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强制风席卷全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2:41:10

节能减排“强制风”席卷全国 拉闸限电现象此起彼伏       核心提示:面临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压力,近两个月,一场强制性的“减排”风暴正在多地涌动,部分省区纷纷采取限电限产甚至关停措施。这种“一刀切”的措施使当地非高耗能的企业和居民陷入了苦恼。而这种“突击减排手段”能走多远?拉闸限电成效又有几何?背后折射出什么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资料图片

  全国多省市强力限产限电冲刺节能降耗目标

  2010年是中央政府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最后一年。根据规划,要完成“十一五”降耗20%的目标,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还要下降5.2%.正是这样艰巨的任务,让一场轰轰烈烈的限产限电,在全国各个省份相继上演。
 全国多省市强力限产限电冲刺节能降耗目标 2010.9.9  经济参考报         一直以来负责给武安很多钢厂送货的老王失业了。他给自己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一个亲戚打了个电话,问的第一句话就是“钢厂咋了?是不是都倒闭?”

  他不知道的是,9月3日下午,武安市政府“一纸禁令”就下达到了武安市18家钢厂手中,根据规定,钢厂要在5日凌晨全部关停所有生产设备。

  用很多当地人的话说,“政策来得太快了”。记者在河北调研时了解到,为了督导效果,市长也曾亲自牵头成立小组,抽查各个钢厂的“停产”落实情况。而当地乡镇政府也随时会派督导组去查看钢厂情况。而河北省只是“节能减排冲刺大军”中的一员。2010年是中央政府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最后一年。根据规划,要完成“十一五”降耗20%的目标,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还要下降5.2%.

  正是这样艰巨的任务,让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运动式的限产,在全国各个省份相继上演。

  决战:节能减排“雷霆行动”

  和往常车水马龙相比,邯郸去往武安的国道显得有些冷清,天空下着小雨,“这里以前总是堵好几个小时的车。”当地的司机师傅指着前面的路说。原本需要40分钟的车程,不到半个小时就顺利到达了。

  昔日的高炉已经停止了。一路走来,和阴霾的天气一样,钢铁重镇武安显得非常冷清。很难想象,就在上周这里的钢厂还都是加足马力生产,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3号下午开的会,我们厂晚上就召开部署会议,4号就按照市里要求全部停了。”河北文丰钢铁有限公司销售处处长陈玉龙说。见到记者时他刚巧送走了两个代理商,他告诉记者,今天他自己正在准备明天开会的事项,为了落实政策要求,工厂里的工人都没有放假,而是在检修、学习。

  “没人不知道赚钱是舒服的,这个大的形势,你也是不能抗拒的,”他用这句话回答了记者种种疑问。

  决战四季度,是河北省面对“十一五节能减排大考”的真实写照。因为不仅是在武安,河北各个省份,都对“两高行业”掀起了大规模的限产限电运动。9月开始武安市宣布18家钢厂停产后,5日下午紧急召开了全市节能减排大会。而就在当天,唐山30多家钢厂和26家焦化企业就接到了市政府办公厅文件,要求后四个月限产近50%,第二天下午在河北国丰钢厂召开了动员大会。另一边的河北衡水市安平县,为完成节能降耗指标,对全县分3批实施限电,每批限电22小时。限电期间,不仅居民家停电停水,医院和红绿灯也遭停电。每供电50小时停电22小时。

  “什么时候才能正常生产?”这是小杨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他是武安当地钢厂的一位工人,他和他的工友们这几天讨论最多的也是这个事情。有人说是20天,有人说是一个月,还有人说,可能就这样关下去了……

  他告诉记者,像文丰钢厂的工人没有放假还算幸运,这里其他很多钢厂都因为停产而让工人放了假。每人每天发20元基本生活费,一个月600元,如果正常开工,他们可以拿到1000至2000元。

  拉闸、停产和限产,对于钢厂来说,不仅仅是一张“紧急通知”那么简单。武安市一个钢厂内部人士向记者坦言,按照目前钢厂产能规模,一关一停,每天消耗的钱大概应该在200万元左右。一个月下来,亏损就是6000万元。

  “我们现在订单非常充足,但是因为政策,只能退后发货了。”上述人士坦言,再加上九月份是传统的旺季,一般而言一个月的利润应该是在8000万到1亿元。如果加上损失的利润,相当于整体亏损了1亿6千万。唐山市迁安一个民营钢厂董事长在接到《经济参考报》记者电话时也表示,目前企业产量被削减了近6成,严重影响了后期销售,经济损失不可估算。

  最令人担心的还不仅仅是这些,新武安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钢铁企业是一个高耗能产业,资金链非常重要,一般而言,在钢厂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都是采取原料“先送后付钱”,成品“先交钱后给货”的方式。而如果长期停产,上游原料供应会要求付款,而下游客户也不会再交任何订货款,同时企业在停产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各项费用,必然会造成资金链的紧张。“短期还行,但是时间一长,拖个1至2个月,就非常危险了。”上述人士说。

现实:任务严峻

  实际上,河北并不是特例,全国性的“限电冲刺十一五”正在愈演愈烈。9月开始,广西、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对不符合能耗标准的钢铁生产企业,实施了强制性拉闸限电或提高供电价格。广西不仅对落后产能实行限电,一些节能水平较高的钢厂也准备部分停产。从9月2日起,柳钢已陆续停产多条生产线,停产计划为时一个月,影响产量30万吨左右。广东珠三角地区焦炭等11个行业的淘汰类和限制类企业被纳入差别电价的范围,9月1日起其用电价格将提高,至此广东实行差别电价的行业达到19个,覆盖了主要的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

  政府“雷霆行动”的背后,是今年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的现实。记者了解到,“十一五”规划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 D 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今年下半年,必须完成降耗4.48%的目标。但上半年全国单位G D P能耗同比升0.09%,有7个地方单位G D P能耗上升,形势相对严峻。目前,仅北京、天津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而在河北省《关于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部署的汇报》文件中显示,上半年全省万元G D P能耗同比下降1.35%,高于全国1.44个百分点。

  河北省工信厅一位官员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年内停批和停建高耗能项目,对前期高耗能行业电价优惠进行清理,并实行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对于未完成指标的市县领导要追究责任等。

  “大家都想不到,可能是真的急了。这次和以前不同,以前是拉闸限电,但是现在,是守着电不能用,可见政策确实是下了狠心了。”新武安集团一个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记者了解到,一直以来,因为高耗能行业同时也是纳税大户,并承担着解决人员就业等任务,当地政府并不愿意对这些支柱行业实行过分严厉的“调控”。

  “但是目前的矛盾越来越大了。一方面是地方政府要依赖高耗能支柱产业拉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则要完成上级的指标。”河北省发改委一位内部人士坦言,眼看大限将至,而且政府已明确将节能减排的完成情况与地方官员的考核挂钩,目前最有效的办法恐怕就是直接拉闸限电,更有甚者是直接通知停产。

争论:是要好看的数字,还是推进转型?

  “我不知道这次是关一阵子,还是要全关了。”面对呼啸而来的政策风暴,武安市的不少钢厂都感到摸不到头脑,政府用“一刀切”的方法换得漂亮的数据,这让不少企业无法理解。

  “这样做有失公平。”出现在限产名单上的唐山迁安一家钢厂董事长告诉记者,地方政府的“铁腕”调控是突然到来的,并在实施后不断完成力度的强化、范围的扩大。由此一来,完全打破了企业的经营周期,对其调配原材料、铁路等运能造成重大影响。

  “即使是高耗能行业也有优劣之分,有的企业环保好能耗低,有的企业环保不好能耗高,那么政府出台限电限产政策的时候,是否应该也有一个具体标准来进行参考,而不是把所有企业都一刀切。”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负责人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记者从当地政府部门多方得到证实,目前各个地方进行的限电停产,并没有出台相应的标准。

  “我的钢铁”网咨询总监徐向春坦言,各地政府短期突击作业的做法,实际上就暴露出对于节能减排工作,缺乏一种长效可行的运行机制。“节能减排是需要一个长效机制,而不是短期的突击,光是行政性的限电限产,现在数字好看了,但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他表示,“因为很可能不限电了,企业又会开始开工,G D P单位能耗又会上去了。”与此同时,徐向春说,短期限产也会造成钢材、焦炭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最终对下游不利。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关于节能减排指标,很多都是各个企业自己计算并上报的,“我们都是自己报能耗数据,那么必然会有企业注水,本来能耗高的报低。”河北省一位钢厂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坦言。他表示,这对一些响应节能减排,进行技术投入和改造的企业而言也是非常不公平的。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对于节能减排,这次从国家到地方自上而下采取一系列迅猛的动作,这么多年来还是第一次。在这种类似“短跑”式的限电停产背后,是国家对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决心。

  “这次的停产,可能只是一个开始,后期节能减排的要求和压力会更大。”邯郸市发改局环资处一位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地方政府对于节能减排的重视将成为常态,而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必然越来越严格。

  “完成指标不是目的,真正把节能减排作为结构调整重要抓手,下决心让一些应该淘汰的小企业出局,并进一步推动企业转型才是根本目的。”上述人士说。(记者 杨烨 李军义 河北报道)

