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正在坚定地走向战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0:11:14


此次韩朝交火从表面舆论看是朝鲜首先开火,我敢说不管是谁先开火都是韩国故意找茬在先,这也应该是事实的真相。而且我还可以断定这就是韩国傀儡的主子----美国的意图。

尽管在炮击发生后美韩似乎比较低调,而且还在极力向世界表白不愿再使战争走向升级的意图。事实上,这只是美国惯用的一种伎俩,是在打舆论牌。大家不妨拭目以待,美国还会使出各种手段对朝鲜进行挑逗,最终逼迫朝韩双方现有局势走向恶化升级。

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就在于美国有一个“战略东移亚洲”的根本计划。

众所周知,美国自上个世纪末开始的南联盟、阿富汗、伊拉克等等一系列战争,都是美国“战略东移亚洲”的一部分。这个所谓的“战略东移”,包含以下两个战略目的。

一、占领中东主导欧佩克,全面控制中东石油和世界石油的价格走势。

二、开打朝鲜战争,打烂亚洲经济。


第一个战略目的美国已经基本达到,所以我在此也就没有必要再做阐述。

那么第二个战略目的既然是“打烂亚洲经济”,为何要开打朝鲜?原因就在于,亚洲经济的中心在中国、日本、韩国,而朝鲜恰恰不幸的是坐落在了中日韩三国的地缘中心。

许多人在分析韩朝交火的真相时,往往会就双方交火的责任而作为依据。而事实上这种盲人摸象的分析方法,恰恰会让分析者堕入“雾里看花终隔一层”的事实而非的感觉。

如果你顺着美国“战略东移亚洲”的脉络去分析,韩朝交火的事实真相即会一目了然。

本飞砖早在2003年就已经看到美国一旦平定中东,就必然会开打朝鲜战争。并多次发帖告诫世人,美国舞动朝鲜核武之罪,意在中国,意在亚洲经济。
其中依据的就是对美国“战略东移亚洲”的猜想。

下面是本飞砖,分别以“林海雪原”“马一涛”的网名,分别于2003年和2009年发表的两个帖子,其中详细说明了美国必须要开打朝鲜战争的必要和必然。

1、 楼主 马一涛:美国必然要开打朝鲜!
[ 天外飞砖 ] 发表时间: 2009-06-06 13:36:35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1&id=92517608&bid=2


任何一场战争,且不管他以何种借口、理由发生的战争,最终目的都是财富和利益的争夺。

为什么说美国必然要开打朝鲜战争?

想理解这个问题,就必须分析清楚美国自身的经济状况。


美国是一个消费大国,人口仅占世界人口总和的4.6%,却消耗着25%的能源。美国不但是一个消费大国,而

且是一个畸形消费大国,仅仅一个美国加州的汽油消耗量就等于、甚至超过全中国的消耗量,这不能不说

是美国的悲哀,更确切地说这是全人类的悲哀。

美国是一个奢侈消费的国家,他自身的产业能量效率远远无法支撑其畸形的消费方式,供给其消费的主要

支撑点就是美元的----国际货币结算地位。说白了,美国就是在依靠美元纸片压榨世界供其挥霍。

但当纸片数量远远大于世界财富时,美国的这种美元消费体系就会动摇,就会产生所谓的“金融危机”,

就会行将崩溃。

制造了亚洲金融风暴,令亚洲人闻风丧胆的“量子基金”合伙人、国际著名的投资家和金融学教授吉姆·

罗杰斯 ,爆料了一个惊人的资料----“美国外债每12个月到15个月上升1兆”。

“87年的时候美国还是一个债权国,现在美国已经是一个最大的债务国,美国已经欠全球差不多13兆美元

”。


且不管罗杰斯爆料的消息是否准确,但美国欠下了巨额外债确实是真真切切的事情,这绝不是区区中国的

20000亿美元外汇储备所能填堵了的窟窿。不客气的说,中国这20000亿对美国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所以,

