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围棋与谋“势”战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5:21:13
 围棋源于中国,同西方兵棋异曲同工的是,它身上同样凝聚着人类高度的理性与智慧,是东方谋略文化的载体。在全局性、对抗性和谋略性等方面,围棋和战略颇具相似之处。兵法通于棋理,战局酷似棋局。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名篇中,曾多次使用围棋进行类比,如把敌我之间相互包围形象地比作棋局,把战役和战斗比作吃子,把开辟根据地比作“做眼”。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曾把欧亚大陆视为一个地缘战略大棋盘,把美国等大国比作主要棋手。在战略家的视野中,棋局可大可小,存乎一心,无论是筹划战争,还是经略大国关系,都体现一种小中见大、举重若轻的睿智和胸怀。

  谋局必谋势。研究战略全局需分析形势,围棋所包含的实地与厚势,攻势与守势,争先与落后,弃子与取势等矛盾皆与“势”息息相关,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围棋是古老而弥新的东方军事哲学。《孙子·势篇》曰:“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势,属于中国战略思想中的重要范畴,指力量在特定的时空内形成的一种待发状态。英国战略理论家利德尔·哈特曾这样表述过:战略真正的目的与其说是寻求战斗,还不如说是寻求一种有力的态势。可以说,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围绕“势”作文章。

  谋势先度势。所谓度势,就是对“势”进行认识并做出判断。一局棋从布局、中盘到收官,常常需要判断棋势优劣、对手意图等,以此来决定行棋方向和战法。优势一方是稳扎稳打,穷寇莫追,还是继续扩大优势,毕其功于一役?劣势一方是稳健追赶、步步为营,还是孤注一掷,放手一搏?都取决于对形势的判断,并直接关系到一局棋的胜负。中国战略既强调从整体上对“势”进行把握,也注重区分不同的“势”。“决积水于千仞之堤”、“转原木于万丈之谷”(《孙子》)体现的是一种地势和速度势,而“百万之师、志厉青云,气如飘风,声如雷霆”(《淮南子·兵略训》)体现的是一种必胜的气势。现代战争的谋势已经拓展到谋取空间势、信息势、心理势等领域。战略上度势,需要首先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洞悉“势”之成因,细察“势”之发端,把握“时势”之中带有趋势性的东西,然后进行战略运筹。

  厚积而薄发。势的特性之一是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在棋盘上,强大的厚势常令对方望而却步。在国际上,强国往往会给邻国造成巨大压力。然而,势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经过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成本去换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导我军深入敌统治薄弱的广大农村,建立根据地并不断壮大自己,最终形成了革命的星火燎原之势。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又指导全军打烂坛坛罐罐,“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一切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原则”,这是典型的“弃子取势”。引而不发可以构成一种威慑,蓄势待发则体现一种韬光养晦、隐忍发展的哲学。归根结底,今天谋势的着眼点还是国家利益。根据国家利益需要,可谋求优势或均势,有时还可能故意展示一种低姿态的态势。改革开放30年国家取得瞩目成就,离不开经略周边所营造的良好态势。今天,我们在国家战略层面仍需要处理好厚积与薄发的关系,以保证国家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当今时代,先进的军事理论已成为推动军事转型发展和军事能力提升的先导。千古无同局,围棋富含深邃的哲学思想和巧妙的思维技巧,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已有战略思想的理解,也有助于认识至今尚未被完全理解的思想,还可能有助于找出更多带规律性的东西来。与此相类似,对边缘学科及相关学科交叉研究往往能够催生崭新的理论。国手常说,功夫在棋外。信手拈来的一枚棋子能成为扭转乾坤的妙手,体现的是弈者苦心孤诣的境界。剑手登峰造极,不是成为剑痴,而是要以心驭剑,要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战略是科学也是艺术,需要大眼光、大境界。只有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才能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从这种意义上说,军事指挥员也需要具有政治家的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