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朱正平:高职“工学结合”的德育优势与体现策略--浙江在线-浙江文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6:38:07
关键词范围整个网站 全部报纸 浙江潮 浙商网 浙江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长三角 教育 娱乐 社会 旅游 健康 人文频道 汽车频道 住在杭州 传播学评论 天天房交会 浙江日报 钱江晚报 今日早报 美术报
  2010年11月27日,星期六   多云到晴 10-21℃
滚动新闻首页 |文明聚焦 |重要文件 |公告栏 |热点专题 |地方传真 |文明办信息 |理论时评互动 |原创频道 |创建活动 |道德建设 |未成年人
新农村建设 |网闻联播 |文化建设 |文明视点 |图说文明 |浙江风采 |他山之石 | 文明礼仪 | 文明生活 | 文化休闲 | 读书频道 | 浙江时论
市县文明网: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宁波 |温州乐清瑞安文成平阳|绍兴 |南湖 |湖州长兴 |浦江 |舟山普陀
 要闻更多
"感动中国"少年黄舸将光明留在人间
·温州市开展专家下乡送医送药活动
·温州首创民企社会责任评估体系
·"感动中国"人物黄舸捐眼角膜 北川男孩重见光明
·公交司机谢师傅 晕倒前紧紧踩住了急刹车
·啤酒瓶盖大的自行车都是用钟表零件做的
·“两大跨越”谱写中原崛起新篇章
本网原创更多
·省直机关学习论坛报告会今天举行
·烟花大会志愿者在行动
·节后请妥善保管好国旗
·龙泉青瓷等5"非遗金花"入围世遗
·杭州拱宸桥小学“国庆送祝福”
·请不要在景区内乱丢乱扔废弃物
地方传真更多
·拱墅区小河街道举行第九届“小巷总理”演讲比赛
·拱墅区红石板社区“三项服务”为群众解决难题
·莲都区全面打造青少年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
·莲都区推进“平安家庭”创建活动
·浦沿街道滨文社区:让关爱成为一种习惯
·而今迈步从头越——走进平阳县麻步镇华亭村
文明时评更多
·汲取思想营养 凝聚发展力量
·为人父母带来更强道德感
·消除“文化赤字”需要锐意改革
·严打手机网站淫秽色情需家长配合
·钱老最值得学习的是什么
·领导干部上网也是一种“微服私访”
文明大家谈更多
·NO.24我们能不能穿睡衣出门?
·NO.23“世界勤俭日”话勤俭
·NO.22 抗击"莫拉克"见浙江儿女精神
·NO.21 “5·7”交通肇事案启示录
·NO.20 世界读书日 名家话“阅读”
·NO.19杭州太子湾公园受"伤"谁之过?
热点专题更多
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
·甲子华章——国庆60周年专题
·缅怀钱学森
·2009中秋佳节·团圆
·第二届“千镇万村种文化”展演
·浙江省2009年未成年人十件实事



   | 打印
   
浙江省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朱正平:高职“工学结合”的德育优势与体现策略
2009年11月24日 17:19:22浙江文明网
来源: 浙江文明网
作者: 浙江省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朱正平
编辑: 田芳
高职“工学结合”的德育优势与体现策略
【摘要】:高职工学结合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有着显著的德育优势:充盈了德育教材的“空无内容”;创设了不同于课堂的“真实情境”;促进了德育“隐性知识”的传递;激发了学生“德育情感”的发展;营造了“德育实习场”。因此,有目的地将学生的课堂德育与企业实践、将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有机融为一体,构建一个全程德育模式,实现德育与高职教育的和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高职生基于工学结合的德育落到实处,让高职德育能够在企业中找到支点,填补以往的德育空白地带,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德育;高职;工学结合;实习实训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可是许多教学改革的重点集中在如何加强实习实训环节的顶岗实习,提高高职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却忽略了基于工学结合的德育,忽略了高职生作为“社会人”的品德锤炼、道德陶冶的重要方面,使得此过程中德育处于空白状态。其实,在工学结合过程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有着显著的德育优势,高职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德育资源,充分发挥德育优势,使工学结合中的德育由游离状态走向正规化,不再处于边缘地带。
一、高职工学结合蕴涵的德育优势
(一)充盈了德育教材的“空无内容”
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德育教材是全国本科、高职通用的教材,虽然编排的逻辑性、理论性很强,但是高职生尤其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科技伦理教育,可是教材关于这部分的内容不够充盈,缺乏针对性。比如高职生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就业问题、职业道德问题、技术使用道德问题是比较严峻的问题,可是在教材中却没能充分体现这些内容。另外,教材上很少有学生道德行为训练方面的内容,其主要原因是教材的编制是秉持知性德育的理念。知性德育能使学生在道德知识和道德思维等方面达到一定的高度,但难以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很好的陶冶,更难以使学生养成必要的道德行为习惯。这些内容也就变成了“空无内容”。所谓“空无内容”就是多数情况下某些没有进入教科书,但学生应该乃至必须接受的内容。教科书中应该存在却没有存在的内容,我们称之为教科书的“空无内容”。这里的“应该”是相对于学生、社会和知识发展而言的,是学生有必要学,但教科书却没有呈现的那些内容——他们被空无了。[1]
