AMD 在移动处理器上的竞争能力。据悉HP已经推出了基于Athlon4 芯片的笔记本,看来,intel 大哥的脸色一定不会好看的啦。

Transmeta:作为移动处理器的新进小辈,Transmeta 公司的来势可不容小噓,凭借着crusoe处理器在功耗上和价格上的竞争力,可以说,Transmeta 已经在移动处理芯片市场上站稳了脚跟。虽然暂时crusoe在主频上和产品线上和intel,AMD 都有着不小的差距,而且前一阵子,Transmeta 公司还被迫收回含有暇疵的crusoe处理器,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各大笔记本厂商对crusoe的兴趣,现在已经可以看到有sony,toshiba 等厂商推出的基于crusoe的笔记本,而且随着台积电为Transmeta 最新crusoe TM5800 处理器量产成功,Transmeta 公司可算是憋足了力要和intel 分一杯羹。最新的TM5800处理器主频达到了800MHz,L2 cache有256K增加到了512K,效能增加明显,大大增强了crusoe在主频和性能上的不足。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也可以看到更多的厂商会推出 crusoe处理器的笔记本,对于消费者来说,多一种选择总是好的,很快,我们就会在国内的市场看到他们的身影了,如果是喜欢新鲜事物或者是厌倦了 intel 和AMD 的朋友,不妨再等一等。

Apple:由于MAC 系统和Windows 系统的不兼容,这也导致了Apple 在PC市场里面一直被当做了另类来看待。但是Apple PC在设计理念上一直被视为工业设计的典范,这也就是今天为何仍有许多人选择APPLE 的原因。

VIA:自从VIA (威盛)收购了美国cyrix 公司后,正式进军了CPU 市场,不过在推出了两款桌面处理器后,VIA 现在也开始向移动处理器市场迈进。在今年VIA 打算把它最新的C3处理器和Twister芯片组一同搭配作为笔记本电脑的处理平台,事实上,VIA 也声称C3是为笔记本电脑专门设计的,因为它的能耗相当低,在搭配Twister 芯片组的情况下,VIA 新的处理方案无疑具有很大的杀伤力,不仅在处理器上占了一块,而且也把Intel 的主板芯片的份额也分薄了。在经历了一段默默无闻的时间后,VIA 又开始重新发力,看来原先AMD ,Intel ,Cyrix三足鼎立的局面,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又将重现。

在介绍完移动处理器未来的发展趋势后,细心的读者可能会预见到一场比桌面处理器更加激烈的CPU 大战又将出现,桌面处理器目前还是AMD 和intel 两家占主要的优势,而未来的移动处理器市场将出现“四分五裂”的局面,虽然竞争带来的是价格上的好处,不过选择多了,不少消费者又该头疼了吧。

2、液晶显示屏:作为笔记本电脑的关键部分,LCD (液晶显示器)的生产成本对笔记本的价格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从今年上半年以来,LCD 的价格经过了几次比较大的跳水后,现在售价最低的LCD才3000多元,这和去年年底还是近万元的价格相比,反差相当大,甚至现在的许多台式PC厂商已经开始销售搭配有LCD的台式机了。看来,我们要开始迎接液晶时代的到来了。

笔记本用的LCD 与台式PC的LCD 略有不同,笔记本由于受体积和重量的限制,不宜使用超过15寸的LCD ,虽然现在IBM 已经开发出超过20寸的LCD 了,不过,大多笔记本采用的LCD 还是12.1——15.1寸之间。自从第一台LCD 在1968年诞生以来,LCD 技术总的来说一共走过了四个阶段:

(1)、动态散射LCD 显示器时代(1968年~1972年)1968年,美国RCA 公司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块LCD 显示器- 动态散射(DSM )LCD 显示器,并于1972年制造出采用DSM-LCD 的手表,标志着LCD技术进入实用化阶段。

(2)、向列扭曲LCD 显示器时代(1971年~1984年)1971年,瑞士人发明了扭曲向列型(TN)LCD显示器,而日本厂家则使该技术进一步成熟,又因制造成本和价格低廉,使其得以大量生产,成为主流产品。但TN-LCD的信息容量小,只能用于笔段式数字显示及低路数驱动的简单字符显示。

(3)、超扭曲 LCD 显示器时代(1985~1990年)1985年后,由于超扭曲(STN )LCD 显示器的发明及非晶硅薄膜晶体管(a-SiTFT )显示技术的突破,LCD技术进入了大容量化的新阶段,使便携计算机和LCD 电视等新产品得以开发,并迅速商品化,市场需求量也大幅度增长。

