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通胀中的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21:23:57
文中表述不代表道琼斯的观点
通胀中的中国
大 |中 |小
2008年06月04日10:52
Stephen Green

国有很多人称现在是中国的“黄金年代”。不过在经历了一段美妙绝伦的时光──两位数的经济增长、更丰厚的薪酬、低通胀和日益增加的国际影响力之后,中国经济的上空现在却开始积起乌云。最显而易见的是,今初南方的冰雪天气和上个月的四川大地震动摇了中国的信心。更为隐晦、对经济却也更为重要的是,通货膨胀正在加剧。现在还有这样一个危险:在仍有时间能够相对轻松应对的时候,政府却不会做出遏制通胀所急需的果断决定。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因为政府刚刚逐步掌握了通胀的威胁程度。表面上看,由中国官方公布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衡量的通货膨胀似乎是由食品,而且主要是猪肉和食用油的价格上涨所造成。近几个月,CPI较去年同期的涨幅超过了8%(不过5月份有望降到8%以下)。除去食品,截至4月份的12个月中,总体通货膨胀率只有1.8%。
不过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个数据精确反映了市场上的价格趋势。医疗和教育行业的价格上涨也许没有充分地反映到CPI中,而且指数所参考的一揽子产品每五年才更新一次。今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平减物价指数较去年同期的增幅升至超过8%。这个指标也是由政府计算得出,用来衡量总体通胀水平。
能源成本上涨尤其严重。自2007年11月政府最后一次上调汽油和柴油价格以来,原油价格已累计上涨了35%。炼油厂受到严重冲击的同时,加油站外再次排起了长队。北京方面的主导思想依然认为,所有这些价格上涨反映的都是一系列供方问题。不过现在价格下降的现象是越来越少见了,这也发出了警报信号:这次的通胀是货币现象,而非“生不逢时”的一系列供应短缺。
广告
然而北京更严重的问题在于,政府并不急于采取果断的必要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加息或是允许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如果时机把握得当,这些政策会使经济增长放缓。不过现在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因为经济可能已经在放缓了。虽然第一季度出口仍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1%,但对美国的出口增长却基本持平,对欧洲的出口也看似疲弱。有报导称,因全球经济放缓,加上人民币升值提高了中国产品的海外售价,广东省的出口厂商纷纷关门歇业。
北京不愿上调利率的原因还有它担心加息会引发更多的热钱涌入中国进行投机。北京正在密切监测这类短期现金流,担心如果热钱全部撤离,可能会引起动荡。的确,资金正在涌入中国。仅第一季度,外汇流入总计可能就高达2,000亿美元,但官方公布的数据还是不太容易解读。不过这其中可能至少有一半是热钱。
北京正采取一些行政措施限制热钱流入,比如据报北京加强了对深圳等边境地区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币帐户的监督管理。资本帐户的其他方面可能也会出台额外的控制措施。外汇政策也再次引起争议。虽然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累计上涨16%,但人民币兑欧元汇率却下跌了6.5%。去年人民币的实际有效升幅只有4%。鉴于对出口和热钱的担忧,有人认为北京已决定减缓人民币的升值步伐。虽然今年前三个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涨了4%,但4、5月份却几乎没有变动。这促使离岸市场将未来12个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从12%下调至只有3%左右。这或许是个较低的估计──实际汇率仍在上升──但依然是一场胜负难分的争论。
如果上调利率和货币升值都不在考虑范围内,就几乎没有什么有效的工具来遏制通胀了。目前,北京已决定停止加息,并直接控制银行贷款的增速。如此一来,有着大型投资项目的公司找不到融资渠道,而一些现金紧张的中小型企业又难以维继,这无疑让他们充满了挫折感。但与此同时,贷款仍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4%,实际贷款利率降到了零,外汇贷款出现了爆炸性增长。很难说这是一种“紧缩”的货币政策。
北京能够、也应该采取更多的措施。以中国目前的状况来看,大力遏制通胀虽然会很痛,但还不会造成灾难性后果。随着制造业薪酬水平仍在上升,很多企业从广东省搬到中国其他地区,目前还很难说人民币升值对就业的影响有多大。中国经济仍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因此对中国经济崩溃的担心似乎有些杞人忧天。中国在宏观经济领域面临的一大风险不是政府遏制通胀的力度过大,而是力度不够。通胀已经存在于中国的经济体系之中了,如果现在不采取坚决果断的行动,情况会进一步恶化。“黄金年代”已经结束了,至少目前如此。现在是该做出果断抉择的时候了。
(编者按:本文作者王志浩(Stephen Green)为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驻上海的中国问题研究负责人。)