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恐怖即将结束 紧缩随之而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8:20:59
2005年08月21日 13:23
字体:
从2002年开始,世界石油市场因中国因素和印度因素陷入了一场空前的能源恐怖。中国以及印度两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扯动了世界石油需求的敏感神经,催化了世界石油交易中的投机活动,使得世界石油价格不断上涨。
全球性经济紧缩随之而来
很显然,全球市场对中国因素和印度因素的出现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全球石油交易将逐渐走向理性,价格的盲目波动会在一定程度上趋缓。伴随弥漫全球的能源恐怖的结束,随之而来的可能是一定程度上的全球性经济紧缩。未来一到两年,国际石油价格虽然也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出现波动,但价格的高限(纪录价格)很难突破75美元,人们更经常见到的纪录价格,可能是每桶70美元。
我们认为,在国际石油价格基本稳定之后,国内石油价格尤其是成品油价格未必能够稳定下来,而导致这种价格波动的原因,已经不是外部因素,而是比较纯粹的内部因素了。很简单的道理是,中国石油巨头大量收购境外石油资产的举动,必然会带来巨大的成本开支,而所有这些资金压力最终会反映在成品油的价格上,使得国内市场价格在国际价格趋于稳定之后继续维持上扬态势。我们预料,未来的国内能源价格的变化趋势将无可避免的出现一种逆过程,在原来力求与国际价格接轨联动之后不久,国内价格又会与国际价格波动出现脱钩的状况。显然,这并非是一个消息,中国的能源消费者,必须为此做好支付国内溢价的准备。
不过,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在未来可能出现适度的收缩,石油需求可能出现某种程度的放缓,而社会各类低成本资金也可能因政策的放宽而相继流入开发领域,因此我们预计价格的上涨最终会在人民币4至6元的区间稳定下来,也就是在极为接近极限拐点的附近稳定下来。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并非是因没有成品油价格上涨的冲动,而是因为突破这一价格区间之后,将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重大伤害,甚至可能引发社会问题。因此,在这种可能的情况下,政策干预、财政补贴以及优惠金融资本必然会适时介入,这些因素可能阻止油品价格的进一步非理性上涨。
中国尚无真正的能源战略
众所周知的是,一个真正的能源战略,一定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协调性和控制性,在操作层面一定是完全可见的。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我们依然尚未观察到这些特点。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中国在石油及石化领域,其实只有三个举足轻重的企业,中石油、中石化是两大巨头,从规模上说,中海油还只能算是半个。因此打个比方来形容石油、石化产业的现状,那就是总共只有两个半鸡蛋,而且都放在一个筐里。如果说中国的能源战略仅此而已,那是非常不能令人信服的。至少就其战略架构上来说,就是显而易见的非常不合理。
我们认为,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短期之内根本不可能发生作用。在很多地方,这一石油战略储备工程,是被视为是一种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投资动力,也因此作为项目而被争抢。
在主管部门方面,石油战略储备依然受困于经济性的考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的一位专家就表示:“在我们设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计划时,最大的困难在于,储油?买油?这是个问题。现在油价这样高,需求又这样旺盛,你必须要建立最经济的储备体系,还要提防‘托价’陷阱。”
不过,在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问题上,也有冷静的观点。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一位专家就认为:“我们现在处于被动的边缘,不去做就更加被动。市场上的石油其实是供需平衡的,这么高的价格有很复杂的因素在后面,我们虽然是石油消费大国,但却没有价格的话语权。如果不进行储备,权利便会进一步削弱。”
从这些争议不难看出,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恐怕基本上还处于建设阶段,真正的战略储备并没有落实。事实上,有关石油勘探开发方面的专家也证实,“我们现在在建的石油储备基地即使完工了,也只代表我们具备石油储备的硬件条件,并不代表我们会在国际油价高居不下的情况下进行储备。”
由此可见,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是一个必须的渐进过程,中国有必要在财政部的基础上建立独立的石油战略储备局,而石油战略储备应被视为是物态的财政储备资金,在相对的低买高卖过程中,具有相对的平抑价格和维持供应的责任,而只要运作得当,财政部门完全不会因此亏钱,甚至能够有所赢利。
经济增长将受困于高油价
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是,油价的高企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但为什么中国没有因油价的上涨而导致经济受损?
我们认为主要有如下原因延缓了石油价格冲击的到来。
首先,泡沫化的经济热度掩盖了高油价造成的问题。不过一旦导致名义收益提高的关键因素发生改变,比如经济发生一定程度的紧缩,则情况将会立即逆转。
其次,很高的FDI投资流入。这些资金可以间接部分分流,形同补贴式的支持油价的上升。当然,只要国际资本的流入持续,问题就不大,但谁能保证国际资本永远可以这样的规模持续流入中国?
第三,中国政府的直接和间接补贴。银行资金一直是中国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它间接地提供了能源价格的补贴,鼓励了经济增长的泡沫化。
第四,中国的石油需求并非完全依赖进口,依然拥有一定的调控能力。
总体来看,虽然各种因素导致高油价延缓了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但中国经济未来依然会有很大的可能受困于高油价,而且这种危险性几乎完全没有被充分认识到!同样,虽然美国经济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但我们认为美国经济也会与全球经济一样,因高油价问题而逐渐表现出沉降现象。
事实上, IMF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不断在发出明确的警告,全球经济增长可能因油价上涨而受到制约,美国、中国和日本的经济增长将因此分别下降0.8、1.5和2.1个百分点。以此推断,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经济未来将进入一个对高油价时代的消化期。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ANBOUND安邦集团研究总部首席分析师 陈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