DSTN 就是由超扭曲向列型显示器(STN )发展而来的,由于DSTN采用双扫描技术,因而显示效果较STN 有大幅度的提高。笔记本电脑刚出现时主要是使用STN。STN的反应时间较慢,一般为300ms 左右,用户能感觉到拖尾(余辉)。由于DSTN分上下两屏同时扫描,所以在使用中有可能在显示屏中央出现一条亮线。DSTN一直是被动式笔记本显示器的标准,HPA 和CSTN则是被动技术的最新改进。HPA 也被称为高性能定址或快速DSTN。HPA和CSTN都比DSTN提供了更好的对比度和亮度。

(4)、薄膜晶体管LCD 显示器时代(1990年以后)进入九十年代,LCD 技术发展开始进入高画质彩色图像显示的新阶段,有源矩阵(主要是TFT )LCD 显示器获得了飞速发展。主动矩阵显示屏通过薄膜晶体管直接寻址,这也是该技术名称的由来,即TFT(薄膜晶体管)。TFT 属于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中的一种,反应时间大大提高,已达到25ms.其具有更高的对比度和更丰富的色彩。相对DSTN而言,TFT 的主要特点是每个像素都配置一个半导体开关器件,其加工工艺类似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由于每个像素都可通过点脉冲直接控制,因而每个节点相对独立,并可连续控制,这样不仅提高了反应时间,同时在灰度控制上可以非常精确,这就是TFT 色彩较DSTN更为逼真的原因。

目前绝大部分笔记本电脑厂商的主流产品都是采用TFT 显示屏。这种技术克服了STN 在响应速度、灰度调制等方面的限制,实现了视频图像显示。TFT 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没有TFT-LCD的发展,也就没有笔记本电脑市场的扩大。

目前,该技术已经被广泛采用并大量投入生产,今后它在LCD 中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

现在大多数厂商都建造的是3.5 代或着是第4 代的工厂了,对于TFT LCD来说,其生产过程和CPU的生产有的类似,因为TFT 的生产工艺技术极其复杂,象CPU 那样,一条生产线出来的,能力好的频率也标的高些,能力差的频率就标低些,TFT 也一样,一条生产线出来的同一批LCD 也会根据其生产质量被划分为几等品,当然啦,质量也好,价格也就越高,质量差,价格就低,所以我们在看到许多笔记本在配置或者其他方面都相差无几,但是价格却相差有近20%,这里面可能有其他因素在里面,但是TFT 的因素可能是比较重要的吧。

同样由于TFT 的生产技术复杂,对于TFT LCD 上的坏点问题,各个厂商当然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说来在高价位的笔记本电脑里面,坏点几乎是不存在的,对于容易发现坏点的都是在一些低价位的产品里面,TFT LCD 业界默认不超过5个坏点则不属于质量问题,所以在选购的时候应当注意到屏的坏点,最好不要超过3 个。

在目前的笔记本市场上基本上全部是才用TFT 显示器的,HPA(也叫伪彩)还可以在一些比较旧的笔记本上见到,所以,现在在选购全新笔记本的时候,并不需要担心其选用的是不是TFT LCD。

3、存储设备:随着人们对数据处理需要的增加,存储技术也得以不断发展。对于笔记本电脑来说,其存储设备的选择还不是很多,仍然局限于内存,硬盘及存储外设。

(1)、内存:随着国际市场SDRAM 芯片的爆跌,笔记本内存也越来越便宜,在笔记本的各项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低,现在一条128M SDRAM笔记本内存甚至连电源适配器的价格都不如,真可谓今时不同往日啊。现在的笔记本中低档配置为64M ,中高档为128M甚至256M,和台式PC情况有所不同的是,一般台式PC都具备3 条插槽,而笔记本通常只有2 条,这样,台式PC一般可支持最大千兆的内存,而从目前的资料上看,不同的笔记本主板可支持的最大内存也有不同,采用Intel BX的可支持256M,sis 630 和ALi 的可支持最大512M内存,由此可见,笔记本在内存上扩充性要差了许多,不过话又得说回来,够用的才是最好的,对于普通应用,内存大于256M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所以,各位在选购时并不需要太过太意这方面,若是觉的128M不够的话,还可以加至256M即可。关于笔记本下一代内存架构上,不会出现象台式机上DDR 与RDRAM 相争的局面,原因有二,一,在笔记本领域上核心厂商不多,而Intel 又为其中最重要的硬件厂商,比起台式PC领域来说,Intel 在笔记本厂商可算的上是一呼百应了,不会又太多的厂商会选择另起炉灶和intel 对着干。二,DDR 内存在价格和性能比上无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由DDR 内存转产为笔记本DDR 内存对大多内存厂商来说是易如反掌,再加上笔记本电脑将走上普及化和低价的道路,intel 也不会一意孤行的推出新的DDR 内存替代品。预计将在2002年,我们将可以看到新的支持DDR内存架构笔记本电脑。