  • 节能减排如何“冲刺”  2010.9.8《长江日报》
      近日,“耗能大县”河北安平县采取全民限电措施遭到社会的强烈批评。为完成节能减排指标,这个县每隔两天停电22小时,不仅企事业单位居民停止供电,医院、红绿灯等公共设施也未能幸免。措施之强硬、心情之急迫,表露无遗。

  社会的质疑得到了迅速的回应,国家发改委提出批评,安平的非常限电措施被取消。但随后的新闻则使民众陷入更大的困惑和疑虑。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随着“十一五”末期的临近,一场强制性限电潮正在各地涌动。自7月底开始,浙江、江苏、河北、山西等省,此起彼伏地掀起了节能减排大冲刺,对“两高”行业开始大范围限电甚至断电,以应对“十一五”末针对各地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的严厉问责。

  由此可见,强制性限电做法并非安平一枝独秀,节能减排的冲刺已经成为相当普遍的行动。只是这种只针对企业的做法,与安平面临的社会压力存在明显差异,此前并未得到充分报道,也并未受到相关部门的否定和批评。

  但这并不代表,这种强令钢铁、水泥等耗电企业限产的措施,是一种节能减排的正常状态。一方面,节能减排要的是社会正常运行下的能源消耗和排放状态,不靠临时抱佛脚、急刹车,停止正常的生产、生活运转。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企业是通过了政府审批的企业,在没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也没有紧急的公共需要的状态下,政府有没有权力强令企业停止生产,也是一个问题。

  为某种目标的完成,提出“冲刺”的响亮号召,实际将社会纳入管制状态,是当下很多社会领域中常见的景象,“发起节能减排的最后冲刺”甚至成为很多地方公开的紧急动员。但节能减排这种目标如何能够靠冲刺完成,是值得怀疑的。如果类似于强令限电的冲刺做法能够成立,所谓的节能减排的指标就只是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少开两天工,大家一起少用几天电,耗电量是降下来了,环境污染问题解决没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没有,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现在有一种说法,实现节能减排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让其指标成为一种“硬约束”,纳入政绩考核,并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只要转换考核的内容和指标,地方官员必然有所忌惮,发展转型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发展转型硬指标却自有硬办法落实。从强制限电的措施中可以看到,在权力没有监督和约束的状态下,政府不仅可以粗暴对待个人权利,对企业的进入和运转也呈现出收放自如的状态,既可以为GDP给“两高”企业大开绿灯,一旦节能减排的指标临近,又可以一声令下,随叫随停,以确保在考核中顺利过关。权力可以随意行使,轨道可以不受限制,无论怎样的考试,应试都是一件容易的事。
 

   山西遭遇近年来最严重“电荒”     2010.11.26 人民日报     山西缺电的直接原因,不是缺煤,也不是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不够,而是发电企业停机容量太大。对于发电企业大量停机的原因,业内人士直言不讳地说,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压力,是主要原因之一。  煤电大省频繁停电,年底电力缺口将约占总需求25%

  核心提示

  近期,山西各地频现间断性停电。近年来,山西每年冬季都面临缺电,但今年形势尤其严峻,预计年底电力缺口约占需求的1/4。作为煤电大省的山西,何以遭遇如此严重的“电荒”?

  25日19时,山西省会太原。入夜之后,大道两旁的景观用灯并未开启,许多路段的路灯隔一盏开一盏,小街巷里的店面广告也是漆黑一片。

  间断性停电频现

  “我们家最近每周停电好几次,一停电就容易停水、停暖气,晚上家里吃饭、孩子写作业都得靠蜡烛,大冬天冷得睡不着。”山西晋城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

  晋城市供电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说,“山西全省电力紧张,导致今冬晋城最大电力缺口预计达60万千瓦,占总用电需求的40%左右。”

  而在晋西工业集团动力分公司,经理任国元也表示,“每年冬季都要有几个月限电,但这次显然是最难的一年了”。

  据记者了解,10月中旬以来,山西各地频繁出现间断性停电。而来自山西省电力公司的消息称,随着近期山西气温下降,各地供热取暖用电逐步增加,电力负荷持续攀升,全省最大用电负荷达到1732万千瓦;与此同时,省内电力供应明显不足,最大电力缺口达320多万千瓦,预计年底电力供应缺口将达到500万—600万千瓦,缺口占总用电需求的20%—25%。

  发电企业停机容量大

  一位从事电力工作近30年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山西缺电的直接原因,不是缺煤,也不是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不够,而是发电企业停机容量太大。

  记者从山西省电力公司获悉,山西电力供应出现短缺的原因是:“四季度以来,我省加大了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发电企业停机限产,发电机组非计划强迫停运频发。加之部分火电企业由于经营困难电煤中断,也长期停机”。

  该业内人士还向记者出示了一份11月中旬某日的《当日山西省电力供应及电煤信息日报》。记者看到:当日山西省调装机容量2986.75万千瓦,停机容量超过710多万千瓦,其中非计划停机容量174.5万千瓦,缺煤停机115.5万千瓦,未开机容量259.6万千瓦,而由于计划检修、经营不善停机和环保停机容量,占到168万千瓦。停机机组已占到总装机容量的两成以上。

  对于发电企业大量停机的原因,该业内人士直言不讳地说,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压力,是主要原因之一。“除去正常停机,上述数据中的非计划、未开机容量,很大部分是由于节能减排压力而关停的机组容量。”该业内人士分析。
        据了解,今年山西万元GDP能耗需下降4.6%、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需下降2.44%、二氧化硫排放量不出现反弹,才能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虽然山西省政府今年采取了一系列强力措施,但节能减排压力依然空前。

  “今年冬季采暖期开始后,京津用电压力一直很大,南方省市也因枯水期水力发电不足,山西开足马力保障供电,但发电所产生的能耗却由山西承担,造成节能减排压力巨大。”该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据山西电力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山西一直是向全国输电最多的省份之一。今年前三季度,山西累计外送电量达506多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以上。虽然目前山西面临严峻的缺电局面,但外输电量仍超过全省发电量的1/3。

  “为保证今年节能减排目标坚决完成,并且保障外输电供应,山西只能停掉供应省内的发电机组。”山西一座电厂负责人告诉记者。

  “电荒”并非因为“煤荒”

  据了解,今年10月山西煤炭产量达6758万吨,创历史月产量新高;预计今年山西省煤炭总产量将达到7.2亿吨,从而超越内蒙古重新确立全国煤炭产销第一大省的地位。因此,山西不存在煤炭产量不足的问题。

  而据记者了解,山西部分发电企业因“煤”停机的原因之一,是少数火电厂还延续着“小煤窑”时代的思维,图便宜、不建储煤场或小库存,不与大产煤企业签供货协议,结果现在小煤窑没了,闹了“煤荒”。

  “因‘煤’停机的表象,其根源就在‘市场煤’与‘计划电’的价格体制不顺。电价属于国家行政调控,而煤炭的价格却已市场化。”该业内人士分析,今年以来煤价涨幅远超电价,部分未签订煤炭供货协议的发电厂亏损面加大,因此不愿买煤而停机。

  全力保障居民生活用电

  “无论是拉闸限电、关停机组,还是买柴油机,都属临时之举”。该业内人士认为,电力缺口这么大,电网安全还得保障,因此做好用电分配显得尤其重要。

  负责山西电力调配的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11月以来两次下发通知,要求“各市各部门不能以完成节能目标为由,停止正在运行的发电机组,要确保省内电网的正常运行”。

  山西省电力公司近日连发紧急通知,要求首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根据“先生活、后生产、保重点、兼一般”的用电原则,对带有自备发电机的营业单位全部参与避峰用电;对大型企业实施错峰用电。

  编辑点评:

  近期,有些地方采取拉闸限电、关停火电机组等方式,突击节能减排达标,影响了企业生产和群众正常生活。这种简单压减电力供应的做法,不仅违背了节能减排的初衷,也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推进节能减排,要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切实推进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要正确处理节能减排与合理发用电的关系,加强对电力需求侧的管理。只有继续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用电,对未按规定期限淘汰的落后产能和违规建成项目,依法、按程序停止供电;严格控制景观照明用电,杜绝“亮化”工程等浪费现象;通过帮助用户提高用电效率,改进用电方式,实现节约用电,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节能减排工作的目标。

   河北安平“节能降耗大限电”:每供电50小时停电22小时

  从3日开始,河北省安平县为完成“上级下达的用电量控制指标”,对全县大限电(每供电50小时停电22小时),并在当地电视台多次播出限电通知,引发了民众热议。

  这样一限电,县城里的大小水桶卖火了。一位年近六旬的大爷告诉记者,停电必然就会停水,他家买了好几个大水桶了。

  除了水桶等,买发电机的人也多了起来。3日,记者来到了该县城的几个发电机销售处,看到大大小小的发电机摆放在门前,顾客络绎不绝。一位销售人员说,他们的店所处的地方已经停电了,虽说这样限电带火了发电机销售,但停电后太不方便了,如果一个家庭带动全部电器的话,至少需要一个几千瓦的发电机。

  做网络生意的李先生称,停电使他整个生意都会陷入混乱状态。如果都来买发电机自己发电,耗油不说还会产生大量废气,真不知道这样是节能降耗了,还是费能增耗了。

  该县城的王女士说,如果长时间停电,家里冰箱不能用,厕所都不敢用,“其他电器不用就算了,不用油烟机怎么炒菜啊?偶尔停一次还好应付,听说限电措施到年底了,想想这样的日子太可怕了”。

