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自由主义在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6:49:40

当代自由主义在中国  

——兼论“新左派”与新自由主义之争  

  自由主义最早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对国教权威的对抗思想武器,经过几百年以来的演变和发展,不管你是否赞同其思想内核,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自由主义发展到今天确实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思潮。自上世纪80年末90年代初以来,自由主义的思潮携改革开放之风就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直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逐步形成了中国式的自由主义,简称“新自由主义”(这里专指中国的自由主义学派,其思想不能完全等同于西方哈耶克学派的自由主义理论,但却深受其影响)。那么,自由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到底起了什么影响?以及近年来中国思想界崛起的所谓“新左派”与自由主义派争论的焦点又是什么?我对当前中国自由主义的看法是什么?本文就以上几点问题尝试做一个初步的探讨。  

  自由主义真正在中国产生巨大影响,其实是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算起。当时,随着文革的结束,中共开始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正式掀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而有关西方思想的书籍和资料这些在文革时期被视为“毒草”的东西也在当时得到解禁,从而自由主义思想也借改革开放这个“东风”再次登上中国思想界的舞台。自由主义以“民主、自由”为核心,认为民主、自由、博爱等概念是全人类的普世价值,在经济上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政府不应当过多干预;政治上则主张限制政府的权力,维护个人的自由和权利等。这些思想在当时对刚刚经历了“文革”的中国知识界,知识分子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震撼力。自由主义思想在改革开放的政策环境下,逐渐在知识界成为“向西方学习”的一个重要旗帜,从此自由主义思想在中国迅速传播起来。到了80年代末,随着政府官僚主义弊病的凸显和腐败问题的日益严重,再加上1988年“价格闯关”后出现了通货膨胀的经济危机,自由主义更是成为89年学生运动的“斗争武器”。然而,无论人们对于20多年前那场学生运动的评价如何,毫无疑问的是,自由主义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无论是在政界、思想界、知识界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左右了中共高层在重大政策方针的决策,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的提出,国企改革,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等等。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走过的路线,我们可以发现,自由主义思想确实在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上留下了烙印。无论是经济领域里一开始的“转权让利”,建立市场经济,改革国有企业,政治领域里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各种尝试(尤其是80年代末以胡耀邦和赵紫阳为代表党内“改革派”所推崇的民主社会主义理念),还是近年来的“医疗改革,教育改革,住房改革”的思路,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自由主义的影子。可以说,自由主义思想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各个领域改革的进程。因此,自由主似乎更像是一个幽灵,徘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的上空,神不知鬼不觉地主宰着改革的进程。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由此而引起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也引起了一部分学者对自由主义的质疑。这些学者认为,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的泛滥,导致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方向出现了偏差。他们认为,自由主义学者主张的“自由放任,理性经济人假设”和由此而产生的私有制理论的盛行,导致改革开放偏离了原来邓小平为改革设定的路线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从而导致近年来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国家能力不断下降等一系列问题。这部分人主张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去对国家经济进行干预,才能保证公民的自由和基本权利不受侵犯。并且反对国有企业私有化,认为国有企业是国家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改革国企不应当成为图利少部分人的工具。这批人被自由主义学者称为“新左派”,并且在20世纪末开始掀起了所谓的“左右之争”。其中新左派代表人物主要有汪晖,王绍光,左大培,甘阳等,而右派即新自由主义学派则是以秦晖,胡星斗,丁学良,陈志武,吴敬琏等为代表。  

