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最忽悠的一句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9:53:39

《三国》中最忽悠的一句话

文/胡荣荣

 

三国是个江湖。既然是江湖,就免不了有人在其中捣糨糊。上海人的所谓捣糨糊,北方人叫忽悠。三国的江湖上,最善于捣江湖是人就是水镜先生,因为,《三国演义》中最忽悠人的那句话是他说的。他把捣江湖弄得像“道江湖”似的,结果是害苦了刘备。

《三国演义》中最忽悠的一句话就是:“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为什么说这句话是《三国演义》中最忽悠的一句话呢?因为我们知道历史的事实是:刘备把卧龙和凤雏这二者都得到了,可是天下仍然没有被平定。以水镜为代表的南方知识分子集团,为了让南方的知识分子在这三国鼎立的时代分一杯羹,强势推出了卧龙凤雏,但卧龙凤雏却没有能够如人所愿,替刘备统一中国。

刘备屯居新野,遇见了著名的草根人士水镜先生。水镜先生告诉他:“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对于水镜先生的这一句话,不但刘备深信不疑,后世之士,也大多表示了赞赏。然而问题是,刘备既然“卧龙、凤雏”二者都得到了,可是为什么还不能够定天下?水镜先生善于忽悠,为了怕人家来找理论,面对刘备的问题,顾左右而言他,用“好好”二个字来搪塞。水镜的朋友司马徵更是用了一个能够自圆其说的尾巴:“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既然早知道“不得其时”,那么“可安天下”这句话就说得过分了。

根本原因,就在于“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天下可定”这句话,本来只是一句忽悠刘备的牛皮话。是南方姿色分子用来炒作的。当不得真的。可是刘备偏偏把它当成了真的一样。“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是南方的知识分子集团集体炒作的广告用语。曹操纵横北方,孙家雄居江东,荆楚一带的知识分子无所作为,投曹即不是,投孙也不是,唯一的出路就是和刘备“弱弱联合”,为了怕刘备好高务远,不愿意化精力“弱弱联合”,所以不得不夸大卧龙凤雏二者的智谋。水镜和司马徵只单独看到了卧龙凤雏的才华,却没有看到智谋之士到处都有,任何人的才智,都不足以抗衡整个世界。

成功的智慧,不是靠某二个人的智慧就可以了。夸大了某二个人的智慧,以二个人的智商抵敌天下群英的智商,就变成了忽悠,变成了二人转。结果害得刘备白日做梦。这世界常常有这样的牛皮大王,愚蠢的夸大己方一小撮人的智商可以无敌于天下大多数人的智商。

三国最有价值的一句话



看《三国演义》,最回肠荡气的段落,就是长板坡。先是有浑身是胆的常山赵子龙一人一骑,在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中杀进杀出;后有燕人张飞,举着丈八蛇矛,面对千军万马蜂拥而来的曹军,大喝一声:“吾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吓得多次在死人堆打过滚的曹操勒马就走,八十三万大军因此而屁滚尿流,顺便还把夏侯家的夏侯杰将军给吓死了。民间传说,张飞的一声大喝,长板坡的水因此倒流。

其实,与其说曹军是被张飞给吓破了胆,不如说是给关羽的一句随口胡诌的话打败的。《三国演义》的文学精华,就在于这些看上去漫不经心的地方,作者悄悄得埋下了伏笔。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关羽此人,一生狂妄而自大,一生之中,也就谦虚过这么一次。其实说起来,关羽的英雄事迹,还是偶然的成分居多。斩颜良诛文丑,毕竟是外快,靠的是赤兔马的迅疾。千里走单骑,一路上的风光,也很难说是因为靠着关羽自身的智谋和武功。但关羽后来却一直以“斩颜良诛文丑”而沾沾自得,目中无人。到了后来,他甚至把张飞也因此看得轻了。惟有在“斩颜良诛文丑”之前,关羽还曾经谦虚过一次,因此这关羽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谦虚,就一直给曹操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而且还“很傻很天真”的把张飞的名字记在衣襟上。

那就是在白马之战中,当他取了颜良的首级之后。曹操夸奖了关羽的英勇无敌,向来狂妄的关羽不知道为什么,居然谦虚了一次。就因为关羽此人的千年难班的一次谦虚,引起了曹操的过分重视。书上说:“曹操命左右记在了衣襟上”。因乎此,当曹操在长板坡上看到了张翼德的时候,就马上想起了关羽的那一句生平唯一的一次谦虚:“吾弟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其实,张飞虽然英勇,曹操手下的许褚徐晃等人也基本上敌得住。何况曹操手下的将才,不是一二个人?只不过,曹操超级重视了关羽此人的生平仅有的一次谦虚,张飞的形象于是就在曹操的眼里被放大了好几倍。何况,曹操到长板坡来的时候,是来追踪赵子龙。赵子龙的英雄形象,让曹操产生了二次错觉。当其时,赵子龙凭着一枪一马,在曹操的八十三万军中横冲直撞,所向披靡,已经让曹操咋舌不已,又看到张飞不但也是一人一骑,而且背后隐隐然有尘土飞扬,似乎有大军在伏。所以,被张飞一声断喝,吓走了曹操,吓死了夏侯杰,也是不足为怪的。