即便将中日韩,甚至全世界的13兆美元外汇都讹诈去,也不能从根本解决美国的经济问题。

事实上真正造成美国经济问题的罪魁祸首既不是美元本身,更不是什么贸易“公平与否”,而是----美国

的畸形消费社会。

如果美国是一个水池的话,那么各个债权国就是一根根自来水管。当自来水管的供水量和水池的下水口出

水量相等时,水池的水位就会保持平衡。如果供水量小于下水口出水量水位就会下降,下水口流量越大水

位下降的就越快直至见底----这就是就是美国的现实经济状况。

所以,对美国来说现实的问题并不是美元体系合理与否的问题,也不是如何填补窟窿的问题,甚至仅仅使

用世界金融重新洗牌的手段都无法解决美国的根本问题。

也就是说,即使将美国的外债一笔勾销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美国畸形消费社会”这个沉重的毒瘤。

按照一般国家的正常思维,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检讨政府和军备开支,正确引导国民的消费观,已达到

基本的收支平衡。

但美国的帝国主义霸权本质决定了他的无赖本性,利用战争手段干涉经济走向,重新组装世界经济秩序以

便永享剥削压榨世界之便利则成了他们的首选。

美国的所谓“战略东移亚洲”就是它实施这个步骤的开端。

美国战略东移亚洲有两个重点,一个是为控制中东石油,一个是为打破东亚经济。

控制中东石油已成现实,所以笔者在此不需多言,只简要的说下美国的目的和想法。

美国开打南联盟是东移亚洲的前奏曲,目的在于杀鸡警猴及测试欧洲及世界各大国的底牌。

美国占领阿富汗地目的在于控制欧洲盟国对中东地区过于的影响、干涉和阻截俄罗斯南下的可能。

美国侵入伊拉克则完全是为了打破欧佩克对石油产量和价格的垄断。事实上颠覆伊拉克沙达姆政权的真正

目的也正在于此。所以,笔者早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就曾预言“战后石油价格定会狂升”。
美国后期围攻伊朗绝对不是为了核武云云,则完全是为了限制伊朗石油的出口,已增加美国队国际石油价

格的话语权。另外也有为巩固美国中东战果的设想。


然而,“打破东亚经济”一说,在目前还被许多人不能理解。

众所周知,亚洲经济的重心在东亚,中日韩三国是亚洲经济重心的核心部分,其中的中日两国是美国的最

大债权国,韩国则名至第六。

朝鲜的悲哀就在于他恰恰不幸的正坐落在这个核心的地缘中心。


所以,早在9.11事件之后美国就宣布朝鲜为“邪恶国家”,其目的就是为日后开打朝鲜战争做铺垫。

所谓的朝鲜核武问题,则完全是美国的一种借口。所以笔者早就断言:所谓六方会谈只是美国的一种姿态

,绝不会有成功的任何希望。“美国舞核意在中日韩,意在亚洲经济!”。

事实上,美国东移亚洲的真正意图就是“占领中东控制石油,问罪朝鲜打烂亚洲经济”。

一旦平定亚洲,欧盟既会成为美国的瓦解目标。“重新组装世界经济秩序,以便永享剥削压榨世界之便利

”是美国一系列动作的最终目的。

美国开打朝鲜有两种设想:

如果中俄不予插手美国既会占领朝鲜陈兵鸭绿江,然后擦枪走火交恶中国。

如果中俄干涉既会导弹袭扰,长期围困。

不管上述任何一种战略都能起到扰乱中日韩经济,封锁中俄出海口的目的。间接还会赖掉中国的2万亿,并

携手欧盟遏制俄罗斯。


美国舞核意在亚洲经济!如若各位不信不妨拭目以待:美国必然要开打朝鲜!