  毫无疑问,新左派的崛起,是对所谓的“新自由主义”的一个强有力的挑战,新左派更强调改革开放应该是在保障公平的前提下进行,不能让一部分富起来,却让大部分人穷下去。而自由主义学派则认为改革开放之所以产生如此多的不足,正是由于中央政府的权力过于强大,对市场经济和公民权利干预太多,认为“改革出现的问题要靠进一步深化改革来解决”。两者的争论一直持续到今天,但是在我看来,今天中国所谓的“新自由主义”,已经完全不是最初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那个自由主义。当时的自由主义主张人生来自由平等,主张人民要勇于去争取自己属于自己的自由和权利,这是在当时宗教势力统治欧洲,压制人民思想所诞生的产物。其之所以流行,更多的是得益于法国大革命的传播,因此自由主义在当时是作为人民向神权和专制王权挑战的一种政治思想武器,而不单纯是一种思潮。而对于现今中国面临的问题,是指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一系列经济政治上的问题:贫富差距加剧,资本权贵的崛起,工农地位的急剧衰落,贪污腐败盛行等。这些问题对于一个自称是社会主义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首先难以回避的就是工农利益的流失,改革开放之所以有今天之成就,我认为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解放了这些原本在农村的劳动力,但是当这些劳动力大量涌进城市,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后,这些人的权利和财富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无论是全国人大还是地方人大,我们都很少见到有工农代表的影子,更多的是当今社会上的政治精英,知识精英和文体明星等这些先富起来的人,这批人可以说是垄断了当今中国社会大部分的资源,包括主流媒体话语权,而工农大众的呼声却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表达。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自由主义强调的无差别的具有普世价值的“民主、自由”对于这些基本权利和地位得不到保障和尊重的工农大众来说,是否有很实在的意义呢?当政府的主要平台都被主流精英所占领之时,自由主义提出的理念能否真正落实到弱势群体的头上呢?因为无法回避的是,自由主义所倡导的“自由竞争”的理念无疑会使这些原本处于弱势的团体更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边缘的地位,而对于占有大部分资源的精英利益集团来说,毫无疑问将是最大的赢家。  

  再者,由自由主义学者所主导的“股改、教改、房改、医改”等一系列改革,如今似乎已经成为自由主义理论在中国失败的“证据”。盲目照搬西方概念,盲目将中国的东西完全推向市场,最终造成的后果就如当今网络上流行的段子所说的那样“医改看不起病,房改住不起房,教改上不起学”。  

  针对以上这两大软肋,我认为目前中国的自由主义学者在推动中国改革进程的时候过多地关注了市场竞争,甚至有部分学者肤浅地套用照搬自由主义倡导的民主自由理念,但却忽略了中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对公平的关注。毫无疑问,目前自由主义在中国确实遭到了“新左派”为代表的观点的“强力狙击”,这是过去三十年来所完全没有出现过的。如果中国的自由主义还是单纯地从抽象的概念去理解传播自由主义,那么未来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将会更加举步维艰。毕竟,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现代资本主义,都认为公平是一切制度改革的起点,公平之上谈效率这是当今世界无论是姓“社”还是姓“资”的国家都在强调的观点。这也是自19世纪以来工人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以来西方国家的经验之谈。即使是美国这个所谓“自由世界”的老大哥,也从19世纪以来开始不断通过立法来限制资本家的掠夺,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的公平(当然这个公平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缓和劳资关系的一大妥协和让步),而之所以美国的福利制度和工人的权利保障能较为完善,我认为,这主要归功于马克思主义冲击资本主义体系一百多年的结果。因为正是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这两个伟大的理论,才使得西方的资本家明白,如果还是一味地强调自由竞争的理念,强调个人主义至上,强调“剥削有理”,那么马克思在《资本论》里的预言将会成为现实:共产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因此,从19世纪西方三大工人运动以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就一直对自由主义发展理念进行不断的修正,当然我认为自由主义终将不会被抛弃,因为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建国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的结晶之一。  

  总之,公平和平等,将成为改革开放后三十年不得不重视的两个基本价值观,如果中国占绝大多数的农民和工人连这两个最基本的权利都得不到保障,那么新自由主义学派所崇尚的西式民主和自由,无疑都将是水中月,镜中花,对于解决中国具体实际问题没有实质的帮助。因此,我认为,无论是新左派,还是新自由主义学派,都应当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总结反思改革开放以来的得失成败,甚至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开展系统的总结和反思,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民情,只有解决了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和工人的发展方向和利益保障的问题,才能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更为稳步健康地向前发展。毕竟,公平,自由,民主不单是专属自由主义学派,或是新左派的价值观,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