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斯蒂芬斯:亚洲国家向美国靠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2:22:09

 

   在日本访问期间与政客和政策制定者交谈时,话题总是从中国开始。过了一会儿话题会转向美国,然后再回到中国。贯穿其中的主线是不安。对中国政府意图的焦虑与对美国实力日渐下降的担忧交织在一起。

    对欧洲人而言,这些交谈令人不安。当然,欧洲自身有可能被全球新兴强国排挤到一边。尽管就目前而言,其组织情绪是内向和自满。欧洲宁愿对地缘政治重心从大西洋向太平洋的转移视而不见。     在本月召开的20国集团(G20)首尔峰会上,在美国和中国争论全球经济失衡之际,欧洲各国却在相互讨论欧元问题。坚持保留英镑的英国相对轻松,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DavidCameron)称,峰会让他有机会睡了一个好觉——近来他因照顾刚出生的儿子而睡眠不足。     对日本而言,全球动荡更加事关重大,昔日敌意留下的伤疤更新鲜。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挤掉美国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正在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中国还宣称,南海与台湾和西藏一样,都属于其“核心”战略利益。中国的语气自信而毫无歉意——这触动了日本的情绪。     欧洲人认为,中国是美国在全球舞台上的竞争对手。对日本来说,中国是邻居。地理和历史因素决定了,挑战既是领土层面的,也是经济层面的。政策制定者圈子的每个人都熟悉“建设性接触”的语言,但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开始担忧他们眼中的中国的霸权野心。     今年秋季,在日本控制的东海尖阁诸岛(中国称为钓鱼岛)附近发生的冲突,鲜明体现了这种焦虑。日本官方扣押、随后释放中国渔船船长,更多的是因为“搞砸了”,而不是阴谋。日本首相菅直人(NaotoKan)的一位助理告诉我,中国政府误解了日本政府的意图。或许如此,但混乱很快演变成了对抗。     北京方面对日方拘留中国船长的激烈反应,包括禁止对日出口稀土,似乎是一种经过盘算的举动,旨在表明一个更大的立场:中国不会容忍不太强大国家的挑战。     这些领土纠纷在亚洲非常普遍。日本与俄罗斯和韩国也分别存在领土纠纷。至少有6个国家宣称对南海的岛屿拥有主权。中印之间的喜马拉雅山脉的陆地边界仍然是不断造成紧张的源泉。     由于历史上的敌意和强烈的民族主义,以及缺乏可以化解争端的安全机制,这些纠纷变得相当危险。欧洲人发现,这让他们想起了19世纪结束之际欧洲大陆一触即发的局势。     并非日本的每个人都认为,中国希望成为为所欲为的霸主。在日英21世纪组织(Japan-UK21stcenturygroup)举行的一次会议上,一位杰出的日本汉学家向我展示了日中两国于2008年签订的合作伙伴协议的副本。     该协议宣称,“两国要在共同战略利益的基础上建立互惠关系”。它表示,亚太地区安全和繁荣取决于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我的汉学家朋友表示,北京的中国领导人十分明白中日利益的共同性。     其他人则没有这么乐观。一些外交官认为,中国对渔船事件反应激烈,反映了中国军方在权力斗争中占据上风。其他人猜测,北京的改革派感到有必要与保守派对手一样,采用民族主义的语气。让局外人印象深刻的是,中日之间几乎完全缺乏信任。两国在战略上互相依赖从逻辑上无可辩驳,但敌不过彼此的深层次猜疑。     这正是日本最重要的盟友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首尔峰会结果似乎证实了一个普遍观点:在与中国的争执中,美国不再能够轻易占上风。尽管巴拉克?奥巴马(BarackObama)亚洲四国之行排场宏大,但他离开首尔时被视为地位遭到削弱。这话既对也不对。即便在哀叹美国实力相对下降的同时,日本仍希望加强与美国的关系。有意这样做的,远不止日本一个国家。     自去年日本民主党(DPJ)上台以来,日美双边关系出现了一些动荡。有关美国海军陆战队冲绳基地的争执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但日本政界全都希望保持美日同盟关系。当美国政府公开声明,有争议的尖阁诸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的时候,日本高调表示如释重负就说明了这一点。     这里有一个矛盾之处——即便各方都在谈论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但亚太各国一段时期以来从未像现在这样希望接近美国。没有人认为可以遏制中国,但基本上各方都决定针对中国的崛起作好对冲安排。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Clinton)表示,她感觉自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受欢迎。她在河内举行的地区峰会上表示,南海自由航行涉及美国的国家利益,这激怒了中国,但在其它地方引发了暗暗的喝彩。     奥巴马访问印度旨在突显美印关系的战略本质——折射出印度与中国的长期紧张关系。     此外,美国已被邀请参加东亚峰会。韩国寻求强化美韩长期联盟。越南在向其老对手示好。奥巴马亚洲之行的其中一站——印尼也在向美国靠拢。     因此问题就在这里。尽管实力下降,但美国依然不可或缺。中国语气越强硬,其邻国就越急于靠拢美国。日本担忧中国的言论,在亚洲其它许多国家也能听到。这必定对中国政策制定者有所启示。
来源:FT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