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人民币:人民币正在“崛起” · 孙兆东 · 书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6:28:38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货币 —— 人民币正在“崛起”
( 本章字数:2452 更新时间:2010-3-10 18:07:00 )
文 钱秋君
2009年12月31日,最后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282,与2008年12月31日对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小幅升值0.09%,是2005年汇改以来的最小年度升幅,近乎于“0”。
追溯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也开始了人民币汇率“波动时代”。
金融危机下,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使得其他国家和地区无法主动控制经济风险,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更是面临着诸如危机转嫁、货币错配、货币政策两难困境等严重问题,这引起了更多人对美元地位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变局的思考。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有必要在现有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沿革和现状特点,探索相关改革的路径和影响,清晰勾勒出变革中的国际货币体系在危机下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提出适合中国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
似乎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就更能引起人们的议论,而“人民币”同时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高级经济师孙兆东先生推出的新书《世界的人民币》正是从从发达国家货币的国际化历史出发,研究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作用和意义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以国际主导货币国家本币国际化的过程、经验和启示,探索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和未来走向。
书中提及印象最深的一个比喻,“在某一天会发现,人民币这个天天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大孩子,随着他在国际货币大家庭中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他偶尔调皮的一个小动作,就会影响到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不经意间打个喷嚏,或许全球都会得场不小的感冒。”
而人民币再也不是那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如今它已长成气宇轩昂、引人注目的青年,正充满信心地准备去进行自己的全球探索……
事实上,自从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短短的8 年中国的GDP 就从全球第六跃升到第三,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全球最快,中国的货相对于币最多,因此,人民币一路升值。当下,世界需要人民币,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国家也罢,都希望人民币能进入国际货币体系,并期望其能发挥更大作用,尤其是希望它对全球经济的复苏发挥扛鼎之力。
对于人民币而言,焦点还是在于人民币汇率和人民币国际化两个问题上。自从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有增无减。的确,改革开放30年来,从经济增长速度、对外贸易发展速度、资本流入与外汇储备增长速度等宏观经济因素来看,中国经济表现及其亮丽,这是推动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动力。
伴随着建国60周年的到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已经空前提高,但是人民币在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却与这种国际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偏差,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中国必须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人民币国际化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因此,虽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难度巨大,但却刻不容缓。
可以说,此次金融危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中国到目前为止已经成为最快从危机中恢复的国家,此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储备化,可能事半功倍。
孙兆东在《世界的人民币》中提到了一个很好的愿景就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货币。目前人民币可以说处在“天时地利人和”的位置。2009年中国政府低调迈出了人民币向国际主要货币转变的第一步,允许中国进出口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
一个国家以本币结算出口货物,意味着本国对世界承诺:你储藏了我们的货币,就可以拿我们的货币直接购买我们的货物并带出境外。一个国家的货币能够在全世界流通,一定是意味着这个世界上重要的商品可以用这国的货币直接购得。
就像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之后,英镑被视为世界范围内的硬通货一样,就像美国崛起之后,美元被视为世界范围内的硬通货一样。中国以人民币结算出口货物,是以改革开放30年形成的强大制造能力为支撑的。
中国以本币结算出口货物,从某种程度讲是顺应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革,有被动的因素,也有主动的作为。
金融危机引发的美国虚拟经济神话破灭之后,美元被长期看低,中国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政策面临着调整的压力,而改变以美元为外汇储备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出口货物不再全部以美元结算。中国手里的货,外人要用人民币来买,这样就在长远的未来保障了国人的血汗钱不因美元贬值而缩水。
中国外汇储备政策的调整,也是顺应亚洲区域强势货币崛起的潮流。本轮金融危机中,亚洲各国也需要持有一种本区域的强势货币以调整本国的外汇储备结构,中国在此时扩大以本币结算出口货物范围,也就增加了周边国家持有人民币度过本次危机的信心。在适当的时机,中国负责任地挺起了亚洲金融的脊梁。
纵观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国际化历史,所能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一国的货币国际化要依托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实力是坚强的后盾,而发达的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则是实现货币国际化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一个国家的货币国际化后,将随着这个国家参与国际经济、金融和资本博弈,也会经受经济周期和金融危机的洗礼,大浪淘沙,最终它能否成为国际主导货币,还要看它的国家管理者能否以史为鉴,并以独具大智慧的决策以货币来引领经济。
但从短期而言,国际货币体系很难发生重大调整,美元仍然会在之后的几年中保持其核心的地位,欧元的“前途”则依赖于欧元区内各国之间的协调和共同努力,作为被寄予厚望成为“第三极”的人民币,其国际化路程才刚刚开始,还远远没有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三足鼎立”中的一足。
但是从中长期来看,美元本位由于无法克服单一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局限性和不稳定性,其核心地位将被逐渐削弱,欧元与亚洲货币(人民币、日元)的地位将会逐渐上升。美元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可能被美、欧、亚三种货币共同充当全球储备货币的格局所取代,即美元本位制可能让位于“全球金融稳定性三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