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们的幸福?(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7:17:23

最近,一份来自中青报的调查报告称,89.3%的人期待将“幸福指数”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接受调查的人对于自己是不是幸福的选择中,38.7%的人感觉“一般”,30.2%的人感觉“幸福”,19.5%的人表示“不太幸福”,11.6%的人表示“非常不幸福”。关于“幸福”的话题,一直都有,最近国家统计局表示,幸福指数可能成为统计数据中的一环,并且作为统计数据发布。
幸福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多的人表示不幸福?在现代社会中,又如何才能让人们更有幸福感?
幸福是一种精神
从调查和言论中可以看到,和幸福相关的东西很多,比如房子、收入等,不过在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吕随启眼里,这些都不能算是幸福的条件。吕随启说:“幸福,从小的范围来说,有一个和睦的家庭,有一份正常的感情和一份可以和家庭生活平衡的事业,财务上独立自由,就可以算是幸福了。从大方面来说,对社会有用,你的存在能让周围的人乃至世界变得更好,有信仰和理想,并能为此奋斗,也是幸福。”
物质条件并不能成为幸福的前提,更多时候,纯粹地追求物质,往往更加不幸,吕随启说:“有钱就幸福,显然是这个物质时代造成的误区,有的人上山烧香下山嫖娼,他很有钱,他幸福吗?一个人开很大的公司,可是灾难来时,他告诉员工捐10块钱就够了,他幸福吗?不会,他们找不到快乐的源泉,找不到幸福的根源。所以,不幸福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
信仰失落的时代
在调查中,总有人在说:“谁拿走了我们的幸福?”吕随启认为,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幸福并不是别人可以拿走的,而是我们自己失去了它。
吕随启说:“就比如说希望把幸福和政府考核体系联系起来。实际上,政府只能够创造一个让人幸福的环境,但不能给人幸福。幸福,从根本上来说,是精神上的概念,而不是物质上的概念。外部的公平环境固然重要,但只要没有人硬性地剥夺你的东西,你就不能说他摧毁了你的幸福。”
不过,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吕随启说:“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往往忘记了对感情的投入,而幸福感恰恰是和感情相关的。”
幸福在于学会平衡
没有信仰、理想的追求幸福,吕随启认为这不现实,他说:“一个人抱怨没有房子,不幸福。没有房子确实是问题,房价高也是现实,但是它和幸福感的关系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密切。精神上缺乏信仰的人,钱越多,就越不幸福,因为他无法驾驭这些财富,不能更好地运用财富。是否幸福关键在于一个人内心如何定义这些外在赋予你的东西,让两者之间达到平衡,这样才能够得到内心的富足,才能幸福,快乐。”
吕随启认为,找回幸福,就是学会平衡,他说:“精神上有信仰,有理想,并且可以为理想而奋斗,即便是暂时的贫穷也会幸福,反之,物欲横流,完全没有精神信仰,再多的钱也不幸福。幸福和精神有关,对于没有钱的人如此,对于有钱人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