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观 - 人民搜索 - 新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0:09:09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谚语是怎么来的 2009-12-7 00:00 博主:从零开始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  com.cn/peizhao112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一句谚语不仅流传于江浙一带,而且流传于大河上下、长城内外,甚至漂洋过海流传于日本、欧美。在我国更是无论迟暮老者,或是年幼稚子,对于此谚语皆可信口而来,其传诵之广,知名度之大由此可见一斑!此谚语是从何时开始出现于人们的生活当中并广泛传播的呢?   早在北宋年间,汴京就流行过“苏杭百事繁度,地上天宫”的民谚。后来金兵入侵,宋室南渡,偏居临安(今杭州)时,苏杭经济畸形发展,景象繁华。后来,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隐居苏杭故乡的石湖,编著了苏州地方志《吴郡志》,把关于苏州的民谚也写了进去,内有:“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并且引用了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进行论证,指出:“在唐时,苏之繁雄,固为浙右第一矣。”  到了元代,奥敦周卿(女真族人,奥敦为女真姓氏)又把这句谚语变换了一下,写进了他所作的《双调蟾宫曲·咏西湖》:“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春暖花香,岁稔时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从此,这句谚语也就流传了下来,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认可。   明代苏州才子唐寅写的《江南四季歌》,第一句就是“江南人住神仙地”。神仙地不正是所谓天堂吗?在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就说,姑苏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而李斗《扬州画舫录·城北录》也引有刘大观语:“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可轩轾。”直至现代作家曹聚仁在《吴侬软语说苏州》中,一开头就写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苏州山塘。’前天晚上,杨乃珍琵琶一响,呖呖莺声,唱出了七里山塘的风光……”如此生动的诗句不正是为了说明苏杭堪比天堂吗?园林楼阁幽雅别致,珠帘玉带,烟柳画桥,山清水秀,风情万般,正如韦庄诗中所说:“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样令人心旌摇荡。因为人们对于苏杭的认可,再加上苏杭本身的确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因此,这句谚语也就得以流传至今,人尽皆知,且闻名中外。 [本文来源:山东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