  该县另一位张先生说,他好不容易跑来的丝网生意不能按期交货了,“损失可怎么办?找谁说理去啊!”          9月1日,安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出《安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有序限电的通知》{安政办函[2010]13号}。通知中说,“该县自2010年8月27日起,实施了有序供电措施,但限电效果不明显,距上级下达的用电量控制指标差距较大,为确保完成我县今年和‘十一五’节能目标,有效控制全社会用电过快增长,决定进一步调整限电计划,强化限电措施,从2010年9月3日开始,安平县对全县98条线路分3批实施有序限电,每批限电时间为22小时,从当日21时到次日19时(即每供电50小时停电22小时)。”    山西晋城限电减排:居民生活用电1个月被停14天    (2010.11.23 北方网)
 
   安徽全椒为完成减排拉闸限电 医院发电做手术
  不久前,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的指标拉闸限电,甚至连居民用电也被停掉。对此,安徽全椒代县长曹付中表示,为完成滁州市规定的节约用电指标,这一做法也是无奈之举。央视《焦点访谈》2010年11月15日播出节目《拉闸限电为哪般》,以下为节目实录:   演播室主持人 侯丰:大家好,今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随着年底临近,各地都在为完成节能减排指标而努力。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对节能减排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各地不能靠拉闸限电的突击行动来完成任务,更不能停限居民生活用电和公共设施用电。但是不久前,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的居民向我们反映,当地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的指标拉闸限电,甚至连居民用电也被停了。

  解说:这是记者于10月底在安徽省全椒县拍到的几个停电瞬间。

  10月28日晚,全椒县儒林路。

  10月29日晚,全椒县滁全路。

  10月29日晚,全椒县江海小区附近。

  10月29日凌晨一点多钟,在全椒县万丽小区,张女士正借着微弱的烛光照顾生病的孩子。

  居民1:小孩晚上喝奶粉什么的,喝水、上厕所什么都不方便。

  记者:你们晚上起来多少次?

  居民1:小孩一夜最起码起来三、四次。

  记者:那都是每天摸着黑去点蜡?

  居民1:对,有时候用手机照。

  解说:10月30日凌晨5点钟,全椒县南平慈济敬老院整个院子里一片漆黑,习惯早起的老人们摸黑起床,工作人员正打着手电做早餐。

  记者:您在做饭呢?现在每天都怎么做饭?你怎么干活?就拿手电筒啊?

  敬老院工作人员:瞧不见,那也没有办法。

  解说:这个敬老院一共住着22位老人,年龄最大的已经93岁,一些老人身体不好,停电给他们的起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记者:那你晚上靠什么照明?

  敬老院老人:没有照明。

  记者:也没有手电筒啊?

  敬老院老人:没有。

  记者:那你晚上怎么办?全是摸黑啊?

  敬老院老人:全是摸黑。

  解说:10月19日,全椒县委、县政府发布了一封《致全县人民的公开信》。信中称,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在全县范围内,实行限电和断电措施,对居民生活用电实行分时停电,白天和晚上分三个时段停电,不仅仅是居民用电,甚至连全椒县中医院这样的医疗机构也不例外。

  记者:病人住的病房晚上也停(电)?

  全椒县中医院医生:停,供电局停电,我们这里也停电了。

  解说:这位医生告诉记者,现在医院白天和晚上都分时段停电,遇到需要做手术等紧急情况,他们只能用发电机发电。同样受到停电困扰的还有全椒县境内大大小小的商店和宾馆等等。从外地出差来全椒县的王先生,就因为停电遭遇了惊险一幕。

  王先生:当时电梯开到快到三楼了,一下子停电,我整个人都腾空了,整个人腾空在半空中,一下从三楼摔到二楼,全都灭了,电梯也打不开了,叫人也没有人应答,没有人,手机也没有信号。整个人被困在里面,很无助。

  解说:停电也让一些政府机构的日常工作变得不正常了,11月1日上午9点半,记者来到全椒县行政服务中心,偌大的办公大厅,前来办事的人寥寥无几,工作人员也显得十分的悠闲。

  行政大厅工作人员:查不了,不上网哪能查到?

  记者:必须上网查?那所有上网的这儿都查不了?

  行政大厅工作人员:那没办法,我不是不愿意帮你查,没电。

  解说:由于停电,全椒县的路灯、红绿灯等公共设施也无法发挥作用。每天晚上11点之前,路灯只开一半,而11点之后则全部熄灭,整个县城漆黑一片。

  10月31日,接近晚上12点,记者来到全椒县最繁忙的吴敬子路和儒林路交叉路口,看到这里的交通依然繁忙,而没有了红绿灯,没有了现场疏导,卡车、轿车、三轮车、摩托车在随意行驶。

  居民2:没有信号灯,车往哪边走。

  居民3:车子太多了,人横穿马路,你看看都看不到。

  解说:记者在采访时正好看到了一辆事故车被拖走。

  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相继在今年9月和10月发出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避免采取停限居民和公共服务单位用电等错误做法,而全椒县为什么公开违反规定,对居民和公共服务单位用电实行限制呢?

  周银璋 安徽电力全椒供电公司副总经理:这个是政府决定的,以政府令形式下达给我们供电企业的,让我们供电企业要执行政府的调度令。

  解说:记者随后采访了全椒县政府负责人。 记者: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已经明文禁止为了实现节能减排而限制居民的生活用电,这个您知道吗?

  曹付中 安徽省全椒县代县长:这个我看到了。

  记者:那你们现在还在做着同样的事情。

  曹付中:这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级的要求我觉得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实现这样一个目标也是上级的要求,所以作为地方政府,我们都要贯彻落实。

  解说:曹县长所说的必须要实现的目标就是滁州市规定的节约用电指标。

  唐陈 安徽省全椒县节能办主任:我们的用电量从10月份开始,每天不能突破72万度,还要保一些比较重要的企业能够继续生产,这样就是对我们节电任务的完成。从工业的这个角度来说,调控的余地达不到我们这个节能任务,完成这个目标,所以在居民用电上进行了一些调整。

  记者:如果完不成任务会怎么样?

  唐陈:完不成任务作为节能不合格,就是被节能一票否决。

  解说:这位主任所说的每天72万度的用电指标是怎么来的呢?全椒县节能办出示了一份滁州市10月9日下发的文件,该文件列出了滁州市部分县用电调控指标,全椒县今年10月,每天的可用电量是72万度。

  胡中友 安徽省滁州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这个指标它是根据“十一五”节能能耗和电耗算出来它应该是多少,它能完成任务,多少它不能完成任务。

  解说:全椒县有关人员说,因为今年9月份,上级才把用电量纳入节能减排考核,而上级下达的这个节电指标,年底前根本无法完成,所以只能全县拉闸限电。

  胡中友:这个说法当然不对,这个指标不是现在定的,这个指标是上一级政府给下一级政府,每个季度公布一次,年初总指标,季度分指标。至于全椒(县)不拉老百姓的电,我就完不成任务,完不成指标,这更是错误的。这就反映它平时在产业结构当中,在这个方面它存在不足。特别是新上的企业,应该看菜吃饭,量力而行。你有多少能耗,你上什么性质的企业。

  记者:那他们今年上马了这种高耗能的企业了吗?

  胡中友:现在有一家水泥企业。

  解说:这位负责人所说的水泥企业是全椒海螺水泥项目,今年5月初,一期5000吨熟料线,两台模机正式投产,水泥属于高耗能行业,全椒海螺水泥每天耗电量高达20多万度,占全县总用电量的1/4。

  周银璋:耗电量最大的应该是海螺,海螺水泥制造。

  解说:全椒的工业原来以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大多属于低耗能产业。今年以来,黑色金属冶炼、水泥等高耗能行业增长较快,导致全椒县工业用电量较快增长,要想完成年初滁州市下达的指标,全椒县今年用电增速不能超过13.5%。但是由于海螺水泥等项目的上马,1到10月份,全椒县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达到17.8%。年底前,只靠限制企业用电显然无法完成节电指标,所以全椒县采取了拉闸限电的措施。

  记者:难道完成这些节能减排的任务,就必须牺牲老百姓的这种利益吗?