2、 主题:从朝鲜核危机透析国际经济战略
作者:林海雪原
2003-07-29 04:14:56
得票:100
http://bbs.fmprc.gov.cn/detail.jsp?id=80050

从朝鲜核危机透视国际经济战略

提起朝鲜核危机,许多人便会认为,起因是由于朝鲜在秘密发展核武造成的。但是,这只是一种下意识的臆想和推断,没有什么过硬的事实依据来支撑这种论点。

从日韩对朝鲜局势的担忧态度来看,他们显然不支持美国的对朝施加压力、终止援助的政策,但是迫于种种原因,日韩又不得不违心的屈从与美国的决策。美国在2000年10月14日KEDO做出决定之前,KEDO的其他成员,尤其是日本和韩国并不同意停止向朝鲜提供重油。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崔成泓和日本外相川口顺子11月11日在汉城举行会谈,双方一致认为应继续向朝鲜提供重油。他们同时表示,将继续同美国磋商,使朝鲜核问题获得和平解决。但是,美国方面这次的态度十分强硬。13日,不久前刚率领共和党取得中期选举大胜的美国总统布什与他的高参们召开会议,决定停止向朝鲜提供重油,直到朝鲜“采取必要步骤”。布什下令将这一决定照会KEDO的其他成员,要求他们支持并通过这一决定。面对美国的强硬态度,韩国和日本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负责与日韩联系交流的美国官员没多久就向外界透露,韩日将支持美国的决定。而美国方面做出的唯一妥协是,已经从新加坡启运的4.28万吨重油就不再追回,几天后将抵达朝鲜。用断油来威胁朝鲜,只是美国方面一厢情愿的想法。因为,美国也十分清楚,KEDO对朝鲜的作用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关键。事实上,KEDO作为一个由美国主导的对朝能源援助机构并没有按照双方的协议行事。这个组织在美国的领导下,不仅在援建朝鲜核能发电项目方面百般拖延,在布什上台后,甚至还冻结了美国已承诺的对该机构的拨款。在这种情势下,作为朝鲜放弃核开发补偿的重油援助计划事实上已接近作废。从这里可以看出,朝鲜核危机的发生基本上是美国布什政府蓄意制造的,其目的也无非是想逼迫朝鲜挺而走险。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就曾公开指责朝鲜研制核武,还展示了核武基地宁边地区的间谍卫星照片。经过一番谈判,美国终于在1994年与朝鲜签署“日内瓦核子框架协议”,平壤同意冻结其核武研发计划,美国却与欧盟、日本、韩国共组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负责提供经费和物资,为朝鲜兴建两座核能发电厂。可以说,事件的结果是朝鲜经济战略的重大胜利,它巧妙的利用了美国的指责,将它转换成朝鲜的外交筹码,在经济上成功的敲了美国及其盟国的竹杠。不过,美国也从中得到了相应的利益,这就是改善了美朝关系、将中俄两个大国对朝鲜的影响淡向了边缘化。可以说,这也是美国在亚洲战略意义上的重大获益和突破。公正的说来,美朝94年的“框架协议”对其双方来说,应该是一份“双赢”且基本“公平”的交易。但是,这种交易却在很大程度上触犯了中俄的国家利益和战略安全。

