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兆:周五缺口下周不容回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6:43:13
鲁兆:周五缺口下周不容回补(2010-11-06 )分类:鲁兆文章

 本周,预测中的3000点至3100点多空大战仍在进行之中。周五的跳空高开,似乎宣布——此番大战多方获胜(注意:这里使用了“似乎”的疑问字眼)。
日K图上,从10月20日以来构划出一面上升旗形的雏形。上升旗形其最终可否成立,目前尚存变数。因为划浪点的时间选择不同,终会影响(决定)上升旗形的成立与否。
因为上升旗形是个转向形态,有必要介绍一下。
教科书上对上升旗形的描述为:市场经过一段时间急速上升之后(比如上证指数9月30日至10月15日这13个交易日的逼空狂升),接下来的最后一段上升就显得迟疑乏力。形态上尽管表现为一顶高于一顶、一底高于一底的多头景象,但每次上升,只有三波而不见正常推动浪的五波。这是多头乏力的表现。
技术指标方面,MACD的红柱呈显著的背离状态——日收市指数向上飘、红柱则向下滑。6日RSI则与指数背道而驰——后者向上飘,前者向下滑。以上证为例,10月15日2971点、10月20日3003点、10月25日3051点相对应的6日RSI分别为93.967(10月20日最高)、89.712和84.403。本周四,报收3086点,而6日RSI只有73.142,与93.676比较,背离十分严重(均为收市指数,见图一)。
技术指标的严重背离,其背后所反映的是市场上升动力的不断衰竭。因此,上升旗形是一个典型的转向形态——由上升而下跌。当其完成了abcde五个上升小波之后,即会发生戏剧性逆转。
上升旗形所产生的位置多为C浪,也有在第5浪发生的。可以这样说,除非目前的上升旗形雏形最终不成立,否则,趋势逆转就是必然的。
周四写到这里就搁笔了。对于走势的不确定性难以把握,在目前流动性大泛滥的背景下,股市经常会不按常规出牌,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想着看看周五的走势如何再接下去写吧。
果然,上证指数周五跳空近43点,一举升破上升旗形雏形上边线的态势高开,当日以3129.50点报收小阴十字星,成交也比上日多出400多亿。似乎宣布——上升旗形不成立,3000点至3100点多空大战多方获胜。是否如此,从更大的周期(197周)、更大的形态(周K图)上去寻找答案。
上周拙作曾给出以6124点顶部为始点,时间为巽卦数197周,底部为998点的江恩箱。本文续引之如图二。
此箱的技术特征点有:1、以998点至6124点为有效空间;2、2008年10月1664点因受到上升2×1线的有效支撑而成为中期底部,由此反弹至去年8月的3478点;3、3478点因受到上升1×1线的强阻力而成为一轮中级行情的顶部,由1664点至3478点,恰好运行了一个2×1至1×1的夹角时空;4、从2009年11月下旬3361点顶部以来,下跌31周(坤卦数,坤为老阴,宜造底),至今年7月2日之2319点成为又一次中级底部。下降1×1线成为此段下跌的斜率线,一直着1×1线上下波动。
这4个技术特征点强力显示,图二中的角度线给出了有效时空。角度线过去的有效性揭示其在197周的时空内,还是有效的。这是角度线实践应用的一个重要经验。
图二中的L线和2×1线被向上突破了!周线级别的形态大于日线级别的。且图一和图二中代表两种级别的图形上,三条重要阻力线同时被攻克,只要下周能站稳其上,后市有好戏上演。
上周拙作有如下描述:“本周(64周),下周65周,指数交融于L线及2×1线,容易诱发变盘。若向上变,2×1线上方空荡荡无遮无挡,股市上升空间甚为可观。——第5波划在哪?却颇费踌躇。因为不同的划浪点,直接影响到后市的走向。如果将第5波划在2010年10月20日之3021点,并假定为(c)-1,则(c)-2是一个不规则的扩张平台。10月26日高点之后的5波下行为c波,下周初即会企稳反弹,并运行(c)-3。上文提到的双线双重阻力将在成交量的配合下,被有效升越。这是一种最乐观的假定。”
缺口3的属性颇为敏感。已知(a)浪升382点(2319/2701),设(c)=1.5倍(a),则(c)=2573+382×1.5=3146点。周五的最高指数为3142点,与3146点甚为接近,即指数处在敏感的老子费氏比率1.5倍上。时间则处在上文指出的巽卦数65周上。由此可见,市场正处在一个变点上。这是毫无疑问的。
是真的向上突破?还是多头陷阱?下周见分晓。
本周五形成的缺口颇为敏感,如果是一个突破缺口,则后市有450点的上升空间(2655/3105)目标可见3555点;如果是一个竭尽型缺口,本周高点就是一个中期顶部,缺口会在下周快速回补。
换言之,下周一不允许向下填补缺口3;二不允许跌破L线。如果能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则(c)-3成真,直击3555点(见图三)。否则,3142点就是一个中期顶部。首选划浪A方案亦宣告失败,后市将以同级的(a)、(b)、(c)三波形态向下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