(2)、硬盘:因为笔记本电脑还大多应用在移动的办公需要,所以并不象服务器及台式PC那样需要较大的空间进行数据存储,同时散热及体积也限制着笔记本硬盘容量不会象普通硬盘向高转速,超大容量发展,现在的笔记本硬盘厂商正努力往大容量,高密度的方向努力。

在笔记本硬盘厂商当中IBM 和TOSHIBA 是其中的领先者。在今年六月,东芝刚刚发表一款笔记本用硬盘,其每平方英吋的数据储存量比现有的硬盘高出许多。该硬盘每平方英吋的数据储存量达 35.1GB,也就是说每张2.5 英吋的磁盘可以储存20GB的数据。下个月起东芝将大量生产这款硬盘。而几乎同一时间,IBM也展示全球首款容量达到48GB的笔记型电脑用硬碟,并预定明年就会批量上市。

许多人认为,影响硬盘速度的主要原因是在转速上,以为越高的转速就意味着硬盘越快,其实不然,转速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事实上,在笔记本硬盘以4500转占大部分,因为更大的转速只会带来更多的热量及能耗,但他们在内部和外部传输速度上丝毫不输给7200转的普通硬盘,借助于较大密度及优秀的系统架构,在实际使用中,你可能会感觉同频的笔记本电脑会比台式机更快。目前市场上的笔记本硬盘大概可分为低档的4 ——6G,中档的10——12G ,高档的20G ——30G三大块。虽然,目前笔记本硬盘正朝着容量大的方向发展,但是,因为成本的关系,10G 左右的硬盘仍然将会是市场的主力并将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为10G的容量从一般的商务应用的角度来说是适用的,并且在成本上也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3)、其他存储设备:今天在市面上看到的存储外设,再也不局限于光驱和软驱了,DVD 和CD-RW或者是他们的二合一已逐渐的流行起来。但是,光驱在目前也是比较好的一种选择,现在的光驱速度大多是24X 的,发热量还不算大,如果是选择DVD 的话,限制于以DVD 介质来存储软件的碟片还是很少,唯一的利用就是拿来看DVD 或当普通光驱使用,在看DVD 的时候,DVD 可算的上发热大户和用电大户了,如果是外置的好还好些,不然的话,普通的电量的电池,一般只能维持供它使用2 个小时左右,而且由于TFT LCD 在色彩和反应还和现在的CRT 纯平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选择DVD 的时候还是不妨慎重一些的好。至于,其它外设的技术发展,从目前来看,仍然将努力的向台式PC的配置靠齐,但是,不可能出现象台式PC那样“全副武装”的场面,又是CD ROM又是DVD,再加上个CD RW,这样的笔记本电脑我想谁也背不动的。


4、移动3D显示:长期以来,在移动显示芯片市场里,由于缺乏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特殊的用户需求,曾一度导致了技术进步的缓慢。现在,随着NVIDIA这个桌面3D霸王的加入及笔记本用户对 3D处理需求的增加,移动图形芯片开始向3D时代迈进。我们将在下面将会重点介绍移动3D芯片和与其相关的内容,而对于过去的2D移动芯片将不做过多的纠缠。

新一代移动3D图形芯片的技术难点:

(1)、功耗:在笔记本里面,没有什么比功耗这一指标更重要了。因为成本和技术上的原因,现阶段的电池容量很难在有太大的提高,的确有某些笔记本厂商会提供双电池方案,但是这无疑是对笔记本的便携性构成了打击。

在所有部件的功耗分布中,图形子系统所占的比例非常高,据Intel 的分析报告,在一台PIII600的笔记本电脑里,图形子系统大约占总耗电量的13%,仅低于LCD 而处于第二,显然,移动3D在在功耗上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提高3D处理能力的同时必然是带来功耗上的牺牲。

(2)、散热:基本上可以这么说,功耗越大,散热也就越大,而散热大则必然影响到笔记本电脑系统的稳定性,所以说到底,还是功耗问题。

(3)、空间占用: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如果说图形系统占用的空间越小,那么对于笔记本厂商来说就越高兴,目前比较流行的办法是嵌入式显存,即将显示芯片和显存同时集成在同一芯片中,这样的话,将会大大减少图形系统所占的空间,但是在技术和制造工艺上,无疑也增加了图形芯片厂商的难度,因为这不仅要在芯片内集成显存还得要添加新的逻辑设计电路来进行控制。