如果没有关羽的那一句话印象深刻的过分谦虚,曹操怎么可能被张飞吓破了胆?“吾弟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三国演义》之中,张飞取过几个上将的首级?

曹操的失败,就是他太把关羽的话当话。如果曹操不在意关羽的那一句随口胡诌,就不会在长板坡前别转马头而逃。刘备等人也就不可能在逃跑的时候赢得时间。

所以,毛主席说,“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曹操的失败,就是在战略上过分得重视了敌人。
《三国》中最恐怖的一句台词

文/胡荣荣

 

如果说,刘皇叔的含泪劝告,是《三国》中最煽情的一句台词,那么,《三国》中最恐怖的一句台词,当数曹操在逃难的途中,面对救命恩人陈宫说的那句话了:“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杀伤力超过了任何核武器。如果这句话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座右铭,那么总有一天,所有的中国人都将死于自相残杀。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中国人都很喜欢曹操,忙着给他翻案。但就是连万恶并且黑暗的封建社会,也知道说出了“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种人生哲学的政治家,是不值得肯定的。因为你一旦肯定了这样的政治家,也就是等于肯定了这样无道德的哲学。虽然大众知道曹操的这句话,是因为一部叫《三国演义》的小说,但这句话可不是罗贯中创作的,而是有历史记载的。这句台词,语见陈寿的《三国志·武帝纪第一》篇,原句为“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把这句话翻译成了白话文,就变成了“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虽然在《三国志》中没有注明这句话的听众的名字是否就是陈宫,但语言环境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是一样的,是曹操在误杀了盛情款待自己的老朋友吕伯奢一家老少之后说的。

在一个群体之中,如果只有一个人奉行如此哲学,那么这个人在这群体之中,肯定是混得如鱼得水,好比曹操。区别在于,当这个群体之中奉行如此哲学的“伟人”超过了一定的数量,这如鱼得水的鱼类,都将变成食人鱼。而食人鱼越来越多,那么,这社会就终究会变成互相吞噬的极端恐怖状态。遗憾的是,在中国,现在奉行如此哲学的“伟人”和“精英”是越来越多了。

有了“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样的哲学,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七十码酒后驾车,校园杀童,赵作海以及躲猫猫之类,其实都算不了什么,因为他们不是已经说了吗?“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曹操的这一句话,让他自己成为了历史上最著名的奸雄,但在现实中的中国,这样的奸雄式的“伟人”以及“精英”,却是一个比一个混得好。这就是曹操这个榜样的力量。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啦。如果中国人人人都变成了曹操,对外虽然很无敌,但对内,这社会要想不恐怖也就不可能了。

《三国》中最囧的一句话 

据《三国演义》介绍,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阻,执意要灭了东吴,结果东吴没有被他灭掉,自己反而吃了个大败仗,刘备因此不好意思再回成都见众大臣,躺在白帝城等死。临死之前,托孤给诸葛亮,留下了历史上著名的托孤名言:“君才十赔于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无措”。他害怕了。其实不仅仅是诸葛亮,任何人猛然间听到这样子囧的话,都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回答才好。这句话之所以囧,是因为,“横看成岭侧成峰”,想看到黄金的人固然见到了黄金,想看到大便的人也能够看见大便。这句话到底是黄金还是大便,取决于你。

从黄金的角度来讲,刘备的天下观是孟子思想的延续:“社稷才重,君为轻。”天下不是我刘备一个人的天下,你诸葛亮如果能够安定天下,那么就应该由你来做天下之主。如果真的能够如此,那么,这是成都人民的幸甚。刘备入主四川,也可以如此来理解。“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唯有德者居之。”就是这意思。这句话虽然离民主还远了点,但至少没有把政权看成是“有枪便是草头王”的私有财产。也有不少的研究者换个角度去理解,那么,刘备这句话就是在试探诸葛亮的私心。你诸葛亮以后会不会学曹操的样子“挟天子以令诸侯?”直至篡位?