  曹付中:节能减排工作我想根本的是为了全社会的利益,短期内的、局部的利益受损失和受影响,有的时候也是一种难以两全。

  解说:而对于全椒县的这种说法,滁州市相关负责人显然并不认同。

  胡中友:从省委省政府还有我们市政府,我们一致要求下面要确保居民用电,拉闸限电这个东西我们是反对的。

  解说:然而在全椒县看来,国家的规定,上级政府的反对,以至全县百姓的切身利益,显然都没有迫在眉睫的政绩考核和县里的经济利益来得重要。记者了解到,目前全椒县采取的拉闸限电措施还将继续进行下去,而且停电的时间可能还会延长。

  唐陈:我们停居民的(用电),主要就是为了提前实现我们的目标,让工业尽快恢复,就是这个目的。我说停到(11月)20号,如果影响不大的话,停到(11月)30号无所谓的。这个(工厂)停一天,工厂做出多大的牺牲?我们停一天都是心里非常着急的一天,(用电量)降不下来,你们走了,我马上要建议晚上(居民)停电(时间)要提前一点。

  演播室主持人 侯丰:国家制定节能减排指标,是为了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像全椒县这样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是靠全县拉闸限电来完成指标,不仅让环境保护规划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还严重干扰和影响了社会的正常秩序,损害了公众利益。     有电不能用 “水电大省”湖北的限电尴尬
           年底越来越近,各地都竭力在清算之前拿出一份节能减排的好答卷,湖北自然亦不例外。

  相比而言,这个中部大省份的能耗形势稍显乐观,但它最大的挑战却在后面——坐拥三峡和葛洲坝两大国家级水电工程,湖北却每年都会陷入缺电的窘境。而今年,在“十一五”节能减排的“交卷”时刻,在“限电”和“缺电”的双重压力之下,湖北的“表情”显得尤为复杂。

  “亏本也要生产”

  “限了,已经开始限电了。”老夏说这话的时候显得很平静,“通知要求在用电高峰期,我们必须停产。”老夏是湖北华祥水泥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华祥水泥)的一位中层管理干部,主要负责市场销售。华祥水泥是一家在湖北黄石地区颇具规模的水泥生产企业。

  虽然年年都会接到当地电力局限电生产的通知,可对于今年早到的限电政策,老夏还是觉得压力不小。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按照当地的规定,现在高电价时段生产用电是每度3块钱,低电价时段也要1块钱1度电,而平时每度电是7毛钱。“但没有办法,我们必须得生产,那么多客户在等货。”他觉得为了保持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就是用3块钱的高价电,亏本也要生产。”

  在这轮限电大潮中,华祥水泥并不是个案。

  在鄂东地区,数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的高耗能型企业负责人均表示“已经开始限电了”,而且“今年来的时间比往年都早,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武汉近郊区的一家玻璃制造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在9月中旬,厂里就收到电力局通知要求间断生产,以往这样的通知大约要到12月左右才会收到。

  不过,所有接受采访的企业负责人都表示理解今年限电提前的措施。“如果不是政府有节能减排的任务,我想今年也不会这么早就开始限电”,上述玻璃企业负责人说道,“政府就是想通过这样来淘汰掉高耗能的小企业。”

  但在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袁荣湘看来,政策还是应该更科学一点才好。“现在限电并不是因为电力供应紧张,而是要完成节能减排的任务,这是政府定的指标。但是,这些指标数值不能瞎定,不是拍脑袋就可以决定的。”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其实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很多省份和企业在节能方面已经做得很尽力了。对于这样的省份和企业,政策就不能一刀切,不能统一搞拉闸限电。他认为,对于很多地方政府来说,采取所有能用的办法去完成上面定下来的任务,那是必须的。这样一来,很多地方政府就不会太多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

  湖北电力公司一位人士则对记者表示,在为了节能减排而拉闸限电的问题上,“电力公司地位很尴尬。各级政府下发有相关的政策文件,作为企业,我们必须得执行。”他还坦言,与社会效益相比,企业包括省电力公司都会有经济上的损失,但那也是没有办法的。
叠加的压力

  一直以来,湖北在用电一事上颇为尴尬。

  虽然依长江、挟汉江而坐拥三峡和葛洲坝两大国家级水电工程,但囿于既有的电能分配框架和天生少煤之缺憾,湖北电力供应多年来一直挣扎在“逢冬必限”的魔咒之中。就在去年,湖北省还度过了近年来范围最广、执行力度最大的计划用电期。在那一场声势浩大的“限电运动”中,湖北全省因电荒被限电生产的企业多达数千家,共计减供电量约12亿千瓦时。

  袁荣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按照往年规律,每年的11月份长江就会进入枯水期,水电电能会严重萎缩。而随后的就是春运开始,每年的12月底至春节前后都是湖北的用电高峰。而这段时间,也正是大多数工业企业生产的重要季节。根据湖北省发改委方面不久前的一次测算,2010年湖北省用电量将达到1235亿千瓦时,此后将会以每年100亿千瓦时的速度递增,每年的增幅预计达到10%。

  而今年的形势则更为复杂,一边是“十一五”到期必须要完成的节能减排任务,一边是即将到来的秋冬用电高峰期。湖北省电力公司对外信息发布负责人邹平就对记者表示,总体来说,今年湖北用电形势依然比较紧张。具体的应对方案,省公司正在紧张制定当中,估计要到11月初才会出来。

  除了电力企业对此类问题讳莫如深之外,湖北政府方面更是一律选择沉默。湖北省经信委电力处是负责全省电力运营数据统计的部门,虽经本报记者多次沟通,该处负责人均选择闭门谢客:“这个问题,现在真的不好说。”而湖北省发改委能源处的工作人员则表示:“问题很敏感,我们正在上报,需要开会研究。”

  虽然各方选择不约而同地对外保持沉默,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年湖北在电力保障上的压力依旧不会小。“这个是没有办法的,这是自然资源禀赋所决定的。湖北是典型的缺煤、少油、乏气的省份,而全省用电的70%是靠省内火电厂提供的。所以每年发电用煤几乎全部是从北方买过来的,自己拥有支配权的水电厂又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所以每年到了秋冬枯水季节,用电就开始出现紧张”,湖北电力系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向《每日经济新闻》解释道,“我看到有一个大概的统计数据,湖北省每年的电力供应缺口高达10%~15%,每天平均缺电是超过了5000万千瓦时。”

  但另外一个问题又出现了。上述专家补充道,“以往,我们省用的电煤主要从山西、河南等比较近的省份购买,但现在这两个省也都开始限制煤炭外运了。这样一来,湖北只能舍近取远到陕西和内蒙古等北方省份买煤,调运压力和成本一下子就高了很多。”2009年,湖北省的外购煤量高到3000万吨,“今年购买量将会比这个数字更大,你看看湖北今年的GDP增长的规模就知道。” 水电大省的心病

  “在当前形势下,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加强外电输送通道建设,尤其是接受北方的火电和西南部地区的水电,以解决湖北自身资源不足的问题。”袁荣湘表示,“但从长远看,湖北要想走出缺电的困境,肯定不能继续扩大对火电的依赖。”他强调说,解决湖北电荒的根本在于继续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核电、太阳能等新能源。

  很明显,湖北正在加快这方面的行走步伐。就在去年底今年初的那场“限电运动”之后,湖北省就决定自2010年起总共投入1亿元筹备省级煤炭储备中心;随后,又公布了未来新能源开发计划:拟到2012年前建成5个风电厂、8个秸秆发电厂、6个垃圾发电工程和2个沼气发电工程,“其中,未来6年,武汉共将新建、扩建3座500千伏变电站、106座110千伏和220千伏变电站及武汉特高压变电站,输电线路超过2000公里。”

  但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湖北并不需要花费如此大的力气,因为全世界最大的水电工程都在其辖内,“省里面应该继续呼吁国家在三峡电的分配上给湖北以更多的比例。”在《每日经济新闻》采访过程中,很多企业负责人都问到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有三峡,每年还会这么缺电?而这正是湖北近几年来日益严重的一块“心病”:湖北有三峡,湖北很缺电。

  “三峡发的电大多数都是被输往华东和华南地区,留给湖北用的电只占很小的比例”,袁荣湘解释称,“因为它们都是国家财政投资修建的,所以三峡的水电都是由国家统一调度,与湖北没有什么关系。”据了解,湖北省水电比例高达65%,而其中,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的三峡电站留给湖北省内的电量仅为13%~15%,更多的电量则是输往华东电网和南方电网。

  “以前电力系统内的厂网都是一家,各个地方都想自己建电厂发电,都不怎么愿意要三峡的水电,这都可以理解。”上述湖北电力系统专家告诉记者,“后来,国家就统一制定了分配方案,现在想改变一点都很难,因为大家都知道水电清洁能源的好处。”

   就这样,守着三峡大坝的湖北省一直接受着年年缺电的煎熬。“限电量最高时达到了15%,用户多为湖北省支柱产业的水泥、钢铁等工业大户。一旦增加三峡电量就地消纳方案得到批准,在湖北省缺电时的拉闸限电率至少可以减少一半。”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委员会电力处副处长易新文此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如是坦言。近几年来,湖北省政府也一直在向国家相关部门提出适度调剂三峡分配给湖北电量的比例。就在今年初,湖北省政府还向国务院、发改委递交报告,希望将现在湖北省消纳三峡电量比例提高,但这一报告尚无回应。

  正致力于研究智能电网的袁荣湘给湖北和湖北的企业出了一个好主意:“应该借着这次国家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的机会,加大对智能电网的投入。虽然,第一次投入有点多,可购买的是企业的未来。”不过,让他有点遗憾的是,目前对智能电网产品有兴趣的企业不多,因为“企业的利润率还是太高了,很多老板不在乎那点能耗”。(刘晓杰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河北枣强为减排“无差别限电”:每天供电4小时2010.11.22《中国经济网》         今年9月初,河北省安平县曾短暂推行“无差别限电”,分三批每天限电22小时,以实现其节能减排的目标。不过,在舆论质疑和国家发改委介入之后,安平县于9月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此道歉,该限电措施仅实行了三天就被叫停。

