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回忆(四)九江的初中生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8:16:51
 回忆少年(四)九江的初中生活
1、我的中学同文中学是一所很老的基督教会办的学校(今年即将举行校庆140周年纪念活动),抗战时期搬到四川的璧山,抗战胜利后才搬回九江。学校座落在与甘棠湖一堤之隔的南门湖西侧,南门湖东侧是九江市第一中学。儒励女中与同文中学仅一墙之隔,这几所中学是当时九江最好的中学。1947年2月,我插到春季班重读初二下学期。因为家离学校远,我在学校住读。这个学校的校园优美,设备齐全,还有一个铺着柔软草坪的标准足球场。进了这所学校住读,就像进了天堂。那时学校的班级不多,管理人员只有一个校长,一个教导主任,一个总务主任,一个庶务主任,学校的方方面面管理得井井有条。
这里的教师大都是著名大学毕业的,有不少是留洋毕业回国的。
我重读初二下学期,一般功课是不难跟上的。只是音乐课要按五线谱的三大本音乐教材上,开始有一点困难,可是我有多年学唱抗战歌曲的基础,又有好老师教授(张翼——张良安,如今已成为当代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学习进步很快。
我初中的语文老师是一个古文造诣很深的老先生。在朗诵诗词时,摇头晃脑,悠然自得。他有几个得意门生,其中有一位他最得意。他对我们说:“要是在前清,詹同学(文革中他因交待不清与接济过他的洋人的关系,而在长春市儿童公园的投湖自杀)肯定能够中上举人,坐上八人抬的大轿的”。而我本来在景德镇读书时语文就一般,如今每次考试就只能得个60分。每次到他面前取考卷时,他老远就会举起手,伸出大拇指和小拇指高声宣布:“漏屎(乡音60)分”,我也不在意。
在这个学校里,有钱的学生比较多。可也有些贫困的学生,他们会受到减免学杂费的照顾,还有的学生被安排勤工俭学的工作。学校里的贫困学生和像我这样经济条件差的同学不少,我们没有感受到歧视。相反,会因为学习成绩优秀而受到老师和学校的鼓励和嘉奖。
每个星期一上课前要在操场上举行朝会。朝会上升国旗、唱国歌,有校长讲话。住宿的学生每天晚上必须上晚自习,有值班老师巡视,调皮捣蛋的会挨打手心的。
学校的学生伙食管理得很好,堪称楷模。在我的博客里,有一篇短文专门作了介绍。
我在学校里向同学们学习了吹笛子,拉二胡,还学了打桥牌。只可惜我天分不足,样样学得不精。
学校的体育活动开展得很好。每个班级都成立了足球队、篮球队和排球队。我爱运动,什么都学,还参加了班级球队。在足球队里我是一个蹩脚球员,只会瞎跑乱抢。只因为班里队员少,在班级比赛时还经常有上场机会。可就是身体不好,在一次班级比赛时咳过血,从此告别了班级足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