《三国演义》号称七分事实,三分虚构。刘备的这句话属于“七分事实”这一部分之中。因为这句话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有记载。《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从这句话中看到了黄金的成分,于是他把刘备塑造成了一个悲剧英雄。

诸葛亮不是曹操,曹操周围的人对曹操的评价很明确,“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意思是说——如果曹操守规矩的话,就是个能臣;如果曹操不守规矩的话,就是个奸雄。后来曹操固然完成了从能臣到奸雄的跨栏。诸葛亮身边的人对诸葛亮的评价“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把他比作张良或者姜子牙,肯定了诸葛亮是个辅佐型的人才。“得其主”一语,说明了诸葛亮的朋友们都认为诸葛亮不可能自己成为“主人”,只能是一个“人民公仆”。

诸葛亮不仅在世界观上缺乏成为成都之主的动力基础,就是在知人善任方面也远远不如曹操或者刘备。而成为一个天下之主的最基本条件,就是要能够知人善任。诸葛亮和刘备的用人观之高下,由蜀国的高级参谋马谡后来给他们提供了正确的答案。刘备看到了马谡的“言过其实,不可大用。”透过表面看到了马谡的本质,而诸葛亮却看不出马谡的纸上谈兵的不切实际,所以说,诸葛亮离成为天下之主的位子还有相当的距离。

另一方面,诸葛亮喜欢事必躬亲,事事要自己过问,这样的性格,当然也不适合做人主,而只能成为人臣。

但不管诸葛亮如何看待这问题,刘备的这一句话,让诸葛亮最后变成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代名相这总是事实。 

《三国》中最悲情的一句话


 

《三国演义》中最悲情的一句话,就是周瑜临死前唱出来的那句咏叹调:“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道出了两虎不并行,双雄不并立的竞争原则。

按《三国演义》的描写,周瑜为国家谋事以忠,几次三番想取诸葛亮的生命。但因为诸葛亮长于自我防护,周瑜的暗算一次也没有成功。反而被诸葛亮气得半死,又由半死走向全死,临死之前,不由得哀叹“既生瑜,何生亮”。认识到了自己比诸葛亮还差了一大截。

其实周瑜也并不是不如诸葛亮。只是周瑜在明,诸葛亮在暗。周瑜想暗算诸葛亮,当然是要在暗中进行,而诸葛亮早就洞察了周瑜的阴谋,当然就容易设防了。更可悲的是,周瑜一计不成,不思收敛,反而变本加厉,结果只能是自取其辱。周瑜一死,孙策把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双双托付给周瑜的目的就落空了。周瑜对外,对不起孙策和他的妻子大乔,对内,更对不起自己那名闻天下的娇妻小乔。有妻娇美如此,却不能够白头到老,真是辜负了大好人生。留下小乔一个人,不后悔?

诸葛亮后来遇上了魏国的高手司马懿,诸葛亮也很想取了司马懿的性命,但设计之后没有成功,诸葛亮就很看得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何必斤斤计较?

周瑜的老婆小乔是江东第一美女,三国时代的四大美人之一,小乔和她姐姐大乔并称大小乔。“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这本来是多么美丽的一幅画卷。你看,千百年之后,还能够让诗人如此羡慕。人生有妻如此娇美,还有什么不满足?非要和人比个输赢?反观诸葛亮的老婆阿黄是个著名的丑女,一美一丑,周瑜不知道自满自足自乐,真是自取其死。

周瑜死后,令美名传于天下的大小乔姐妹俩同时守寡,真是可怜天下之美女。 

《三国》最煽情的一句台词

文/胡荣荣

 

最近,因一场名人故里争夺战,让三国名将赵云的名字再次引起了大众的注意。小时候,看《三国演义》,书中最喜欢的人物,就是战斗英雄常山赵子龙了。许多读者都觉得,赵云才是《三国演义》中人格最完美的人物。

说到赵云,自然就会想起赵云的单骑救阿斗的故事。《三国》中最煽情的感人肺腑的那句话,就是刘备在看到赵云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刘阿斗时,对赵云说的。

话说赵云抱着阿斗在长坂坡杀出重围,见到刘备之后,双方都哭了——这当然是激动的泪水。哭完之后,赵云把阿斗交给刘备,刘备接过之后,“掷之于地曰:‘为了你这个小子,几乎让我损失了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胆涂地,不能报也。’”为了配合这场戏的拍摄,有爱国诗人还专门写过一首诗:“曹操军中飞虎出,赵云怀中小龙眠。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

刘备的这一句台词,让赵云深切体会到:“爹亲娘亲,不如刘皇叔亲”。所以就只好热泪盈眶地说:“云虽肝胆涂地,不能报也。”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都贡献给了皇叔他。来自刘皇叔的含泪劝告,让赵子龙深深感受到:“纵做鬼,也幸福。”这句话因此也就成为《三国》中最煽情的一句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