        但不到一个月,与安平同属于衡水市的枣强县也跻身“拉闸限电”之列,开始每天仅向居民供电4小时的限电措施。衡水市长高宏志甚至向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喊话,要“用钢的手段、铁的措施,拿出不惜牺牲暂时发展的魄力,全力做好节能减排各项工作”。

        日前,有网友发帖称,河北省枣强县为了超额完成“节能减排”的指标,自进入10月份以来开始了大规模的停电,每天全县只对居民供电4个小时,其余时间全部断电。

         昨天,枣强县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和枣强县电力局对记者证实了这一情况。枣强县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一举措不能说是单纯的“拉闸限电”,而是“节能减排”的需要,而且该省不少地方都是如此,“要持续到12月底”。枣强县电力局调度室告诉早报记者,18点到22点的供电肯定能保证,其余时间就不好说了。

    “饭做到一半就停电了”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停电”成了枣强县民众热议的话题。有网友称,枣强整天停电,“有时候做饭做到一半就停电了,工厂停电,国家要求节能减排也不是这么减的吧?”更有网友称,有几天晚上也停,“我的电池连电都充不了,天天泡面,昨晚一停就没来,我连热水都没有了。”

        限电除了对居民生活造成不便之外,对企业的打击更是致命。有网友表示,枣强县某工业区曾是全国有名的皮带输送机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国内外,最近一段时间,这个地方却死气沉沉,没有了机器开动的声音。这位网友称,“枣强县正在强制进行节能减排,对企业没有指标,没有考核,不管你有没有生产合同,不管你能否按期交货,一律拉闸断电,不能生产,不能交货,有的被用户罚款十多万,有的多年的合作伙伴也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真明显啊!”

        还有网友指出,工厂要维持生产,就不得不自己去买发电机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现在发电机在枣强县成为热销的产品。这样自己用柴油机、汽油机发电不但浪费了社会资源,也浪费了企业的成本。对减排也没有实质性效果,反而比以前排得更多了。有些企业主发牢骚,自己发一天电的钱快赶上以前一个月的电费了,但也没有办法,为了完成生产赔钱也得干。”

    “18点到22点肯定有电”

        枣强县大营镇素有“天下裘都”、“皮草之乡”的美誉。10月28日至11月1日,大营镇将迎来中国·大营第十九届国际皮草交易会。不过在“节能减排”的硬性目标面前,大营镇也不例外。

        枣强县电力局大营供电所工作人员称,这一段时间以来的停电,是衡水市为了“节能减排”而作出的统一安排,“有电也不让送”。他还透露,10月28日皮草交易会开幕当天“肯定不停电”,剩下的几天是否停电他不知道。据他估计,这一状况要持续到今年12月底。

        该工作人员还称,当地电力线路不仅供应工业企业,也供应农业用电和居民生活用电,要停就全停,没办法区分开来。

        大营镇政府工作人员也表示,从目前来看,每天用电时间不大可能延长,过了明年元旦之后,停电的情况肯定会好转。枣强县电力局调度室建议,民众在18点到22点之间集中用电,这一时段肯定有电。

        不过,在“节能减排”目标的重压下,全县的停电情况并不完全相同。枣强县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早报记者,县政府的很多线路也掐掉了,办公必备的还是有电的,“县城情况要好一些,有时候两天停一次。”肖张镇政府工作人员也表示,各个乡镇情况不一样,他们镇有时候白天也能有电。

“百日冲刺”节能减排           实际上,在枣强县限电之前,与其同属衡水市的安平县为了完成“节能减排”指标,在全县范围内实施限电。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9月5日报道,安平县在全城实施限电,无论企业还是普通民居,都被分成三个区域分时分片限电,每三天当中就要遭遇停电22个小时。
         报道播出后,国家发改委称该做法为“不符合相关要求的错误措施”,并要求河北省核实情况、妥善处理。之后,安平县政府于9月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就此向公众道歉,并确保不再因为“节能减排”影响到居民生活用电。自此,全县分三批限电22小时的措施仅实行了三天就停止了。
        目前,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进入了最后的攻坚阶段,河北省全省将在今年年底迎来“双三十”(30个重点县、市、区和30个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的三年“大限”。据《河北日报》报道,今年该省将综合考核三年来“双三十”单位《节能减排承诺书》中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对考核结果,将严格兑现奖惩。”
        而根据衡水市政府官方网站的消息,9月份衡水连续召开了两次节能减排调度会。在9月30日的调度会上,衡水市长高宏志向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强调,“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看清形势,完成今年的节能减排任务目标,没有任何退路,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全国、全省的形势都是如此。”“到10月底,通报批评工作不力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11月底仍然没有明显扭转的将按规定先期问责。”    
 限电缘于前期能耗过高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民良对早报记者表示,为了“节能减排”目标的需要,对工业用电和居民生活用电进行无差别拉闸限电的做法肯定是错误的。

        他认为,“节能减排”实际上针对的是能耗高、能源利用效率低、产出效益不高的企业、产业,而不是一棍子打死。要有针对性地“节能减排”,而不是一刀切,波及所有企业和所有居民,这样是不公平的,而且没有效率。至于为何采取如此严格的手段,周民良分析,之前地方政府能源消耗较多,现在“大限”来临,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硬指标,就只能采取如此激烈的行政方式了。

         周民良称,限电这一现象不光在河北省,在全国其他地区也有出现。周民良说,为实现“节能减排”,拉闸限电只是权宜之计,根本上还在于“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在压缩过剩产能的同时,限制能源利用规模的扩大,保障居民生活需求”。

        周民良认为,居民生活用电在我们国家电力比重中不是很大,停掉居民生活用电更不应该,居民生活用电应该得到保障,“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要有服务意识,电力是居民的一个基本福利和生活需要,应该得到满足。”

 

限产限电切勿“一刀切” 警惕负面效应

    安平县人民医院划价收费处的“停电通知”

  突击应对“节能大考”现象透视:限产限电缘何“一刀切”?

  不光是企业用电受到限制,为了冲刺在年底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有的地方甚至对非高耗能企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加以限制。
 限产限电缘何“一刀切”?--近期部分省区突击“节能大考”现象透视 2010.9.16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9月16日电(“新华视点”记者吕福明、席敏、向志强、孙洪磊)面临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压力,近两个月,一场强制性的“减排”风暴正在多地涌动,部分省区纷纷采取限电限产甚至关停措施。调查发现,地方政府采取突击式“双限”的背后,折射出一些地方高能耗和高污染仍在反弹,而这种“一刀切”的措施,也使当地非高耗能的企业和居民陷入苦恼。

    多省区掀“限电限产”风暴

        今年8月份,贵州省启动工业节能减排二级橙色预警调控方案,对列入第一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超限额名单的32户企业实行惩罚性电价,对能耗速度大于产值增长速度及各地提出拟停产整顿的52家企业实施停产整顿。

        9月份,河北省开展了“节能减排会战月”活动,明确如果市、县、企业节能减排指标未能按时达到降幅要求,省里将下发黄牌警告通知书,并视情况启动预警调控方案,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关停……

        中钢集团广西铁合金有限公司,是广西最大的铁合金生产基地,在此次节能减排风暴中被限产三分之一。公司总经理黄海胜表示,铁合金行业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目前正处于恢复期,9月份价格才开始回升,本来有希望扭亏为盈,但限产之后难度就很大了。

       “现在很多工人待业在家,公司还得给他们发放生活费,一个月七八百元,比以前的工资少一半,职工也有情绪。”黄海胜认为,政府重视节能减排是对的,但应该统筹安排、按步实施,“说是停产两个月,但很有可能持续到全年,企业就更吃不消了。”

       不光是企业用电受到限制,为了冲刺在年底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有的地方甚至对非高耗能企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加以限制。

        浙江的台州、温州等城市一些企业反映,8月底时集中在高耗能行业限电,到了9月初就开始“一刀切”限电。在这些地方,曾经“无人问津”的柴油发电机,突然成了抢手货。

        “买发电机就是为了赶工期。”浙江一家制衣厂的王老板苦笑着说,因为当地的企业大多是外贸加工企业,所以订单是早签好的,如果延误工期就要罚款,因此很多企业只能买发电机发电,虽然成本高但也要扛过去。

        令他困惑的是:“如果企业都想招自己发电,表面上官方的发电量数据下来了,但能耗其实并没有减少。这样突击报上去的数据,能反映真实情况吗?”