上世纪末的2000年,是朝美关系进入敌对50年来最亲密的一年。从朝韩首脑两金的会晤表示南北和解,到朝鲜集十万之众欢迎奥尔布赖特访问朝鲜,甚至朝鲜领袖金正日已经同意,在韩朝统一之后,允许美国军队继续驻扎在朝鲜半岛维持该地区的和平等等一系列举措,可以看出朝鲜方面力图朝美关系正常化,以及其渴望发展经济融入世界的殷切愿望。但是,面对朝鲜的退让和企盼,美国方面却逐渐做出了相反的行动,尤其是小布什上台以后,则更是大反其道的宣称:朝鲜是无赖国家,他决不相信金正日的人格。从表面上看来美朝关系再度走向紧张,似乎和小布什对朝鲜的个人成见太深有着很大的关系。美国克林顿时期的国防部长佩里在专访中说,布什总统根本不想和朝鲜领导人金正日进行真诚的谈判,“我的理论是,这是因为我们根本没有政策,而我们不想谈判,原因就在于总统”。但是,我个人认为,美朝关系再度走向紧张的内中原因,主要是与美国在东亚的战略决策以及美国现实的经济原因有关,也就是说主要是与美国的既定国策相关。大家一般都认为:美国的东亚战略有“阳谋”和阴谋。“阳谋”是维持和平、稳定;阴谋是分裂亚洲主要力量,不使它们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美国。但是,我个人认为,美国再度引发朝美关系紧张还有更深
层次的原因,那就是美国的“经济战略”在起主导作用。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克林顿政府时期的财政部长鲁宾就反复强调美国将坚持强势美元政策,这对其后美国经济持续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强势美元政策使美国的经济连续7年获得了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强势美元政策也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长期的运作势必会给美国的经济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强势美元增加了美国制造商在出口上的难度,同时削弱了美国制造业在经济比重中的份额,无形之中增加了金融泡沫的潜在威胁。欧洲官员包括英国央行总裁乔治在内,也警告强势美元将加剧欧洲通膨疑虑。事实上,强势美元政策连续运行,已经导致了美国经济严重的依赖资本运营,完全靠资本运行来支撑美国经济这样一种方式,必然导致混业经营的银行与大公司的勾结。从最近揭发出来新的案件来说,无论是GP摩根、还是CITIBANK花旗银行,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这些丑闻是美国经济必然的一个结果。1997年出现东南亚金融危机,并影响到全世界,全球金融体系都发生了一些问题。但很快地在1998、1999年以后,人们认为复苏又产生了,美国的新经济支撑美国的基本面,所以美国股市经济继续看好。其实客观地看,情况并不是这样。因为随着美国经济结构调整,它的实物经济移出以后,美国客观上在90年代中后期已经发展到以金融为主的服务产业占整个GDP增加值的80到85%之间,那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充足的资本流入美国资本市场,美国客观上撑不住这样一个完全靠服务来维持的增长。
  
其实,在克林顿下台之际美国的经济学家已经注意到了“强势美元”政策已经即将走到劲头,并且对此开始寻找解决的对策。所以布什政府上台以后对“强势美元政策”完全采取了“模糊化”的策略,而实际上采取了“非经济”的对策,既利用军事手段达到干涉经济运作的目的。阿富汗、伊拉克战争的最终目的都是为支持经济复苏所做的一种尝试或探索,也就是说布什政府是在利用非经济的手段为美国的经济在寻找新的出路。阿富汗战争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开打伊拉克战争,堵截欧盟成员国和俄罗斯可能的通过陆路南下干涉的一种战略准备。而伊拉克战争则完全是为了打破欧佩克对石油资源的价格掌控。其实,克索沃战争也是美国为打压欧盟所做的一种尝试,只不过,直到战后,由于这场战争,欧洲国家财政赤字大幅增加致使欧元对美元走软,欧盟国家才真正意识到自己上了美国的一个大当。今天美国试图发动新的朝鲜战争,可以说是把这种探索推向了及至。

本来,一个资源贫乏、科技相对落后的朝鲜,对外出口一些抵挡武器来换取国计民生的必要资金,是无可厚非的。美国也没有必要对其兴师动众的前来问罪,甚至要大打出手。但是,错就错在东北亚是亚洲的经济中心,而朝鲜的地理位置却又偏偏的坐落在这个经济中心的中心。一旦爆发朝鲜战争,势必会给中日韩的经济带来致命的打击,这也正是中日韩力主朝鲜问题和平化解决的根本所在。而美国制造这一地区危机甚至有可能开打这场战争的中心目的,就是迫使这一地区的产业和资金流向美国,以增强美国的实业基础、充实它的金融泡沫。