而在工学结合的实践过程中,高职生在企业行业进行实习实训,学生的品德在实践得到锻炼,教材上的“空无内容”在不知不觉得到了充盈。比如高职生在与更多样化的社会人群交往过程中,学会了与人交往;在参与企业的职业活动过程中,感受着企业管理者的人格特征、企业严守信任、严守信誉、创新进取的企业文化;感受到企业员工的思想信念、价值取向以及主人翁精神;也感受到企业员工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的爱岗精神……高职生也在此过程中,实践着自己的道德理想,将道德理想体现到行动中。
(二)创设了不同于课堂的“真实情境”
在德育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往往也会创设道德虚拟情境。可是课堂教学中的虚拟情境是人们根据事先预想,为了实现某种意图或目标而人为创设的一种场景,这类场景不管多么复杂或多么逼真,都具有“游戏的”或“戏剧的”性质,情境中的高职生都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场景中的事件进程按照人们的假想、设计而展开,无论当时情况如何,它不意味着参与者的真实状态,不直接影响参与者的实际生活。在道德虚拟情境中,所有的人都是扮演者,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他的一种意象,在真实情境中他可能这样做,也可能不这样做。[2]
但是在参与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中,高职生在没有预设的情况下,直接参与实践的第一场景,亲身观察、经历、体验到此时此刻所发生的一切。人的道德是根据个体生命的经历、经验、感受和体验不断生成的。道德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道德实践,与他人、环境等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形成参与道德实践活动能力、提高社会化水平的过程。而工学结合的实习实训不仅为高职生提供了一个道德学习的平台,同时它也是检验个体道德行为的关键情境。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高职生的心理状态是自由而随意的,因而它所体现的道德更多的是知觉性和习惯化的,不少人好善乐施是由于一贯的同情心使然,这时的道德表现可能偏向于认识性和意志化的,它更能调动人的认识能力和意志力,“这反映出自然性环境中的道德更可能是一种心理真实,而课堂中的道德可能带有更多的掩饰和伪善……这里显然可以说,课堂环境的道德是有独特性的。”[3]
(三)促进了德育“隐性知识”的传递
高职生在工学结合的实习实训中,企业蕴涵的德育隐性知识对高职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具有暗示性和渗透性的特点,是一种潜在的教育。
高职生在实习实训中,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分享,促进了其职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的发展,在真实的企业情境中,其德性得到了启发和张扬。他们与同事、经理、客户之间协作相处的能力得到了增强;个人品质如人际交往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组织规划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创业能力、适应能力等作为职业道德能力有了发展的土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高职生通过在企业里掌握技能、感受氛围,形成工作态度,树立职业道德,学习企业文化及精神,培养竞争、合作、市场、效益意识,有效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学生的德性得到了彰显。
高职生在工学结合的实践过程中,既可以看到自己所学专业的需求,又可以看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一技之长一经发挥所产生的社会效果,从而锤炼高职生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的思想品质和团结、自强、向上的奋斗精神,从而进一步促使他们更加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乐业、勤业和敬业。
(四)激发了学生“德育情感”的发展
在工学结合的实习实训中,高职生的认知活动伴随着情感,德育也就成为他们情感驱动的主观过程。实习实训情境中与指导教师的情感往往能迅速引起学生的关注,进而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激发他们相应的情感,使高职生在一种美好的情感世界中、情感体验中德性得到陶冶和发展。
实习实训情境能缩短德育的心理距离,师生间创设一种“亲、助、和”的人际情境,从而使学生对教师“亲”,德育内容感到“近”,在其中也蕴涵着指导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这样的实践环境中,没有丝毫沉闷的德育空气,没有强制,没有指令,完全摆脱了被动应付的状态,在这样热烈的情感推动下,高职生群体到达了一个比教学预期目标还要丰富得多、广阔得多的境界。这种实习实训中的教育由于是以情动情,让高职生受到熏陶感染,所以有效地培养、发展了高职生的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
随着实习实训时间的延续,高职生的道德情感渗透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作为相对稳定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又将逐步内化、融入学生的个性之中,从而促进高职生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的发展,它表现为层次更高级、内涵更丰富的理想、道德、意志等,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情意力量,最终促进高职生德性的健康发展。
(五)营造了“德育实习场”