    “双限”一刀切出现传导效应

        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淘汰落后产能的通知以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向社会公布了18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名单,按照“时间表”,很多企业要在9月底前关停,重拳淘汰落后产能的警报拉响。

        但是,记者采访了解到,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为了刺激经济快速恢复增长,一些地方采取了相应的产业鼓励政策和措施,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又有所抬头,能耗强度和二氧化硫排放量降速放缓,甚至不降反升,部分地方电耗增长迅速。如今累积到“算总账”之时,地方官员为了在考核时过关,于是出现了全民限电的“怪招”。

         “从9月份开始,我们的轧钢厂开始陆续地停下来,预计9月份棒材产量将减少约20万吨。”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梁景理告诉记者,“柳钢的外供电9月份减少了20%左右。”          山东省召开的一次节能工作调度会上透露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份,山东省新增高耗能企业1262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8%,主要是前几年新上的项目开始释放产能。今年1至5月份,山东有8个市的高耗能行业电耗增长超过20%,最高增幅达到32.3%。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由于干旱等诸多原因,今年节能降耗形势严峻,反弹明显:上半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上升13.68%,是全国增幅最高的省份;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3.57%,是全国七个上升的地区之一;广西完成COD排放总量是全国减排进度落后于时间进度的5个省份之一。

        山东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认为,金融危机过后,一些高污染高耗能行业产能的重新抬头以及一些新增的“双高”项目加剧了地方节能减排工作的复杂性,同时也使得部分地方今后节能减排形势更加严峻,这成为多省区在下半年突击节能减排的重要原因。

        广西贺州市一家水泥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公司虽然属于高能耗企业,但是公司一直坚持走循环经济的道路,大量利用冶炼渣、煤灰、工业石膏等工业废渣,变废为宝,“现在对我们限电之后,反而会对企业内部的节能减排带来影响。”

        “一刀切”的方式也引起专家和行业人士的争议。国内钢铁资讯机构“我的钢铁网”首席分析师贾良群认为,限产限电遭受冲击的主要是一些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但如果对非高耗能企业也进行限制就会造成明显的价格波动。“目前,对钢铁行业影响比较明显的是产量有所下降。”

        “限电限产之后,钢铁、水泥的价格目前都呈现出明显上涨趋势。目前一些地方的房地产市场又出现了价格抬头的迹象,在这种情况下,建材行业价格上涨,如果继续持续,可能会有新一轮的波及效应。”山东省建材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刘晓鸣说。

        受访的很多企业认为,“限电之举”看出政府是动真格了,但落实节能减排必须提前做,而且是长期性的,“临时抱佛脚”,能从根子上扭转“减排”吗?

构筑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

        目前这种为应付“节能大考”的“一刀切”行为,对节能减排进行了技术投入和改造的企业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节能减排的初衷。一些专家和行业人士指出,在中国,工业能耗数量大,占全社会能耗的七成左右,因此节能减排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工业。但是,节能减排不等于拉闸限电。

        刘晓鸣说,从长期来看,临时性的限电限产举措可能会带来相关行业市场波动,造成部分企业在明年突然释放产能,从而引起能耗和排放的报复性反弹,加剧今后节能减排工作的复杂性。

        今年是我国实现“十一五”规划中万元GDP能耗下降20%目标的收官之年,前四年已经完成近八成任务,正处于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抑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面临巨大压力。专家认为,我国的节能减排应注重构筑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节能减排仍然是一项重要内容,将继续作为量化的约束性指标。

        埃森哲全球战略咨询主管马克·斯佩尔曼表示,中国的能源需求正在加大,最应注意的是在GDP增长和能源需求增长之间寻求平衡。不能因为追求GDP增长而一味地消耗能源,要进一步细化目标,以促进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说,必须正视的现实是,尚未掉头的粗放型的产业结构和投入型的增长模式仍然存在;“到2020年单位GDP减排40%-45%”的承诺,还没能成为有关部门的现实压力;主要依靠行政命令等办法,市场手段尚未成为节能减排的有效调节工具。

        张卫国等认为,重视节能减排,光靠政府调控不行,还必须依靠合适的制度加以激励。比如,通过环保、土地、金融与财税等多方面的政策手段,引导企业节能减排;建立排放交易等制度,使主动节能减排者有收益、有奖励。

  
国办发紧急通知:违法停机限电必须立即纠正    近期少数地区采取限制企业正常生产特别是居民生活用电合理需求、强制性停止火电机组发电的做法,不仅违背了节能减排的初衷,不利于节能减排的持续深入开展,也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危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是极其错误的,必须立即予以纠正。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确保居民生活用电和正常发用电秩序的紧急通知

  国办发明电〔2010〕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今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最后一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减排的重要部署,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近期少数地区出现了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而限制居民生活用电的情况,为此,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专门下发通知,明令禁止这种做法。随着年底临近,还有少数地区为突击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仍在采取限制企业正常生产特别是居民生活用电合理需求、强制性停止火电机组发电等错误做法,干扰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必须立即纠正。目前正值冬季采暖和用电高峰期,电力正常生产供应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务必全力予以保证。经国务院同意,现紧急通知如下:

  一、正确处理节能减排与合理发用电的关系。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要通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实现。近期少数地区采取限制企业正常生产特别是居民生活用电合理需求、强制性停止火电机组发电的做法,不仅违背了节能减排的初衷,不利于节能减排的持续深入开展,也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危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是极其错误的,必须立即予以纠正。要立即恢复受影响的居民生活等重点用户的供电,不得非法干预电网调度和发电生产,切实维护正常的电力生产供应秩序。

  二、全面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各地区要按照国务院部署,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节约优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措施,加大投入,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发和推广。电力企业要充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加快队伍建设,建立技术支撑平台和评测体系,促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当前要完善和落实好有序用电预案,切实把居民生活用电摆在首要位置,关心好、保证好,全力保障医院、学校、铁路、交通枢纽、供水供热、广播、电信、金融机构、农业生产、石油天然气生产输送等涉及公众利益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用户用电需要;继续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用电,对未按规定期限淘汰的落后产能和违规建成项目,要依法、按程序停止供电;严格控制景观照明用电,杜绝“亮化”工程等浪费现象。

  三、努力搞好电力生产供应。各地区要加强电力运行监测,及时协调发用电矛盾,对少数地方采取的影响重点用电需求和危及电网安全运行的错误做法,要立即制止。电网企业要坚持统一调度,严肃调度纪律,加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控制。发电企业要加强设备运行管理,安排好发电生产和设备检修,积极采购和储存电煤,确保发电生产和供热用煤需要。对于非法干预电网调度和发电生产的问题,要及时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济运行主管部门报告。

  四、标本兼治推进节能减排。各地区既要认真做好当前有序用电工作,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用电,切实压减不合理用电需求,更要把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切实推进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资源环境约束性增强的倒逼机制,加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力度,支持新兴产业和结构调整项目,坚决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特别是控制高耗能产业盲目发展和扩张。从根本上实现节能减排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当前要妥善处理节能减排与合理发用电的关系,切实加强对维护正常电力生产供应秩序的组织和领导,坚决纠正限制企业正常生产特别是居民生活等涉及公众利益用电、强制性停止火电机组发电情况的做法。发展改革委要积极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完善工作机制,依法规范有序用电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做好资金投入、完善配套政策和依法督促检查等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

2010年11月23日
  发展改革委:将采取措施避免出现拉闸限电现象
      新华网北京11月22日电(记者  雷敏)针对有些地方为冲刺“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采取拉闸限电的做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资司巡视员何炳光22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发展改革委将采取各种措施,避免和纠正这种错误做法。

  何炳光是在国新办举行的关于中国“绿色产业、绿色经济和绿博会”等方面情况的发布会上作此表示的。何炳光说,“十一五”期间,中国政府节能减排的决心是非常坚定的,而且付出巨大努力。但也要看到,在推进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很多地方出现认识上的偏差,比如,由于看中“钱袋子”,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就把老百姓的电拉掉了,这是违反中央要求的,发展改革委将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解决好这个问题。

  针对有观点认为目前国内出现的“柴油荒”现象是因为拉闸限电导致的,何炳光表示,节能减排只是导致“柴油荒”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此外,何炳光指出,一些地方认为用柴油发电,就可以逃避能耗总量的核算,这是不可能的。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节能,无助于我国“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工信部:绝不允许个别地区为节能减排而拉闸限电   警惕“突击减排”负面效应    2010.9.8《中国证券报》
         近期钢材水泥价格大幅上涨,其中有消费旺季到来的因素,但一些地方突击节能减排造成局部地区供求关系失衡以及人为炒作是重要原因。而钢铁大省河北“突击减排”,对当地部分钢铁企业断电限产,将导致9-12月产量下降30%-50%,这成为钢价暴涨的直接推手。

  9月6日,钢市开市仅1个多小时,全国多个地区钢材价格暴涨200元/吨,甚至有钢厂将建筑钢材的一些品种价格上调了630元/吨。7日,钢价继续上涨100元/吨。最近一个月,华东地区袋装水泥价格已从8月初的300元/吨上涨到400元/吨以上,涨幅超过35%。

  一季度我国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同比上升3.2%,上半年累计单位GDP能耗上升0.09%,要实现全年降5.2%的目标任务艰巨。为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地方政府正推行继今年5月之后更为严厉的“节能减排”风暴。

  工信部8月向社会公告18个工业行业2087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主要涉及水泥、造纸、焦炭、炼铁等行业,要求名单内的企业9月底之前关停。但是,目前的“节能减排风暴”波及范围要大于上述名单,甚至有一些措施已超出“节能减排”的正常范围。比如,9月3日,河北省安平县为完成用电量控制指标,对全县大限电。但是,居民用电能占GDP能耗的多大比例?目前来看,通过“断电”等简单方式突击减排的负面效应已经显现。

         随着消费旺季到来,“断电”政策若继续推行,将导致产能下降,供求关系失衡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市场投机者会利用这种矛盾进行炒作,涨价行情就难以避免。国内钢铁资讯机构“我的钢铁网”资讯总监徐向春认为,限电措施对钢铁行业供给的影响要大于对下游需求的影响。随着“金九银十”季节的到来,很有可能会引起钢价继续上涨。