经济专家学者们,给人们开出了这样一个误导:“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存在,美国不可能对亚洲经济实施打击,特别是作为依赖世界经济运转而得力的美国,更不会破坏世界经济链条的运转,因为,一旦亚洲经济崩盘,将会使美国的经济受到巨大的冲击”。其实,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观点,而事实却恰恰相反。

笔者认为:一旦亚洲经济陷入崩坍,美国的经济危机就将会彻底解除。众所周知,亚洲的经济中心是东亚地区,其中,日本和中国又是亚洲经济的主导国家。位居世界经济第二强国的日本,则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它的产业经济基本上是完全依靠原料进口,经过深加工后出口换汇。可以说,日本近年来的贸易进出口额度基本持平的条件,也是靠进口原材料然后出口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来维持国内的消费。这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日本是一个依赖出卖技术来养活国民赚取利润的国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和美国的经济取向和要求背道而驰的。所以,进入80年代以后美日双方的贸易战和金融战接连不断。可以明确的说,日本的经济框架对美国经济来说是弊大于利的。所以,美国人一直对日本经济的走强视为心腹大患。应该说,日本的经济构架对美国来说是一种冲突和威胁,而绝非是美国经济的需求。因此,打垮日本经济一直在美国经济战略的考虑之中。美国一旦引发东亚地区的危机或者发动二次朝鲜战争,日本、韩国以及本来投资在中国的产业和资金,既会快速的流入美国本土,这无疑将对美国的经济复苏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至少也会对美国的经济产生巨大的帮助和启动作用。而中国经济随着泡沫化思维的趋向,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美国的经济的利益和消费需求。尽管,中美双边贸易总额一直在稳步增长,但是,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也在进一步急剧增大。例如,1999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为614.8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419.5亿美元,中国进口195.3亿美元,对美顺差224亿美元。而2002年1月至9月,中美贸易额达700.4亿美元,其中,中方对美出口501.9亿美元,自美进口198.4亿美元,中方对美贸易顺差303.5亿美元。鉴于这种双方贸易额度的极不平衡,美国方面曾数次对中国进行指责,声称:中美双边贸易是一个极不公平的贸易。也就是说,美国人认为自己在中美贸易中是处在了极为不利的地位,因此,尽管中国是美国的第四大贸易国,但是,双方的贸易额度却是极不平衡的,美国显然没有把中美贸易当成一回事。但是,许多人认为美国的国内的消费离不开中国的贸易,甚至固执的认为,中国对美国内消费品的庞大生产体系,是其他国家难以替代的,因此美国对中国经济的封杀或者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然而事实却是怎样呢?中国经济学家温铁军认为“美国自己的消费已经到了一个无法再增加的地步。比如像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衬衫,够美国无论老人还是孩子,平均每个人每年消费10几件;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鞋,够每个美国人平均一年消费7双,它的消费已经不可能增长;而这些一般制造业国家还在拼命杀价竞争向美国出口,美国的消费不可能增长,也就意味着这些国家出口困难。”也就是说,根据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库存,几年之内美国都可以不必再进口中国的产品,况且中美一旦发生贸易终止状况,其他向美国出口同类产品的国家则完全有时间将中国对美贸易的地位取而代之。中美两国在资源结构、产业结构、技术水平、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很大,两国经贸关系的互补性应该说非常突出。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主要商品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包括飞机、电站设备、电子产品、化工产品、机械设备等。其中,技术含量高的机电产品约占总进口额的一半,有些是难以替代的,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经济急需的物资。但是,令美国无法感到高兴的是,每年的贸易额只是令美国这样的经济大国感觉到无足轻重的、区区不足200亿美元的交易。而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鞋类、服装、家电、灯具、玩具、五金产品等等。这些都是普通美国人所需要的日常消费品。不存在着脱离不开的关系,并且还存在着其他国家的强力竞争。目前中国对美的依赖程度要高于美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去年中国对美出口已超过对日本和香港的出口,达521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1%,加上从香港转口的221亿美元,则比重高达31%。而去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为224亿美元,仅占美国出口总额的2%,中国只是美国的第11大出口市场。另外,中国对美贸易一直是顺差,去年为297亿美元,而去年中国外贸顺差总共才242亿美元。不言而喻,如果没有对美贸易的顺差,则中国外贸就会出现逆差。近年来,中国外贸的顺差,主要来自对美贸易。这对中国外汇储备的积累、人民币币值的稳定都有积极意。因此,在中美贸易中,中国所处的是得利而“非主动”地位,而美国则恰恰相反。如果说,亚洲经济对美国经济还有重大影响的话,那么就是中日两国皆是美国的硕大债权国,日本拥有近4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中国也有近1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如果再加上韩国、台湾的外汇储备,仅在东亚美国就欠高达7000亿美元的巨大债务。应该说,在这一点上,中日韩在美国的经济战略中,还是被其较为重视的。但是,这一点也恰恰是可能引发美国横耍无赖的诱因。因为,一旦发生战争,美国就可以以种种理由推迟偿还甚至冻结这笔债务。