道德学习是基于特定情境中的,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其“去情境化”的局限,缺乏知识生成的活动性系统,所以尽管学生获得了可以解决课堂问题的“范情境性”知识,却难以具有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实际能力,是一种“惰性知识”(inert knowledge)。[4]与之对应的德育观认为,道德学习不能限于课堂。涂尔干就曾明确讲过,“我们不能僵硬地把道德教育范围局限于教师的课时,它不是某时某刻的问题,而是每时每刻的事情。”[5]现在我们提出的德育观是生活中不可能没有德育,道德是生活的道德,道德离不开生活,生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因此,参与工学结合实习实训的高职生,在工作过程中的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就是道德学习的起点,以他们的工作情境和工作生活过程为道德学习的依托,营造了真实的德育情境。高职生身处其中,通过自己与情境之间积极的互动和意义的建构进行学习。这种实习实训促进了亲历式的学习,强调了高职生的主动参与和活动,强调通过自己对镶嵌于情境中事件的积极建构而获得意义。实习实训为高职生提供了道德学习的“实习场”:道德学习的内容、过程与道德学习的情境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二、高职工学结合如何体现德育的优越性
(一)加强企业文化渗透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团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6]企业文化是职业道德的有效载体,高职院校引入企业文化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优化学校对企业、对社会的认知结构,增强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养等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为学生的成功就业构筑桥梁。应该引入优秀企业文化,包括坚持职业道德以诚实守信为核心,塑造品牌形象;以共同理想为核心,构筑价值体系;以行为创新为载体,苦练内功求发展等。
而高职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感受到的优秀企业文化促进了其美好德性的生成。同时高职院校积极创设良好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可使高职生的道德品质在情感陶冶中潜移默化地升华,为高职的德育搭建了一个有效平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是对高职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注重信息、知识、人才、环境等软件的主导作用,将企业文化追求潮流、创造先进、领导行业的理念融入到道德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向企业先进人物学习、积极参与企业仪式、关注企业经典故事等形式,鼓励学生收集企业优秀员工的典型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合作基地的企业文化,提炼出该企业文化的共同特征,并引入企业文化来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让高职生直观地领悟到提高思想道德社会的普遍要求,同时要将这些学生收集鲜活案例编辑成册,引进德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理念,优化高职生对企业、社会的认知,增强学生对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7]
(二)充分利用企业德育资源
一般来说,各个高职院校都有为数众多的实习实训基地。虽然这些基地都具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基地的性质,但是,我们要把它建设成为进行德育的平台,还需要对他们进行遴选。我们尽量要选择那些双方合作良好,合作稳定、有着优秀企业文化,有多方面的典型人物,因为一个拥有优秀文化的企业,能靠它独特的企业文化建立一支优秀的职工队伍,具备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环境,这些单位不仅要为高职生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也要为他们提供思想和心灵的成长空间。
企业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进行理想、信念、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同时用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等精神文化熏陶和培育职工的共同价值观、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提高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高职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实习实训,也受到了良好企业文化氛围的感染,也会激发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强化他们提高自身修养的意识。
(三)校企联合成立德育指导委员会
为了使工学结合的德育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社会、企业,以至更富有成效,就需要成立专门机构,提供组织、人员与经费保证,以保证通过工学结合开展德育的工作落到实处。
为此,最好由学校学生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就业实习中心、企业人力资源部共同组建一个德育指导委员会,来具体负责工学结合中开展德育的统一筹划。德育指导委员会主要提供组织协调作用,如经常组织学校从事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教师到企业考察学习,也组织企业导师到学校接受德育理论培训;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了解并解决学生在企业遇到的问题、存在的心理困惑等;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的活动,也组织企业优秀人员给学生举办讲座、座谈;同时在经费上,每年拨出一笔钱用于工学结合过程中的德育实践,这笔钱可以从生均20元的学生思想政治实践经费里开支,妥善管理这笔费用,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指导教师的劳务经费,培训费用,学生组织举办各种活动的费用,邀请企业优秀企业家、模范人物来进行讲座的费用。这样,有组织、有计划、有行动,整个德育委员会就能在提高实习实训过程的高职生德育实效发挥真正的作用。