(4)、3D性能:只有在充分考虑到前三个问题后,我想最后需要考虑的才是显示的3D性能。因为用户不可能把笔记本作为一个性能较高的游戏平台,性能再高也高不过台式PC,所以,移动3D只能作为满足用户在工作之余的娱乐需要或者是一些简单的图形处理需求,也只有在满足笔记本电脑的移动,便携这一特性后,才会满足3D性能的要求。

还是让我们来看看三大移动3D图形芯片厂商NVIDIA,ATI,S3在这几方面是如何解决的。

(1)、 NVIDIA:Geforce2 GO 是今年年初才推出的,并且TOSHIBA 已经推出了相关的产品。因为NVIDIA在桌面3D上的名气,相信会有许多人关注到Geforce2 GO。在这三家之中,Geforce2 Go 无疑是拥有最强3D性能,但是其功耗及体积也同样让人叹为观止,其功耗居然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8W,看来NVIDIA并在在它身上下了多少本,仅仅是将 Geforce2 MX 的工作频率和功耗降低,并想利用其在桌面市场上的名气在移动3D芯片市场里面捞得一些好处。

(2)、ATI- Mobility Redeon :尽管它是基于Redeon VE 芯片的,但是作为笔记本图形芯片的老大哥,ATI 似乎更懂的如何了解客户的需要,更懂的如何体贴笔记本厂商。在Mobility Redeon 里,ATI 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推出了不同的版本,分别是入门/ 便携型(-M),主流/ 便携型(-D),主流型(-p)和高端型(-s)四种,尽管在功耗上Mobility Redeon 也达到了2.2W,但是它采用了类似intel 的speedstep 的节能技术,并支持嵌入式显存,虽然在3D性能上会比Geforce2 Go差,但是在画质效果方面则丝毫不逊于后者。

(3)、 S3:supersavage IX/MX 无疑是一种比较廉价的解决方案。超级野人是三者中能耗最低的,带嵌入式显存的仅为2W,其设计上最大的特色在于拥有局部的逻辑开关,既在无须使用3D功能的时候,可将其关闭,以达到节能的效果。在3D的性能上,超级野人虽然是最差的,但仍能应付一些3D处理不算太复杂的需要。尽管S3公司在移动显示芯片市场的占有率不算太高,但是在面对NVIDIA和ATI的强大攻势面前,S3仍将利用其独特的设计及低廉的价格来保住其原有市场。

综上所述,有竞争才会有进步,竞争不单是给消费者带来价格上的好处,更重要的是通过竞争来推动技术上的进步,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出现更多的选择,而对于移动3D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做出自己的选择,一句话,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5、接口与外部设备:我们在选择笔记本的时候,很多时候都会根据自己所需要的外部设备方面进行考虑,一台PC的扩展能力如何很大程度上是取觉于它所具备的扩展接口。大多数笔记本都会提供一些我们比较常用的接口供我们使用,当然也会有一些笔记本会提供一些特别的接口以供有需要的人士使用。

下面将介绍笔记本上的各种接口,分常见的和特殊的两大类。

(1)、常见接口

串口:通常用来连接鼠标或者是数码相机和掌上设备。

并口:用来连接打印机,也可以通过并口电缆实行双机连接。

PS/2口:现在仅仅用来连接键盘和鼠标。

USB 口:虽然USB 出现的时间不算长,但是发展却很快,由于有支持热拔插,易扩展和传输速度高的特点,基于USB 口的设备有很多,包括键盘、鼠标、摄像头、数码相机、音箱及其他存储设备等等。

PCMCIA 插槽(也叫PC卡):可能是笔记本比较有特色的一个接口,有TYPE I、TYPE II 、TYPE III三种,现在最常见的是TYPE II 的PC卡,彼此向下兼容,可以连接PC卡设备,如网卡、Modem 卡、硬盘等。

VGA 和AV接口:两者都是用来连接外部显示设备的,VGA 通常连接到台式PC或者是投影仪上,少数的配有AV接口的笔记本电脑还可以连接到电视机或者是其他视频设备上。

红外线接口:这可能是大多数笔记本配备的唯一无线接口,所谓无线即无需通过线缆进行连接。不过在现在支持红外的设备也不是很多,我们最常用的大概是通过它和手机来实现无线上网,或是实现两台笔记本的连接。

