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6:10:52
 斜阳,又作夕阳、斜晖等。斜阳远照,霞光万里,长空飞彩,满天铺锦,虽是“夕阳无限好”,但毕竟“只是近黄昏”,因而,斜阳给人们产生了诸多复杂的情感,并且,在古典诗词中,斜阳也成为了一个鲜明独特而意蕴深远的意象。
一、寄寓国破家亡之悲
   斜光照临,日薄西山,处于社会动荡或家业不幸中的人们,更易因以而产生江山己尽、家国衰败的情怀。
比如,唐代诗人沈彬的《再过金陵》,“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面对破碎江山,且又斜阳一片,江山不知愁苦,怀有一腔热血的“我”,怎能不悲情万千?
再看如刘禹锡《乌 衣 巷》的前两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通过野草丛中几点零星的闲花及乌衣巷口西下的夕阳,诗人想到了当年王、谢堂前的富贵豪华,而今已是一片荒凉破败。诗人感物伤怀,这既是对唐王朝国势衰微的忧虑,也是对当权者的讽喻之言。
    薛能的《题逃户》中有这样的描写,“朽关生湿菌,倾屋照斜阳。雨水淹残臼,葵花压倒墙”,诗句中通过斜阳、雨水、葵花等,烘托了“凶年”“失乡”后家园的破败、荒凉,体现了诗人无限的怜悯与极度的悲愤。
二、寄寓身世惨淡之痛
斜阳残照,预示着一日时光将尽,因而,面对斜阳,往往会让那些愁善感的诗人们生发出身世惨淡的痛楚。
李商隐的《柳》中有言,“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刚病故,自己不久又将只身赴蜀,于是,诗人便借荣枯悬殊之柳表达了身世的变化,又借将落之斜阳及暮秋之蝉,表达了诗人的迟暮之孤苦。
    又如唐代诗人贯休的《樵叟》,“樵父貌饥带尘土,自言一生苦寒苦。担头担个赤瓷罂,斜阳独立濛笼坞。”勤苦一生的“樵叟”,独立“濛笼坞”,“独立”于一片斜阳中——是在踌躇于“到晚何处归”?还是在惆怅“暮年何以托”?斜阳照着漂泊孤苦的老人,更显惨淡凄凉。
三、寄寓离别相思之苦
  《诗经》中的《王风·君子于役》章有言,“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日之将暮,当是行人回归之时。因而,面对夕阳,不免会激起家人对远方游子许多挂念
比如刘长卿的《送灵澈》,“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友人远去了,只有一片斜阳伴君而行,这迢迢征程,怎不让人挂念?——友人刚刚动身,己由一片斜阳,牵出了诗人的无限依恋之情。
再比如温庭筠的《梦江南·梳洗罢》一词,“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于“斜晖”之中,多少船人都回归了,独没有自己的丈夫,今日之等待,又是一个没有结果的结果,怎不令人肠断心伤?
四、寄寓羁旅怀归之愁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奔波在外,到了晚上,往往归家之心心更切,羁旅之愁更浓。
被称为秋思之鼻祖的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中,游子更显憔悴、劳顿,因而,在夕阳的点染下,诗人的羁旅之思显得更为哀怨、低沉了。
秦观《踏莎行》的上片是这样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泉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可以看出,通过杜鹃声和斜阳的渲染,更显出了身处“孤馆”的孤独与凄凉。因而,清人王国维称“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
五、寄寓时光流逝之哀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虽然斜阳把大地照耀得灿烂辉煌、如同黄金世界一般,然而它却引起了诗人的感伤,因为面对将落之日,感到了时光流逝,感到了岁月的蹉跎。
秦观在《画堂春·落红铺径》写道,“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落花满地,手捻花枝想把春留住,但面对将逝的斜阳,便觉一切都是徒然,便无奈地丢掉手中的花儿,一任春归去,然而,心中的无限愁恨怎会一丢而净?
晏殊的《清平乐·金风细细》中也有这样的感叹,“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夕阳西下,好景不常,于是宋代词人宋祁慨叹道,“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持酒劝说斜阳,以向花丛中多照一些时辰。通过奇特的想象,表达了对美丽晚景的喜爱之情。同时,这里的“斜阳”,也正暗喻了诗人自己的暮年晚景,因而,整个的句子,也当是诗人在慨叹自己年岁的无多,在表达对美好年华的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