  实际上,“节能减排”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减少能源消费量,比如采取“限电”等简单方式;一是通过技术改造,在提供相同能效的情况下减少排放。应该看到,高能耗行业不完全是落后产能,当前一些地区存在着仅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不区分是否产能落后而简单加以限制,显然有些矫枉过正。

  我国高能耗行业普遍产能过剩,如果通过常态化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并且进行技术升级,以实现节能减排,应该不会引起市场产品价格波动。今后,节能减排尤其是对于高能耗行业的技术改造年、月度指标应力争常态化,对于落后产能淘汰进度指标的监管更应常态化。

  限电风暴恐刮去钢铁四成产量

  陕西最大炼锌企业被限电 汉中锌业面临停产风险

  突击式限电使中国一些地方出现“柴油荒”    2010.11.5  《新华网》
        “柴油荒”正在中国多座城市发生,突击式拉闸限电让柴油和柴油发电机成了2010年初冬炙手可热的紧俏货,更让很多人愁上心头。

  江苏、湖北等地加油站前,车辆排成长龙,浙江、湖南等地不少加油站柴油断供。来自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石油业商会的监测显示,在北京、上海、重庆等大城市,也都出现了柴油紧张的局面。

  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南部已有2000多家民营加油站因缺油而停业,广东、江苏、浙江等省数量均达几百家。专家分析认为,突击式限电是导致中国一些地方出现“柴油荒”的关键。

  在浙江、江苏等地,不少民营加油站挂出了“柴油售罄”的牌子。浙江省物价局的监测显示,由于货源紧张,衢州市的民营加油站已于10月15日左右停止供应柴油;而该市中石化反映,为保证零售供应,已于10月29日停止灌桶,限量供应批发。

  在江苏南京的添力加油站,已经许久没有零号柴油了。“一是正规渠道拿不到货,二是炼油厂出厂价格太高。”王站长说,批发价7800元一吨,而零售价折算下来每吨才7475元。批零倒挂决定了民营加油站不可能高价进柴油来卖。

  而在中石油、中石化等一些仍有柴油供应的加油站前,等待加油的车辆则排成了长队。在宁波北仑港附近的一家中石化加油站门口,前来加零号柴油的车辆从加油站一直排到附近的主干道上,队伍达到四五百米。

  “今天已经跑了十几家油站了,只有这一家有油。”来自湖北的黄姓货车司机无奈地表示,为了加到油,再久也只能等。这样的情况在浙江、江苏等地并非偶见。

  等候的司机即便轮到了,也没法加足油。“我一个上午跑了6个加油站,才加到300块钱的油。”卡车司机朱师傅说,绝大多数的油站限量一次只能加100到300元的油。

  有专家将“柴油荒”的原因直接归咎于一些地方的突击式限电。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约束性指标,中国单位GDP能耗5年要下降20%左右。今年5月初,国务院发布有关通知,“对未完成任务的地区、企业集团和行政不作为的部门,都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

  目前距“十一五”规划期结束仅剩不足两个月。为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不少地方纷纷对企业拉闸限电。企业为了维持生产、留住订单,不惜重金购买柴油发电机保障机器运转,节了电却费了油。“一刀切”式的限电甚至还让曾经一度“无人问津”的柴油发电机,突然成了抢手货。

  在中国民营经济重镇温州,部分地区企业每开工1天,就要停电2-4天。中国小商品市场所在地浙江义乌,从8月26日开始,全市分片区实行工业用电供两天限一天的政策。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临海分公司经理蒋修飞在接受采访时说,今年10月份,临海的柴油用量相比9月份上升了19%,较去年10月份增长了38%。“受‘节能减排’影响,一些企业被拉闸限电,为不耽误生产纷纷自行发电”,是导致柴油用量猛增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钟永生明确表示,受突击性限电制约,企业不得不采取“自备柴油发电”,此举不仅大量消耗燃油资源,而且还会形成更大的污染。这与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和要求背道而驰。

  一位叶姓浙江义乌企业家说,自己主要生产和出口农业深加工产品,每个月的实际用电量是15万度,但当地政府给他的用电指标仅为每月6万度。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花了20万元买了柴油发电机。

  “现在每天用柴油1万元,折算下来每度电2元,成本上升了近2/3。”他说,虽然成本大幅度增加,但刚刚度过金融危机的他为了留住客户,不得不继续他的“亏本生意”。

  有专家指出,“拉闸”式节能减排的做法违反了最基本的经济规律。一些地方政府所采取的“突击式”限电、“一刀切”式限电给外贸出口、就业等带来的隐忧不容忽视。

  国家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近日表示,绝不允许个别地区以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为名,采取拉闸限电影响群众生活的行为。

  限电措施影响仍在 中部地区水泥价格上涨

  限电限产"一刀切"出现扩大化 非高耗能行业也被拉闸

节能减排岂能靠突击 攻坚莫忘长效

“一刀切”限电 刘道伟 漫画

  节能减排不能异化成“突击秀”  2010.9.28  《广州日报》

  节能减排是一场持久战,长期的历史欠账使得我们在节能减排问题上绝不可能搞短期的突击和歪门邪道等手段来达标。“十一五”期间的任务能否达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将节能减排真正变成有硬约束力的考核指标,形成长效机制。

  2010年是各地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最后一年。根据规划,要完成“十一五”降耗20%的目标,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还要下降5.2%。目前,除个别省市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其他省市均未完成。于是,在“十一五”最后一年的最后一个季度,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全国各地正在进行最后的决战。一些极端的措施,诸如拉闸、限电等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非议。

  其实,整个“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在各地的经济发展中都被列为“约束性指标”,但很显然,这个指标的“约束力”并没有和官员的政绩乃至升迁直接挂钩,对各地官员前途最重要的,依然莫过于被视为没有“约束力”的“预期性指标”,即GDP的增长。

  因此,一些地方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强化“约束性指标”的约束力,给各级官员下硬性指标,而且,上级官员亲自给下辖负责人写信,要他们确保“坚决完成”。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官员们如果完不成任务,等待他们的是考核时的“一票否决”,政府一把手“摘帽子”。但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摘帽子”的压力层层下压,“约束性指标”就演化成了一场节能减排的“突击秀”,节能减排完全成了各地官员为了保住自己官帽的“决战”,并且直接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比如,在一些地方,除了政府部门,医院、学校、酒店、商场、娱乐场所等,开始拉闸限电,以至于幼儿园上课都只好搬到了走廊上。

  通过短期的拉闸限电,突击达标的举动显然不限于某个市。之前,河北衡水市安平县掀起的全民大规模限产限电运动,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笔者相信,这样的突击战,在最后一个季度的时间内,对于各地完成“十一五”这五年来的节能减排历史欠账,并非没有可能,但很显然,这种突击做法不仅不能形成长效的机制,反而在完成所谓的任务之后,各地反过来抓GDP指标,或者暗中补偿受损的企业,最终造成更大的反弹,不仅与节能减排的初衷大相径庭,而且劳民伤财,弄虚作假,自欺欺人。

  前段时间,针对各地近乎闹剧的拉闸限电做法,国家发改委专门发出《通知》对这些错误的做法进行指正,并重申“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指标,是检验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重要标志。而且,特别强调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关键要靠工作和机制,不能靠短期的“突击行动”。对于诸如简单的拉闸限电,停限居民生活用电、采暖和公共设施用电的做法,说小点是闹剧,说大点就是明目张胆地弄虚作假。

  节能减排是一场持久战,长期的历史欠账使得我们在节能减排问题上绝不可能搞短期的突击和歪门邪道等手段来达标。今年以来,国务院铁腕治理落后产能,进行节能减排,并探索建立补偿和激励机制,这无疑是多年来我们在节能减排这场战役中不断吸取的宝贵经验。“十一五”期间的任务能否达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长期的努力,将节能减排真正变成有硬约束力的考核指标,形成长效机制,而不是靠突击来糊弄。    节能减排,攻坚莫忘长效   2010.10.18 《瞭望新闻周刊》      距离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相当艰巨。这一国家目标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指标,是检验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重要标志,需要花大力气才能打赢的“攻坚战”。

  “十一五”规划规定,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指标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为实现这一目标,大多数地方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行动迅速,措施得力,坚决卡住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下大力淘汰落后产能。

  但也有的地方存在认识不到位、职责不清晰、措施不得力的问题。一些地方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的过程中,放松了节能减排工作。有的地方机构改革后,节能减排的管理职能正在理顺中,存在协调不畅、推诿扯皮等现象,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特别是随着“十一五”目标“收官”期越来越近,有的地方为了完成目标,采取了停限居民和公共服务单位用电等错误做法,影响了人民群众正常生活;个别地方采取“一刀切”的简单做法,对生产企业轮流停电,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国家主管部门指出这些做法违背了节能减排的初衷,必须坚决纠正。

  综观之,节能减排已经到了攻坚的重要阶段、决战的关键时期、冲刺的最后时刻,没有任何回旋余地。当前,各地各级决策者应下定决心打硬仗,抓住关键出硬招,采取断然措施,以背水一战的姿态做好“十一五”节能减排扫尾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总体目标。