(2)、特殊接口:蓝牙接口(Bluetooth ):尽管红外线接口挺方便,但是在技术上红外线接口也有明显的缺陷,首先,只能直射而不能穿过或绕过障碍物,其次,只能实现点到点的连接,无法提供多点通讯,最后,有效范围在两三米内,距离太短。于是,蓝牙技术由此产生,通过蓝牙技术可在10米的范围内能绕过障碍物而连接8 台蓝牙设备,以形成一个共享1M的带宽的蓝牙微网。虽然现在的蓝牙设备也不是很多,但是它有望成为新一代的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这一点,我们可以在最近几届的COMDEX大展中看出。

IEEE1394接口:是IEEE标准化组织制订的一项关于视频数据传输的串行接口标准。与USB 接口有着非常类似的特点,支持热拔插,无需外部电源,但是在传输速度上却比USB 快很多,目前的协议有最快支持400Mbps 传输速率,将来可能还会更快。因为1394能够处理高速数据传输率,它促使外设向计算机传输更多的数据,进行基于主机的处理,这能够降低一些外设的成本,比如,数字相机、打印机、数码摄像机、扫描仪等。

其它接口:某些比较高档的笔记本电脑还会提供一些更加特殊的接口,如光纤输出(S/PDIF),CF插槽,基于SONY MAGIC GATE 记忆棒技术的插槽等等,限于篇幅的关系,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使用环境:笔记本电脑在使用环境上切忌过热太湿。若单是开着机,温度是不会太高,但若长期在湿气和温度高的环境下操作,便有可能因内部某些电子零件过热而导致不正常。夏天天气炎热,所以应该尽量避免在户外使用手提电脑,最好是在室内使用,而一些发热量较高的笔记本在夏天使用时,最好是在有空调的环境。存放手提电脑的地方也应该尽量避免潮湿和炎热。另外在大城市里,空气当中有许多的灰尘,而尘埃积聚可能会令手提电脑内的线路不通。所以最好避免在多尘的地方使用电脑,而且定期用干布擦外壳可令它更加耐用和保持美观。

移动及携带:笔记本当然会遇到出外携带的问题,所以给笔记本买一个合适的笔记包是少不了的,因为我们在乘坐交通工具或者外出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碰撞,为了减少碰撞对笔记本造成的伤害,所以,一定要尽可能的选择一些保护措施较好的笔记本包,在选择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的笔记本的类型,是全外挂的还是全内置的,还要考虑到其他配件的携带,光盘、电源啦等等.

笔记本在随身携带时,不要将钢笔,外置驱动器或其他尖硬的东西同笔记本电脑放在同一格子里,尤其是不要让它们碰到显示屏那一侧。在携带笔记本电脑出门前,应将光驱中的光盘取出来,否则,在发生坠地或磕碰时,盘片与磁头或激光头碰撞,会损坏盘中的数据或驱动器。

使用过程中:在笔记本使用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对显示屏的保护,因为它是笔记本中最脆弱的部分,手提电脑的LCD 荧幕比桌面电脑的monitor 更脆弱,最好不要用手指触摸,以免被指甲划花或者是沾上油渍,其他硬物如笔之类等就更加不可以了。另外亦必须使用荧幕保护程式,因为若LCD 的画面长时间(几个小时)保持不变的话,屏幕的液晶体显示点便很容易损坏,这点对于现在使用TFT 显示屏的笔记本电脑尤其重要。在键盘操作上,也要注意不要太过大力的敲击,触摸屏或着指点杆也要注意这点,不要手不干净就使用触摸屏或者指点杆、键盘等,以免造成污染。同时最好不要在进食的时候使用笔记本电脑,这样一来影响你的健康,二来容易对笔记本电脑早成伤害,一个不小心便很可能出现‘请你的电脑喝咖啡’或是‘请你的电脑吃菜’的情形,进食时候的油渍也容易弄赃笔记本电脑,所以还是不要与你的手提电脑共度那吃饭的二十分钟。

清洁:在使用过一段时间后,有必要对笔记本电脑进行一次清洁行动,以保其“青春常驻”。在清洁笔记本电脑时千万要小心,因为液体算的上是笔记本电脑的头号杀手了,所以,一定在清洁前要确保关机,清洁LCD 最好用蘸了点清水的不会掉绒的软布轻轻擦拭,或者是购买那些专用的笔记本电脑清洁剂。在清洁键盘时,应先用真空吸尘器加上带最小最软刷子的吸嘴,将各键缝隙间的灰尘吸净,再用稍稍蘸湿的软布擦拭键帽,擦完一个以后马上用一块干布抹干,总之切记,别让一滴液体渗入机壳内部。




不知道笔记本什么时间可以出标准?
到时间我就改行,这台试机真的是玩腻了
前段时间组装了个本本(除了很丑)性能确实不错,嘎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