(四)校企合作设立德育导师制
在高职生的实习实训期间,高职院校要重视和加强对在企业学生的德育。每年有计划选派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教师担任校企合作基地德育指导教师,去企业进行调研。一方面获取企业对学生表现的反馈信息,以及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道德要求。另一方面,在企业定期召开学生会议,了解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的道德状况、心理问题、思想认识等,及时了解学生在企业的思想动态,征求学生的意见,主动寻求学生对在校接受的课内德育的意见反馈,获取学生的评价与改进意见,从而优化校内德育的针对性,能有效地使校内德育与企业的需求、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接轨。同时,学校在调研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现状,为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与辅导;同时开展适当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企业的德育资源,如企业管理者的奋斗历程报告、企业劳动模范、标兵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人物的事迹报告;组织学生举办辩论赛、演讲比赛、邀请性球赛等,促进学生与企业员工的良性互动和交流。
另外,对基地的指导教师也要进行选择,注重发挥榜样的激励力量。我们不仅要选择那些技术熟练、有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能担当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角色,更应该选择那些德高望重、具有较强责任心能胜任高职生的道德指导教师的任务。尽量聘请企业模范人物担任基地德育指导教师,除了企业家之外,还有先进生产者、“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五一劳动节”奖章获得者。他们是企业职工的先进代表,发挥着先锋和骨干作用,利用他们自身的具体可感的事例教育、感染和激励高职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先进典型、自觉加强提高道德修养的积极性。
(五)创设德育在线学习环境
基于高职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时空的分散性,高职院校充分利用网络的灵活性来进行在线德育,为他们创设一个高效的在线德育学习环境。首先,可以让参与在线德育学习的高职生在网络上获得他们所需的课程学习资源,主要是一系列的在线阅读和在线活动,如观看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视频、在线发表自己的学习感受并上传到共同空间与他人共享。其次,组织学生参与作为在线德育之核心的在线讨论。网络的即时同步和延时异步兼容特点使得参与在线学习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日常安排,或者进入聊天室参与即时同步的在线讨论或通过邮件、论坛参与发帖延时异步的离线讨论。当然,大多数讨论都是学校指导教师预设或在线专家引导下高职生对典型话题作出的个性化反应。再次,高职生可以分享这些德育专题讨论结果。反观德育实践,我们发现,虚拟社区中的在线讨论比现实中的面对面的讨论更具反思性和深刻性。同时,每个在线讨论专题或话题都会自动保存,每个在线专题参与者都可在获得授权的情况下回顾、浏览先前的讨论,并以此为基础策划、优化后面的讨论,这是由德育话题所引发的德育活动,是德育的一种动态发展,它能弥补高职生在实习实训中的时间的不确定性和空间的分散性,使学生自由自主地参与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讨论话题,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展高效的学习,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德育要求。
三、结语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有其特殊的学制结构。高职生在校内学习时间短,不可能为德育课堂教学留出充足的学时。而他们的实习实训时期正是步入社会的过渡时期,面临着许多急需要解决的思想、心理、认识等方面的问题,如果这时候能够从思想、心理、情感等方面给予他们帮助,不仅能够使课堂教学获得高职生理解、认同的良好契机,对德育的升华也起着重要作用。为此,高职德育要扩展实践育人的视野,主动介入到专业实习实训中,充分利用实习、实训环节、精心设计、统筹安排,对高职生进行道德教育,帮助高职生认真领悟、严格遵守职业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规范。有目的地将学生的课堂德育与企业实践、将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有机融为一体,构建一个全程德育模式,实现德育与高职教育的和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样,在高职生参与“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德育并非处于游离状态,处于真空地带,相反,高职德育找到了一片更加滋生德性的土壤。高职生基于工学结合的德育落到实处,让高职德育能够在企业中找到支点,填补以往的德育空白地带,给游离的德育找到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