综上所述,中日韩三国实际上,只是在金融方面对美国影响甚大,但是,美国一旦利用非经济手段压迫,亚洲的资本市场便会迅速移向美国或者欧洲,如果,美国的经济,在注入亚洲部分资金和产业的情况下,重启强势美元政策,那么,世界资金的投资方向便非美国莫属。所以,美国对亚洲的经济打压已经势在必行。中国政府对当前朝鲜局势深切担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说:朝鲜问题正处于“危急时刻”.判断朝鲜局势进入“危急时刻”的另一人是美国前防长佩里。在克林顿执政时期,佩里是负责空袭朝鲜核设施的关键人物。后来因局势的发展,空袭行动没有实行,但是他被公认为美国对朝鲜核问题了解最为透彻的专家。佩里前不久警告:美国和朝鲜正在“逐步走向战争”,并可能最早在今年内“不幸交火”。因此,如果要追究美国发动这次战争的真正目的,就是迫于国内经济的强大压力,而绝非表面上的“核危机”“扩散武器”等等。

谈到经济战略,作为一个中国人,很有必要研究一下中国的经济状况是否合理。令人十分不解的是,众多的中国经济学者、专家为什么对美国新的经济泡沫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危机不但视而不见,还一再的宣称“美国经济的基本面是看好的,复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中国经济专家学者的这种愿望究竟是为了什么?思来想去,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如果承认美国经济的危机,就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国现行的经济模式。事实上,以金融为主的服务产业的发展模式,是美国“强势美元政策”的必然结果,它只能是一种阶段性的经济调整策略,决不能作为长期的安邦立国的经济政策。它在短时间之内是能够创造一定的“表面繁荣”,但是,没有强力的实业基础的支撑,这个金融泡沫必然会走向崩裂这么一个趋势。这应该说长期的,把泡沫吹大了以后还让它永远是泡、永远不崩,那是不可能的!反观中国的经济现状,据说,房地产、旅游、商贸、证券等等金融服务业的产值已经占了GDP的50%强,而占中国税收的近70%也是来自这些行业,这种状况不能不使中国的业内人士对中国的经济前景忧心忡忡。从1976年到1983年中国人突然的发觉,中国的经济不但没有缩短和世界的差距,反而却拉大了距离。于是,在一种紧迫感的压力之下,中国决策层提出了“一切向经济让路”的口号。但是,在追赶世界的同时,却错误的选择了“拿来主义”,试图通过植入西方市场经济的架构来促进本国经济的现代化。这种脱离实际的思路导致了中国的决策层错误的认为:我们不必象欧美先行者一样,经过无数次市场的起落和崩溃,不必经过无数次尔虞我诈的案例及处理中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市场机制和框架,通过“后发优势”即可迅速的追赶上先行者。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这种赶超变成了急功近利,那么就必将是崎岖坎坷的道路,甚至前途有可能变成万丈深渊。而现实却十分令人担忧,我们似乎正在一步步的滑向这种危险。从上海浦东的巨资财政投入到全国性的城市改造,我们正在堆砌经济泡沫的高楼大厦。一种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错误论调,正在严重的摧残着我们的民族工业。改革开放20年后的今天,我们惊奇的发现,我们除了毛泽东时代的两弹一星之外,几乎毫无其他建树。农业通过包产到户的改革却又转回了初级社、互助组的旧有模式,与旧有模式所不同的只是,这种模式是通过入股的方式而已。工业改革也无非是将许多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产业,变成了数个私有制的家庭小作坊而已。从“运十”的封杀到今天“京沪高速铁路”的敲定,从计算机软硬件的生产到轿车生产线的制造,几乎所有牵扯到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无不打着“洋字牌”的烙印,即使如此,我们又有几种能够拿得出手的“硬货”?改革开放20余年,我们究竟改出了什么?有人可能要理直气壮的说,“我们今天的国民生产总值提高了,人民生活提高了”。但是,我要提醒诸位:请查一查76年以前中国的GDP处于世界的第几位,今天又是第几位。那个时期的世界生活水准处于什么地步,今天普遍又是一种什么状况。我可以明确的说,任何脱离当时条件和环境的对比,对于事实来说,没有任何的作用和说服力。