  在集中时间和力量进行阶段性攻坚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建立健全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仅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高消费、高消耗的路子走不通,我们自己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道路也走不通。如果再不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来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将会出现资源承受不起、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接受不了、发展难以持续的局面。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工作,早抓早主动,抓晚了,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为此,要按照中央部署,强化节能减排协调管理,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完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夯实节能减排工作基础。特别是在制定“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中,应体现“政府调控”和“市场引导”兼顾原则,增强节能减排决策数据的客观性,明确地区指标的差异性,注重污染物减排的多样性,努力构建节能减排长效机制。□《瞭望》新闻周刊 张洪河

  限电风波凸显发展与节能矛盾

  拉闸限电不是真节能是假政绩

  一些地方强求完成节能指标,看似能达到预期目标,实则是堵了一扇窗,却开了一扇门。那种为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而人为限电是一种典型的政绩冲动,这种行为造成生产秩序紊乱,扩大污染面,说到底也是一种“污染”。

  限电是达到节能目标的歧路
 

在“十一五”最后一年的最后一个季度,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全国各地都进入最后的决战。对于一些官员而言,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成了现阶段最大的任务,甚至排在GDP增长之前。浙江省长吕祖善自己为此专门给浙江十一个市长写了一封信,要他们确保“坚决完成”。(9月26日《华西都市报》)

在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总理温家宝的强硬表态给与会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节能减排目标)可不可以不完成?我大声呼喊一声:不——可——以!”;吕祖善省长给浙江十一个市长写信要求其“坚决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表达了从总理到地方行政首长坚决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决心与信心。对于致力于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的地方政府及其官员来说,目标明确,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选择也必须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不损害公共利益的民众权益的。

以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为主要内容的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现在,减排大限临近,一些地方政府为求得在年终的节能减排考核中过关,纷纷出台限电限产的一刀切举措,竟然也成为一道独特的“中国式节能减排”的景观。

在节能减排所涉及的各种指标中,电力是目前唯一无法作假的指标。于是乎,在离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只剩下最后一个季度的时间里,拉闸限电成了部分省区不约而同向节能目标冲刺的一项核心工作。试想,在这些地方政府针对节能减排的常态化工作中,如果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关停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特别是,政府机关争做全社会节能降耗的表率,积极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又怎会到如今为节能减排目标而慌不择路?现在急惶惶拉闸限电,固然能取得一定的短期效应,但这种急功近利之举对一些企业正常生产和民众生活造成的消极影响,却足以说明这种做法的得不偿失。

地方官员如今为达到节能减排目标而慌不择路的窘境,与其所秉持的“只唯上不唯下”政绩观息息相关。当官员唯GDP指标是从的时候,哪怕企业是如何的高耗能、高排放,都会被其视而不见;现在要致力于达到节能减排目标了,又以雷霆万钧的行政力量将企业、社会的用电权利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如果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只围绕自身的政绩为核心确定发展导向,既有悖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又不无违背依法行政原则和粗暴侵害民众权益的弊端。致力于节能减排的目标,政府固然肩负着重大责任,但也必须遵循科学发展的理念,在法治的轨道内按照依法行政的准则致力于这一终极目标。

  靠限电混不过节能大考   2010.10.22  《京华时报》
         有的地方为赶节能减排大考,损及一方百姓、一地发展。“全民限电”等闹剧屡屡上演,应反思好经是如何念歪的,进而寻求匡正祛邪的出路。

  古训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看新闻,在“全民限电”问题上,似乎可以说是“前事撂爪就忘,后事故伎重演”。这不,9月初河北省安平县刚刚为全民限电举措公开道歉,不到一个月,与安平同属于衡水市的枣强县再次祭起“无差别限电”重典,每天只向居民供电4小时。

  全民一体限电,打乱社会生活,百姓怨声载道,舆论纷纷质疑,发改委也认为此举不当,可为什么一些地方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问题的关键,不在此举带来的压力不够大,而在干部还面临更大的压力。

  比如枣强的干部,受到了上级“用钢的手段、铁的措施”的喊话。这里的“钢铁手段”,对干部来说,就是节能减排考核要动真格的了,“对考核结果,将严格兑现奖惩”。说白了,就是节能指标好不好看,直接关系乌纱帽。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两害相权取其轻,一些地方难免采取全民限电这样的极端方式,先过了这关再说。

  加大节能减排考核和问责力度是好事,但更得看政策执行的方式和效果。全民“一刀切”拉闸限电,“百日冲刺”的运动式整治,固然可以使用电数字在短期内急剧下降,但这是以牺牲百姓享受电力等公共服务权利、扰乱社会生产生活为代价的,违背了节能的初衷。断了电,百姓还得用电,工厂也要开工,只好大规模配备柴油发电机,甚至把一些人逼回了“煤油灯”时代。黑烟滚滚,噪声冲天,结果是以节能减排之名,却造成了新的污染。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靠全民限电通过考核这样的对策大行其道,将会掩盖经济发展中的真实问题,贻误治理时机,遗患无穷。好比说,节能减排就像一场设定了考试时间(若干年为期)和及格分数(减排指标)的考试。对这场考试,有些地方开始并没有当回事,或者集中精力在应对另一场考核GDP的考试,等到交卷时刻临近,考官突然说节能减排考试很重要,考不好后果很严重,这下有人急了。

  情急之下,不敢交白卷、害怕不及格的地方,只好使出“全民限电”等非常手段,只要在减排数字、指标上应付过去,哪怕搅得鸡犬不宁也在所不惜。虽然换得了一时数字的好看,却掩盖了经济结构“傻大粗黑”等老毛病,延续了粗放式发展等旧做法。当然,也保住了一些人的官帽,甚至可能变坏事为好事,限电还能限出“政绩”来。长此以往,就会演变成打着“绿色发展”旗号,行“黑色发展”之实的悖谬现实,不可不警惕。

  有的地方为赶节能减排大考,损及一方百姓、一地发展。“全民限电”等闹剧屡屡上演,应反思好经是如何念歪的,进而寻求匡正祛邪的出路。比如,节能减排考核体系、考核方式能否更加科学合理,既看减排指标,更看经济结构;既看最终结果,更看常态治理,让每一个“考生”,从考试铃响起的第一秒开始,就认真破。

  节能减排不能让百姓如此“买单”    2010.9.6  《人民日报》
     追求“立竿见影”的短期行政手段,正在异化为对社会生活的“折腾”,对此不可不防

  中央政府对于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目标决心很大,各地也都在不遗余力地想办法,有些想出来的是高招,有些想出来的却是让人哭笑不得的损招——比如河北某县,从9月3日开始对全县98条线路分3批实施“有序”限电,每批限电时间为22小时,从当日21点到次日19点。县政府办公室在限电通知里称,这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用电量控制指标;群众则非常不满,难道节能减排竟是这么个搞法?

  很显然,这是因噎废食的拍脑门决策,打着“节能减排”等冠冕堂皇的幌子,却是在折腾老百姓的小日子:做网络生意的做不成了,办企业的不能按时交工了,开养鸡场的没法照明陷入混乱了,老百姓只能靠购买发电机、储水桶过生活……如果一定要说如此限电能节省一些用电量、为节能减排做点小贡献的话,那么在另一面,则是在制造公共生活的混乱。我们实在想不通:这样的措施是怎么出台的?当地县委、县政府办公地点也是这么限电的吗,还是吃了“专线供电”的小灶?

  某种程度上讲,当下污染严重、减排任务紧迫,正是由于很多决策者平时盲目追求地方GDP、不惜透支能源环境资源,没能做到科学发展造成的。现在倒好,监管者的失职却让老百姓来“买单”,这不是纠错,而是错上加错。节能减排是个系统工程,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的任务固然重要,但要建立在真正树立发展低碳经济理念的基础上,查找出影响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从而制定政策抓好落实;光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抠数字”,实在是无能力却要滥作为的表现。

  节能减排的目的是让民众有更幸福的生活,如果以社会、生活的停滞为代价,不仅是极端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更是对社会、对百姓极端的不负责任。尤其需要警惕的是,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似乎不止一家,有报道说,还有其他县也在这么搞——由此看来,简单的指标化管理与数字化任务分解,很可能催生出一些影响很坏的扰民式对策。追求“立竿见影”的短期行政手段,正在异化为对社会生活的“折腾”,对此不可不防。

  同样需要防范的,还有对真正产生污染且属于落后产能的企业的迁就。近期媒体多有报道,有些地区为了维护GDP的持续增长,对淘汰落后产能阳奉阴违,变相保护。有的地方甚至把几年前就已经关停的炼钢高炉也列入今年的淘汰名单充数,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工信部上个月公布的18个行业、2087家企业的关停公告,就被媒体发现有些企业已经不存在,有些企业早已停产。

  节能减排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要顺利完成“十一五”定下的指标,除了中央决心与全面布局,更需要解决地方干部的发展理念问题,解决考核与监督的路径困境。如果地方干部满脑子是怎么“不择手段”地应付指标,如果落后产能企业在地方干部眼里还是“香饽饽”,那么节能减排就很可能沦为一场猫鼠游戏,折腾老百姓,背离中央的初衷。 

  “拉闸节能”叫停不停,也是政绩观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