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权力别有“兽性”,社会不能成丛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0:59:21
南方日报:权力别有“兽性”,社会不能成丛林
安立志
 
2010年11月23日09:02  来源:《南方日报》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有两头失去控制的“巨兽”,日甚一日,变本加厉,不断制造着吞噬生灵、撕裂社会、危害和谐的新闻,那就是权力与资本。而权力制衡正是清除社会领域“丛林法则”的决定性措施。
如果说由于动物的无节制繁衍,侵占了人类的领地,如《西游记》里的狮驼国,以致社会变成了“丛林”,这属于小说的话;那么,由于人类大规模砍伐森林,导致动物失去家园,如西双版纳的野象群,从而丛林变成社会,则是完全可能的。
丛林变成社会,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于人类的影响是渐进的,似乎威胁并不急迫。如果恃强凌弱、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也被引进社会,人们不仅将失去免于匮乏的自由,也将失去免于恐惧的自由。这就像一头猛兽挣脱锁链,扑向人群熙攘的街市,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从常识出发,人们只有将猛兽关进笼子,限制其活动,方能兴利除弊。然而,如今在许多地方,有两头失去控制的“巨兽”,日甚一日,变本加厉,不断制造着吞噬生灵、撕裂社会、危害和谐的新闻,那就是权力与资本(在某种意义上,资本也是一种权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湖南:行政权力“作茧自缚”》的探索(10月27日《中国青年报》),才值得期许。
将权力赋予“兽性”,并不是笔者的生造,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分析人治现象时指出,“让一个人来统治,这就在政治中混入了兽性的因素”,因此,“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权力的海洛因效应,使得古今中外不少仁人志士认识到权力制衡的重要性。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而权力制衡正是清除社会领域“丛林法则”的决定性措施。权力制衡的思想,既不姓“资”,也不姓“西”,我国盛唐时期曾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元朝政权则设置了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重视权力制衡。元世祖忽必烈对臣下说:“中书朕左手,枢密朕右手,御史台是朕医两手的。”谈到权力制衡,不能不提阿克顿的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许良英先生指出,阿克顿的原文其实是,“权力趋向腐败,绝对权力绝对腐败”。权力本身就会腐败,翻译时塞进“导致”或“使人”两个“动词”,无异画蛇添足。
在我国,对于权力的“兽性”发作,其实有着许多预制的“笼子”,那就是监督制约机制。然而,这样的“笼子”和机制,大多是“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民间谚语曰:“上级监督太远,下级监督太险,同级监督太难,纪委监督太软,组织监督太短,法律监督太晚”,即为明证。正因制约机制的无力与缺位,“丛林法则”似乎居于主导地位,权力的骄横与资本的贪婪粉墨登场。在利益的链条上,权力与资本的联合体,如同一辆失去制动的铲车,呼啸着、狂奔着,扑向城市、扑向农村,所过之处,瓦砾遍地,火光冲天,鲜血淋漓,顷刻之间,居民倾家荡产,百姓命丧黄泉,政府道义尽失,社会公平荡然。权力强拆,成都唐福珍葬身火海;权力逼奸,凤凰少女跳楼自尽;权力冷血,河南张海涛开胸验肺。权力对公众说,“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权力对媒体说,“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权力对商家说,“与政府作对,就是恶”。在资本的淫威之下,十几名年轻的生命在富士康跳楼殒命,每年上千名矿工葬身矿井,几十万幼童被灌下三聚氰胺。“丛林法则”之下,“以人为本”、“群众利益无小事”,被置之脑后。
权力的傲慢与骄横,权力的腐败与贪婪,一旦到了临界点,极易引起社会的不安与动荡,极易造成巨大的损失与灾难。最为明智、最为稳妥的选择,就是通过人民授予权力,通过法治限制权力,通过权力制约权力,通过权利监督权力,促使权力真正运行到“为民所用”的健康轨道上来。唯愿湖南省限制行政权力这样的尝试与探索不再是个案,并应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社会毕竟不能成为丛林。
作者系山东杂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