今天中国的银行金融业,如果真正按照市场经济运作的规律,其实早就已经应该破产。现在之所以还能运作如常,只不过凭借的是“政治信誉”而已。也就是说,中国现行的产业金融政策,是一种管制性的金融体制。尽管这种体制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促进和支持了经济奇迹的产生,但同时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潜在的深重灾难。既政府主导制定产业政策------产业政策需要信誉融资------信誉融资需要政府担保-------政府担保导致不良资产剧增。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今年3月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的比例为24.13%。而按照人民银行的要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在2005年之前将其平均不良资产率降至15%。同时,四大行都提出上市的目标,而要达到上市的要求,不良资产必须压缩到较低的水平。由于受困于较高的不良资产率,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得不把实际利润的绝大部分用于消化历史包袱。近日公布的年报资料显示,中国工商银行2002年实现年拨备前利润为443.37亿元,但提取拨备和消化包袱就用了38..23亿元,占全部营业利润的86%。中国农业银行在112.61亿元的实际利润中,拿出了83.7亿元核销坏账、消化财务损失。建设银行更是用了87.4%的利润冲销坏账,344.3亿元拨备前利润用了301亿元消化历史包袱。中国银行当年实现拨备和消化历史包袱前营业利润523亿元,但税后利润仅为93亿元,这之间的差额绝大部分是用于消化历史包袱,其中提取呆帐准备金267亿元,冲减以前年度应收未收利息91亿元。椐保守的估计,目前的不良资产已经突破了30000亿人民币,并且是宿债未尝,金融信用和国企集团的信用正在被隐含的国家信用所取代。伴随着2006年外国银行将在中国享受国民待遇的到来,一场腥风血雨的金融大搏杀就会展现。然而,面对如此紧迫的时间压力,中国的金融界至今也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到时失去了政策保护的中国银行将会有何种妙计生存下去?

如果说,中国经济的模式是移植的西方模式,倒不如说是模仿的日本模式更确切一些。但是,不管是西方模式,还是日本模式都不可能完全适应中国的土壤,何况,无论是西方还是日本都已经为泡沫经济的堆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即便是经济超强的美国,在面对泡沫经济所带来得危机时,也不得不使用“非经济”手段-----战争,来干预危机得到来。那么,中国在面对这种危机时将以何种手段来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